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记忆】党的优秀地下工作者赵子文『党中伟』

 乡土唐河 2022-08-13 发布于河南


大型革命题材46集电视连续剧《共产党人刘少奇》,于2019年3月1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火爆热播后,引起了全国亿万观众的强烈反响。4月1日播出的第35集,屏幕上再现了1939年1月20日,化名胡夫的刘少奇和彭德怀一起从渑池来到洛阳,住在巷贴廓56号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与八路军领导一同代表党中央前往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官卫立煌官邸做统战工作,协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事宜。11月25日,一行5人离开洛阳赶往南阳,26日到达南阳入住交通旅社,又从南阳出发前往唐河县苗店大苗庄村“中共唐北地下交通站”(苗店1965年划归社旗县)。之后,由苗清发做向导从交通站把他们送往泌阳县境内高邑镇,直达有“小延安”之称的确山竹沟抗日革命根据地。 

图:刘源为交通站题词

屏幕上刘少奇到“唐河苗店”的场景,引起唐河、社旗广大人民的关注。一时“唐河苗店”中共唐北地下交通站旧址在全国家喻户晓。交通站现已成为南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社旗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旗县党史教育基地、社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此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

这个在唐河、方城、泌阳和南阳四县结合部的交通站,秘密发展党组织,传递革命情报,接应护送、掩护、转移中共人士和招募有志之士奔赴革命前线,先后有中共地下党领导人孙师贤王国华、王晓舟、张郁茹、曾婉兰、曲令堂、王润黎、李子琛、李协民(李隐之)、方晓(张文光)、张树芝、刘莪青、姜宗仁、刘希程、李金章、张逸光、王友梅等30多名党的领导人、统战友人、党的新闻工作者、革命烈士的家属和革命志士赴豫北、豫西、豫东、陕北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并顺利完成了接应护送党的高级领导人刘少奇赴竹沟革命根据地的重大历史任务。由赵子文亲自领导和创建的中共唐北地下交通站,为党和国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这个中共唐北地下交通站的领导人和创建者,党的优秀地下工作者赵子文的名字却鲜为人知。
赵子文,1904年出生于唐河县源潭街唐河西岸马湾村一个既有耕读世家之风又有船民世家之业的殷实家庭。父亲赵锡志,母亲杨氏,共育三男四女。长子赵子文,次子赵振鹏,三子赵振武。赵子文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赴京参加千叟宴太学生赵文元之七世孙。赵子文家拥有数艘货船,并有约50亩土地。
源潭大桥-河西岸为马湾村旧址
赵子文7岁时入源潭镇私塾读书,自幼天资聪慧,勤奋好学,熟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和《四书》《五经》等,深受家人和老师的喜爱。其后,入读源潭高小及唐河黉学
民国初年,赵子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信阳师范学校。在求学期间,已经从一个渴求知识的少年成长为善于思考,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青年知识分子。在那个战乱纷争、社会动荡的年代,他逐渐接受革命思想,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并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最后走上了革命道路。1927年4月、7月,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在上海、武汉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宁汉合流。疯狂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全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赵子文面对国民党的残酷行径,内心充满愤慨,立志投身革命。他胸怀大志,忧国忧民,同情水深火热的劳苦大众,憎恨军阀官僚、地主买办的黑暗统治;他上下求索,一心寻求救国救民之道,而中国共产党就像漫漫黑夜里的指路明灯指引和照亮这位热血青年前进的方向。
赵子文从信阳师范毕业后,回到家乡唐河很快联系上了地下党组织。在唐河县委的直接领导下,他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先后到源潭高小、县立高小、唐河黉学、竹林寺教书,由于教学成绩突出,便升为教育局督学,他先后以教师和督学身份之便发展进步教师入党。在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黑暗、血雨腥风、混乱不堪的年代,唐河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极大影响,为解决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唐河县政府颁布命令,境内所有寺院庙田收入一律由国民政府征收。
1932年初,时任教育局督学的赵子文,奉政府命令到唐河东北35公里的苗店调查刘平观庙田情况,赵子文随之把工作安排情况汇报给了中共唐河县委,县委又向上级汇报,这时中共鄂豫边特委指示赵子文趁此调查之机选择地处唐(唐河)、方(方城)、泌(泌阳)、南(南阳)四县交界处的苗店村发展党员并开展地下斗争,赵子文欣然接受了这一光荣任务。
一天,赵子文独身一人来到苗店街西头染坊,接触到了在此打杂的大苗庄村青年农民苗清发。热心的苗清发领着人生地不熟的赵子文查看庙田,两人在交谈中谈得很投机,很快就成了熟人。通过多次接触和攀谈,赵子文觉得苗清发为人忠厚老实、积极向上,对他产生了好感,当时苗清发的家庭比较贫寒,赵子文无偿送给了苗家一块庙田并办了契约,苗家为此十分感激。
那年年初,一连几天雨夹雪导致道路泥泞。赵子文一时不能返回唐河县城,只好暂住在苗店,在同苗清发的交谈中谈到了穷人为什么穷,为什么受压迫,为什么没有田地耕种;谈到了列宁、斯大林领导的俄国革命的成功,穷人翻身做了主人,有地种,有饭吃,有衣穿;谈到了很多革命道理。在赵子文的引导下,苗清发的政治思想觉悟得到了很大提高,随后赵子文将苗清发的情况及时向时任唐河地下县委书记的孙师贤作了详细汇报。最终经县委研究决定,同意苗清发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赵子文作为入党介绍人,在苗清发家进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继而苗清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自此苗清发在赵子文的引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积极开展革命活动。

