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1---6

 闲之寻味 2022-08-13 发布于广东


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1)

化学元素的名称是近代和现代科学的产物,一般来说,发现者就给元素命名。现在我们应用的化学元素的拉丁文正式名称,都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简称IUPAC)确定。

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是中国学者陆陆续续从外语中翻译过来的,有的元素曾经有过不同的名称,现在的通用中文名称则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

看看这些化学元素名称和它们的翻译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第1号元素是氢。元素符号H,拉丁文名称Hydrogenium, 英语hydrogen。其拉丁文本义是生成水(氢气能够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可是中文并没有按照外文的意思或发音翻译,就是说既没有音译也没有直接的意译,而是根据氢元素的单质氢气的性质(它是最轻的气体),命名为輕气(輕如今简化为轻)。后来,根据单质在常温下为气体的元素名称汉字都用气字头的规则,重新造了一个氫字,现在简化为氢。

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里只有一个质子,有一种(很少数)氢原子核里还有一个中子,还有一种(极少数)氢原子核里有两个中子。原子核里的中子不影响其化学性质,被称为同位素。一般来说,一个元素只用一个名称,其同位素不再另造名称,可是氢元素是一个例外。人们把这三种不同的同位素给出了不同的名称。

对于不含中子的氢元素,拉丁文称为Protium,中文翻译为氕,音pie1,阴平声(撇)。

对于含有一个中子的同位素氢,拉丁文称为Deuterium,中文翻译为氘,音dao1,阴平声(刀),又称重氢。

对于含有两个中子的同位素氢,拉丁文称为Tritium,翻译为氚,音chuan1,阴平声(川),又称超重氢。

氕、氘、氚三个字也都是科学家造出来的,而它们的发音则既照顾到汉字的字形又考虑到拉丁文的读音。前辈科学家为此真是很动了一番脑筋的。

第2号元素氦,这是一种惰性气体,元素符号He,拉丁文名称Helium,英语helium,这是从太阳光谱中发现的元素,命名来自希腊语Helios(太阳)。氦字也是科学家造出来的,音译Helium,读音为hai4(亥)。

历史上,Helium还曾经被翻译成氜,音ri4(日)。显然这是一种意译,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人用这个名称了。另外,也曾经有人把氜作为阳字的异体字,不过也极少使用。

第3号元素锂,拉丁文Lithium,英语lithium,名称来自希腊语Llithos(石头)。锂字是科学家造出来的,音译lithium,读音li3(里),因元素的单质为金属而用金字旁。

第4号元素铍,单质也是一种金属,元素符号Be,拉丁文Beryllium,英语beryllium,因从绿柱石(Beryl)中发现而得名。汉字铍是拉丁文beryllium的音译,音pi2(皮)。

不过,鈹是原有的汉字,其本义是先秦时代就有的一种兵器,如矛头像短剑一样的长矛,这种兵器考古亦多有发现。鈹,简化为铍,在这个意义上,音读作pi1(披)。《左传》记载:吴国公子光派鱄设诸(即史记上的专诸)刺杀吴王僚,鱄设诸献鱼时“执铍者夹承之”(被持铍者挟持着),而抽剑刺王的同时,鱄设诸“铍交于胸”,被武士用铍杀死。

与作为武器的铍头形状类似而长度只有二寸左右的金属刀针,自古被医生用以针灸,称铍针。现在往往写作披针,植物学中的披针叶(如柳叶那样形状的叶子)这个词即来源于此。现在还有使用披针者,民间也有人称为小刀针。

第5号元素硼,元素符号B,拉丁文Boracium, 英语boron,得名于硼砂(化学成分十水硼酸钠)。硼砂borax,来自阿拉伯语,本义有焊接的意思。

远在硼被确定为化学元素之前很多年之前,硼砂就由南方流传到了中国,被音译为硼砂、大朋砂、蓬砂、鹏砂、盆砂等。《本草纲目》载:“硼砂生西南番,有黄白二种。西者白如明矾,南者黄如桃胶。”

这样,由硼砂(borax)而得到的化学元素Boracium被翻译成硼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古代本来就有这个硼字,《玉篇》:匹耕切。《广韵》:披耕切。读音都为怦,peng1,阴平声。本义是一种石头。也作象声词,形容水声。如唐代独孤及(一说岑参)《招北客文》:“渤潏硼砰,会于沧溟(喷涌出来的水砰砰作响,最后会于大海)”。

当硼字用于硼砂及化学元素硼时,读音为peng2(朋)。

第6号元素碳。元素符号C,拉丁文为Carbonium,意为“煤,木炭”,英语carbon。

中文原来有炭字,作为元素名称时,根据单质在常温下为固体的非金属元素名称需要加石字旁的规定,科学家造了一个碳字。

应当注意碳和炭两个字用法上的差别。碳字只用作化学元素,而木炭、煤炭、焦炭、炭黑等词汇中均应当用炭字。但是,语言是人用的,有的词汇如炭黑有人写为碳黑,用的人多了,约定俗成,也就只好承认。《辞海》有词条炭黑,《现代汉语词典》则称碳黑。

第7号元素是氮。元素符号N,拉丁文名称Nitrogenium,英语nitrogen,该词源自希腊语,本义是硝石。清末科学家翻译时,并没有根据硝石的意思翻译,也没有音译,而是把它翻译成淡气。那是因为当时认为氮气性质稳定,无色无味,不支持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似乎把空气中的氧气冲淡了。后来,因nitrogen在常温下为气体而另外造了一个氮字。

第8号元素氧。元素符号O,拉丁文名称Oxygenium, 英语oxygen,意思是形成酸的元素,源自希腊语。清末科学家把oxygen翻译成養气(養如今简化为养),这是因为氧气是人体必须的,能够养人。后来与氢、氮等元素一样的原因,造了一个氧字。

第9号元素氟,元素符号F,拉丁文Fluorum, 英语Fluorine,得名于萤石。中文翻译为氟,读音为fu2,这是音译,并没有什么含义。氟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体,所以字有气字头。

第10号元素氖,惰性气体,元素符号Ne,拉丁文是Neonum,英语neon,来自希腊语,意思是新的。中文名称氖也是音译,读音nai3(乃)。

Neon曾经翻译成氝,但是该字容易被人写错,所以后来统一称为氖。

氖容易在电场中电离,过去常常被制成各种形状的管灯,作为商业广告,被称为霓虹灯。霓虹就是neon的音译,不过只在霓虹灯这样的场合使用。虹霓是先秦时代就有的词汇,即现在所称的雨后彩虹,内层七彩称虹,外层称蜺,虹蜺后来多作虹霓。这里把两个字倒过来,用霓虹音译neon,用于彩色灯具,是一个非常巧妙的翻译。不过如今发光二极管盛行,霓虹灯已经不大看见了。

