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脉微细为什么用附子就行?

 经方人生 2022-08-13 发布于四川

胡希恕经方医学

津液、血液是物质,阳、气是人体的功能表现。脉微细,脉细反应了血虚、津液虚,脉微是无力的脉象,反应了阳虚、气虚。阳气足(阳证)代表机体功能正常或亢奋,阳气虚(阴证)代表的是机体功能沉衰不足,需要用温阳药物来振奋。

急性大出血的时候,血虚不足,是要养血生血?还是要温阳顾护阳气?哪个更为急迫?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有形之津液同样不能速生,此时,无形之阳气更为重要。治疗的重点需要防止阳气的外脱,从而有“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的说法。可见,在气血津液俱不足(阴阳俱虚)的时候,保存阳气更为关键,因为阳气是功能。

夏季体温高,身体汗出之后,身体就会凉爽,如果汗出较多,被空调冷风一吹,反而觉得冷,现代医学认为是汗出蒸发带走了热量,从而降低了体温,所以发汗能够退热,其实在中医来看,通过发汗达到解表、祛邪的目的,邪气去了,体温自然正常了。汗出过多就会损伤津液和津液中的阳气,阳气不足,所以觉得恶寒了。

因为阳气是机体功能的代表,所以相比之下,更重视阳气。我们经常说存津液是真诠,其实更关注津液里面蕴藏的阳气,因此阳气、津液互相指代,《伤寒论》中“此无阳也,不可发汗”,无阳,就是无津液的意思。

留得一分阳气,便有一分生机。后世温病学派说“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阳气藏在津液里面,津液不丢失了,阳气也就不再丢失,因此这两个说法是可以统一的,并不矛盾。人活一口气,没有了阳气的“津液”,已经不是津液了,对人体毫无益处。人没有了阳气,就是一具冷冰冰的尸体,所以脱证的时候,首先是顾护阳气。

阳气不虚,则经口的食物和水分,通过阳气的运化,最终成为津液和血液。若阳虚,饮食不仅不能化生为津液,反而容易停聚成为水饮。这就是很多阳气虚的人,不爱喝水,喝下去的水感觉堵在胃里面,就是因为阳气虚不能运化。如在白虎汤证的基础上,如果出现了津液不足,表现出口大渴的症状,仲景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用人参来健胃益气生津,气恢复了,津液自然能够生成,反之气不足,不能运化,养津液的药物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并非像后世温病学派那样,加入生地黄、麦冬、玉竹、天花粉等药物,这也体现了重阳、重气的思想。在四逆加人参汤(第385条: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下无可下的时候,也有津液虚,但病情急迫,也是加人参,而不是生地、麦冬等养阴的药物。

但是症状不急迫的时候,后续治疗,可以加入养津液养血的治法,也有阴中求阳的思路。体现了阴阳互根、互生的理论,如明代医家张景岳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这也是为何在少阴病善后的时候,我们常常在小剂量四逆汤的同时,再合入当归芍药散或八珍汤的缘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