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汉的这座“硚”,已整整360年

 零壹贰012 2022-08-13 发布于湖北

偌大一个“大武汉”,只有7座真正意义上的古建筑吗?

老武汉人经常提到一句话,叫“四塔二桥一牌坊”,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现在武汉三镇内,真正建于1840年以前,并原样保存至今的“古建筑”,只有7座,这就是所谓的“四塔二桥一牌坊”。至于是真是假,各位朋友可以自行辨别。

哪四塔呢?分别是洪山公园的无影塔、宝通寺的灵济塔、黄鹤楼的胜像宝塔和汉阳公园的石榴花塔;而这一牌坊呢,就是指汉阳的贡院牌坊,也叫共勉街牌坊。

文章图片1

洪山无影塔

今天,我们就先从二桥讲起。这其中的二桥呢?可不是长江二桥,或者江汉二桥,而是汉口的保寿硚和武昌的北洋桥。

先说说保寿硚。

保寿硚,距今整整360年,硚口之名的实物见证

人们常写的“保寿桥”,其实应该写作“保寿硚”,眼尖的朋友可能已经看出来了,这跟“硚口”的“硚”是同一个字啊。

没错,保寿硚是汉口的城市之根,桥上所刻“硚”字,也是“硚口”地名的实物见证,其价值不在于其建筑多么精美,而在见证了汉口的城市发展。

文章图片2

硚口之名的实物见证——保寿硚

今天的保寿桥位于硚口区汉正街商圈内的长堤街附近,桥的两头曾经还有一条小巷,被称为“保寿巷”。

据范锴的《汉口丛谈》记载,明清时期,汉口的玉带河上曾经有31座桥梁,这其中就有我们已经讲到过的六渡桥,保寿桥也是其中之一。

文章图片3

后来又陆续增修了一些,到清末玉带河上一共有37座桥梁,但是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也就只有这座保寿桥了。

据地方志记载,保寿桥最先叫做玉麟桥,是“山陕会馆“连通后湖的必经要道。最早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也就是公元1662年,距今整整360年;到了道光14年,也就是1834年,桥身已经残破不堪,于是,在以“山陕水烟号”为首的山陕商人又集资重建桥身,桥名也随之改为“保寿硚”。

命运波折却得以幸存至今,是玉带河上的唯一遗址?

保寿硚能够保存至今,也是经历了很多波折的。清末修汉口堡,玉带河因此也逐渐淤塞,河上的众多桥梁大都消失;据说,在解放初期,保寿硚下的玉带河还能看到少量河水,后来河道废弃填平,桥面也被水泥覆盖,成为保寿巷一段路面。上个世纪90年代后,这里被称作“老鼠街”,随着汉正街拆迁改造,保寿硚也被埋在了废墟之中,不见天日。

2014年,汉正街银丰片拆迁时,“保寿硚”的遗存桥身终于露出地面;2016年,“保寿硚”被平移20米;3年后,原址建成了一个下沉式广场,保寿硚也被建成了一个保护性的景观。

文章图片4

“原地还建”的保寿硚

需要说明的是,与保寿硚一同挖出来的,还有“汉口义勇消防联合会”旧址,现在通过“向东平移百米”的方案也得以保留下来——两处遗迹能在旧城改造中得以保存下来,让历史得以延续,是非常不容易的。

玉带河上的唯一遗址,欢迎来打卡

今天,你来到这里,还能看到“原地还建”的保寿硚,就位于中山大道与多福路交接的路口,有一个商业体,保寿硚就在这个商业体的下沉广场里面。

据说,原地还建的基本上保持了原貌,专家还对缺失部分做了完善、修补,变得更加美观和清洁,成为闹市中的一片“穿越”景观,如果大家有空,不妨亲自踏上这座闹中取静的保寿硚,感受一下武汉的变化与历史的沧桑。

文章图片5

具有历史沧桑感的桥基

你觉得如此一个大武汉,只有7座古建筑吗?你觉得汉口之根在硚口,你觉得有道理吗?欢迎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