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 划:曲向东 白 尊 李高科 统 筹:曹海坡 主 编:郭富文 副主编:李中群 郑本靖 编 辑:(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 营 李玉敬 赵 海 党中伟 郭 爽 校 对:王留云 第一章 概 述 源潭镇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城北13公里处,唐河、泌阳河、 毗河在这里交汇,依河拓街,筑寨兴镇。源潭镇始建自明朝,兴于清 代,盛在民国,这里曾经是宛东、唐北一带著名的经济重镇和商贸埠 口,通江达海,承接南北,素有“小汉口”之称。源潭镇为中原历史 文化名镇、革命老区。“南阳革命,唐河起首,源潭为先”。唐河县第一位共产党员蔡 训明为源潭人,南阳地区第一个共青团组织在源潭诞生。抗击反动政 府、军阀、地主豪绅、土匪武装的“绿枪会”和学潮、工运、农运在 这里蓬勃发展。革命低潮时,中共南阳特委扩大会议在源潭召开,源 潭成了宛东红色革命交通站,党的地下组织得到发展,革命火种得以 保留。抗日战争时期,源潭人民不屈不饶,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解 放战争中,源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大力开展军运工作,组建游击队, 剿匪反霸,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在长达半个世纪的革命斗争中,许 多革命先烈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鲜血染红唐北大地。历史不会忘 记源潭人民为革命事业付出的艰辛努力,做出的卓越贡献。红色文化 催人奋进,光荣传统世代相传。 源潭镇历史悠久,物阜民丰,文化灿烂,人才辈出,由于它独特 的地理优势、经济地位、军事要冲和信息畅达等因素,造就了广大人民勤劳勇敢、富有斗争精神的优良品质。在镇境,明末李自成、张献 忠领导的农民军与官军激战;清代捻军反抗清军的斗争,军民踊跃参 加;清末民国初年,刘莪青、仝笃嵩、仝西岚、李岩甫等人为消灭帝 制、建立民国,迎接河南旅鄂奋勇军北伐、力主汴城独立,筹建义军、光复源潭、再复县城,举起河南反帝反清的义旗,从而也拉开了源潭革命斗争的序幕。辛亥革命后,以倡导民主与科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兴起。俄国“十月革命”成功,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各种新思想、新文化,由在北京、开封、信阳等地求学的源潭籍青年源源不断介绍到家乡,各种进步刊物在知识界、商界广泛传阅,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在源潭大地上悄然兴起。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在唐河县城教书求学的黄火青、黄民钦、黄冠群等带领同学来到源潭巡回演讲,宣传反帝爱国思想, 源潭第一高级小学组织学生上街游行,声援北京和全国各地的革命运 动。1924年初,黄埔军校第一期在河南秘密招生,源潭籍进步学生 刘希程在其叔父刘莪青的介绍下,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并于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入黄埔军校的还有源潭籍青年刘先临等。虽然他们后来走上不同的道路,但为国家、为民族利益不懈奋斗的精 神值得赞扬。1924年春,19岁的源潭籍青年蔡训明考入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 校学习,在刘少猷、秦君侠等人的影响下,积极参加进步活动,接受 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员,这 是唐河县乃至南阳地区最早一批的中共党员。1925年1月,蔡训明 受信阳党组织的派遣,利用寒假机会,回到家乡源潭,在源潭高等小 学邀集该校学生曹家政(歧府)李正中(伯华)顾式荣(华吾)等 10余人,进行学习讨论,宣传共产党的主张。经过学习,提高了大 家的觉悟。2月,蔡训明首先介绍曹家政、李正中、顾式荣等加入中 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了唐河县第一个团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 年团唐河县小组(不久,改为共青团唐河县小组)蔡训明任组长。