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说(五)/尧妈:孩子是船,父母是帆(初中生家长分享会,下)

 长沙7喜 2022-08-13 发布于湖南

家好。

我是懒妈。

这段时间 一直在考虑暑假请家长们做个线下交流。

家长们说:懒妈,我们听得再多也没有用,能不能请学长学姐过来做一个交流,面对的对象不再是家长,而是孩子们。

毕竟,是孩子们在读书。

但是,换一句话说:读书的确实是孩子们,可是,教育孩子们读书的,是谁呢?

是我们父母啊。

改变孩子,从改变父母开始。

改变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

今天的主角依旧是“尧妈”:尧崽2021年物理竞赛国集保送北大。
尧妈受懒妈邀请,为初中生家长做了一场线下交流会。上次分享了(上):第一部分的内容:亲子关系。
今天分享
第二部分的内容:有规划、有目标,有执行,助力孩子实现梦想。
和第三部分的内容: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帮助孩子迎接挑战。

图片



二、有规划、有目标,有执行,助力孩子实现梦想。

初中阶段承上启下,短短三年就要面临着中考分流,中考大概是孩子们从上学以来面临的第一次人生大考,有人说中考比高考更难,因为高考无论多少分都能填个相对应的大学,但中考一旦落到后50%,去向就是职高,人生轨迹就几乎完全被改变了。

初中阶段如果我们能帮助孩子战胜自己的惰性和依赖,对于孩子后续的学习会有很大的促进和帮助,孩子会更有信心,学业规划和目标执行到位,家庭冲突也会减少,青春期会更平稳。

首先,我们要理解孩子在面临各种变化时需要调整与适应的需求。开学科在没有找到学习的感觉和节奏时,给孩子一点时间,出现问题时不慌乱,任何事都有从不会到熟练的过程,和孩子一起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不要看到分数就开始唠叨。不同的问题对应不同的解决方案,如果我们自己有能力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分析,如果自己没能力做可以及时和老师沟通,请老师来帮助分析。

二是观察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导孩子寻找目标。我的孩子决定尝试竞赛主要是自己有兴趣,他喜欢看科普杂志、科幻小说,自己喜欢摆弄一些小实验。小学带他出去旅行,每一座城市的科技馆是必须打卡的地点,经常一泡就是一整天,而且每一次去他都能保持很新奇的感觉,科技馆的实验参与积极性很高,回家以后还琢磨实验原理,那时候他没有物理竞赛的概念。我观察他对物理的兴趣要更大一些,但是当时没有告诉他这个想法,因为为时尚早,只是在日常的学习规划中,开始有意识地支持和培养他这方面的兴趣,比如给他买了各种实验器材,让他自己去验证,锻炼动手能力,订阅科技杂志,关注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希望引导他给自己更清晰地定位,把选择权交给他自己。

我特别感谢在附中博才初中的几年时间,老师们给予他极为宽松的环境和自由度,老师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时间,不要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内容,可以为后续的路径选择提供依据。如果自主学习能力不强,那就踏踏实实按部就班;如果适应得非常好,那就可以考虑在竞赛上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初一时间比较充裕,试错成本低风险小,我们可以考虑给孩子更多尝试的机会,偶尔一两次的成绩起伏不用大惊小怪,人生发展不是线性的,摔一两次跟头未必是坏事。

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帮助孩子迎接挑战。

当孩子表现出明确的目标和兴趣,家庭便应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他系统的物理学习介入并不太早,初一第一学期有部分同学已经开始去机构提前学了,我们没有动。初中物理内容不多,我们比正常课内只提前了一个暑假,他自己兴趣盎然地找书来啃,找各种实验来做,到初三上学期10月份第一次攀登杯选拔后,决定正式开启物理竞赛之路。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让他能够快速提升的是自主学习能力,在遇到任何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我不会”,而是“我去学”、“我去想办法”,自我驱动才是对待自己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在孩子的学习遭遇瓶颈的时候,我们在背后推一把,寻找为他解决问题的途径,每隔一段时间和老师进行一次沟通,把我的观察、孩子的状态以及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反馈。真诚的交流过程,老师也会给出积极的回应。他自学过程中遇到啃不动的地方就去找老师,老师并不会因为这是非中考内容就置之不理,而是很高兴地探讨,给他更多鼓励。他自己也会很主动地去老师办公室沟通,在这种交流探讨中获得成就感。

