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所知道的北大“学二代”

 古稀老人赵 2022-08-13 发布于北京

·杨文利·

中文系的世家子弟

文章图片1

林庚

  我初进北大的时候,80年代已近尾声,“北大中文四老”之一的林庚先生刚刚荣休不久,不再给本科生授课。得有机会一瞻林先生的丰采,是听他的讲座。大约讲的是唐诗,题目已不复记忆。年近八旬的林先生着一袭丝绸长衫,潇洒如少年。

  后来才知道,林先生乃是世家子弟。父亲林宰平,光绪举人,早年负笈东瀛,习法政,然兴趣广博,自国学、哲学、佛学、法政至诗词、书画,无不淹贯,一度任北洋政府司法部长,后为清华研究院导师。林庚中学毕业考入清华物理系,后又转入国文系,办杂志,写新诗,擅名一时,与季羡林、吴组缃、李长之并称“清华四剑客”。

  中文系教授吴小如受业于林庚门下,与林宰平先生为忘年交,对林氏父子执弟子礼甚恭。惜乎我读中文系时,他已调至中古史研究中心。其父吴玉如,书法冠绝一时,诗文亦为世所称。

文章图片2

袁行霈

  林庚的另一位弟子袁行霈亦出身世族。曾祖父袁绩懋,道光进士,翰林编修,博通经史。曾祖母左锡璇,是诗人、湖南巡抚左辅之孙女,善诗画。曾外祖父曾咏,道光进士,仕至吉安知府。曾外祖母左锡嘉,左锡璇之妹,性好吟咏,兼擅绘事。祖父袁学昌,光绪举人,官至湖南提法使。祖母曾懿,精于医,工诗善画。二伯父袁励准,光绪进士,溥仪之师,能诗文,工于书法,中南海南门“新华门”牌匾为其所书。四伯父袁励衡,中国银行业之父,交通银行首任行长。

堂姐袁晓园是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官、“袁氏拼音方案”创立者,笃嗜书画。堂姐袁行恕是言情作家琼瑶之母。堂姐袁静是作家,以《新儿女英雄传》驰誉文坛。堂哥袁行云任职于社科院历史所,尤能鉴赏书画,其夫人查良敏是金庸堂姐。袁行霈幼承庭训,熏习诗书,遂笃志于古典文学研究。大一必修课“文学作品赏析”,袁老师讲授古代文学部分。其时年逾知命,而英姿俊迈,风神超逸,极风流儒雅之致。古人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信然。

  钱理群时任中文系副教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他乃杭州钱氏之后。外祖父项藻馨,清末维新派人物,致力于办报纸,兴新学,曾任浙江高等学堂监督,相当于今之浙大校长。父亲钱天鹤,清华学校卒业,获康奈尔大学农学硕士,受聘于金陵大学农林科,后一度任国民政府农林部常务次长之职。长兄钱宁,毕业于中央大学土木系,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念博士,从爱因斯坦之子、小爱因斯坦教授研究泥沙运动,任教清华大学水利系。

西语系教授系出名门

  我上北大时,外语学院尚未组建,西语系、东语系、俄语系皆自立,不相统属。西语系教授俞大缜生于衣冠之家。绍兴俞氏乃近代中国第一家族,名儒硕彦,代不乏人。祖父俞文葆,咸丰举人,官湖南新宁、东安知县。外祖父曾纪鸿,曾国藩次子,以算术独步。外祖母郭筠,两淮盐运使郭霈霖之女,雅擅诗文。父亲俞明颐,为湖南学政。母亲曾广珊,知书能诗。伯父俞明震,光绪进士,历任甘肃提学使、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校长,是鲁迅之受业师,藏书颇负盛名。姑母俞明诗,幼娴吟咏,兼善鼓琴,嫁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陈三立,生子陈寅恪。俞大缜自金陵女子大学毕业后,与妹妹俞大絪一道赴牛津大学,攻习英国文学。学成返国,先后任教中央大学外文系、北大西语系。