春节过后,蔡训明返校学习,由曹家政接任团小组长。同时,在 信阳省立师范学校成立以共青团员为核心的校友会,随后成立了读书 会、业余剧团等进步团体,宣传革命思想,发现培养积极分子,发展 壮大团的组织,从而扩大革命力量。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了骇人听闻的五卅惨案。中共中央 当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把经济斗争迅速转变为民族斗争,在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下,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此时正在信阳学习的蔡训明在给源潭团小组写信,指示他们发动群众,联合各界,组织救国会,募捐支援上海等地工人的罢工,燃起源潭地区反帝 爱国的革命火炬。以曹家政为首的共青团小组发动反帝爱国运动,遭 到了源小代理校长杜子选的破坏阻挠,激起革命师生的公愤。团小组 即召集各班学生代表集会,议决了杜子选道德败坏等六大罪状,发动了源潭高小的革命学潮。次日,团小组率百余学生,挟杜子选到大街 游行,终于取得了驱逐代理校长杜子选的胜利。7月,团小组组长曹家政和团员李正中、顾式荣等,接到蔡训明 的来信,离开源潭,前赴信阳第三师范学校暑期补习班学习。学习结 束后考入豫南中学就读,曹家政、张耀华等人在信阳豫南中学加入中 国共产党,后经组织介绍赴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20世纪20年代初,军阀混战,匪祸横生,征派粮款,拉夫派差, 给广大农民带来沉重灾难。官逼民反,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武装自卫 组织——枪会,便迅速发展起来。1925年秋,源潭镇北齐庄村村民 在经常往返豫中郏县一带经商,看到当地农民组织的绿枪会,不仅能防兵灾匪患,还可抗军阀政府的暴政。回到家乡后,他们便于村民商议组织绿枪会,并从郏县请来十余人到齐庄传习教师,训练本村枪会 会员。齐庄的枪会,很快吸引周边村庄群众的关注,纷纷要求参加, 不久,枪会会员发展到7000多人,在齐庄成立了绿枪会总会(亦称 老学),会众推举朱迷瞪为大学长,王书海为二学长。 齐庄的绿枪会影响很大,迅速向四周发展,到1926年春,已形 成联结纵横百余华里、会众达10万余人,并以红枪会、黄枪会分立。在这种情况下,齐庄老学提出了“天下枪会是一家”“团结起来,防 匪抗暴”等口号,团结了全县的枪会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枪会运动。各地的枪会连续与杆匪交战,屡屡获胜,引起了党组织的重视。1926年夏,共产党员黄火青派党员黄民钦等人深入枪会,发展党员,在枪会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提出党的主张。9月下旬,3万多枪会成 员同直系军阀吴佩孚一部展开斗争,打击了反动军阀的嚣张气焰。1927年,齐庄老学首领朱迷瞪、王书海在与杆匪战斗中阵亡,会众 士气低落,县反动当局和军阀勾结一起,趁机对枪会组织进行镇压和 洗劫,枪会运动最终失败。但是,枪会的兴起,无疑给中国共产党和 领导的农民革命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受到共产党人的重视。五卅运动后,中国的革命形势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革命力 量迅速增长,社会各阶层群众更加憎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统治, 迫切期望结束封建军阀割据及混战局面,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中 国共产党根据全国人民的要求,积极推动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同时动 员在外地上学或者工作的一些共产党员,陆续回到家乡,开展党的活 动,发展党的组织,迎接北伐军。这时,从广州参加毛泽东主办的第 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的源潭籍党员曹家政、张耀华、李正中等, 受党组织的派遣,也从外地陆续回到家乡,成为党的骨干力量。