1930年11月30日凌晨,红九军二十六师一举攻克唐河县城,建立了唐河县苏维埃政府。是年夏,在攻打县城前夕,赵子文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唐北宣传发动群众,支援红二十六师以迎接解放,然12月6日,红二十六师在毕店遭挫,返回鄂北枣阳苏区后,唐河县国民党反动政府伪县长姜照昌和民团团长史玉琨、王墨林、国民党县党支部书记牛肯堂等反动地方武装卷土重来,反动政府又调20军的葛孝纯旅驻防唐河。随后我党地下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反动政府对共产党大肆追捕屠杀,对其家人进行了抄家等疯狂报复,赵子文也在追捕名单之中。
1932年夏,敌人对赵子文实施抓捕,他闻讯后脱险,夜里步行几十里,天亮赶到苗清发家。几天后,赵子文患病卧床不起,苗清发暗中请来医生为其治病,善良的苗母为赵子文煎药熬汤,最后,在苗清发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赵子文不久便恢复健康。为此,赵子文不胜感激,十分感谢苗清发一家对自己的救命之恩,随即,他和苗清发在苗母面前义结金兰,从此两人成了生死之交。赵子文身体康复后要去找组织,但身无分文有家不能回,几天来愁眉不展,苗清发得知后慷慨卖掉家中一匹布送给赵子文当做盘缠,又亲自把他护送到大河屯地下党联络站,二人分手时,赵子文交给苗清发一封信,让其送往源潭高小地下党组织。
此后,赵子文经常带地下党员到苗清发家开展地下工作。以后的几年内,赵子文多次叫苗清发到源潭小学、中学和地下党领导人王晓舟的裕康酒馆传送书信。
1932年5月,孙师贤在唐河井楼中学教书身份暴露,汪精卫政府下令通缉,随后派人秘密对其进行抓捕,赵子文获得敌人情报后,立即派苗清发火速赶往井楼通知孙师贤迅速转移脱险,唐河地下党组织得以免遭破坏。
1932年10月,湘鄂西根据地第4次反围剿失败,红三军在贺龙军长率领下,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赵子文接到上级通知,11月红三军将要路过苗店,指示他为红三军秘密筹粮做好支援准备。赵子文立即把任务下派给苗清发,当10日红三军路过苗店时,苗清发将筹集到的300多斤黄豆、50多斤豌豆、30多斤馒头秘密送到红三军行军驻地,为红军补充给养做出了贡献。
蒋、汪背叛革命后,中共中央为适应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式转变斗争方式,为有效的掩护地下工作者继续开展地下工作,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地下交通站。
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笼罩下,唐河共产党的组织不断遭到破坏,地下党领导和党员也遭到迫害和被捕入狱,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唐河县县委商议决定建立一个既能躲避掩护党员干部又能传递信息文件还能迎送过往领导的秘密地下联络站。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这时赵子文建议,唐、方、泌、南四县交界处的苗店,地处偏僻且交通方便,此处被称为“四不管”之地且又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同时离南(南阳)驻(驻马店)路、方(方城)唐(唐河)路较近,是掩护地下党活动和隐蔽的绝佳之处。经县委研究决定后,赵子文负责交通站的筹建全面工作,中共唐北地下交通站在苗店镇西3公里处的大苗庄苗清发家由此应运而生。

