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个超级简单的学习方法,教你如何打造自己的学习力|好好学习

 止观观止 2022-08-13 发布于浙江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好好学习(升级版)》。

本书作者成甲,畅销书作者,曾主理“得到”App《成甲说书》节目,好评如潮。成甲潜心研究认知思维,曾与查理芒格深度交流。他还是文旅行业创业者,知名知识管理研究者,现组织学习社群“万物皆可盘我心”,致力于共建多元思维共学场。

我们一度有一个疑惑,为什么学过那么多知识,听过那么多道理,却依旧平平无奇?作者认为,人人都知道“知识就是力量”,而你与他人之间的区别在于这股力量能否为己所用。其实知识的获取并不是关键,后续的管理和实践才是让知识效益最大化的关键。

所以,作者在本书中一直强调,我们要学会学习“知识的知识”。什么是“知识的知识”?就是本书提到的临界知识。比如牛顿第二定律F=ma这样能够更广泛、更普遍地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可以称为“临界知识”。再比如,你知道从山顶上滚下的石头速度会越来越快,因此你懂得利用这一信息,当遇到泥石流的时候就会往山体两侧跑,而不是试图顺着山谷与石头比赛。石头会越滚越快,这对你便是一个有用的知识。

也就是说,临界知识就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所以,这本书的核心,就是让我们可以掌握这种临界知识,从而改变我们的行为,让我们变得更好。

这本书第一次出版是在2017年,我有幸拜读过这本书,这次受中信出版社的邀请,阅读这本书,我感到非常荣幸,所以在这里感谢中信出版社,感谢罗妞。

这本书一共分为4章,我从两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一下,第一,什么是临界知识?哪些知识值得我们学以及如何掌握临界知识;第二部分,如何发现和应用临界知识?

01、什么是临界知识

作者在书中提到,随着中国过去30年的社会发展,知识数量的构建和知识获取速度已经成为过去,现在我们追求的是知识深度的构建。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我们互联网还没有兴起之前,追求的是知识数量的构建,在市场上大学生是非常吃香的人才,但到了知识获取速度的时代,互联网打破了知识获取范围的边界,之前我们只有少数的圈子可以传播专业知识,但是现在我们可以从网上搜索,或者买一些视频课程,这极大的方便了我们获取知识的速度。

所以,现在我们追求的不是知识的数量和速度,而是知识的深度,我们会思考这些知识能够带给我什么样的价值。所以,如果想要提升自己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认知。

知识的管理核心是什么?是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当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的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我们就具备了认知深度。

而想要提升认知深度就需要我们掌握临界知识。所以,临界知识必须具备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掌握了临界知识我们就可以开启学习的“少即是多”“四两拨千斤”模式,从而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掌握这种能力呢?首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很努力,但是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这是为什么?

1、技术效率的圈套

很多人说,我很努力了,每天工作到很晚,还要抽时间学习,很辛苦。但是学习效果就是不好,这是怎么回事?作者说,这是因为我们掉进了一个误区:我们一直把时间花在想办法提升“技术效率”上,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认知效率”。

什么是“技术效率”?就是每天工作又忙又累,我也努力学习了,但是学习效率就是提升不上去,为什么?因为你看起来很努力,但是没有任何价值。而“认知效率”是我努力了,学习了很多知识,而且还能把这些知识运用到不同的领域,那么这样的行动,就是好的“认知效率”。

比如,李叫兽之前有一个文章非常火,叫《为什么你会写自嗨型文案?》,文章定义了两种类型的文案:X型指的是把本来平实无华的表达写得更加有修辞性,用词对仗,词汇高级。比如把“工作辛苦”,不如去旅行“表达成”乐享生活,畅意人生“。而Y型文案并不华丽,只是简单地描述用户心中的情境。比如,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跳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有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遇不见的人。

我们看出什么?有些人写文案是为了感动自己,而优秀的文章是为了感动用户。其实这种表达手法并不是李叫兽第一个发现的。关于这个问题,有无数人讨论过。

比如,奥美创始人奥格威的经典著作《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中,就说过:”不要用最高级形容词、一般化字眼和陈词滥调。讲事实,但要把事实讲得引人入胜“。

那么为什么李叫兽可以运用得如此好,那是因为学习不是简单的学完就可以了,而是要运用到行动当中去。当我们真正地了解问题的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能够让我们认清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这就是在提升认知效率。如果我们无法提升认知效率那么就是低水平的重复,会陷入“老鼠赛道”。看似是一直很努力,其实是在原地打转。那么如何提升自己的认知深度和认知效率呢?