中国共产党从城市到农村的迅猛发展,引起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 国民党新右派的警觉,1927年4月12日,首先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武 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使中国大革命 受到严重摧残。蔡训明等源潭籍革命先驱们留下的革命火种,并没有 熄灭,星星之火必将燃起燎原之势。1927年夏,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实行“清党”与“反 共”,到处捕杀共产党人,镇压工农农运动,致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遭到失败,革命形势转入低潮。但是,源潭镇由于偏僻的地理位置和 发达的工商业作掩护,党的组织在这里得以保存,并不断巩固发展。 1928年5月,中共南阳特委在源潭召开扩大会议,总结了唐河 县城教导团兵变和汉龙潭等地暴动失败的经验教训,增补郝久亭、韩 国勇为特委委员,姚洗心为交通员。赵绍廉接任中共唐河县委书记,并 携带家属在城关老倌庙附近设特委和县委机关,继续开展工作。8月,河南省巡视员许东岩(又名建真,江苏省人)到达豫西南。在许东岩的指导下,下旬中共南阳特委在源潭召开第二次各县代表会 议,讨论了原特委书记许友三提出退党、擅自出走的问题,重建特委。郝久亭任书记,赵绍廉、张士哲等为委员,赵林阁、王德君、姚洗心 为交通。郝久亭、王尚德起草的《小资产阶级在革命过程中的动摇性》《土地革命的重要意义》《农民对于革命的心理》《在斗争中发展组织的方法》等4份文件,在城郊官庄特委文印室印刷成册,作为各县党员训练教材,封面为一巨人面向日出,迎着唐河古塔阔步向前。就在这时,身为共产党的源潭镇富家子弟王晓舟正在陕西安康搞武装暴 动。王晓舟,1907年生于源潭镇一个地主兼资本家的家庭。自幼读 私塾,1920年入源潭镇商立小学,1923年,他考入河南省立第二中 学。他在接受传统教育的同时,也广泛地吸收了民主、自由、独立、 社会正义和人道主义思想,尤为共产主义思想所吸引。1926 年,其父嫌其不务正业,放浪形骸,将他交其兄王化佛管束。时王化佛在西 北军第 7 师吴新田部任团长,王晓舟遂入该部设在陕西汉中的军校学 习,毕业后,到学兵营当排长、连长,经于国贞、毛子荣介绍加入共 产党。1928年冬,王晓舟在陕西安康搞武装暴动失败,被其兄送到老 河口,不久回到源潭,失去组织关系。此时正值绿林蜂起,地方办民 团之风日盛。王晓舟利用王家在源潭的声望,发动商民买枪办团,武 装自卫,并担任源潭民团团副,修筑寨垣,同匪杆斗争。同时,由王 晓舟主持,商人出钱,源潭初级小学扩为8个班,更名源潭商民小学 校(简称商小)。1930年春,经共产党员曹鸣九、王子厚介绍,王晓舟重新入党,任源潭区委委员,在家乡一带从事革命活动。1930年11月,鄂豫边特委为开辟唐河、泌阳新区,扩大根据地,决定红二十六师首先攻打唐河县城,然后进泌阳、桐柏,成功后建立 万人之师,使鄂豫边区与鄂豫皖根据地连成一片。为此,源潭党的组 织根据边区特委指示,迅速动员,做好策应红军北上的准备工作。11月29日夜,红二十六师兵临唐河县城下,在党的地方组织的 紧密配合下,一举攻破县城,敌县长姜照昌等人仓皇出逃。12月1 日,唐河县第一个革命政权——县苏维埃政府成立。随即,红二十六 师骑兵队来到源潭镇进行革命宣传,人们奔走相告,源潭小学教师陶 杰华、组织师生上街游行,配合红军宣传,扩大政治影响。1930年开始,源潭党的组织处于快速恢复之中,南阳中心县委 将由外地调到唐河县工作的王子厚、王慈如、杨文彩等县委成员安排到该镇工作,加上中共党员王晓舟回到家乡源潭,使该镇党的领导和 骨干力量大大增强,党组织发展很快。到1931年春,源潭镇分别建立了工人党支部(简称工支,在一烟厂)、农民党支部(简称支农,在齐庄)、学校党支部(简称学支,在商小)、商业党支部(简称商 支,在裕源酒馆)和军事党支部(简称军支,在民团),号称“五大 支部”。为此,县委决定成立中共源潭区委员会,由县委委员王慈如任书记,王子厚、王晓舟任委员,统一领导该镇党的工作。不久,源潭附近的宋沟、秦埠口、凤凰台等村,新发展了一批党员,分别建立了党支部。为了便于对这些党支部的领导,县委决定成立中共宋沟区委员会,由杜海峰任书记,胡允敬、陈炳文等人任委员。党员队伍快速发展,对党员的教育及时跟进。1931年5月,王 慈如等在商立小学办暑期补习班,向中共党员进行党课教育。秋,中 共源潭区委在源潭开办夜校,对工人、镇民、商人进行革命教育,发 动抗税抗捐活动,遭到土豪劣绅、保安团总仝寿臣(外号仝五瞎)的 忌恨和阻挠,区委委员王晓舟组织人员将仝寿臣处决。1931年初,中共唐河县委在领导恢复发展各地组织,健全各级 领导机构中,深刻地总结了县革命政权得而复失的教训,根据党在土 地革命时期的方针路线和上级指示,决定抓紧组建革命武装,千方百 计夺取武器,党员和革命群众武装起来,开展游击战争。