社旗县苗店“中共唐北地下交通站”旧址

1933年底,鄂豫边临时工委负责人张星江接到参加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通知后,找到赵子文商议去参加会议的经费和路线事宜。这时,赵子文告知苗清发有重要事要去南方一趟。赵子文走后苗清发竭尽全力做好赵子文原本承担的工作。赵子文当时家庭比较富裕,家有数艘货船经常来往汉口送货,加之对去南方的路线比较熟悉。赵子文告诉张星江去瑞金参加会议要先绕道到上海,上海是国民党的重要阵地,去时必须慎重。张星江由赵子文护送乘坐赵家的货船,装扮成做生意的商人,带着土特产到上海后,赵子文先联系到同学、熟人,打听上海地下党组织的情况,后又找到上海一家轮船公司的二掌柜,和上海地下党组织接上头,上海地下党组织明确告诉他们俩,不能再和轮船公司有联系,轮船公司和国民党的中统已经勾结在一起,已有两三个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人找轮船公司联系后被中统抓到后杀害。于是张星江和赵子文又从上海坐赵家的货船回到唐河县,在源潭镇货船上又装上烟、火纸等物资后,再次从唐河出发到汉口后卸下船上的物资装上洋货,期间,船老板跟江西货船老板联系去江西拉锡矿石,张星江和赵子文随后坐上江西的货船,经九江、赣江到达瑞金。当时陆地上国民党重兵盘查较严,从水路上虽需近一个月才能到达瑞金,但比较安全,上岸后张星江、赵子文步行到瑞金,于1934年元月底顺利参加了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六届五中全会。

