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元鼎《悟真篇讲义》的思想以及其道教思想史上的意义(3)

 悟道天地人 2022-08-12 发布于北京

四,本来性

夏元鼎《悟真篇讲义》认为我们赋有个本来性才能修炼内丹。《悟真篇》正文说“人人尽有长生药”,《悟真篇讲义》也说“然是药非外求也。所谓人人自有长生药者也。特不遇师
以指明之耳”,这“长生药”、“大药”均不是外在的药而是人人本来具有的本来性。但是如果未得“师”之领导,不能理解。其实体是;虽然,婴儿之结,岂自外来。皆由太一之真、先天之气,返本还原,归于自己而已。其初也,天施地生,得父母之遗,以十月而胎养生身。今也,返本还原,夺阴阳之造化,亦以十月而超凡入圣也

“婴儿”即是炼于中央“土”的丹。这个“婴儿”不是从外界带来的,却是依据人人赋有的“太一之真、先天之气”而将它回复到根源状态的。这“太一之真、先天之气”就是担保人家能修道炼丹的本来性。之所以称它为“返本还原”,因为我们的生命是自“本原”开始,经过“十月”而借“父母”之肉体才诞生的,把这个生命重新经过“十月”而回复到“本原”状态。这就是霸占“阴阳之造化”而从“凡”回复到“圣”的。这种“本原”是人人应有的姿态,“至真至妙,初非外假,本来面目,百姓日用而不知”,也称做“本来面目”。所有的人赋有这般本来性,就意味著不管其环境如何,所有的人应该能修道。得此道者,无贵无贱,无市无山,志士若能修炼,不妨在帀居朝也不管贵或贱,也不管在市或在山,只要修其道就能得道 ,有志之士,若能精勤修炼,初无贵贱之别,在朝不妨为治国平天下之事,在市不失为士农工商之业因此,所有的人不用改变其社会生活的状态,就能完成炼丹。

作为本来性的这般“一点真阳之炁”是相当于〈本末〉所说的“一点灵明”。“其生生化化,本本原原,无仙无凡,无贵无贱,皆受一点真阳之炁,自当三才并立而长生住世也”,人人平等地赋有“一点真阳之炁”,所以天、地、人应该一样地能达到“长生”。“一点真阳之炁”即是更根源未分阶段的“大朴”、“太极”,从那裡生出来的万物均将“大朴”等作为本来性。“真阳之宝,有生咸具,无贵无贱,无小无大,无僧无道,无凡无仙。如吾儒谓有物有则,秉义具存,即是至宝家家有之说”,依据《诗经·大雅·烝民》,说;“真阳之宝”是个具有形态东西的存在之大前提。有些学者指出,在《悟真篇》解释史上有一个议论,就是这般“真阳之炁”是人人本来赋予的还是从外界拿进来的 。如〈本末〉说那样,夏元鼎也本来大伤脑筋于“真阳果”之所在,有可能夏元鼎也当初苦于这般议论。不过,到撰写《悟真篇讲义》时,他既然理解到万物未分的混沌就是赋予万物的本来性,他应该理解这般本来性超出于内外、凡圣等对概念的外延。不管如此,这种本来性,惟人之爱河欲海流浪滋深,昼夜摆抛尾闾,不禁一时咨情快乐,那知百岁修真,真愚迷亦甚矣只有人家由于“爱河欲海”来随着心之所欲,使得这个本来性会丧失的。

五,神仙术批判

如本论开头提到那样,夏元鼎认为“师传”是不可缺少的;不得“师传”,很会将非正当之教法误会为金丹大道。比如,“御房闭精”、将气流传于“尾闾”上等的教法视错成“道”,把“以十二支神从子数至申为九还,自寅数至申为七返”看错为“道”等等 。包括它们在内,夏元鼎对于与自己不同立场的神仙术再三加以批评。最多的是“小法旁门三千六百”、“三千六百之旁门”、“旁门小法”等,“三千六百门”就是杂而多端的神仙术之总称。这句话早已见于《西山群仙会真记》里,太上隐书曰,法本无法,理归自然。心因境乱,法本心生。立法之意,救补已失,而防于未萌。故三千六百法,养命数十家。三千六百法者,十年之期。养命数十家者,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法”虽然本来没有具体姿态,但适应人家的理解能力而具备千差万别的姿态,而发生“三千六百法”之差异。“法”是让由“境”给乱的“心”所失掉的东西恢复的,也是以防其于未然为目的的。因此“法”并不是应该否定的,不过,还只不过是次要的。钟离权之句说;又曰,世间无有二乘得灭度,惟一佛乘得灭度尔。释迦之不取二乘,即我教之不取鬼仙也。奈何。人之根器,分量不同,所以释氏说三乘之法,道家分五等仙,三千六百傍门法也。钟离真人云,妙法三千六百门,学人各执一为根。岂知些子神仙诀不在三千六百门。此正释迦所谓惟一佛乘得灭度之意。

为了适应于人“根器”之差异,教法会为个别化。道家教法也分为“五等仙、三千六百傍门法”。这般想法与《西山群仙会真记》的一样,既然说“傍门法”,它应该不是根本的。“学人各执一为根”,所以适应于人之数而“傍门”也多起来,但是真的“神仙诀”并不在于“傍门”里。这与佛教只要“一佛乘”才达到得悟、“二乘”不能得悟同样的。钟离权之句更明确地说“三千六百法”只不过是权宜方法 。夏元鼎《悟真篇讲义》也说“我有些子神仙术,不在三千六百门也”,即继承钟吕之立场,就是因为他的“颠倒”之法将从个别具体阶段回复到更根源未分阶段为目的的。

次之,“三千六百门”之内容,如上面看到那样,还未遇见周真人的时,夏元鼎所贪恋的养生术不是“返本还原”而是被批评为“曲径三千六伯”,所以这些养生术应该是相当于“三千六百门”的。还有说;大道无为,旁门多事,世人徒知不近女色、不食烟火,或烧炼丹药,或餐霞服气,或吐故纳新,或存心想肾,以为道之,奥妙尽在是矣。殊不知强制不出于自然,有为未免于妄想。况铅有真有凡,有祖有宗,诚未易识。…平叔之意,非尽扫旁门之无益,持以重形容金丹之道耳。学者不可以文害意“大道无为”,即真的金丹大道并不是繁琐的,“旁门多事”、“小法旁门”却是非常繁琐而不是根源的。“近女色”、“食烟火”、“或烧炼丹药、…或存心想肾”等应该是属于“旁门”的,这些不是让人家的本来性显现出来的“自然”教法,而从外来强逼压力的 。不过,夏认为;《悟真篇》并不完全否定这些“旁门”教法。

盖三峰者,乃阴丹之术,固形住世之方,非神仙之道也。是世人气血未定,对境不能忘情,心虽慕道,嗜欲难遏。古仙垂慈,于三千六百门中,亦有闭精之术,使夫人知生生化化,以精、气、神为主。操之则存,舍之则亡,施之于人,可以生人。留之于身,可以生身,非剧戏,非可咨也。作为“阴丹之术”的“三峰”,只不过是留在俗世而只追求肉体不灭的。这是为了还没舍弃贪俗的人,“古仙”给他们讲到的“三千六百门中”之一的“闭精之术”。这些不是正当的教法,但是作为为了他们的权宜方法,具有一定程度的意义。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