与此同时, 县委还决定组织民团起义,开展匪运工作。5月底,大杆匪崔金声(外号崔二蛋)万余人突然夜袭唐河县城, 县民团总团长王德方猝不及防被击毙,匪徒在县城盘踞18天,烧杀劫掠,给唐河县城居民造成巨大灾难。但在源潭镇,由于共产党员王晓舟时任该镇民团团长,率部固守镇垣,崔匪曾多次攻打,均被击退。从而保护了一方平安,因此,王晓舟在民众中的威望越来越高。不久,由源潭民团团长升任县民团副总团长。此时,中共唐河县委决定组织 民团哗变。上级对这次起义高度重视,中共南阳中心县委书记张星江、鄂豫边特委郝久亭、吴寿青、曹明久等先后亲临组织指导,并派共产党员侯子光、吴桐城打入民团,担任中队长,同时,派刘中万、展应星到源潭民团做兵运工作。为在民团中安插更多的共产党员,排除反动分子,王晓舟将在民团中发展的共产党员陈玉祥、马文学等安排为分队长,将郝生烈、李道志安排为小队长。这些共产党员进入民团后,利用交朋友、结拜兄弟等方式,在民团士兵中进行革命宣传,酝酿起 义。在准备起义的过程中,由于个别人对保密注意不够,社会上出现 了很多谣言,令反动当局大为震惊。于是,源潭镇镇长赵玉峰勾结唐 北大地主李自炎给王晓舟之兄王化佛写信说:“请你赶快回来,如果 回来晚了,唐河就变成赤区了。”王化佛接信后赶回唐河,直接与李自炎等联系,纠集百余名地主武装,于9月2日上午到源潭区署,迫使民团全部解除武装,接着。又到唐河县城撤销了王晓舟县民团副总团长的职务,并将其软禁起来。同时,赶走了民团中的共产党员吴桐 城、侯子光、武可南等人,致使民团起义计划未能实现。民团起义虽然未成,但王晓舟坚守党的秘密,使王化佛对起义计划始终一无所知,共产党的组织也未受到破坏。年底,中共南阳中心县委决定中共唐河县委机关设于源潭裕源酒馆内,胡允敬为中共唐河 县委代理书记,白兰景、郝修文、高玉山、郝靖亚为委员。为了方便 党的工作,扩大宣传,源潭党组织在老十字口路北建立了印刷厂,以 印装潢为名义,印发文件和传单。此时,中共源潭组织活动处于高潮, 建立的党支部有:特别支部(专门为未满 18 周岁的学生入党后建立 的党支部),王子厚任书记;军事支部,王晓舟任书记;教师支部,王慈如任书记;工人支部,赵玉明任书记;农民支部,杜海峰任书记;商业支部,李子如任书记,共有党员 30 余人。1932年春,春荒严重,贫苦农民普遍缺粮断炊,地主豪绅囤集 大批粮食,且抬高物价,发国难财。在此情况下,中共鄂豫边临时省委,发出立即组织农民开展“吃大户,分粮抢粮斗争,直至推动到武装斗争,转变为游击战争”的指示。随即,中共源潭、大河屯、少拜寺等组织与中共泌阳县委联合,动员中共党员和积极分子,在泌阳武 装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30余人的唐泌农民游击队,周青(四川人) 负责,在唐泌结合部打击土豪劣绅,协助农民抢粮。3月,中共唐河县委在源潭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发动群众抢粮。中共党员龚荣献、陈国庆扮省放粮委员及随从,到村庄发放传单。各 地中共组织亦鼓励群众到县领粮,不给就抢。4月16日,龚荣献从源潭出发,沿途数千人随之进城,围着县政府要粮,孙师贤等在群众队伍中宣传鼓动。但由于组织不力,不明真相的群众被县政府以每人发一两个馒头安抚,并以发赏钱为诱饵,放粮委员龚荣献、陈国庆被捕入狱,后押解开封惨遭杀害。一场轰轰烈烈的夺粮斗争,因无严密的组织领导和正确的斗争策略而导致失败。是年,中共源潭组织在农村开展工作,又建立5个支部:宋沟支部,书记杜海峰;蔡庄支部,书记胡允敬;龚岗支部,书记李清云(化名李瑞);三王庄支部,书记王兰彬;袁楼支部,书记王书明。1933年春,正当各地党组织继续开展分粮斗争时,源潭、大河屯、宋沟等区委,因秘密工作做得不好,引起反动当局注意,县委委员、区委书记郝修文、郝子常等被捕。6月,由于南阳中心县委委员王星阶叛变,鄂豫边区临时省委和南阳中心县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其后,中共唐河县委书记孙师贤离开工作岗位去豫南,中共源潭基层 组织开始涣散。1934年初,中共鄂豫边临时工委领导张星江、仝中玉由李长山 接待、护送,来源潭指导工作。3月,中共唐河县委委员、源潭一小 校工高玉山被捕。中共源潭区委尽力营救,组织源潭开明绅士谢永昌、 彭胜一出面,学生捐款资助,将高玉山保释出狱。随后,源潭党的基 层组织遭受严重破坏,中共党员外出隐蔽,革命暂时处于低潮。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 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全民抗战开始。