张星江作为鄂豫边工委代表,被推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他和河南省委代表王国华一起受到了朱德总司令的亲切接见。朱德总司令亲手把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纪念章赠送给张星江一枚,并对张星江讲,干革命要扩大革命阵营,扩大根据地,用红色格局反对白色格局,建立红色政权。中央听取张星江对鄂豫边革命情况汇报后非常重视,对鄂豫边区寄予很大的希望,朱德总司令说:“干革命有勇无谋不行,没有文化不行,不懂政治不行,不懂战略策略不行”,很有针对性地对张星江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会议结束后,赵子文护送张星江回到了鄂豫边区,张星江亲手把纪念章交给赵子文保存。
1938年秋,唐、方、泌三县农民抗粮、抗捐斗争取得胜利后,敌人对黄绿枪会耿耿于怀,肆意进行疯狂报复。9月,国民党地方政府背信弃义,对唐、方、泌三县边界参加抗粮抗捐斗争的枪会骨干及会众进行残酷的屠杀。
9月20日,国民党唐河县联防处主任赵兼恕首先发难,率武装到大杨庄、胡里等成立过枪会的村庄,对已解散的会众突然袭击,在胡里村当场枪杀了秦尚玉等3人。由于该村秦廷全,大杨庄贺尚德逃避外乡,他们便迁怒于群众,竟烧毁民房数十间,次年,秦、贺二人返乡,被国民党下洼乡联保主任郭兆五逮捕,随后全被杀害。
12月6日,国民党南阳专署专员朱玖莹亲自到唐河县密谋策划,令省第六区(南阳)自卫军第三团团长刘宗阁率全团武装自平氏出发开赴源潭清剿,声言要缉拿共产党员王晓舟,王晓舟之兄王化佛得到消息后,告知王晓舟迅速转移,同时,唐河县工委则一面迅速集中一部分武装,秘密就地隐蔽,准备必要时自卫还击;另一面由工委书记李协民通知源潭中学党组织安排政治面貌突出的党员暂时转移。在工委对源潭民团常备队还未来得及进行具体安排时,朱玖莹和赵兼恕已率领联防武装到达源潭,并立即宣布戒严,包围了常备队。然后拿出叛徒提供的名单,将第4分队队长曹书章、第3分队8班班长王书明等30人抓捕,王晓舟、李金章等人脱险,樊章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营救,曹书章趁机逃走,其余解救失败。次日,将王书明、曹兴民、张书亭、曹书峙、张运亭、曹兴玉、李进忠、党秀云、马狗胜、张四、张志言11人枪杀于源潭街小南门外,其余20余人作为壮丁被强行带走,制造了震惊唐北的“源潭12.7惨案”。

