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其昌心机有多深?这卷行书让人“细思极恐”,难怪他能官复原职!章

 若悟369 2022-08-13 发布于安徽
董其昌心机有多深?这卷行书让人“细思极恐”,难怪他能官复原职!
章法布局在书法创作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单纯的书法爱好者,却常常忽视它。其实这是一门大学问,章法和笔法配合好了,作品氛围的营造便已经成功了一半。
在分析书法作品的时候,尤其是在分析明代书法扛把子,董其昌的书法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说:其布局的舒朗奠定了作品自然空灵的风格基础。
这个舒朗一般指的是字间距和行间距。乍一听好像很容易,不就是把字写开一些吗?但其实在舒朗的谋篇布局中要见出空灵,精思妙用和深厚的书法功底缺一不可。
董其昌有一卷行书《东方朔答客难》乃是他晚年所作,这卷行书简直是让人“细思极恐”,它会告诉你董其昌的“心机”有多深,难怪他能官复原职。
这一卷《东方朔答客难》乍一眼看过去,整篇文章的节奏、文字的大小、文字的疏密,乃至墨色的浓淡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其实它的妙处都藏在细节之中。
布局之空松舒朗这一点自不必说,《东方朔答客难》当中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距离都比较宽松和均匀。这种宽松和均匀固然有利于作品空灵气质的形成,同时也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空间审美上的“麻木”。
用文字将行与列分割成大小均匀的等格,作品格局的丰富变化也会随之削弱。但是董其昌深厚的书法功力,让他将文字的笔法和结体的变化运用得炉火纯青。笔下文字生动的姿态,成功地破除了字行空间的匀称会给人带来的审美疲劳,结体与笔法的变化和空间的搭配形成了一种正向互动,相得益彰。
就比如一般来说,我们起笔与落笔的顿挫都要稍作停留,但是董其昌行笔迅疾,潇洒自如,停留和换锋的时间都非常短。
停留过久,笔锋就变成了全然的刚直,行书也就失去了它的风姿;但如果忽略了停留,文字就会显得过于圆滑,变成媚书,《东方朔答客难》这其中精微的把握是非常考验功力的。
作品当中的这种“小心机”还有很多,比如董其昌对不同结构的文字的倾斜角度的处理,行与行之间的整体的向背和起伏,这些都值得我们细细深究。
行笔的迅疾自如,结字的秀雅,章法的舒朗种种因素相互配合,共同造就了这一卷行书的秀逸与空灵,平和与淡远。
再来说这卷行书的内容,更是暗藏玄机。《东方朔答客难》乃是西汉名臣东方朔所作。东方朔是一个狂客,《东方朔答客难》乃是他不受重用壮志难酬时的牢骚之作。
在天启六年(1626年)时,由于时局动荡,董其昌便已经告老还乡。董其昌抄录这一卷《东方朔答客难》的时间是崇祯元年(1628年),抄录完这卷《东方朔答客难》,明熹宗便因为服用“仙药”身亡,此后崇祯皇帝继位,董其昌官复原职。
不管董其昌作此卷目的如何,这卷《东方朔答客难》的确是难得的佳品,它简直就是我们作书的笔法运用和谋篇布局的教科书。
我们将这卷行书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刻,您感兴趣可以点击文章下方商品链接惠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