在这一时期,虽然共产党 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但是,国民党及地方党部、政府仍坚持顽固立 场,肆意捕杀共产党员,破坏党的组织,斗争越来越严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宋沟小学教师、中共党员王采青(尉氏人) 办革命刊物《星星周报》,宣传革命理论和党的抗日主张。鄂豫边省 委为了加强南阳地区抗日斗争的领导,派郭以青从北平回南阳负责地 下党全面工作。8月,郭以青到源潭,同地下党员王晓舟、王云珂(又 名王黎)取得联系,恢复了潘士奇的党员关系,发展源潭中学校长李 协民(又名李隐之)、王采青为共产党员,成立了中共唐河县源潭支 部,潘士奇任书记。源潭新的党组织成立后,积极开展工作,李协民、王晓舟以源潭 中学为基地组织话剧团,在源潭农村巡回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大刀进行曲》等节目。开办民众夜校,吸收广大工农群众,以学习文化、宣传抗日救亡为主,同时考核接收原有的地下党员,吸收积极分子入党,到年底,共发展党员50多人,先后成立4个党支部。由于党员人数增加,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为了加强领导,后经 省委批准,1938年2月成立了中共唐河县源潭区委员会。潘士奇任 区委书记,王晓舟为委员。统一领导源潭一带以及唐西、唐南等地党 的组织。6月上旬,由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刘文主持,在源潭召开各县 负责同志会议,正式成立中共南阳中心县委,郭以青任书记,袁宝华 任组织部长,王晓舟任军事部长,葛季武任统战部长,李柏任青年部长。同月,中共源潭区委扩建为中共唐河县工作委员会,李协民任书记,潘士奇、王晓舟、仝葆仁等任委员。中共唐河工委在源潭镇创办了油印小报《源潭日报》,由工委委员潘士奇任主编,不定期印发,主要刊载抗日新闻和报道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等情况,揭露顽固派消极 抗日的行径。该报办有半年时间,后被县国民党当局勒令停办。6月,新成立的中共南阳中心县委在源潭召开各县党组织负责人 会议,要求各县按照客观形势,积极发展壮大党的组织,做好抗日武 装的准备工作。会后,源潭区委立即行动,对绿枪社开展工作。派中 共党员王书明、王振乾、杨子连、李德成等人加入绿枪社,进行组织 发动工作。后将绿枪社改为“刀矛赤卫队”(简称刀矛队),对外仍 称绿枪社。在组织群众和抗丁、抗粮、抗捐斗争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六七月间,唐(河)、泌(阳)二县国民政府加紧勒派大包麦(杂 税),地霸劣绅趁机向人民勒索,民众不堪忍受,奋起反抗。中共源 潭组织在李协民、王晓舟的领导下,开展抗粮、抗丁斗争。组织以源 潭绿枪社为主体的约 8000 人的农民武装,联合方城县陌陂、泌阳饶 良的黄、绿枪社,击退唐河赵兼恕民团的进攻,在饶良将薛子正民团 包围数日。7月,中共党员、绿枪社指挥长王付合、王振乾率绿枪社 500余人在大河屯西南赵庄、刘楼一带与唐河保安团激战 6 天余。唐 河县保安团撤回县城,绿枪社亦回师源潭。时值抗战,国共合作,一致对外,中共源潭组织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迫使南阳专员公署和唐河县国民政府与黄、绿枪社签订协议,废除苛捐杂税,保证 群众安全,双方同时撤兵。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武装快速发展,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忌 恨,国民党河南省第六区联防处主任别廷芳亲率两个团的武装进驻唐 河县,准备对枪会会众进行“清剿”。为了维护抗日大局,豫鄂陕工委派统战部长葛季武同别廷芳部达成了双方撤退的协议,但随即国民 党地方政府却背信弃义,对唐、方、泌三县边界参加抗粮抗捐斗争的 枪会骨干与会众进行残酷屠杀。9月20日,国民党唐河县联防处主 任赵兼恕首先发难,率大批武装到大杨庄、胡里等成立过枪会的村庄 突然袭击,在胡里村当场枪杀了秦尚玉等3人。12月6日,国民党 南阳专署专员朱玖莹亲自到唐河县策划,令省第六区(南阳)自卫军 第三团团长刘宗阁率全团武装自平氏出发开赴源潭“清剿”。声言要 缉拿共产党员王晓舟,“要死的,不要活的”。王晓舟之兄王化佛得 到消息后,告知王晓舟迅速转移。唐河县工委则一面迅速集中一部分 武装,秘密就地隐蔽,准备必要时自卫还击;一面由工委书记李协民 通知源潭中学党组织,将政治面貌突出的党员暂时转移。在工委对源 潭民团常备队还未来得及进行安排时,朱久莹和赵兼恕已率领联防武 装到达源潭,并立即宣布戒严,包围了常备队。