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2)

第11号元素钠,元素符号Na,拉丁文名称Natrium,英语为Sodium,因钠元素系电解碳酸钠(Soda,苏打)制得而得名。拉丁语Natrium源自希腊语Natron,本义也是苏打。

中文译名钠,是音译,音na4,去声。原来汉字有鈉字,在南北朝时的字书《玉篇》记载它的本义是“打铁”。不过后来好像没有什么人用这个字,废了。科学家把它“废物利用”,“起死回生”,用来音译Natrium。

不过,早先还有人把natrium翻译为鏀,显然这是一个意译了。卤(繁体字鹵)是与鹹(简化字碱,一般指纯碱即碳酸钠)或鹽(简化字盐,指氯化钠)有关的字。不过现在没有人用这个意译字鏀了,都统一用音译字钠。

第12号元素镁,元素符号Mg,拉丁文名称Magnesium,英语与之相同,得名于希腊地名Magnesia,此处出产氧化镁矿石。

中文翻译为镁,这是音译,音mei3,上声。这是科学家新造的字。

第13号元素铝,元素符号Al,拉丁文名称Aluminium,英语aluminium或aluminum,拉丁文得名于明矾(alumen,化学成分硫酸铝钾)。

中文名称铝,系音译,音lv3,上声。古代亦有铝字,系鑢字的另一种写法,意思是打磨,磨光等,很少有人用。把它用作元素名称也是把死字另外起用。

第14号元素硅,元素符号Si,拉丁文Silicium,得名于燧石(Silex)。英语Silicon,因在化学上与硼boron,碳carbon,有一定的相似性而改成同样的词尾。

中文翻译,一开始据说就有两种,一是硅,一是矽。

第一种,硅,是一个基本上算是翻新的字,意译(也有人认为是音义兼顾),圭是玉石,所以照顾到了义,有人说一开始赋音为xi,可是不久大家都读成了gui。

另一种,矽,那就是音译了。民国时,矽得到了公认。

可是问题又来了,矽的普通话读音是xi1,阴平声,同音的常见化学元素还有锡和硒,这就往往引起麻烦。比如说二氧化xi,究竟是指二氧化矽、还是二氧化锡还是二氧化硒?(这在吴方言中不是问题,因为吴方言三个字读音不同,矽:入声,声母为“浊辅音”z;锡:入声,声母为s;硒,阴平声,声母为s)

在1953年,中国科学院宣布silicon的正式译名用硅。但是,由于在医疗、工业等领域,人们习惯了旧的译名。另外,台湾、香港等地仍然用矽,所以改起来困难一些,仍然是有一些人用矽,如说矽肺病、矽钢片等。

如今正规的元素名称是硅,音gui1,阴平声。

第15号元素磷,元素符号P,拉丁文名称Phosphorum,英语phosphorus,因会发出冷光而得名。

phosphorus,起先是翻译成燐的。燐的本义夜晚在野地里常见的忽隐忽现的青色火光,即人们俗语的萤火、鬼火。这是人或动物尸体分解时放出的磷化氢自燃所致。《淮南子·汜论训》说“老槐生火,久血爲燐”,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用燐翻译phosphorus是很贴切的。

后来,为了在单质在常温下是固体的元素名称用石字旁,把燐改写为磷。

磷也是古代就有的汉字。本义是把石头磨薄。如《论语·阳货》中有孔子的话:“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不是说真正的坚硬是磨不薄的吗?不是说真正的洁白是染不黑的吗?)”

磷又表示色彩鲜明,有磷烂(光亮闪烁的样子)、磷乱(光彩炫耀)等词。磷磷,常用以形容岩石、水都很明净的样子。如司马相如《上林赋》:“磷磷烂烂”。又如汉末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有诗句“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不过,这些用法,在现代汉语中用的很少。磷,现在基本上只作元素符号用,音lin2,阳平声。

第16号元素硫,元素符号S,拉丁文Surphur,英语sulfur,因其晶体呈黄色而得名,据说源自梵语Sulvere,意思是鲜黄色。而表示硫的英文词头为“thio-”,起源于希腊语中的“theion”(硫磺)。

中国古人也早就认识了硫磺这种矿物。硫的单质呈黄色,因受热后容易流动,故称流黄。后又因其为矿物而称硫黄、硫磺。据说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载:“流黄,味酸,温。主妇阴蚀,疽痔恶,坚筋,除头秃,能化银铜铁,奇物,生山谷。”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石硫磺,亦称硫磺、黄硇砂、黄牙、阳侯、将军”。

所以,用硫来翻译sulphur作为化学元素的名称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硫,音liu2,阳平声。

第17号元素氯,元素符号Cl,拉丁文名称Chlorum,英语chlorine,氯气的颜色呈绿色,源自希腊语Chloros(绿色)。

中文最早把chlorine翻译成绿气,应当说是音义兼顾的翻译。后来因为氯的单质在常温下是气体而另造了一个氯字。音lv4,去声。

第18号元素氩,元素符号Ar,拉丁文名称Argonium,英语argon,这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惰性气体,名称源自希腊语Argon(懒惰)。

中文名称氬,音译,系新造的字,简化为氩,音ya4,去声。

第19号元素钾,元素符号K,拉丁文名称Kalium,英语为Potassium,因电解木灰碱(Potash,化学成分是碳酸钾)制得而得名。拉丁语Kalium的意思也是(草木灰)碱。

中文名称钾,是一个音译。钾与甲同音,过去的读音接近如今汉语拼音ga,入声。这是一个古代就有的字,意思就是铠甲,甲的本义就是铠甲,大概因金属制造,就又造了一个钾字。不过大家并不怎么用,在铠甲这个意义上仍然写甲。当然,如今更没有人用了,现在钾就只表示化学元素,音jia3,上声。

第20号元素钙,元素符号Ca,拉丁文名称与英语一样,都是Calcium,得名于石灰(Calx)。

中文名称钙是calcium的音译,钙字是科学家造出来的形声字,音gai4,去声。

第21号元素钪,元素符号Sc,拉丁文名称Scandium,英语相同。发现者为纪念他的祖国瑞典所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Scandinavia)而得名。