2、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要学习临界知识,就要从具体的知识输入开始。读书是最简单、最重要的方式。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读了那么多书,但是就是发现和掌握不了临界知识?在作者看来那是因为读书方法有问题。

比如,上学老师教我们的方法是把书从头读到尾,然后遇到有启发的句子就画线或摘抄。但作者认为,这种方法让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听过无数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在这样原始方法的基础上努力,就是在低水平的勤奋。那么真正正确的读书方法是什么呢?首先,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我们大脑的记忆是靠将信息与旧经验联系起来的。

比如,英国莱特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让实验对象观看一些名人的照片,比如成龙、迪丽热巴、杨幂等,并在这个时候监测他们大脑中哪些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再把这些名人在不同地方的照片拿给测试者观看。科学家发现,当实验对象看到同一个人出现在另一张照片的时候,相同的神经细胞会受到刺激。

也就是说,我们看到新照片的时候,没有单独开辟空间,而是调用以前的回忆,形成新的记忆。所以记住新知识更好的办法是将其和已知的知识进行联系。

比如,运用记忆宫殿法。它的基本原理就是构建我们熟悉的场景,把需要记忆的事情放在已经熟悉的场景中。比如记忆B6,可以把B6想象成一位大胸(像B)、有6块腹肌的美女。

其次,放慢速度。读书一定要花时间、耐心和思考力,将获得的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网络状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有可能内化知识,形成新行为的暗示。

那么读书时将新知识和哪些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更有成效呢?那就是临界知识。也就是我们生活中各个领域起基本而重要作用的规律。

比如,当我们看到一个新的知识点,复利效应、边际收益等概念和模型的时候,思考一下这些知识,我们还能运用到什么地方?当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

这里边有几个小技巧,可以帮我们提升学习能力,首先是,反思,对假设进行校正;第二,以教为学,就是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分享给他人,比如可以写写文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大量地查阅资料;第三就是刻意练习。然后不断迭代自己的认知,进行记录、定期回顾或者付费购买课程,让自己可以持续地提升学习能力。

02、如何发现和应用临界知识

如何找到临界知识?怎样能够把临界知识真正用起来,实现知行合一?临界知识其实是对事物更底层规律的总结。如果我们要去找就要去它可能出现的地方。

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理学等。为什么是这些知识呢?临界知识的思想核心,是用更可靠的学科的研究方法、思想和结论来处理没那么可靠的领域的问题。也就是说,拿可信度更高的方法去处理问题。

所以,对比如像房价高这个经济学现象就不能用”现象原因“来解释,而是要通过临界知识来解释。比如供需关系、不均衡分布以及规模效益等基础知识。这样显得更可靠,也相对容易检验。

所以,对于我们而言,找到临界知识,就是寻找对我们有用的、适用范围广的可靠知识的过程。那么具体怎么找呢?作者用经验之谈告诉我们3个技巧。

1、寻找临界知识

首先,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重要的知识。假设你感兴趣的是演讲。你看到别人演讲的时候很感人,你就需要思考对方用了什么样的技巧,让我们感动,比如”坡道“技巧。如果你并不知道演讲背后有什么方法,那么你可以多看几本演讲的书,进行比较、总结。

其次,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演示出处。比如10000小时定律,这个定律的出处是哪里?它出自心理学家对小提琴手的研究。当你知道这个结论的原始出处,那么你对这个结论可能的适用范围和可能的局限性就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最后,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也就是寻找问题的第一性原理。比如10000小时定律,作者给出了高强度训练1万小时这个结论。但是通过追溯到心理学实验,我们发现刻意练习很重要。而刻意练习为什么重要,我们还可以继续追溯到更基本的原理解释。

比如,生理学上的结论:学习知识和行为之间的密切性与对应的神经连接强弱有关,神经链越强,知识掌握得越牢靠,所以需要反复训练。

其实不管是什么知识,如果想要学好,那么必须是你去热爱它,而想要热爱就必须有让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怎么找到动力?那就是找到自己的天赋,把天赋运用到极致,然后深耕下去。

2、应用临界知识

当我们发现临界知识以后,那就是去运用它。知道和做到是两个分水岭,光知道还不够,我们还必须付诸实践。当这个知识能够在生活中运用,那么我们就做到了作者所说的知行合一。那么怎么去运用呢?

首先,刻意练习。刻意练习需要我们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大量的持续练习。刻意练习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在不同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第二,在不同的时间,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想到不同场景来练习?在不同时间重复练习呢?作者的解决方法是:遇到问题时,先找这个场景下的专业技术解释,然后再对专业技术解释做进一步深入分析,联系到临界知识。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但是作者说没办法,这只能我们自己摸索,每天通过积极主动地思考,进行反思。尽可能的把当天遇到的临界知识与我们的场景问题进行联系和分析。

其次,构建“能力圈”。能力圈是由你真正擅长并懂得的知识组成的,而且这些领域里,你要比90%的人都做得好。本书中作者还加入了很多临界知识,比如复利效应、概率论、黄金圈思维、进化论、系统思考、二八法则等。

建议大家可以阅读一下这本书,因为这本书一定会带给大家不一样的体验。最后,我想说的是,不要盲目的去学习,因为比起盲目地学,精益的管理和实践才能让你的知识真正为你所用。感谢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