然后拿出叛徒提供的 名单,逮捕了分队长曹书章(中共党员)王书明(中共党员)等30多人,后曹书章寻机逃跑。7日上午,王书明、曹兴民、张书亭等11人被枪杀在源潭小南门外,其余20余人作为壮丁被拉走。声势浩大 的农民抗粮斗争,在国民党地方当局的残酷镇压下失败了,但是,源 潭人民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却永远留在人民 心中。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于1936年2月在北平成 立,同年秋发展到河南。共产党员仝葆仁、王云珂等曾在北平、太原 参加了“民先”,抗战初期回到唐河进行活动。1938 年7月,中共30唐河县工委按照河南省委和豫南特委关于保护骨干分子的指示,将抗 粮斗争中的共产党员、积极分子杨子连、王书明等12 人送到竹沟八 团队留守处教导队学习,接受军事训练,这12 人经介绍全部加入了 “民先组织”,8月学习期满,全部返回唐河,分头开展工作,很快 在唐北、唐东地区发展“民先”队员 2000多人,建立了中华民族解 放先锋队唐河县大队,工委委员王晓舟任大队长,党员王书明、李德成任副大队长,杨子连负责思想教育和宣传工作,大队部设在源潭中 学。随着国民党地方政府的疯狂镇压,“民先”副大队长王书明等人被杀害,大队长王晓舟被党组织调出唐河,唐河县“民先”组织因缺乏领导而逐渐解体。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加强组织建设,1939 年1月,中共豫西南 地委决定,中共唐河县工委和中共赊店镇区委合并,成立中共南唐县 委,县委机关设于源潭,李协民任书记,王晓舟、石庭柱(又名石磊)、潘士奇、仝葆仁等任委员。1月25 日,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刘少奇(化名胡服)在从延安赴竹沟途中在南阳停留,曾经路过源潭,住过一晚,听取了豫西南地委副书记郭以青等人的工作汇报,就整顿和巩固党的组织工作做了重要指示。1939年5月,日军为了瓦解国民党政府的抗战意志,逼其投降, 遂发动了鄂北和豫南地区的随(县)枣(阳)会战。源潭镇遭受日军 第一次侵犯,杀害居民12人,飞机投弹炸死民众2人,毁房数十间。1940年初,日本侵略者发动宜(昌)枣(阳)会战,兵分五路从信 阳向西进犯,并占领唐河县城。5月5日,日军经少拜寺到源潭东小河上村,一部日军发现村边茅庵和河边防空洞内藏有村民,遂将村民袁合等13人用刺刀活活扎死,并对全村进行烧杀抢掠,全村房屋几 乎全部烧毁。随后,日军到源潭杀居民30余人,杀牲畜10余头。1941年1月17日(农历正月初一),日军再次轰炸源潭镇,炸 死居民和伤兵数十人,日军步兵随之而至,后日机对准杨王庄至齐庄 数里地段的 200 多辆运粮牛车进行轰炸,死伤百余人,损伤牲畜 200余头。日军撤走时,一日军士兵掉队,当他拉着骡子在源潭一池塘边 饮水时,被该镇杀猪师傅赵天才和铜匠罗西明发现,俩人一商量,便 合力将掉队的日军杀死,获骡子一匹、望远镜一架、炮弹两箱及其它 物资,后被唐河县联合政府授予“杀敌英雄”称号。在全民族联合起来一致抗日的关键时候,国民党地主武装仍旧不 断破坏捣乱。1940年2月,太和寨大地主李自炎、焦连峰的民团武 装在曹岗将中共党员曹书章杀害。事后,中共源潭组织派人将其凶手 秘密处决。7月,唐河县民团司令赵兼恕密派宪兵9人,各带长短枪 一支,骑自行车到源潭抓王晓舟。王晓舟接到源潭区员陈品一密信后, 当即化装离开源潭到安徽界首。1941年2月,中共党员李瑞民在源潭小学任教期间,被鱼广太 发觉,遂告密,源潭区署将李逮捕,继而追捕中共青台区委全部成员。4月,中共南(阳)唐(河)方(城)中心县委书记张静波自曲沟到 源潭组织抗日武装,途中被刘斌桥乡乡长潘永斋扣押,送至县狱。后 经调动统战力量,于年底将其营救出狱。6月,国民(革命军)第五 十五军某团抄王晓舟家。三天后,又包围袁楼村抄杨子连家。7月18日,太和寨大地霸李自炎带12人骑马奔驰源潭,民众误为日军侵犯,蜂拥出南门逃难,船行至河心沉没,淹死宁玉文等20余人。1942年春,国民党省党部特务组织——中统桐柏山分区在泌阳 县沙河店成立。不久,原中共源潭中学学生支部书记鱼广太叛变,余 在唐河县四处打听地下党人王晓舟等人的下落。源潭区委委员张晓初 从开封师范返回时,得知这一情况,即去临汝,找到王晓舟,通报了 这一情况。后王晓舟派李金章、夏玉峰等,在泌阳县沙河店将叛徒鱼 广太处决,为党除掉一害。1942年冬,面对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为了保存党的力量,根据 中共中央关于隐蔽精干的精神,党组织安排刘陶、党英、张一卿等源 潭籍共产党员去延安学习。在此之前,源潭籍青年学生党若平、薛道 贞等冲破重重阻挠,先后到达陕北,参加革命。李清正、张振华等先 后参加新四军、八路军,走上抗日一线。