中文名称钪,音译,音kang4,去声。这是科学家造出来的一个形声字。

第22号元素钛,元素符号Ti,拉丁文名称Titanium,英语相同,以希腊神话中的泰坦神(Titan,较早的书籍上音译为提坦,都是力大无比的巨人)命名。著名的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最早翻译成铁达尼克号)也得于泰坦神。

中文名称钛系音译,这是科学家造出来的一个形声字,音tai4,去声。

第23号元素钒,元素符号V,Vanadium,英语相同,发现者因此元素化合物的多彩而以北欧的美貌女神Vanadis命名。

中文名称钒,虽然古代字书上多次收录了这个字,如南北朝时的《玉篇》说它的意思是“拂”(轻轻掸去);宋代的《集韵》说它的意思是“器”,又说是“杯”;不过都没有举出例句。这样,这个字就算是一个死字了。科学家把它起死回生,重新启用作为化学元素名称,音fan2,阳平。

第24号元素铬,元素符号Cr,拉丁文名称Chromium,英语相同,也因其化合物具有多种颜色而得名,源自希腊语Chroma,意思是"颜色"。

中文名称铬,古代就有这个字。《说文解字》说它音洛,意思是剃(就是剃头发)。《玉篇》和《集韵》说它音格,意思是钩子。《抱朴子·君道卷》有这样的句子“武则钩铬,摧于指掌”。此外未见应用者,所以也可以认为是死字。科学家把它启用,音译元素chromium,音ge4,去声。由于铬过去多用于电镀(chrome plating),一些人直接把镀铬音译为镀“克罗米”或“克鲁米”。

第25号元素锰,元素符号Mn,拉丁文名称Manganum,英语Manganese,据说因软锰矿(成分二氧化锰)的产地Manganesia(位于土耳其)而得名。

中文名称锰是为音译manganum而造出来的一个形声字,音meng3,上声。

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3)

第26号元素铁,元素符号Fe,拉丁文名称Ferrum,英语为Iron。这都是古代传下来的名称,很难说清楚它们的来源。

中文名称鐵,也写为銕,是古代就有的名称,如今简化为铁。这个简化字大概是从鐵(銕)的草字楷化而的,明代的名士徐渭(徐文长)、祝允明(祝枝山)等都写过“铁”这个“俗字”。

另外,顺便说一下,与iron(铁)关系最密切的词steel,鋼(简化字钢)也是我国古而有之的字。大家也一直在用。

第27号元素钴,元素符号Co,拉丁文名称Cobaltum, 英语Cobalt。此词源于德语kobald,kobald又源于希腊语cobalos,意为矿山。其德文词汇意思是一个顽皮的丑鬼,矿工用以称呼某些能伤害矿工的矿石,即辉砷钴矿石。

钴是一个古而有之的汉字,南北朝时的字书《玉篇》就收录了鈷字,说鈷䥈是一种“温器”(加热用的器物)。宋代的《集韵》说鈷有“断”的意思。

不过,钴字后来人们用得很少,实际上是一个死字。于是,科学家就把它用作元素名称,读音gu3,上声(古)。

第28号元素镍,元素符号Ni,拉丁文名称Niccolum, 英语Nickel。此词源于德语kupfernickel,意思是假铜、骗人的铜,这是一种含镍含砷的矿物(起初人们误以为是铜),从中发现了镍元素。

中文名称镍,镍字是科学家造出来的一个形声字,用于音译nickel。

臬在镍字中表音。臬字过去读音是入声。与北方的朋友说入声有一点困难,正好借助这个镍字音译nickel可以说一说。读nickel,读到ni就突然停住,后面的ckel不要读出来,把嘴停留在要发ck的位置,这个音就差不多就是入声的臬。

现代普通话没有了入声,镍字如今读nie4,去声(臬)。

镍合金在清末和民国年间曾经作硬币,人们就直接称这些钱币(辅币)为镍或镍克儿。

第29号元素铜,元素符号Cu,拉丁文名称Cuprum, 英语Copper。铜是古人最早大量应用的金属元素之一,因罗马人所用的铜从塞浦路斯获得,因此得名cyprium(意为塞浦路斯的金属),以后转写为cuprum。

铜在我国也是自古就被利用的。《说文解字》:“铜,赤金也。”《汉书·食货志》:“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东汉学者孟康这样注释:“赤金、丹阳銅也”。这里所说的黄金是金,白金是银,丹阳铜就是如今安徽铜陵的铜。铜陵因此得名。语言是变化的,后来赤金成为好的黄金的意思,有金无足赤一类的词语,这是需要说明一下的。

金银铜,在古人那里都被称为金。因为赤金为下,所以写为铜。铜,同金也。只有下等的,才企图与上等的同。过去科举考试,最高的等级是进士,进士还分三等,称“三甲”:一甲称“进士及第”,只有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二甲称“进士出身”,若干名;三甲称“同进士出身”,若干名。这里所谓的“同进士出身”,实际上与“进士出身”相比,还是略差一个等级,仍然不同。如今学历不够的也可以参加某种考试,称“同等学力”,其实也包含着这个意思,有些专业考试就不接受同等学力者。

第30号元素锌,元素符号Zn,拉丁文名称Zincum, 英语Zinc。古代就已发现并利用了锌。拉丁文Zincum原来的意思是“白色薄层”或“白色沉积物”。

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倭铅》中所记内容,被全世界史学家普遍认为是现存最早的有关炼锌工艺的记载。所以,这里的倭铅实际上就是锌。

古代有锌这个字,音zi3,上声。《玉篇》和《集韵》都说它的意思是刚,就是坚硬。不过,这个字用的人很少,等于是死字。

科学家把锌字重新启用,改音为xin1,阴平声(辛),用以音译第30号元素zinc。

第31号元素镓,元素符号Ga,拉丁文名称Gallium,英语gallium。发现者为纪念他的祖国(Gallo,高卢,法国的古称)而得名。

中文名称镓,是科学家造的一个形声字,音jia1,阴平声(家)。

第32号元素锗,元素符号Ge,拉丁文名称Germanium,英语相同。因发现者为纪念他的祖国(German,日耳曼)而得名。

中文名称锗,古字读埵(duo3),本义是包在车轴上的铁(保护车轴并作轴承之用),也是一个死字。科学家重新启用锗字来音译germanium,重新定音为zhe3,上声(者)。