图片

往年中考难度对于数学的学习,在初中基本知识结构完整的前提下,假期就自己练了一下数学压轴题,归纳错题本,写错题分析,确认出现错误的原因。初中的数学物理,只要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有针对性地把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掉,分数一般都不会难看。做任何事要先理清思路,理性分析,找出自己的薄弱点和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刷题讲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在大考前可以做限时训练,初三9月开学后每周一套数学物理限时训练调整状态,为攀登杯做准备,考完分析错题,保持考试的手感。

竞赛生对于文科的学习总体来说花的时间相对少一点,要求会降低一点,但就我个人的看法,没有文科的素养,他未来的生活会缺少很多趣味和色彩,欧美教育中倡导博雅教育(也称为通识教育),这个词源于古希腊,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而不是没有灵魂的专门家。现代社会,具体到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可以理解为除了专业素养,还需要具备人文素养,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体系来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

文、理不是对立的,他们融为一体互相推动,所以即便是确定选择理工路线的孩子仍然要坚持广泛的阅读,学会多维度更深入地思考。他特别喜欢《庄子》,反复读了多遍,庄子的《逍遥游》气势磅礴,展现了宏大的宇宙观,这是古典文学作品中很少见的气象。他说:“我读了庄子的文章,感受到豁达和胸怀,有时会遇到一些难以释怀的事情,但把这件事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更广的空间里面去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读《庄子》可以让我更达观,一些小的挫折困难就难以影响我的情绪,所以我很少有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的时候。”这是经典作品赐予的力量。

图片

提分是技巧性的东西,有了习惯和能力的铺垫是水到渠成的事。语文的学习需要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厚积薄发,对所有其他科目的学习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帮助孩子快速提炼有用信息,所有的学习其实都是相通的。

再来说说英语,对于语言的学习,从应试的角度,英语其实是一门比较容易提分的科目,包括高考英语,但从应用的角度,仅仅做应试教育又不够,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更多的是一个工具,对英语能力的定位就是交流和应用。单从应试来说,英语其实是个体力活,单词熟练掌握,中考1500,高考3500,再拓展一部分词汇,听力能坚持天天练,进步也很快。总的来说,在进入大学以前的英语应试部分都不是太复杂。但是,我们要用好英语这样一个工具,就要再额外下点功夫了。我儿子大学阶段对于英语应用的要求就是阅读文献、学术写作以及交流。以前因为网络资源不如现在丰富,要获得原版读物的途径比较少,所以英语原版阅读起步比较晚,大概小学三年级左右才开始,现在非常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家庭加入到英语原版阅读的队伍中,而且效果都非常不错,从语言的学习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年轻的家长们眼界越来越开阔,获取外界信息的能力也越来越强。我们英语原版阅读虽然起步晚,但仍然是受益者,一直坚持到高一下学期,因为竞赛的时间越来越紧迫,就停掉了部分的常规学习,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竞赛课程上,但仍然坚持每天早餐时间听英文广播。现在有很多英语学习的应用程序,大家可以有非常多的选择,他自己说整个高中英语都在啃老本。北大在新生报到后的第二天就进行了英语分层教学的考试,分为ABCC+四个等级,A最低,C+最高(50人左右),ABC三个等级大约各三分之一,对应的英语课程需要修的学分是8、6、4、2。孩子考了C级,需要修4个学分,两门课,也就是说,你的英语水平越高,要修的学分越低,可选的课程等级越高。孩子第一个学期选修了《西方文学选读》,因为对俄狄浦斯的神话故事比较感兴趣,这门课都是关于西方历史、神话、文学方面的文章选读,他觉得很有意思。

