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谍战著名间谍大揭秘:高酸铅盐行动(上)

 新用户49272060 2022-08-14 发布于广东

高酸铅盐行动

自建国以来,以色列一直谋求发展自己的核武器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机。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色列的国家安全依然存在隐患,国防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1956年,以色列在法国的帮助下建立起了核反应堆,但后来法国停止供应核原料导致计划受阻。为了完成已经开始的核武研发,以色列情报组织策划了两次行动,盗运为欧美等国原子能机构禁运的铀。最终计划成功,原子弹也得以成功制造。

寻觅机会,以色列想要成为核武之国

核武器的研发在当时几乎是全球的一种趋势。美国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核武,于二战即将结束时将两颗原子弹投向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其巨大杀伤力得到充分验证。随后,美苏两国开始了马拉松式的核竞赛,各大国也竞相开展核武器研究及实验。两个超级大国的核武库中弹药充足,储备的核弹头产生的威力足以将地球毁灭数十次,足见当时核武发展之热。然而,具有如此强大威力的武器在美国对日本投放之后,却鲜有国家再次使用。一位核物理学家曾感慨地说道:“曾几何时,核爆炸的轰鸣成为了这个星球上最强硬的外交语言。”核武器的威力让人们并不敢轻易将其用于实战,它的存在意义远大于其实战意义。大多数国家谋求试制核弹、掌控制造技术,主要是通过这一终极力量地掌握达到威慑他国的目的。

拥有核武器具有如此深远的战略意义,这让以色列也在积极谋求成为核国家。当时的国际形势复杂而多变,周边国家的军事力量提升使得防务压力不断加大,进入50年代后,美国、法国等为了自身利益和经济原因纷纷同埃及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不仅如此,对西方盟国的不信任也让以色列感到紧张。中东地区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为了提供国家发展的动力,西方各国一直与阿拉伯世界的各国保持着良好的双边关系,为此,美国甚至实施了对以色列的武器禁运,不同意为以色列提供核保护。

眼见国家安全的形势日趋严峻,以色列政府更加强烈地感受到拥有核武器的必要性。核武器的研制是一项大的工程,其中衍生出来的其他应用还可以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这对国士狭小、国境贫乏、人口也很稀少的以色列来说,是一件很理想的事情。同时,作为国家威慑力的实质性存在,一旦拥有核弹,意味着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真正独立。以色列处于阿拉伯国家的重重包围之中,为了能够在这残酷的生态环境中屹立不倒,原子弹是以色列必须掌握的一张“王牌”。

当时,世界上仅有美国、苏联和英国三个国家拥有原子弹,而法国也只是1952年年底才刚刚提出发展核武器。这些国家都对作为特级机密的核技术采取了垄断措施,对秘密严防死守,确保不会外泄,想要与之达成合作是件很困难的事。以色列对于核武器的需要非常之迫切,一直在寻找机会获取制造核武器的技术。1953年,也就是以色列建国后第四年,内阁就成立了原子能委员会,委员会由8名成员组成,化学家厄恩斯特·戴维·伯格曼担任这个机构的主席。伯格曼作为这个项目的领导人,有着丰富的履历。他30年代曾移居巴勒斯坦,在研究癌症和其他课题的同时,还兼任着国防部科学机构的负责人,同时又是发展核武器计划的主要支持者之一。

苦于没有机会发展核武器的以色列终于在等待中看到了一点点转机。为了能得到使用原子能的机会,以色列政府在和平使用原子能协议上签字。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将其“原子能和平利用”工程中的一座五兆瓦的用于研究的小型核反应堆送给了以色列。这个反应堆在接收过来之后被安装在特拉维夫以南10英里处的索雷克河畔,一直受到美国人的监管。由于这个反应堆在规模上根本达不到军事用途,也就一直被以方搁置起来。陷入窘境的以色列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发展核武器的宏伟计划,依然积极地思考着具有可能性的方案一当时世界上的核武器和相关技术已经被美、苏、英全面封锁,想要在这种核垄断的情形下购买一座大功率核反应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四处碰壁,摩萨德选择从法国入手

环顾全球,以色列人发现跟他们一样急切想要拥有核技术的国家并不只是自己,跟他们情况相似的法国也在自力更生地发展自己的核武器。事实上,在得到美国人提供的第一座反应堆之前,以色列已经同法国建立起了核合作关系,在技术整象难以突破的情形下,以色列似乎从法国身上看到了一点点看望,就这样,他们开始了与法国进一步合作的计划…

