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俄军的“大炮兵”优势,乌克兰军队有什么“撒手锏”?

 梦想童年594 2022-08-13 发布于江西

《孙子兵法》中曾提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实任何战争的交战双方,都会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以乌军的视角来看,俄军强在拥有体系化的优势,但俄空天军和海军均没有强过头,尚不能对乌军造成致命威胁;俄军强在陆军,而陆军又以炮兵为甚。至于俄军弱点的话,兵力不足就是最大的弱点。

是的,即便在现代战争中,兵力数量依然很关键。

我们常说美军习惯以少胜多,实际上美军在应对世纪前后的战争中都集结了相当多的兵力,而且还有联军和附属军队,它的实际参战兵力未必少。而且美军体系优势比较强,具体到地面交战时,它可以隔绝对手的援军,使得在具体地面战中还是会形成以多打少的态势。

像俄乌这种以地盘争夺为核心的战争,对地面兵力的需求是会更多的,无论是组织防御还是进攻。

所谓的顿巴斯武装,在战前的常备兵力只有3.5万人,即便是高度动员后,翻倍已是极限。而俄军受制于地面部队本就不多,还只能出动合同兵的现实,它实际能拉出来10多万人的部队也近乎极限。

区区20万人(甚至还不到)的部队,要负责从哈尔科夫到赫尔松的上千公里战线的攻防,还要强攻顿巴斯的乌军筑垒地带,它的力量是很不充实的。

所以我们之前就说,俄军即便是在确保顿巴斯主攻的背景下,它也无力在全线展开猛攻,而只能确保在重点战线的重点攻势,具体战术颇有俄版的礼拜攻势和零敲牛皮糖风格。

而由于前期冒进的战损,以及逐步攻坚的战损,俄联军目前的损失也已经很大。

其中俄军的确认阵亡数超过4500人,顿涅茨克武装的确认伤亡数超过12000人,加上俄军的负伤人员、卢甘斯克武装的战损,其总战损估计已不下4万人。

其中轻伤员固然可以归队,但不可恢复性损失至少也有15000人之巨。巨大的伤亡不可不考虑,这又会令它在组织新攻势时更多地考虑伤亡问题,实在也是颇为头疼。

为了补充人力,俄军动员志愿者参战,但数量显然也不多。这就使得其无论是在辅助战线的防守还是在主战场的进攻上,都颇感人力不足。

人力不够,炮弹凑,所以俄军愈是人力不多,消耗的炮弹就越多,给乌军的感觉就是俄军不打照面,光靠着炮弹砸了。

那乌军怎么办呢?

在俄罗斯连部分动员都谈不上的背景下,乌军搞出了全国大动员和百万大军来。虽然乌军的战场减员可能已在10万人以上,但是得益于此类动员,起码在人数上还是够用的。

人多有什么用?

我们前面讲了,指望这些人力能立即新编部队并形成战力反推俄军,那是不大现实的,但也绝不能说没用。

首先,在顿巴斯战场上,巨大的人力补充,使得乌军的残破部队总能得到人数上的供应。

乌军对这些动员兵的用法也很有意思,前线那些老兵油子在接收新兵后直接将这波人摆在了阵地最前沿。

论战斗经验,这波人肯定没多少,但是俄军现在的战术是只要有乌军防守,就肯定是炮兵砸的模式。乌军动员兵在前线以自己的伤亡损耗为代价,能起到消耗俄军炮弹,拖延其进攻速度,同时减轻己方老兵损耗的作用。

如果说还有活下来的动员兵,那么恭喜,你就逐渐成了老兵了。

这样的打法跟国军当年是一样的,虽然很残酷,但总能让部队保留一部分老兵,只要补上新兵,这帮家伙就总能招呼起来用。

所以说乌军前线顶着的那几个番号为何始终都在,就在于人家总能招呼动员兵去消耗。

至于说在其他战线,乌军的兵力数量优势也是有用的。

以前我们说乌军反攻的时候,不适合搞一根筋似的单刀直入。现在乌军也想明白了,它现在已经知道搞多点进攻的必要性了。

因为俄军兵力少,它不足以确保整个战线上的严密防御,只要乌军全线铺开,那么俄军总有薄弱点可趁。

这样总比兵力集中到一坨,沿着主要线路攻击,再遭到炮火的集中杀伤,要有效果的多。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乌军现在动员兵力比较多,它现有的武器虽然不够,但是抽出些人到国外培训是可以做到的。据英国方面称,其将要训练1万名乌军。这些乌军很有可能是作为骨干,待将来持久战所用的,当然眼下的战斗,肯定是赶不上了。

所以说动员兵力不是没有用,无论在防守作战和反攻作战中都有用,就是有点费人命罢了。

但要说乌军对人命毫不顾忌,这也谈不上。乌军在动员极多人力应对俄军兵力少的短处时,也在想办法克制俄军最强的炮火优势。

乌军最理想的设想是通过引入大量的北约榴弹炮,实现乌军火炮的北约化,由于北约火炮的技术更先进,打得更远,试图通过转变炮兵火力的对比,来扭转至少是改善当下的不利态势。