第33号元素砷,元素符号As,拉丁文名称Arsenicum, 英语arsenic,希腊语是arsenikon。由于砷也是自古就有的东西,所以其词源不容易弄清楚。一种说法是出自arsen(意思是强烈),因为砷的氧化物是烈性毒药;另一种说法是由波斯语Az-Zarnikh(雌黄)演变而来。

中文名称砷,是科学家造出来的形声字,音译arsenic,音shen1,阴平声(申)。

较早的时候,化学元素arsenic被翻译成砒。砒是一个旧有的汉字,砒霜就是三氧化二砷,一个很毒的化合物。它被用来杀灭有害的昆虫和老鼠等有害动物,当然也被人用以害人。近年来砒霜被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如今化学元素arsenic的正式名称是砷,而不再用砒作为元素名称。

第34号元素硒,元素符号Se,拉丁文名称Selenium,英语相同。该词的意思是月亮的元素(Selene,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这是因为硒的性质类似碲,而碲Tellurium的含义是地球。因此,发现者硒和碲如一对姊妹而以月神命名硒。

中文名称硒,这是科学家造出来的一个形声字,以音译selenium,音xi1,阴平声(西)。

第35号元素溴,元素符号Br,拉丁文名称Bromum, 英语bromine。因单质溴恶臭而得名,源于希腊语Bromos,意思是恶臭。

中文名称溴,也是一个死字的重新启用。溴的本义是水的气味(臭,从犬从自,自是鼻子,狗鼻子,会意气味),很少有人用,是个死字。科学家重新启用以翻译bromine,显然这是一个意译。溴的读音是xiu4,去声(朽)。

第36号元素氪,元素符号Kr,拉丁文名称Kryptonum,英语krypton。这是一个惰性气体,名称源自希腊语Kryptos(隐藏)。

中文名称氪,是科学家造出来的形声字,音译krypton,读音ke4,去声(克)。

第37号元素铷,元素符号Rb,拉丁文名称Rubidium,英语相同。因其光谱呈红色(拉丁文Rubidus的意思是深红色)而得名。

中文名称铷,系科学家造出来的形声字,音译rubidium,读音ru3,上声(铷)。

第38号元素锶,元素符号Sr,拉丁文名称Strontium,英语相同。发现该元素来自于苏格兰的Strontian铅矿,因以得名。

中文名称锶,也是死字的重新启用。原来是锶表示“铁器”,但没有什么人用它。后来用来音译strontium,读音为si1,阴平声(思)。

这个元素曾经音译成䤲,也是一个新造的字,后来废了。strontium的两个音译,锶强调是是词的第一个字母s,䤲企图把stro都包进来,却不容易读好,所以最后还是决定用锶。

第39号元素钇,元素符号Y,拉丁文名称Yttrium,英语相同。因最早发现钇元素的矿石原产于瑞典斯德哥尔摩附近的Ytterby而得名。

中文名称钇,是科学家造出来的形声字,音译yttrium,读音yi3,上声(乙)。

第40号元素锆,元素符号Zr,拉丁文名称Zirconium,英语相同。得名于锆矿(Zircon),可能源自阿拉伯语zarqun,意思是朱砂,又源于波斯语zargun,意思是金色。

中文名称锆,科学家造出来的形声字,音译zirconium,读音gao4,去声(告)。

该元素曾经被翻译成金字旁右边“些”,“钅些”,如果是“钅些”,音译zircon应当是取zir的音,锆则取第二个音节con的读音(这是与绝大多数音译元素的原则即音译第一个音节相违背的)。大概取“些”为音则读音近似的化学元素过多,还不如取锆,没有读音相近的元素。

从这里看出来,用单音节的汉字独自音译化学元素名称,取字有时候很难,有些音的同音者或近音者太多。这是只用一个汉字表示化学元素名称的不可避免的缺点,当然,这种办法有更多的优点,而且已经应用了很多年,不可能再更改了。

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4)

第41号元素铌,元素符号Nb,拉丁文名称Niobium,英语相同。源自希腊神话人物Niobe。

这个元素的发现和命名过程有些曲折。一开始,人们以为在北美的一种矿石发现了这种元素,将它命名为Columbium(源自哥伦布,Columbus),元素符号Cb,翻译为钶。后来从中分离出第73号元素钽,因其极耐酸而取名Tantalum(源自希腊神话人物Tantalus)。而后从中发现的另一种元素才是真正的41号元素,遂以Tantalus的女儿Niobe命名。但美洲有些人仍然坚持用Cb钶来称为41号元素。

中文名称铌,原来就有这个汉字,意思是缫丝时络丝的架子,又写作柅、檷。柅和铌(所谓金柅)二者大概只是木制或金属制的差别。不过,铌这个字现在人们不大用了。所以科学家铌用来音译第41号元素,音ni2,阳平声(尼)。

第42号元素钼,元素符号Mo,拉丁文名称Molybdaenum,英语Molybdenum。其硫化物(辉钼矿)和石墨一样,都是柔软的黑色矿物,德语通称为Molybdon,由此得名。

中文名称钼,是一个新造的形声字,以音译Molybdenum,读音mu4,去声(目)。

第43号元素锝,元素符号Tc,拉丁文名称Technetium,英语相同。它是第一个人造元素,在回旋加速器内制得,用希腊语Technetos(人造)命名。

中文名称锝,是一个新造的形声字,读音de2,阳平声(得)。

第44号元素钌,元素符号Ru,拉丁文名称Ruthenium,英语相同。发现者为纪念其祖国(Russia,俄罗斯)而得名。

中文名称钌,古代就有这个字,意思似乎是一种饰品。在文章中很少有人用这个字。

建筑构件有词“钌铞儿”(也作钌吊),是指钉在门窗上可以把门窗扣住的挂钩一类的金属物件。过去木制窗户上都有钌铞儿,不然风一吹,开的窗户就无法固定。钌铞儿中的钌读去声。

科学家把钌来音译第44号元素Ruthenium,读音liao3,上声(了,了解的了)。

第45号元素铑,元素符号Rh,拉丁文名称Rhodium,英语相同。因从中发现铑的化合物呈玫瑰色而得名,希腊语Rodon意思是玫瑰花。

中文名称铑,五代十国时,闽国国君王审知铸大铁钱,当时的老百姓称之为铑。后来没有人使用了,成了死字。科学家用来音译化学元素Rhodium,读音lao3,上声(老)。

第46号元素钯,元素符号Pd,拉丁文名称Palladium,英语相同。发现者为纪念前一年发现的小行星智神星(Pallas)而得名,该小行星名称源自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Pallas Athena)。

