分享

1955年周恩来见到初恋女友,询问道:多年不见,愿意回北京工作吗

 古稀老人赵 2022-08-12 发布于北京

1955年4月8日,周总理前往印尼参加亚非会议,当时的国家发展刚刚起步,急需打开外交局面,亚非会议将成为新中国的一张名片,让我们以全新的形象展示在国际舞台,对这场会议,国民党使出浑身解数予以阻挠,多次派特务进行暗杀,形势一度十分危急。

在此紧张时刻,周总理路过云南时却要求停留片刻,并在云南大学见到了一位特殊的朋友,他就是自己的初恋女友,张若名。

阔别三十多年后,见面的两人都感慨万千,两人共同回忆了早年的往事,在最后,周恩来总理真诚地说:“多年不见,我代表小超向你问好,不知道你是否愿意回北京工作?”

文章图片1

张若名是何许人也?为何能让周总理如此挂念呢?这背后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902年,张若名生于河北省清苑县,她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富翁,还在政府任职,这一切造就了张若名衣食无忧的生活,她从小聪明伶俐,在私塾念书时常受到先生的夸奖,不出意外的话,张若名未来将是一名合格的大家闺秀。

但好景不长,不久后张父再娶,加上重男轻女的旧思想,对张若名母女逐渐冷落了下来,发展到最后经常拳打脚踢,张若名十分同情母亲的遭遇,在这种环境下,张若名从小便十分重视男女平等,立誓要进行妇女解放运动,机会很快就来了。

文章图片2

1916年,张若名考入直隶女子师范学校,和邓颖超成为了同学,在她的带动下,两人开始慢慢接触革命思想,并在学校和街头开展革命宣传,探索救国道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7岁的张若名积极投身爱国运动,联合邓颖超、郭隆真等人组建了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并被推选为评议部长。

6月,天津各界联合会成立,张若名作为代表,被派往北京签署请愿书,抗议我国在《凡尔赛和约》中签字,在各界人士的抗争下,徐世昌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抗议运动赢得胜利,女性团体首次走向了历史舞台,在此过程中,张若名认识了天津学界的代表,周恩来。

为了进一步凝聚力量,从北京返程时,两人商议将女界爱国同志会和学生联合会合并起来,成立新的社团,9月16日,张若名和周恩来组建“觉悟社”,按照男女平等的理念,最初的社员共20人,男女学生各十人,觉悟社还发行了自己的杂志,张若名以犀利的文笔发表文章《“急先锋”的女子》,在文章中,她振聋发聩地提出:女性要自己解放自己,不能等着被别人解放。

文章图片3

这是一群朝气蓬勃的有理想的青年人。

1919年底,震惊中外的“福州惨案”爆发,数万民众举行了抗议示威,在这种浪潮下,1920年初,觉悟社发起了第一次大规模游行,张若名和周恩来组织上千名学生到省公署门前抗议,不幸的是,这次游行很快被镇压,周恩来、张若名等人被逮捕,并在监狱度过了半年时光。

后来在张若名的回忆中,提到这段身陷囹圄的时光,她由衷地评价道:“虽然我们身在监狱,但精神上是快乐的”。直到7月17日,在社会各界的压力下,张若名四人才被释放,这段难忘的经历也让张若名和周恩来的革命情谊愈加深厚。

文章图片4

从监狱出来后,张若名被学校开除,为了躲避抓捕,在爱国人士的安排下,张若名、周恩来等人乘游轮赴法国留学,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

作为多次学生运动的代表,张若名和周恩来犹如一对金童玉女,怀抱着相同的思想和抱负,周围的人都认为两人一定会走到一起,但周恩来和张若名都坚持独身主义,并不考虑儿女私情,两人之间仅仅停留在互相欣赏的阶段,觉悟社更是在成立之初,便约定社员之间不恋爱、不结婚,周恩来在文章中也曾提到:“为了救国救民,最好坚持独身,这样才能了无牵挂,把自己完全奉献给祖国”。

到了法国之后,两人迅速加入了中共旅法小组,并学习了大量的革命思想和理论知识,1922年,在赵世炎和周恩来的提议下,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张若名是第一批成员。

文章图片5

张若名十分聪明,到法国不久法语便十分流利,在周恩来的鼓励下,她将马克思主义的文献翻译为中文,经常作为主讲人,在组织中讲授马克思主义知识,后来张若名被推举为代表,同法国的共产组织接头、传递情报。

随着思想的不断成熟,周恩来逐渐认识到,恋爱和革命并不矛盾,此前的独身主义思想慢慢发生了动摇,在同表哥写的信中,周恩来提到:“我不是薄情者,爱情和家庭并不影响救国之路”,放开了思想桎梏的两人很快发展为恋人关系,他们的革命情谊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但命运往往喜欢开玩笑。

文章图片6

1924年1月,法国共产党举行列宁追悼会,作为中共的代表,张若名在大会上发言,当时的法国对共产党的打压十分严酷,张若名的露面为自己惹上了大麻烦,会后她被法国警察秘密调查,最终差点被驱逐出境,在那段时间里,张若名的生活经常朝不保夕、提心吊胆。

与此同时,出于安全考虑,组织上对张若名的家庭出身也进行了一定的审查,张若名顿感委屈,在半年后,她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退党,对这个结果,周恩来十分惋惜,反复规劝张若名要慎重考虑,但于事无补,张若名决定脱离政治,安心做学术研究。

文章图片7

张若名的退党对周恩来触动很大,在后来的回忆中,周恩来提到:“我是认定马克思主义不变的,我的终身伴侣也必须志同道合,经得起艰难险阻的战友”,在深思熟虑之后,周恩来决定分手。

不久后,在因缘巧合之下,邓颖超和周恩来走到了一起,在后来50多年的岁月里,两人历经风风雨雨,始终不离不弃,被人们传为佳话。

退党后的张若名来到法国里昂,在中法大学读书,并获得了法国里昂中法大学的文学博士学位,成为了中国第一位留法的女博士,后来张若名加入民主同盟,并和同校的博士杨堃结婚,1931年,张若名和杨堃回国任教,担任北平中法大学文学院的教授,致力于传播知识,为中法交流做出贡献,1948年,张若名夫妇受邀到云南大学任教。

文章图片8

1928年,周恩来在莫斯科开完会后,同张若名秘密会面,周恩来告诉张若名:“我和邓颖超在1925年结婚了,我代她向你问好”,张若名交流了自己的求学过程,表示自己就算不在党的队伍里,也会尽己所能地报效国家,绝不会做对党和国家有害的事,在会面最后,周恩来认真地说:“这次分手后,不知何时才能见面,即便我牺牲了,看不到革命胜利了,我也绝不后悔”。

1955年的两人会面也是最后一次见面,周恩来在云南大学宴请张若名和杨堃夫妇吃饭,两人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周恩来感慨道:“多年不见,我代小超向若名姐问好”,并询问张若名是否向去北京工作,张若名婉拒了这一提议。

1958年6月18日,张若名去世,终年56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