但说实话,西方的支援并没有令乌军满意。

14个榴弹炮营的支援,尚不及乌军原有编制的十分之一,连弥补消耗都谈不上。

其中数量最多的M777,美国还阉割了数字化组件,使得该炮完全沦为轻量化牵引炮的级别,在实战中不仅压制不了俄军,反倒被屡屡摧毁。之后美国应该也提供了完全版,但牵引炮的底子还是不大得力。

至于其他先进火炮,如德制的PzH2000、法国的凯撒、波兰的蟹式等,各自只有一个营的体量,这根本不够用。

而且这些火炮的射程还受制于弹药,乌军难以凭借少量先进火炮和炮弹,就去扭转整体态势。

所以乌军的选择是让这些火炮在最大射程内打击顿巴斯的居民区,试图以炮火造成舆论压力,陷俄军于被动。

这个在我们看来当然是比较脑残的,它只能进一步激化俄占区民众对基辅的仇恨。但这就是乌军的习惯思路,早在2014年时就这样,现在还是如此。

这样打的话,西方支援的那点先进火炮能更远离战线,不易遭到反炮损伤。反过来说,乌军也知道凭借有限的这点火炮,在整体战线上所能发挥的作用有限,还不如打它理想中的舆论战更划算。

所以,乌军实际上也并不指望这些榴弹炮能反制俄军炮兵,它起到的只是补充乌军炮兵消耗和让其打击更远目标有选择余地而已。

乌军克制俄军炮兵的“撒手锏”其实是海马斯火箭炮,这种火箭炮在发射制导火箭弹时,射程可达七八十公里,足以对纵深内的俄军军火库、指挥所、集结地造成威胁。

只要把俄军后勤补给点打掉,那么其炮兵的威力就会大减,进而通过曲线手段达到反制俄军炮兵的目的。俄军炮火威胁减少后,乌军便可利用兵力数量优势发起全线反攻,以宏观意义上的“人海战术”,来取得一定的战果。

由这样的战果再去证明西方支援的效能,要到更多的榴弹炮、海马斯火箭炮,如此形成良性循环,达到战略上的目的。

但现在限制这一设想的关键点是:

第一:乌军手中的海马斯火箭炮和即将到手的M270火箭炮数量太少。

俄军以更多的远火和精确制导武器炸了乌克兰四个多月,乌军尚未被炸垮,而指望10多门的美制火箭炮,它实际是做不到整个战区的覆盖和摧毁作用的。加之俄军利用技术装备重点反制的话,后续此类兵器出现战损也在所难免。

简单说就是这类武器能给俄军造成损失和压力,但尚谈不上致命性的。网络乌军参谋部将海马斯神话,其实只不过是开战以来对美械武器神话的又一案例罢了,说到底还是立场盖过了客观判断。

第二:乌克兰对于西方支援的慷慨度存在误判。

海马斯威力受限的关键还不是俄军的反制,而是其数量及弹药本身不足。就像俄军不能敞开了打精确制导弹药一样,乌军的海马斯和弹药也不是敞开供应的。

实际上西方对于援乌武器的质量及数量都是比较保守的,乌军很可能等不到理想的支援,就先撑不住了。

毕竟每天在前线死伤的不是一个个木头,而是活生生的人。

现在乌克兰控制区的人口不过3000万人,它可以通过极限动员,甚至是当街抓丁的方式去动员大量人力,但不能真的让这些人都去送死。

乌克兰相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个小国,而且本身还有一部分倒向俄,现在俄罗斯又简化了乌克兰人入俄手续,其实也有削弱乌克兰人口优势,减弱其动员潜力之意。

俄乌之间的历史关系比较特殊,在复杂的现实面前,乌军的大动员并不能无限持续下去。尤其是现在最前线乌军的士气显然也谈不上好,作战的顽强度大不如以前。

俄军的情况当然也不是很好,它对海马斯的反制显然比较吃力,无法阻止纵深弹药库的持续损失;同时俄军及顿巴斯武装如今的战损也颇为严重,继续强攻和死守作战的压力也是存在的。

但相较于乌军的背水一战,俄军现在还只是不好应对的级别,它在战场上能打的牌还有很多。

所以接下来的战斗,无论对于在战场的俄军来说还是苦战已久的乌军,都不会轻松,大量的伤亡依然会产生。尤其是俄军在顿巴斯主战场的新一轮攻势和乌军在赫尔松筹划的新一轮反攻中,伤亡还会更多。

至于说到底是俄军在顿巴斯先取得优势,还是乌军在赫尔松反攻得手,我们不妨以几个关键点的易手为标志。

在顿巴斯方向,塞弗尔斯克和阿特木斯克如果没有易手,乌军正面防线及后方红军城无虞的话,俄军实质性的突破就谈不上。

在赫尔松战线,如果基谢利夫卡还在俄军手中,乌军在北段也没有直冲第聂伯河之势的话,那么也难说有实质性的突破。

所以无论是俄军主攻顿巴斯还是乌军反攻赫尔松,都值得一看。从这个角度看乌军的百万大军组建并非没有用,但能否起到扭转局势的作用,还得看接下来的战事。

至于说指望海马斯指哪打哪,百万雄师一波反推得手,多少还是太过于乐观了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