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可军|​宁海八景诗与诗路宁海的关联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2-08-14 发布于浙江




宁海八景诗与诗路宁海的关联




文/应可军

宁海现存各姓宗谱,世藻卷里一般都有八景诗。我国旅游胜地大都有“八景”“十景”之称,诸如西湖八景、燕京十景等等,同样,我县辖区内各镇,均有景点。记载在册的尤以八景为多。据本人所知。宁海八景诗现存约共有一千组左右。据查考,“八景”出自宋代名画家宋迪。他以湖南潇湘一带景物为题材绘制了八幅山水画名“潇湘八景”即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渔村落照。一时观者如云。潇湘八景登时声名鹊起。此时文人们纷纷仿照潇湘八景绘制了当地的八景。诸如宁海宋代就有马岙八景即“五峰叠翠”“双漳流清”“阆泉漱玉”“雪洞堆琼”“星松挂月” “书壹留读”“琴室遗音”“石笔书空”等,一时其他镇乡各村,多用四言句列其本地景物。自此“八景”之称风行各地。其中不乏有“十景”“十六景”等。

明清时代正是编修地方志和家乘谱牒鼎盛时期,全县各地所居住的村落一般都会请名人将四周的大至名山塘河、小至庵院岩石绘成八景题诗作咏以壮本地风光。诸如“连福八景'西洋八景”“南溪八景”“黄墩八景”等等。据我所掌握的材料表明,宁海比较大的行政村落几乎每个行政村都有。并有互相交叉的。不胜枚举,尽管作者之文化程度有所差异,平庸者不少,但也不乏有大手笔作品。如“盖苍十景”就有叶梦鼎、方孝孺等人题咏。无形中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题咏中的地名多是当地的通用的流行的至今有些地名已经消失,可以在此找到痕迹。大多数是有据可查。借助于这些景诗,有根有底,是大有裨益的。与今天的诗路宁海更为詳实,几乎囊括了宁海各大景点及文化遗存,借助这些宁海古迹遗存、加快物化活化,重新焕发诗路遗迹的独特魅力;让诗路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彰显出诗路宁海的时代价值;让诗路兴旺在实景中,擦亮宁海景点闪亮'珍珠’;通过串“珠”成链,实现诗路文化共建共享共赢;利用资源做强产业,把诗路文化带建设成为美丽经济带。首先诗乡宁海是有文化底蕴和基础的。从“八景”的起源、发展可知,其内涵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早期“八景”基本上是没有人工雕凿痕迹的纯自然生态景致。而宁海胜景在积聚了文人独到的审美眼光、宏富的神思及文采,凝聚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后,便以其傲然的丰姿挺立在人们的视野中。很多富有诗情画意的著名景致多脱身于山涧河谷、风云日月、湖泉潭树等自然地理及生态谱系,满载着传统宁海文人灿烂的思想、弥漫着地方文化的精髓,具有了生态及人文的厚重色彩,得到了民众的普遍接受和认同。而且基本是无缝对接。传统的“八景”形式(这是积淀甚深的“镇乡文化”),从一个侧面总结家乡的亮点,激发人们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从而使之发扬光大。这些诗作题材真实,篇幅短小,语言优美,韵律和谐,成为家乡文献。通过阅读这些诗歌,不仅可以启发开发景点的灵感,而且还可以提高景区文化内涵,具有积极的意义。是“含金量”极高的家乡品牌,是凝聚了建村历史、人文政治、诗词文化、旅游人居等诸种元素的文化结晶。好诗衬好景,不但可增加景点的文化韵味与历史感,也是对雅事风尚的一种志记;诗写得好,就易于传播,当“八景诗”为游客所传诵,大景区就深入人心了。景诗,以今天来看,有的虽属于当时夸大其词,牵强附会。岁月沧桑,昔日景观有的已不复存在,或已面目全非。但绝大多数是有据可查的,还是相当有价值的,特别是对于旅游景点的开发,可以借助于景诗。景诗较为集中地概括附近的景色,查根究底,是大有裨益的。这当然需要一个整理、发掘、研究的过程,各地的景点犹如散失的珍珠,用一条锦线连接在一起,便是一串价值连城的项链,这条锦线就是交通、宣传等。诸如配诗,可由相关机构与媒体合作,确定形式、体例和要求,由专家学者评出,将优秀“八景诗”汇编成册,或配以图册并以公布,并刻于牌匾之侧,载于相关书刊。若能争取企业支持赞助,更是双赢的事。

其次“八景”一词,最开始其实是一个道教的概念,《玉清无极总真文昌打洞仙经》曰:“八景,八门者,身中所具之门户,为神气之所出入。”即指人的眼、鼻、耳、口、舌等主要器官。而《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有另一个说法,指的是八个最佳行道受仙时间所对应的气色景象。它们分别是:立春-元景;春分-始景;立夏-玄景;夏至-灵景;立秋-真景;秋分-明景;立冬-洞景;冬至-清景。由这八时之景的延伸,也可以指空间方位,或者色彩,说明八景本身就是好气场,即风水宝地,而且有春夏秋冬的景致和耕读渔樵的风采。

应用价值上,通过诗路宁海的文化资源挖掘与文化发展传承,对于提高宁海知名度、优化宁海环境、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旅游发展,促进宁海当代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诗路宁海所构建出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八景诗整体性的渊源关系,为旅游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可形成新的旅游业态与旅游热点,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木子叶寒
□编辑:四明老朽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