“源潭12.7惨案”发生地

赵子文也在抓捕名单之中,当天夜里他脱险后二次到苗店交通站避难。赵子文在源潭一带身份已经暴露不能在此继续搞革命活动了,他通过地下党的关系在唐河县教育局搞了一张公事,到苗店石塔寺完小当校长,以校长的名义暂时安顿下来。
1939年春,常备团团长刘宗阁受南阳联防司令别廷芳之命到苗店清剿,地下党领导到外地躲避,为了更好的保存革命力量,赵子文指示苗清发当保长来保护黄绿枪会的人员。
1941年初夏,正在苗店石塔寺学校任校长的赵子文接到唐河县地下党组织的通知:说他身份已彻底暴露,伪宪军法承审王先舟正派人赶往苗店对其抓捕,命他立即转移到外线。赵子文接到通知,立即派人捎信给苗清发,要他当晚带上几支枪到校外接应他。苗清发没顾上吃晚饭借来了盒子枪,带上苗运德、杨清贵、王克俭四人趁天黑赶到学校接应赵子文迅速撤离,当晚赵子文要动身,苗清发担心路上不安全,将其挽留下来。第二天苗清发到乡公所偷偷盖了空白印信,又盖了几张保公处的空白印信亲自交给了赵子文,当日夜里苗清发一行4人护送赵子文来到少拜寺。
赵子文与苗清发分手时把随身携带8年之久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章和部分文件交给了苗清发,并说明几年前去南方就是护送张星江同志赴江西瑞金参加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枚银质纪念章就是那次代表大会的纪念章。赵子文再三嘱咐他,一定要把它保存好,苗清发非常珍视,把它藏在自家东屋土坯墙缝里才得以妥善保存下来。
自赵子文和苗清发在少拜寺分手的几个月后,他们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源潭街河西头铁匠炉,从此失去联系。之后苗清发多次打听,才知道他已于1942年冬被敌人杀害。
赵子文牺牲后,其家人和亲属秘密把他的遗体安葬在马湾其父母的坟墓旁,唯一留给家人的是一幅没有支架的两个水晶石眼镜片。据说,赵子文带着游击队和敌人激战中不幸中弹牺牲,眼镜掉在地上眼镜架被摔坏。家人为了把眼镜片留作永久纪念,没有将其葬,现于赵子文孙子赵瑞凌家珍藏。
1924年,赵子文同张岗大家闺秀张氏结为连理。1925年张氏生下长子赵克明,1927年又生下次子赵克俭。当次子赵克俭7个月时,张氏不幸身患重病不治而亡,撇下两个年幼的孩子撒手人寰。由于赵子文长期在外从事革命活动,无暇照顾卧病在床的妻子,听到妻子去世的消息匆匆赶回家中,看到床上停止心跳的妻子又看到一边嗷嗷待哺的孩子,禁不住潸然泪下,安葬了妻子后,把两个孩子托付给其爷奶照看,毅然继续投身于革命事业中。
1930年赵子文经人介绍,与居住在黉学附近的朱少青结为夫妻,后相继生下两女一男。赵子文牺牲时,朱少青只有35岁且终身未改嫁。
赵子文牺牲后,撇下了三个年幼的孩子,1933年出生的大女儿只有8岁,二女儿只有6岁,小儿子只有3岁,噩耗传来,朱少青悲痛欲绝,每天以泪洗面,精神恍惚。屋漏偏逢连阴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朱少青还没从丈夫牺牲阴影走出,更大的不幸又发生了,6岁的儿子,一天好奇地爬在一个红薯窖口向下观望,一不小心一头栽了下去,后被救了上来,无奈头部伤势严重,不久便死去。朱少青肝肠寸断,声泪俱下,失夫丧子成为了她一辈子的痛。 
朱少青把长女嫁给了远在江西赣州公路局工作的张俊民,后来二女儿也去了江西大余县漂塘钨矿,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朱少青的二女儿把她接到江西安度晚年,1998年朱少青病逝,安葬在了江西赣州。
1931年至1942年间国民党政府多次对赵子文通缉抓捕,但每次都扑了空。为此敌人恼羞成怒,不断到赵家搜查和抄家。他们凶神恶煞地闯入赵家砸坏家什,抢走牲畜,还将珍贵物品洗劫一空,赵子文的舅家和4个姑家也受到牵连,遭到多次搜查。赵家家无宁日,一家人东躲西藏,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面对凶恶的敌人,赵子文没有向疯狂的敌人所屈服而是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42年秋,敌人对赵子文疯狂的追捕和抄家,年仅16岁的赵克明正在源潭上学,也受到了敌人的骚扰,被迫停学,他通过地下党打听到父亲的下落,来到大苗庄找到父亲,后经地下组织联系到赵克明在甘肃清水国立十中教书的书伯舅张弼如,安排赵克明去那里安心读书。赵克明从苗店秘密返回马湾带上衣物,一天夜里在刘岗大姑家住下,天不亮就向甘肃出发了,踏上漫漫的孤独征程到了甘肃。此刻张弼如不在十中,他给一位体育老师写了封信,赵克明凭着这封书信到十中办理了入学手续。1947年,赵克明考入解放军北方大学学习,改名为索林,沿用至今,1950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1953年毕业,后到北京外语学院,任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后调到首都医科大学任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后评为教授,1987年离休。自1942年秋赵克明离开家乡,再也没有踏上这片生他养他而又令他伤心的故土。