中文名称钯,古代就有此字。《说文解字》说钯是一种兵车。并引《司马法》说:“晨夜内钯车。”。

西汉的扬雄《方言》说钯是一种箭镞。

《正字通》说钯是一种农具,“锄属,五齿,平土除秽用之。俗呼耙”。当然,也有七齿或九齿的。宋·陆咏《吴下田家志》中载有农谚:“九九八十一,犁钯一齐出”。

钯(钉耙)可以作农具,当然也可以作兵器。众所周知的猪八戒就使用九齿钉耙。

《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实际上钯在很早以前就作兵器。如晋代虞喜《志林新书》说三国时孙吴的将军贺齐“性奢侈,尤好军事。兵甲器械,极为精好。干橹、戈矛、钯爪、叉棍、弓弩、矢箭,咸取上材。” 这里的“钯爪”显然就是钉耙了。

不过,后世大多用“俗字”耙而不大用钯字。科学家就用钯字来音译化学元素Palladium,字典读音为ba3,上声(把)。

很遗憾,我所接触到的化学工作者,大概都读阴平声(巴),似乎没有见到读“把”的。所以,我倒建议有关文字工作者将来把这个字的读音,与其他绝大多数金属元素的读音规律一样,读半边,改成阴平声(巴)。

第47号元素银,元素符号Ag,拉丁文名称Argentum。这是古代就已发现的元素,其拉丁文来源于希腊语Argyros(词头Argos意思是光泽或白色)。英语为Silver。

中文名称银,也是一个古代就有的名称。《汉书·食货志》:“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尔雅》说:“白金谓之银”,《说文解字》也说:“银,白金也”。银字从金从艮。而艮“从匕目。匕目,猶目相匕,不相下也。”目相匕就是目相比,不肯居于其下。这样作会意,银字的意思是不肯居于金之下,这与铜字的“与金相同”有得一比。也有人认为这里的艮是垠的缩略,是边界、接近的意思。这样就是差一等的金了。

中国古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银为货币。古代云南朱提(今昭通)地方所产的银质量最好,《汉书·食货志》:“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直千”。后人往往以朱提表示银子。

第48号元素镉,元素符号Cd,拉丁文名称Cadmium,英语相同。镉往往存在于它的同属元素锌矿内,它的名称来源于水锌矿Calamine,希腊语是Cadmein(可能得名于希腊神话英雄Cadmus)。

中文名称镉,古代与鬲字相通,音“历”,是与鼎类似的炊具。三条腿,与鼎不同之处是它的腿中间都是空的也可以盛水和食物,这样加热的效率要高得多。不过后来的大多数人都只写鬲。

科学家用镉字音译元素Cadmium,改音为ge4,去声(隔)。

第49号元素铟,元素符号In,拉丁文名称Indium,英语相同。发现者因其光谱中有一条与众不同的靛蓝色(Indigo)谱线而确定存在该元素。

中文名称铟,是一个新造的形声字,读音yin阴平声(因)。

第50号元素锡,元素符号Sn,拉丁文名称Stannum。本义是坚硬,因为铜被掺入锡后成了坚硬的青铜。英语为tin。

中文名称锡,也是古代就使用的金属名称。《说文解字》说锡是“银铅之间”。

《诗·卫风·淇奥》有诗句:“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文雅的先生君子,如金锡一样精坚,如圭璧一样庄严)。”上古的金往往指铜,铜锡合金成为坚硬的青铜,是我们最早广泛使用的合金材料。

锡又作镴,作焊接金属用。语汇“银样镴枪头”就是指锡的枪头。

锡在古代往往假借赐。君主帝王对臣属的赠与称赐,有时写作锡。《庄子》有一个故事这样说:“人有见宋王者,锡车十乘”,那是说宋王赐给那个人十乘车(一乘是四马一车)。

《三国演义》说曹操“加九锡”,而且“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九锡就是天子赐予的九种礼器,这是最高的礼遇了。这里的锡是赐的意思,与金属锡没有任何关系。

佛教名僧(如唐僧)手里拿着的杖,称锡杖。因此名僧到某处,便称为“住锡”或“卓锡”。这倒与金属锡有关,锡杖的头部往往由锡铁等金属制得。

镀锡的薄铁皮称马口铁,英语tin就引申为马口铁罐头,又引申为罐头,中文往往音译为听,如听装糖果,一听饼干等。

第51号元素锑,元素符号Sb,拉丁文名称Stibium,英语为Antimony。古代就使用,词源不是特别清楚。

锑是古代就有的汉字,但是没有人用它,是个死字。科学家用来音译化学元素Stibium,读音为ti1,阴平声(梯)。

第52号元素碲,元素符号Te,拉丁文名称Tellurium,英语相同。词源自罗马神话中的大地女神Tellus(它的同族元素36号元素硒源自月亮女神Selene)。

中文名称碲,是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读音di4,去声(帝)。

第53号元素碘,元素符号I,拉丁文名称Iodum, 英语iodine)。以碘的颜色紫色而得名,希腊语iodhs意思是紫色。

中文名称碘,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读音dian3,上声(典)。

第54号元素氙,元素符号Xe,拉丁文名称Xenon,英语相同。源自希腊语Xenon(奇异)。

中文名称氙,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读音xian1,阴平声(仙)。



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5)

第55号元素铯,元素符号Cs,拉丁文名称Cesium,英语相同。因其光谱在蓝色(拉丁文Caesius)区域有特征谱线而得名。

中文名称铯,是科学家造出来的形声字,读音se4,去声(色)。

此元素曾经被翻译成鏭,音xi1(悉)。大概也因相同读音的元素太多了,后来鏭被废,一律用铯。

第56号元素钡,元素符号Ba,拉丁文名称Barium,英语相同。名称源于重晶石(Baryta,主要成分硫酸钡)。

中文名称钡,古有此字,本义是金属冶炼时凝固铸成的金属锭。科学家用以音译Barium,读音bei4,去声(贝)。

第57号元素镧,元素符号La,拉丁文名称Lanthanum,英语相同。在混合的稀土元素中被发现,名称源自希腊语Lanthanein,意思是隐藏。

中文名称镧,原有的汉字,本义是金光灿灿的样子,与灿烂的烂音义都差不多。科学家把它音译Lanthanum,读音改为lan2,阳平声(兰)。

第58号元素铈,元素符号Ce,拉丁文名称Cerium,英语相同。为纪念刚发现的小行星谷神星Ceres(罗马神话中的谷神)而得名。

中文名称铈,原有的汉字,本义是一种宝剑的名称。科学家把它用作Cerium的译名,读音shi4,去声(市)。

第59号元素镨,元素符号 Pr,拉丁文名称Praseodymium,英语相同。当时人们发现过去的稀土didymium实际上是稀土元素的混合物,而在其中发现了镨,因其盐为绿色,取名Praseodymium词源于希腊语prasios(绿色)以及didymium。

