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已消失的中元节,过去北京人都怎么过?

 新用户8926AVU2 2022-08-13 发布于北京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就是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或鬼节,大家知道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这个节日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再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七月半”被称为“中元节”,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农历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文章图片1

中元节最大的活动就是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感德祖先的文化传统。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时分举行。

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晨、午、昏供三次茶饭。

中元节另外一个广为流传的活动就是放河灯。据说是从上元节(元宵节)的张灯习俗演变而来。民间认为,上元是人节,中元是鬼节,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所以上元张灯在陆地,中元放灯就是在水里了。

清史中也有记载,皇宫内每逢七月十五,太后及帝后嫔妃都要到北海观看河灯。届时上千名的太监及侍卫,手持花灯,点燃蜡烛,烛光闪闪罗列两岸,太液池水上几千盏琉璃河灯随波漂荡,并伴有梵乐和禅诵之声。

老北京中元节时,那叫一个热闹!什刹海、北海、积水潭、泡子河、东直门外的二闸、御河、护城河等地,到处是一片如昼烛光,月下百姓云集,热闹非凡。

从七夕节后,市面上的各类集市——东安市场、隆福寺、崇文门花市、天桥、什刹海荷花市场等,就有专门的铺面开始售卖莲花灯,其灯皆是用彩纸莲花瓣组成的各式花篮或鹤、鹭等飞禽动物,任人选购。普通街市上及串胡同的小贩卖的就是极其便宜的荷叶灯了。这些灯外形与河灯相仿,是用天然的荷叶插上点好的蜡烛做成。一些穷苦人家的孩子还有用大棵香蒿子缚上香头,或用莲蓬插上香头代替莲花灯的。更为别致的是,茄子插香头,谓“茄子灯”;西瓜瓢内插蜡,谓“西瓜灯”。

文章图片2
农历七月十五前后的晚上,四合院、大杂院里的孩子都人手一只灯,呼伴结群,游逛街市胡同。小孩们众口一词地喊道:“莲花灯、莲花灯,今儿个点了明儿个扔!”那时的孩子们要在夜晚相互比谁的灯更美更亮,当年称此举为“斗灯会”。

现如今,中元节已经不再热闹,其祭祖的作用也逐渐被清明节所代替,这种情况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也是常见的。虽然,中元节欢乐不再,但是我们北京广播电视台文艺频道的笑动剧场栏目,欢乐却是天天有!每日18:00,请准时收看哦!欢乐笑不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