有的被组织安排到国统区做 群众工作,有的则在抗战之后转战东北,随军南下,并一直留在外地为党工作。1943年6月,国民党中统“伏牛山工作团”特务组织来源潭, 调查中共源潭党组织活动,肆意抓人抄家,实行白色恐怖,党的组织 遭受严重破坏。一天夜里,国民党74师为捕王晓舟突然包围源潭, 派特务连抄了王晓舟的家,打死掌柜先生胡文斗,砸碎酒瓮10多个, 白酒遍地流。王晓舟在李金章掩护下,越寨墙逃脱。国民党抓其三哥 王涤源,押解到老河口活埋,逼死侄儿王光远,使其家破人亡。到了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捷报频传,日本侵略者自知 气数已尽,则垂死挣扎,发动了以攻占豫西南战略要地、摧毁中美空 军基地——老河口为目的的豫南鄂北战役,并占领唐河。日军占领唐 河后,打出了“中日亲善”的幌子,招降纳叛,搜罗土匪恶棍,组织 皇协军,拼凑日伪维持会,原国民党部分县、区、镇和保甲长投靠日 伪,充当鹰犬,源潭镇也是如此。2月,日伪源潭地方政权“维持会” 成立,李义斋任会长。对于日伪“维持会”卖身投靠的罪行,激起广大民众的义愤,特 别在唐北地区隐蔽下来的共产党员和原“民先”队员,他们勇敢地拿 起武器,给实行农村“扫荡”的日伪军以沉重打击。6月下旬,唐河 县“维持会”会长石敬宇率伪军到源潭一带抢掠,原中共源潭区民团 支部的部分党员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组织武装对其截击。当石敬宇 等走到城北五里河时,埋伏在青纱帐里的党员们突然开火,将石敬宇 的耳朵击穿,差点毙命,随即退回城里,从此再不敢出城窜扰。这一 仗,吓得源潭“维持会”会长李义斋等也不敢轻举妄动。不久,一小 队日军乘汽艇到源潭“扫荡”,原“民先”队员何康平、何永立很快 组织20余人的武装,埋伏在泌阳河王湾河套的芭茅丛中。当返回的 日军进入他们的伏击圈时,何永立一声令下,队员们猛烈开火,毙日 军7人,伤10余人。一阵猛打之后,队员们撤离,摆脱了敌人。随 后,日军对何庄村展开报复性烧杀掠抢,打死打伤村民10人,烧民 房300余间,抢牲畜18头。1945年8月15日,日军无条件投降,源潭万民欢腾,鞭炮齐鸣, 上街庆祝,市场物价大跌。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中共中央根据国际国内斗争形势的变化, 决定向全国的国民党统治区派出一批骨干,恢复和加强共产党的地下 工作,以便积蓄革命力量,配合全国的解放斗争。1946年3月,中央军委派王晓舟回豫西南做军运工作。王晓舟 原系南阳中心县委委员,他被派遣到豫西南后,于10月先后到郑州、 开封、南阳等地,秘密开展军运工作,为恢复党组织和开展武装斗争 做准备。在源潭曹岗、焦岗,他把隐蔽下来的地下党员王振乾、李金 章、樊章、曹辰峰等骨干分子召集到一起,传达了中央关于恢复党组 织的指示,同时决定由李金章、杨子连负责联系党员和积极分子,准 备组建游击队。在王晓舟的领导下,1947年春,李金章与源潭东苏庄的地下党 员宗运昭取得联系,组建了以李金章、宗运昭为首的唐河游击队。游 击队成立后,先是夺了源潭烟厂的枪,队伍很快发展到30多人。为 得到更多的武器,游击队研究决定,攻打党坡寨,镇压贾耀亭(外号 贾大头),夺取武器,武装游击队。贾耀亭是党坡一带的土豪恶霸,乱世中拉起武装,建立联防队,自任队长。为防范人民反抗,他高筑寨墙,戒备森严,常有30多名 家丁驻寨防守。为了打下党坡寨,游击队派杨子连化装侦察,在全面 掌握寨内部署的情况下,由樊章率30多名游击队员埋伏在附近的高粱地里,然后樊章化装成南阳驻烟厂的李专员带队员进入,摸了岗哨, 闯入后院,见贾耀亭正在乘凉,便向其开枪,未中,经过一番搏斗, 最终结束了贾耀亭性命。炮楼上的团丁组织反抗,枪声大作,樊章抓 住贾的长子作为人质,向其炮楼喊话,令其缴械投降。经过喊话,团 丁们全部缴了枪,共缴长短枪41支,子弹万余发。此时,县民团听到枪声,即派两个中队向党坡扑来。樊章等人将 贾家的数匹骡马牵到南门口,用刀猛刺,骡马受惊狂奔出寨,县民团 中队便追捕过去,樊章则率人从西北方向出寨撤退。奇袭党坡寨,处决贾大头,不仅给唐北的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 而且使游击队的威望迅速提高,受尽压迫的农民纷纷参加游击队,使 这支队伍很快发展到百余人。游击队经常活动在唐泌两县边境地带, 继续打击反动势力。游击队的活动引起唐泌两县国民党当局的重视, 他们集中500多名民团团丁进行围攻,唐河县民众自卫总队副总队长 张景汉率队督战,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游击队在源潭、大河屯等 地与民团交火13次,虽敌众我寡,甚至屡次被围,但英勇顽强的游 击队员,每次都机智突围,人枪发展到300余,改称南唐支队(后被 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三军三十八师一一四团)。