中文名称镨,科学家造出来的形声字,读音pu3,上声(普)。

第60号元素钕,元素符号Nd,拉丁文名称Neodymium,英语相同。钕同样是分离自didymium的一种新的稀土元素,因而取名Neodymium,源自希腊语(neo,新)和didymium。

中文名称钕,是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读音nv3,上声(女)。

第61号元素钷,元素符号Pm,拉丁文名称Promethium,英语相同。这是从铀的裂变产物中分离而得的,取名于希腊神话人物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中文名称钷,是古代就有的汉字,鉕铎是一种铜乐器。科学家把它用作音译Promethium,读音po3,上声(叵)。

第62号元素钐,元素符号Sm,拉丁文名称Samrium,英语相同。以铌钇矿samarskite命名,该矿又以一位俄罗斯矿物学家Samarsky命名。

中文名称钐,这是古代就有的汉字。钐是一种把儿很长(约两米左右)的大镰刀,又称钐镰。晋代葛洪的《抱朴子·逸民卷》中就有这样的句子:“推黄钺以适钐镰之持”(黄钺是大将军所持,钐镰是农民所持)。如今内蒙古草原上仍然有以大钐刀割草的,称为钐草,或打羊草,这是初秋的重要活动,以储存牲畜冬天的饲草。这里的钐读音为shan4,去声。

mmexport1659267083399.jpgmmexport1659267686149.jpg

科学家用钐字音译化学元素Samrium,改读音为shan1,阴平声(衫)。

第63号元素铕,元素符号Eu,拉丁文名称Europium,英语相同。取名源自欧洲(Europa)。

中文名称铕,是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读音you3,上声(有)。

第64号元素钆,元素符号Gd,拉丁文名称Gadolinium,英语相同。其命名是为了纪念发现第一个稀土元素——39号元素Y(钇)的芬兰矿物学家加多林(Johan Gadolin)。

中文名称钆,是一个很生僻的汉字,是釚字的另一种写法。本义是弩牙,即弩上钩弦发箭的机具,大概与扳机差不多吧。

科学家把它音译64号元素Gadolinium,读音为ga2,阳平声。

第65号元素铽,元素符号Tb,拉丁文名称Terbium,英语相同。发现于钇矿石中,取名于当初钇矿石的产地瑞典斯德哥尔摩附近的伊特比村庄(Ytterby)。

中文名称铽,是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读音te4,去声(特)。

第66号元素镝,元素符号Dy,拉丁文名称Dysprosium,英语相同。得名于希腊语Dysprositos,意思是难以获得的。

中文名称镝。镝字的本义是箭的尖头,引申为箭。贾谊《过秦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还有我们大家更熟悉的《满江红》:“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鸣镝据说带有三个小空洞的箭头,射出时会发出响声,因而又称响箭,往往作联络信号。《水浒传》第十一回:“朱贵把水亭上窗子开了,取出一张鹊画弓,搭上那一枝响箭,觑着对港败芦折苇里面射将去。”作箭头的镝,读音为di2(敌)。

科学家用镝字音译Dysprosium,读音改为di1,阴平声(滴)。这个读音的差别,也是很多人没有注意的。

第67号元素钬,元素符号Ho,拉丁文名称Holmium,英语相同。发现者为纪念他的故乡斯德哥尔摩(Stockholm)而得名。

中文名称钬,是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读音huo3,上声(火)。

第68号元素铒,元素符号Er,拉丁文名称Erbium,英语相同。它也发现于钇矿石中,从而也得名于斯德哥尔摩附近的伊特比村庄(Ytterby)。

中文名称铒,本义是钩。韩愈《城南联句》:“修箭袅金铒”。

科学家用来音译Erbium,读音er3,上声(耳)。

第69号元素铥,元素符号Tm,拉丁文名称Thulium,英语相同。发现者以故乡瑞典所在的斯堪的纳维亚的古名Thule命名。

中文名称铥,是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用以音译Thulium,读音diu1,阴平声(丢)。

第70号元素镱,元素符号Yb,拉丁文名称Ytterbium,英语相同。它也得名于斯德哥尔摩附近的伊特比村庄(Ytterby)。Ytterby这个村庄名称分出了四个稀土元素:39号元素钇(Yttrium),65号元素铽(Terbium)、68号元素铒(Erbium)和70号元素镱(Ytterbium)。

中文名称镱,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用以音译Ytterbium,读音yi4,去声(意)。

第71号元素镥,元素符号Lu,拉丁文名称Lutetium,英语相同。发现者为纪念他的故乡巴黎的旧称(Lutetia)而得名。

中文名称镥,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读音lu3,上声(鲁)。

第72号元素铪,元素符号Hf,拉丁文名称Hafnium,英语相同。因纪念该元素的发现地哥本哈根在罗马时代的名称Hafnia而得名。

中文名称铪,古字有多种意思。一种意思是环绕,音科,如江淹《丽色赋》:“紫帷铪匝,翠屏环合”。

另一种意思是象声字,音夹, 扬雄《太玄经》:“阳气扶物,钻乎坚,铪然有穿”。阮籍《清思赋》:“钟鼓阊铪,则延子不扬其声”。

科学家把它音译化学元素Hafnium,读音改为ha1,阴平声(哈)。

第73号元素钽,元素符号Ta,拉丁文名称Tantalum,英语相同。因其极耐酸腐蚀而以希腊神话人物Tantalus(宙斯之子,被罚浸水中,而不能吸水)命名。

中文名称钽,是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读音tan3,上声(坦)。关于这个字,我也是才知道如今字典上的读音是“坦”,多少年以来我一直跟着各位老师读“旦”,好像其他人也都这样读。海峡对岸的《国语辞典》的注音也是“旦”。

第74号元素钨,元素符号W,拉丁文名称Wolframium,得名于德国的黑钨矿(Wolframite)。英语名称Tungsten,源于瑞典语tung sten(重石,即白钨矿)。