河右岸为马湾村旧址

1958年,赵克明结识了和他同龄的中国近代著名出版家,教育家和思想家陆费(复姓)逵之女陆费铭琇女士,陆费铭琇女士当时于外交部任职,两人结婚后陆费臵琇女士调至首都医科大学任教授,1959年生下一子赵大庆,赵大庆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后同郑州航天航空学校毕业的孔令芳结为夫妻。
赵子文牺牲后,次子赵克俭只有14岁还在源潭上初中。后考入南师,南师毕业后又考入中原大学,大学毕业后于1949年7月,同姨家表哥张俊民随军南下,后被组织安排在江西瑞金县委工作。1950年,赵克俭后娘朱少青把娘家侄女朱清华介绍给赵克俭为妻,先后在瑞金生下一女两男。1962年全国市民大下放,赵克俭响应国家号召,申请回乡,携全家5口人从江西回到老家河南源潭。1969年国家再次市民下放,他们被下放到老家马湾,但生产队干部说他们一家不会干农活拒收。一家人无奈后赴湖北谋生,后经赵克俭的姑家老表徐凤林介绍到钟祥县东桥区黄集公社同兴大队一小队安家落户。一家人在异地他乡15年间受尽凌辱,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全家背着“小地主”这个沉重的包袱压得抬不起头来,虽然时间过去了40多年,赵子文的两个孙子现已是白发苍苍,提起那辛酸的往事,禁不住眼泪汪汪。一直到改革开放的1982年,一家人才回到源潭。之后全家定居于唐河县城。
朱少青解放后只好带着两个女儿回到唐河居住,赵克俭一家回唐河后,朱少青与他们住在一起。上个世纪80年代,上级有关部门曾登门询问有关其丈夫赵子文的事情,她回答说不认识此人,原因是自1930年朱少青嫁给赵子文后,12年中整天过着担惊受怕的生活,解放后又被划分为地主,将其定为“四类分子”,剪掉头发对其进行批斗,受到过不公平待遇,她担心说认识赵子文再受到牵连,因此不向任何人透露有关赵子文的信息,偶尔向赵克俭,赵瑞生,赵瑞凌提起一些往事。
遗憾的是由于当年赵子文在唐河秘密搞地下工作,大部分时间在唐北苗店一带,所以唐河没有史料记载,在北京工作的赵克明在填写履历表时,填写父亲是地下党员,他为了进一步求证,打电话让其在唐河的侄子们查找唐河史料,但一无所获,后来他们把《唐河县志》《源潭镇志》带到了北京,但老人在《英烈人物篇》中没有看到父亲的名字而深感失望。
索林这位近百岁的老人,在有生之年希望有关部门为其父赵子文树碑立传并追认为革命烈士,以慰藉父亲的在天之灵。
1992年88岁高龄的苗清发临终前把这枚珍藏了半个世纪的纪念章交给了时任河南日报社高级编辑的长子苗文兴,并嘱托一定把这枚纪念章捐献给国家。2013年10月中旬苗文兴欣闻泌阳县铜山乡焦竹园鄂豫边革命纪念馆落成,并联系纪念馆馆长强永生,愿把纪念章捐献给纪念馆珍藏 11月30日强永生和泌阳文广新局局长王水洲一起来到河南日报社郑州市经五路31号院接受了苗文兴捐献的这枚极其珍贵的纪念章(现全国仅存4枚)。
图: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纪念章 

如今,这枚历经80载岁月沧桑的纪念章被保存在鄂豫边革命纪念馆里,它记载着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历史,见证了中国革命艰辛而曲折的过程。凝聚了革命先烈的鲜血,也包含着收藏者的艰辛。是一段具有教育意义的红色历史。让这段历史鲜活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当游客们走进鄂豫边革命纪念馆,在讲解员生动精彩的讲解下,仿佛亲临那段峥嵘岁月。它告诉我们,没有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赵子文为追求真理、为拯救国家和民族解放,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之中,发展党员唤醒民众,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幸福,抛家舍业,在那极其残酷的艰难岁月里与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直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赵子文虽然离开我们已将近八十载,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在英烈赵子文那一代身上已昭然于天下。他那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将代代相传。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赵子文先烈的英名永垂不朽! 

源潭西河

资料来源

1.《社旗县文史资料》第三辑苗清发的《我参加地下革命活动的回忆》。

2.中共泌阳县委党史研究室、泌阳新四军研究会主办的《红色记忆》2014年第1期中的《一枚珍贵的纪念章》

3.《社旗县文史资料第11辑》社旗县委党史办编写的《中共唐北地下交通站》。

4.《苗店镇志》

5.赵子文长子赵克明、侄子赵克富、孙赵瑞生、赵瑞凌等人口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