这更激怒了反动当 局,遂集中两县2000多名团丁,对游击队进行更加疯狂的“围剿”。1947年秋,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节 节胜利,国民党反动派已面临穷途末路。11月20日,陈(赓)谢(富 治)兵团四纵第十一旅,经方城、太和、兴隆南下,解放了唐河县城。12月28日,唐河(北)县爱国民主政府在源潭成立(后迁入城关)。李良田任中共唐河(北)县委书记(时称政委),刘国璞任县长、郑 向光任副县长。新成立的人民政权立足未稳,国民党反动当局疯狂反 扑。月底,唐河(北)县第三区(设在袁楼村)区长李建华(河北省 平乡人)和通讯员小贺去良于庄村一带工作,行至姚庄附近,与泌阳 民团残部5人遭遇,遂展开枪战,小贺当场牺牲。李受伤,他找到一 个看坟老人给区政府送信,老人将其藏进柴草垛内,但不久被保丁“姚 八”、民团队长贾廷章发觉,向李隐藏处连开数枪,李中弹昏迷过去。当区委书记刘瑞华赶到时,李建华已奄奄一息,送回源潭抢救无效, 牺牲时年仅 32 岁。1948 年春节刚过,唐河县民众自卫总队副总队长张景汉率队包 围了源潭东郭茨园村,将源潭区分区长郭庆山(原名郭林榜)、郭顺 林(外号黑子,区中队队员)抓获。郭庆山 1947年6月参加王晓舟 在源潭组建的唐泌游击队,在源潭东至大河屯一带活动,为游击队发 展人枪,多次到干过民团的人家里去起枪,为游击队贡献过十多支枪, 包括两支短枪。12月,南下的解放军工作队在源潭成立爱国民主政府,发展郭庆山为积极分子,并任命他为源潭区分区长。1948 年春节,他又从大河屯弄来十余支枪,藏在邻近的郭道峰家草垛里,准备交给游击队,没想到刚进村两人就被抓获,押解到村西头大树下,上老虎凳,灌辣椒水,被打得皮开肉绽,逼其说出枪支下落。两人宁死不屈,慷慨就义。牺牲时郭庆山年仅 26 岁,郭顺林年仅 29 岁,后被 唐河县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称号。唐河县刚刚解放,新诞生的爱国人民政府亟待巩固。1948年1月 22日,桐柏军区抽调由田英带领的武工队员3人,在源潭成立桐柏区第一个工商事务所,开展工商管理和税收业务。26 日,唐河(北) 县在源潭召开第一届农民代表大会,成立县农民协会,刘国璞任主席。各区、乡也相继成立农民协会。当时,宛东战役即将打响,唐河(北) 县在源潭成立支前司令部,组织农民碾米、磨面、做军鞋等,并动员 数千名青壮年组成担架队 200多副,牛车200多辆运送弹药、粮草、战利品。1949年2月,为抢修平汉铁路,支援大军南下,源潭组织牛车100余辆,铁路枕木1500余根,2月24日,宋沟乡为支援平 汉铁路建设,把核定的330根枕木提前送到信阳、驻马店,受到唐河 爱国民主政府的表扬。源潭人民为解放邓县、获得宛东、襄樊三次战 役的胜利和支援大军南下参加渡江战役,做出了重要贡献。1948年8月下旬,唐河(北)县县委书记李良田在源潭主持召 开教育界人士座谈会,为源潭中学复课做准备。适逢桐柏区党委书记 刘志坚到此,刘志坚到会作了重要指示。座谈会明确了当前的形势和 任务,学习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会后,请回原源潭中学校长李衡石, 至次年2月开学,成为唐河三县恢复最早的中学。这时,国民党反动派并不甘心失败,残余武装分子四处窜扰,在 社会上制造混乱,并乘机到源潭镇和乡村肆意破坏捣乱,到处抢劫, 仅薛岗等9个村就被抢走粮食5.5万斤,棉花衣物不计其数,掠款4亿(法币),剿匪反霸工作势在必行。随即,源潭镇展开剿匪反霸工 作,镇压了一批罪大恶极的匪首、恶霸、叛徒,大力开展恢复生产等工作,建立了国营贸易商店,主要经营棉花、土布、食盐、火柴、煤 油等群众生活必需品,重点保民生,稳定物价,对于巩固各级政权, 开展对敌斗争,维护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土地改革全 面展开,农民分得土地241317亩,颁发了土地证,彻底消灭了封建 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千万农民终于扬眉吐气,翻身做了主人。1949年3月,唐河(北)、唐南、唐西三县合并,源潭撤镇设 区,后经南阳地委决定,源潭镇为甲等镇,归唐河县直接领导。唐河 县委、县政府决定县辖恢复源潭镇。10月1日,源潭人民终于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源潭区隆重举行群众集会和大型文娱活动,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