中文名称钨,是古而有之的字。《玉篇》:“钨錥,小釜”。小釜就是小锅。《晋书·杜预传》:“釜瓮銚槃钨錥,皆民间之急用也。”

科学家用钨音译Wolframium,读音为wu1,阴平声(乌)。

第75号元素铼,元素符号Re,拉丁文名称Rhenium,英语相同。为纪念莱茵河(拉丁名Rhenus)而得名。

中文名称铼,这是科学家新造出来的形声字,读音lai2,阳平声(來)。

第76号元素锇,元素符号Os,拉丁文名称Osmium,英语相同。名称源于希腊语Osme(臭味),因其化合物带有臭味。

中文名称锇,科学家把这个形声字音译Osmium,读音e2,阳平声(鹅)。

第77号元素铱,元素符号Ir,拉丁文名称Iridium,英语相同。以希腊彩虹女神Iris命名,因发现时其一种化合物呈鲜艳的彩色。

中文名称铱,是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读音yi1,阴平声(衣)。

第78号元素铂,元素符号Pt,拉丁文名称Platinum,英语相同。得名源于西班牙语platina(银),最初看这种矿产品很像银。

中文名称铂,这是原来就有的汉字,本义是金箔,就是捶打得非常薄的金。现在已经没有人用这个意思了。

科学家把它音译Platinum,读音bo2,阳平声(箔)。口语中常常被称为白金。

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6)

第79号元素金,元素符号Au,拉丁文名称Aurum,是古代传下来的名称,英语为Gold。

中文名称金,也是古代传下来的名称。古代广义的金指一切金属,很多情况下是铜。狭义的金指黄金,即化学元素金的单质。

第80号元素汞,元素符号Hg,拉丁文名称Hydrargyrum,是由拉丁语Hydra(水)和Argyrum(银)组成的。英语为Mercury,是罗马神话中众神的信使。

中文名称汞,也是古而有之的称呼,有意思的是,中文与拉丁文的意思一样,也称水银。

第81号元素铊,元素符号Tl,拉丁文名称Thallium,因其光谱在绿色区域有特征谱线而得名,源于希腊语thallos(绿芽)。

中文名称铊,本义是短矛,音蛇,铊矛也作蛇矛。又,铊俗同于砣,秤砣常常写作秤铊。

科学家把铊音译Thallium,读音改为ta1,阴平声(它)。但是,许多人读成“砣”,恐怕应当纠正一下。

第82号元素铅,元素符号Pb,拉丁文名称Plumbum。古代西方人认为铅和锡是同一类的,古代拉丁文铅为 plumbum nigrum(黑铅),而锡为 plumbum album(白铅)。英语为lead。

中文名称铅,是中国古代就有的字,音“沿”,江西省铅山县至今音“沿山”。《说文解字》:“铅,青金也”。有意思的是中国古人与西方人一样,也认为铅与锡是同一类的,只是称铅为黑锡,锡为白锡。

如今作为金属元素时,铅的读音是qian1,阴平声(千)。

第83号元素铋,元素符号Bi,拉丁文名称Bismuthum,英语bismuth。可能源自德语wismuth(“白色物质”)。

中文名称铋,本义是矛柄。科学家把它音译bismuth,读音bi4,去声(必)。

第84号元素钋,元素符号Po,拉丁文名称Polonium,英语相同。这是居里夫人为纪念祖国波兰(拉丁文Polonia)而起的名字。

中文名称钋,本义是金矿。科学家用以音译Polonium,读音po1,阴平声(坡)。

第85号元素砹,元素符号At,拉丁文名称Astatium,英语astatine。源自希腊语astatos,意思是不稳定。

砹是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读音ai4,去声(艾)。

第86号元素氡,元素符号Rn,拉丁文名称Radon,英语相同。名称源于镭(Radium),因为它发现于镭的放射性衰变,后缀-on表示稀有气体。

中文名称氡,这是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音译Radon的第二个音节,因为与第一个音节ra音近的元素已经有好几个了,按第二个音节译,当属不得已而为之。读音dong1,阴平声(冬)。

第87号元素钫,元素符号Fr,拉丁文名称Francium,英语相同。发现者为纪念其祖国法国(France)而得名。

中文名称钫,本义是方钟,方钟是古代青铜制方口大腹的容器,用以盛酒或粮食。后来又作为烹饪用的鼎镬(锅)。

科学家用以音译Francium,读音fang1,阴平声(方)。

第88号元素镭,元素符号Ra,拉丁文名称Radium,英语相同。源于拉丁文radius(放射)。

中文名称镭,古义是瓶或壶。科学家用以音译Radium,读音lei2,阳平声(雷)。

应当注意的是,镭射是港台地区对激光(laser)一词的音译,与镭元素无关。

第89号元素锕,元素符号Ac,拉丁文名称Actinum,英语相同。源于希腊语aktinos(射线)。

中文名称锕,古义是一种釜(锅)。科学家用以音译Actinum,读音a1,阴平声(阿)。

第90号元素钍,元素符号Th,拉丁文名称Thorium,英语相同。以北欧神话中的雷神(Thor)命名。

中文名称钍,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读音tu3,上声(土)。

第91号元素镤,元素符号Pa,拉丁文名称Protactinium,英语相同。prota希腊文,意为“之前”,actinium为元素锕,镤进行放射性衰变而生成锕,故名。

中文名称镤,古代的一种箭的名称。又说是生铁。科学家把它音译Protactinium,读音pu2,阳平声(仆)。

第92号元素铀,元素符号U,拉丁文名称Uranium,英语相同。为纪念当时不久前发现的天王星(Uranus,希腊神话中的天王)而得名。

中文名称铀。铀字有人说是古文宙。科学家把它音译Uranium,改读音为you2,阳平声(由)。

第93号元素镎,元素符号Np,拉丁文名称Neptunium,英语相同。以海王星(Neptune,罗马神话中的海神)命名。

中文名称镎,是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读音na2,阴平声(拿)。

第94号元素钚,元素符号Pu,拉丁文名称Plutonium,英语相同。用冥王星(Pluto,希腊神话中的冥王)命名。

中文名称钚,科学家把它音译Plutonium,读音bu4,去声(不)。

95号元素镅,元素符号Am,拉丁文名称Americium,英语相同。发现者用美洲“America”为其命名。

中文名称镅,是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读音mei2,阳平声(眉)。

第96号元素锔,元素符号Cm,拉丁文名称Curium,英语相同。为纪念居里夫妇(Pierre Curie,Marie Curie)而命名。

中文名称锔,是一个古老而一直有用的字。本义是用铜铁等制成的两头有钩可以连合器物裂缝的钉子,称“锔子”。而用锔子连合破裂的陶瓷器物如碗、缸等,称为锔(有些地方称钉,如鲁迅的小说《风波》中的钉碗)。锔音ju1,阴平声(居)。河北儿歌曰:“锔盆锔碗锔大缸,洋钱票子往里装”。又有京剧《锔大缸》。早在南北朝时的字书《玉篇》就这样说:“锔,以铁缚物”,可见锔物有极悠久的历史。

