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的行医方式

 淮源青松1010 2022-08-13 发布于河南
1.
坐堂行医: 顾名思义,坐堂行医就是中医医师待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如医馆,等待病人上门求医为其诊治开药的行为。传说坐堂行医始于东汉末年的“医圣”张仲景。张仲景早年学医,后来进入仕途并一路高歌猛进,仅26岁就官至长沙太守。虽然做了大官,但是张仲景依然在政务之余用医术为百姓治病。他亲自坐于衙门大堂之中,凡有疾病者不论贫贱与否皆可入衙门接受诊治。由于衙门被称为“大堂”,后来的医馆就被称为“堂”。现在的北京“同仁堂”、长沙的“九芝堂”、沈阳的“天益堂”等医药企业就是曾经有过医术高超的坐堂医生的传承。
2.
走方郎中: 走方郎中,又称游方郎中、虎撑、铃医。是古代懂得医药知识的人走街串巷为人治病,没有固定的营业场所的中医。他们往往手拿一根棍子,棍子上系着铃铛。行医时边走边摇铃铛,沿途的需要治病的人听到了就会出来相请。在人数规模与地域分布上游方郎中要多于坐堂郎中。因为一些地域偏僻,条件艰苦的地方没有中医医师愿意开医馆在那里,所以在这些地方走方郎中所起的作用要更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