其余兄弟姐妹九人,皆积学成名。大哥俞大维,哈佛博士,爱因斯坦高足,台湾政府首任“国防部长”,其子俞扬和娶蒋经国之女蒋孝章为妻。三哥俞大绂,依阿华州立大学博士,中科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弟弟俞大纲,毕业于燕京大学,在台湾大学中文系任教,是一位戏曲专家。四妹俞大絪,毕业于沪江大学,先后入牛津大学、巴黎大学、哈佛大学深造,与俞大缜同任北大西语系教授,“文革”期间含冤自杀。妹夫曾昭抡,曾国藩二弟曾国潢之曾孙,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是著名化学家、中科院院士,曾任北大化学系主任。五妹俞大綵,燕京大学西语系、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妹夫傅斯年是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毕业于北大国文系,先后担任过北大代理校长、台大校长。

文章图片3

陈梦家、赵萝蕤与父母合影

  西语系教授赵萝蕤系出名门。父亲赵紫宸早年留美,是基督教神学家,在燕京大学宗教学院任院长。赵萝蕤之名是父亲所取,典出李白《古风其四十四》:“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我曾听过她的一次讲座,是关于艾略特的《荒原》。虽年逾七十,然丰姿如旧。

贵公子风度

  经济学院教授陈岱孙是福建闽侯人,螺江陈氏,巨族也,科第累世,簪缨不绝。曾祖父陈承裘,咸丰进士,生七子,除一子早夭外,其余六子皆一时俊彦。长子陈宝琛、二子陈宝瑨、三子陈宝璐先后并登进士,四子陈宝琦、六子陈宝瑄和七子陈宝璜取中举人,世称“父子四进士,兄弟六科甲”。祖父陈宝璐,官刑部主事,博学通经。父亲陈懋豫,光绪举人,京师法律学堂毕业,供职于海军学校。陈岱孙中学西学造诣俱高,为研究经济学说史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上学的时候,每于燕南园遇见陈先生策杖散步径间,一身整洁的中山装,颀然而癯,犹见世家贵公子风度。

  陈岱孙的同乡和学生、法律系教授王铁崖出生于诗礼之家。祖父王羹梅,道光举人,以知府官广东。父亲王寿昌自马尾船政学堂毕业后,赴法专习法律,博通中法文学,工诗善画,兼精书法,世称“诗书画三绝”,任京汉铁路总翻译、福建省交涉司司长。曾与林纾合译《巴黎茶花女遗事》,由其口述,林纾用文言文记录,刊印后一时为之纸贵。王铁崖幼从塾师学,熟读四书五经。既而入教会学校,习洋文、西学,中英文根底甚深。清华研究院毕业后,赴英伦留学,以研究国际法为事。

文章图片4

1911年,杨纫兰怀抱八个月大的费孝通在吴江县住宅门前

  社会学系教授费孝通出自吴江士族。外祖父杨敦颐,道光举人,官江苏学政,不久辞去,改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参与《辞海》编纂工作。父亲费璞安,东渡日本,主修教育学,任江苏省教育厅视学,专以办学为职志。母亲杨纫兰,毕业于上海务本女学,终身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舅舅杨左匋、杨锡镠,皆留学美国,一个成为动画专家,一个成为建筑设计师。受外祖父影响,费家兄妹四人从小接受西式教育。大哥费振东毕业于南洋公学,在印尼一家华文报馆任主笔。姐姐费达生留学日本,遂为蚕丝专家。三哥费青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律学院,赴柏林大学念法律哲学,归国后在西南联大授罗马法,一度担任北大法律系主任。四哥费霍学土木建筑专业,在上海市当工程师。费孝通在清华研究院毕业后,赴伦敦大学留学,受知于人类学大师马林诺夫斯基。

文章图片5

潘光旦

  社会学系教授潘乃谷系费孝通业师潘光旦之女,得家学之传。祖父潘鸿鼎,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父亲潘光旦,清华学校毕业,留美归,任教清华及西南联大社会学系,在社会学、优生学、心理学、民族学等领域均有湛深造诣,为“清华四哲人”之一,另三位是叶企孙、陈寅恪和梅贻琦。潘光旦于教育素有研究,曾译有《赫胥黎自由教育论》,他在教育四个女儿时即循此宗旨。四姐妹自由成长,大姐潘乃穟是北大生物系教授,二姐潘乃穆与潘乃谷同为北大社会学系教授,三姐潘乃和是儿科医生。 (摘自《文史精华》2022年第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