科学家用锔字音译96号元素Curium,读音改为ju2,阳平声(局)。

第97号元素锫,元素符号Bk,拉丁文名称Berkelium,英语相同。因该元素发现于伯克利(Berkeley)大学而得名。

中文名称锫,古字是一种钉子的名称。科学家把它音译Berkelium,读音改成pei2,阳平声(赔)。

第98号元素锎,元素符号Cf,拉丁文名称Californium,英语相同。得名于发现该元素的伯克利大学的所在地加利福尼亚(California)。

中文名称锎,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读音kai1,阴平声(开)。

第99号元素锿,元素符号Es,拉丁文名称Einsteinium,英语相同。以纪念物理学家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中文名称锿,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读音ai1,阴平声(哀)。

第100号元素镄,元素符号Fm,拉丁文名称Fermium,英语相同。以纪念物理学家费米(Enrico Fermi)。

中文名称镄,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读音fei4,去声(费)。

第101.号元素钔,元素符号Md,拉丁文名称Mendelevium,英语相同。取名纪念化学家门捷列夫( Mendeleev)。

中文名称钔,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读音men2,阳平声(门)。

第102号元素锘,元素符号No,拉丁文名称Nobelium,英语相同。取名以纪念瑞典化学家诺贝尔(Nobel)。

中文名称锘,本义是取。科学家把它音译Nobelium,读音nuo4,去声(诺)。

第103号元素铹,元素符号Lr,拉丁文名称Lawrencium,英语相同。取名以纪念美国物理学家劳伦斯(Lawrence)。

中文名称铹,科学家把它音译Lawrencium,读音lao2,阳平声(劳)。

Notepad_202208102115_41232.png

第104号元素(钅卢),元素符号Rf,拉丁文名称Rutherfordium,英语相同。取名以纪念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

中文名称(钅卢),这是一个新造的形声字,读音lu2,阳平声(卢)。

要注意的是,如果按照繁体字简化的规则,其繁体字应为鑪,而鑪的简化字是炉,是一个常用字,与元素无关。有些字库可能没有(钅卢)字,只有鑪。

第105号元素(钅杜),元素符号Db,拉丁文名称Dubnium,英语相同。以莫斯科杜布纳(Dubna)核研究中心命名。

中文名称(钅杜),是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读音du4,去声(杜)。

第106号元素(钅喜),元素符号Sg,拉丁文名称Seaborgium,英语相同。取名以纪念美国核物理学家西伯格(Seaborg)。

中文名称(钅喜),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读音xi3,上声(喜)。

第107号元素(钅波),元素符号Bh,拉丁文名称Bohrium,英语相同。取名以纪念丹麦物理学家玻尔(Bohr)。

中文名称(钅波),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读音bo1,阴平声(波)。

第108号元素(钅黑),元素符号Hs,拉丁文名称Hassium,英语相同。取名源自德国黑森州(Hassen)。

中文名称(钅黑),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读音hei1,阴平声(黒)。

第109号元素,元素符号Mt,拉丁文名称Meitnerium,英语相同。取名纪念女物理学家迈特纳(Lise Meitner)。

中文名称,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读音mai4,去声(麦)。

第110号元素(钅达),元素符号Ds,拉丁文名称Darmstadtium,英语相同。取名以纪念该元素的发现地德国黑森州Darmstadt市。

中文名称(钅达),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读音da2,阳平声(达)。

第111号元素(钅仑),元素符号Rg,拉丁文名称Roentgenium,英语相同。取名以纪念物理学家伦琴(Roentgen)。

中文名称(钅仑),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读音lun2,阳平声(仑)。

第112号元素鎶,元素符号Cn,拉丁文名称Copernicium,英语相同。取名以纪念天文学家哥白尼(Copernicus)。

中文名称鎶,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读音ge1,阴平声(哥)。

第113号元素鉨,元素符号Nh,拉丁文名称Nihonium,英语相同。取名以纪念发现者的祖国日本(Nihon)。

中文名称鉨,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读音ni3,上声(你)。

第114号元素鈇,元素符号Fl,拉丁文名称Flerovium,英语相同。取名以纪念俄罗斯物理学家弗廖罗夫(Georgy Flerov)。

中文名称鈇,古代的常用字,本义铡刀,可用以铡草。当然,也用与行刑杀人,称为鈇质。《史记·项羽本纪》:陈馀写信给章邯,劝他称王反秦,“此孰与身伏鈇质,妻子为僇(同戮)乎?”(总比一家都被杀死强)。

又作斧子解。《吕氏春秋》:“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这是成语“疑邻偷斧”的出典。

科学家把鈇用以音译Flerovium,读音fu1,阴平声(夫)。

第115号元素镆,元素符号Mc,拉丁文名称Moscovium,英语相同。名称来源莫斯科(Moscow)。

中文名称镆,镆鋣是古代宝剑的名称。也作莫邪。《庄子·大宗师》:“今之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鋣’,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 从古至今,各种诗词、戏剧等文学作品中提到干(gan1)将、镆鋣宝剑的数不胜数。

科学家用以音译Moscovium,读音为mo4,去声(莫)。

第116号元素鉝,元素符号Lv,拉丁文名称Livermorium,英语相同。取名源自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中文名称鉝,本义是古扶南国的一种食器。又曾经被用于音译意大利货币单位里拉(Lira),后来不用这个音译了(当然如今意大利不用里拉,用欧元)。

科学家把它音译Livermorium,读音li4,去声(立)。

第117号元素(石田),元素符号Ts,英语名称Tennessine。以美国田纳西州(Tennessee)命名。

中文名称(石田),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读音tian2,阳平声(田)。

第118号元素(上气下奥),元素符号Og,英语名称Oganesson。取名源自俄罗斯物理学家奥加涅相(Yuri Oganessian)。

中文名称(上气下奥),科学家新造的形声字,读音ao4,去声(奥)。



(图片引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