相对于学校传统的英语应试教育,我个人更喜欢原版阅读的浸入式教育,目前所有最前沿的科技文献都是用英文来表述的,没有良好的英文基础,会让未来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数理强的孩子也要重视文科的学习,尽量不要偏科,高中大学可以选择自己的优势科目,但如果初中就出现严重偏科是很危险的,会丧失未来很多的选择机会,所以,即便是竞赛生,我个人还是倾向于学有余力,在保证综合靠前的前提下进行,否则风险太大,对个人的发展也会有制约。考试成绩出现小幅波动正常,但大起大落就要引起警觉,我们要及时给予关注并提供解决方案。

图片

中学阶段不管学习任务多么紧张,不要放松孩子的体育锻炼,中考体育分值增加,坚持运动不仅仅能帮助孩子保持充沛的体能,有更旺盛的精力投入学习,也是对毅力和意志的磨练,只是要提醒孩子在对抗中尽量避免受伤。体育运动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过剩的精力和负面情绪的宣泄,热爱运动的孩子很少有抑郁倾向,抗压和抗挫折能力也会更好。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一直打羽毛球,小学前一周训练6天,上小学后一周不少于3次,初中保证每周一场球,一直保持了很好的体能。体育还是非常好的社交方式,大学有约球群,不管是否熟识,几场球就成为了好朋友,他在学习上、生活上的一些问题大家都可以进行交流,这都是对孩子个性成长非常有利的。好身体是一切幸福生活的基础,也是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竞赛的学习过程对孩子来说是财富,需要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抗压能力,残酷的淘汰制对家长对孩子的心理素质都是考验,这一项项的考验也塑造了孩子的品格,这条路很艰难,但真心热爱就无所畏惧,我一直都支持孩子自己的选择,但同时也要控制风险,分析招生政策的变化和趋势,做好应对的方案。

对于不考虑竞赛路线的学生来说,小升初严格执行派位,中考的难度也在下降,在基础扎实的前提下对孩子的优势学科进行拓展,关注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目前高考选科是在高一结束后进行,也意味着对孩子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刚刚进入高中就要做出选择,这些都是家长需要提前做功课的,我们要在日常的陪伴中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现行择校政策的改革,家长们也在渐渐趋于理性,每一所学校都有各自的特点,在择校之前充分了解做足功课,充分权衡是否适合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无论选择哪所学校,最重要的决定因素都是我们自己,选我所爱,亦爱我所选,目标明确就不会患得患失。学科竞赛是极小众路线,不需要所有学生陪跑。绝大多数学生在未来会有更多适合个性发展的道路可供选择,家长们需要做好的就是陪伴、规划、执行。

在高考选科的问题上,孩子们只谈兴趣和喜好,成年人会权衡利弊,怎样来调和这些冲突,到底以谁的意见为准?但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权衡和考虑,这是一件很烧脑的事情。改革之前的高招,高三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想不清楚自己选择什么专业道路,甚至很多学生大学四年毕业都没想明白自己想干什么,现在把这种选择突然提前到高一,让十五六岁的孩子来做出对未来人生专业的决定,这对于学生和家长都是难度很高的挑战。初中的家长其实要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观察、沟通、收集信息、分析数据,给孩子多个备选方案,提供决策依据。2018级是新高考的第一届,虽然新高考有很大变化,但基础数据和流程是大同小异的,我在孩子初三的时候开始了解各高校的招生方式和信息,针对孩子各种可能出现的状况都有心理上的准备和应对方案,有规划、有目标也是我们一直保持心态平和的重要因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把这些基础工作做在前面,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才能胸有成竹,孩子也会感受到爸爸妈妈是真正用心为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提供支持,在给出建议的时候可能冲突会少一点。孩子现在大一,也会和我讨论物理类专业未来的发展路径,有哪些交叉学科,我并不干涉他自己的选择,只是当他和我聊起他的人生和职业规划的时候,我能够给出我的想法和建议,保持和孩子持续对话的能力。2021年10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意味着家庭教育既是“家事”,更是“国事”,意味着家庭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也需要家长与时俱进,持续地成长和学习。

孩子是船,父母是帆,理想的帆在迎风展望,未来的船将乘风破浪。

分享会的最后,祝愿所有的家庭幸福、和谐,所有的孩子梦想成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