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学琴,家长避坑指南!

 音教艺术网 2022-08-12 发布于北京


很多家长带孩子学习音乐,原本是想让孩子学会陶冶情操,学会欣赏。而对于学习音乐这件事情,家长们的态度和选择真的非常重要。在很多时候,家长的做法会影响到孩子,这也是很多孩子没有能坚持学习音乐的原因。

对孩子学习音乐的态度过于随意

有些家长对于孩子学习音乐这件事情,一开始就是抱着培养兴趣爱好进行的,因此,并没有对孩子严格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不按时上课、不好好练琴、不重视细节等等。

在此也建议各位家长,虽然最后孩子可能不走专业,但学习的态度一定要是专业的。有些家长的想法很简单:既然不走专业,那么随便学一学,随便练一练就好了。


我们假设两个场景:

场景一:孩子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认为自己非常喜欢音乐,打算以后走专业,结果发现孩子因为之前练习得不够,很多地方跟不上,以及由于平日里过于随意的练习,导致孩子的一些演奏技巧或者习惯不对,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纠正。

场景二:因为从小学琴就是抱着随便学一学的态度,导致孩子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日后对于学习和生活的态度也是如此,导致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是随随便便,最后什么也做不好。

相信这两种场景都是家长们不愿意看到的。对孩子严格要求,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取得进步,更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不相信老师

有些家长,虽然给孩子找了音乐老师,但是依然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而且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比如说,听见老师给别的孩子的建议,就把建议也用到自己孩子的身上,还有的家长,在上课的时候,插手教学工作,老师一边上课,家长在一边指导孩子各种注意事项,严重打乱了上课的节奏以及教学计划。

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进步太慢是老师的原因,因此频繁更换老师,导致孩子可能刚刚适应了一位老师的教学风格,马上又要去习惯另一位老师的教学方式。以至于孩子学到的东西又多又杂,进度反而更慢了。

家长们要知道,老师是最了解孩子情况的,也会根据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家长们要做的其实是配合老师的教学,而不是插手老师的教学。及时跟老师做好沟通,才能帮助孩子一起进步;


学音乐就是为了走专业

还有的家长,从孩子开始学习音乐起,就只有一个目标:让孩子走专业。

其实国内学习音乐的孩子这么多,最终成为音乐家的却是凤毛麟角。就算是小时候学习了音乐,未来也不一定只有走专业这一条路,最终孩子的兴趣和喜爱才是最重要的,而学习音乐的经历也会成为他们人生当中最宝贵的财富。

就像是著名指挥家余隆曾经说的那样,孩子们的选择其实有很多,哪怕将来不成为音乐家,也可以成为出色的科学家、数学家、文学家;


学音乐就是为了考学、加分、证书

除了让孩子走专业,也有的家长,带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去考级,或者说就是想要升学加分等等。

首先在这里也提醒各位家长,现如今的艺术教育市场鱼龙混杂,不要被不良机构蒙蔽双眼,在为孩子选择老师的时候要谨慎,不要让不专业的老师耽误了孩子的学习。

另一点,如果学音乐的目的只是这些,那么可能导致一个现象出现:孩子变成了“毫无感情地弹琴机器”,甚至学习音乐这么多年,会的只是考级的曲子,其他的乐理知识、音乐素养完全跟不上,导致孩子的实际水平与证书等级不匹配,完全与音乐学习的初衷背道而驰。

想要学好音乐,这种功利心并不可取。一张证书,并不能完全代表孩子的音乐水平。学习音乐,是为了让孩子懂得欣赏,提高审美,去感受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如果把应试的思维带入到学习音乐中,那么孩子反而感受不到音乐的美好,更有甚者,可能会心生抵触;


跟风

在这个充满了内卷的时代,有些家长看到有的孩子进度比较快,或者是说看到别的孩子开始考级了,家长就开始着急,完全不顾孩子的实际水平,以及孩子自己的意愿,希望老师尽快安排自己的孩子参加考级,或者加快学习进程。

这样做对孩子学习音乐来说并没有好处,因为学习音乐原本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家长只看到了这个孩子拿了奖,那个孩子学得快,却完全忽略了他们在背后付出的时间和努力。盲目攀比跟风,同样背离了学习音乐的初衷;

家长的关注度下降

我们都知道,在孩子开始学习音乐的时候,家长们的陪伴非常重要。家长们需要慢慢地帮助孩子养成自觉练琴的习惯,这个过程时间是不固定的,可能是一年,也有可能是两三年。也就是说,需要家长们持续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而当家长对孩子学习音乐的关注度下降,要求开始放松的时候,也就是孩子极有可能放弃学琴的时候。


学习音乐的过程的确非常辛苦,但其实也是对家长和孩子的共同考验,也是家长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过程。家长对于学习认真的态度、坚持的精神,同样也会触动孩子,让他们向自己的爸爸妈妈学习,最终破茧成蝶,成长为更加优秀的人。

在您家孩子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您有没有出现类似的问题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跟大家分享您的经历。您愿意陪着孩子一起学习音乐,一起成长吗?如果您愿意,并且有决心,就请点亮文末右下角的“在看”,并把文章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看到吧!

图片来源: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