法国人自认也是世界强国之一,所以成为核大国的心情也很迫切,英国和美国拥有核技术之后严防死守,法国在技术上碰到的瓶须一时无法实酸,趣要从英美两国那儿得到帮助又是天方夜谭,整个工程也就陷人了停佛状态,以色列人迅速察觉到法国人正处于闲境之中,而本国在科研方面又恰好能够弥补法国的不足,于是向法国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主动将自己在核技术研究方面的一些成果提供给法国,臂如生产不带电重水的公式,以及从磷酸盐(以色列内盖夫荒漠中蕴藏着大量的磷酸盐矿)中提炼铀的公式。

法国人没有想到名不见经传的以色列在核研究方面的水平竟是如此之高。分析过以方提供的资料信息,法国人发现了这些公式在核研究中的重大意义,惊奇于以色列的慷慨。法国人破例允许以色列科学家以秘密观察员的身份了解法国的核研究过程,以此作为对以方提供技术资料的回报。他们认为,以色列对于核研究的兴趣也不过是限于核物理研究的理论阶段而已。

法国人正这样想的时候,以色列人却试探着向法国人提出了帮助建立大功率核反应堆的请求。这与法国人当初的想法不符,而且这样的请求也昭示了以色列人想要制造核武器的野心,想到自己在发展的时候身边也潜藏了一个如此强劲的竞争对手,法国人断然拒绝了以色列的请求。

毕竟,从决定要发展核武器的那一刻起以色列人就预备着要应付各种各样的困难。既然从法国着手的努力都已经付出了如此之多,以色列人决定继续寻找机会。果然,机会总是青睐着时刻准备着的人,1956年2月,计划终于出现了一丝转机:法国社会党开始上台执政,总理居伊·摩勒在阿尔及利亚问题上态度非常之强硬,而以色列人又同样坚决反对纳赛尔主义者,于是,两国在这一问题上有了许多共同语言。以色列人当然牢牢地抓住了这一机会,国防部办公厅主任西蒙·佩雷斯开始频繁往返于特拉维夫和巴黎之间,在同法国进行商谈的时候总不忘提及购买核反应堆的可能性。

以色列人对此坚持不懈,他们终于等到了自己的机会。9月21日,在巴黎以北一百英里处的一幢乡间别墅里,佩雷斯会见了正忙于策划进攻埃及的法国国防部长莫里斯·布歇·莫努里。这一次的会谈中,以色列终于拿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筹码。法国人提出了希望以色列军队能为英、法两国入侵埃及打头阵,这样的请求让以色列人有了讨价还价的资本,佩雷斯也就不失时机地又一次提出了要求帮助建立一个大型核反应堆的条件。果不其然,双方各有自己利益诉求的情形下谈判自然就容易得多,布歇·莫努里在不提出任何保护条件和核查要求的情况下,就代表法国政府将核反应堆作为交换条件送给了以色列人,这一事件可谓以色列核武器发展历程上的里程碑。以色列投桃报李,在当年的西奈战争中同英法站在了同条战线上。借助这场战争,耶路撒冷和巴黎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1957年5月下旬,法国国内政局波诡云谲,先是伯格曼·莫努里就任法国新总理。苏伊士运河事件一出,对法国当局产生了剧烈的震荡。内阁的频繁换届,让以色列人担心不已。在已经有过核反应堆购买约定的前提下,如果因为法国单方面出现问题不能履行其责任,以色列将面对一次前所未有的失败,而这次,以色列几乎是倾尽所有,不惜付出动用军力的代价。所幸的是,即将退出政治舞台的莫努里并没有忘记自己当年的承诺。在他的干预下,法国内阁于1957年10月2日组织会议对此进行讨论,并最终以投票方式就此问题做出了决定。在与法国政府的交涉过程中,几经周折才终于确定了下来。

10月3日,即莫努里执政的最后一天,他与皮诺外长代表法国政府,与佩雷斯和本·纳坦签署了两份绝密文件:一份是概述法、以两国间科技合作的政治条约;另一份则是关于法国向以色列提供一座24兆瓦大型反应堆所需技术和技术人员的协议。较之本国已有的那座5兆反应堆,24兆瓦的功率虽然已经有了大幅的提高,但是如果目的是军事用途,依然达不到要求。用美国核专家的话来说,只属于“袖珍型”核反应堆。面对这样的状况以色列并没有表现出像从前那样的焦急,而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其核技术研究的工作。原来,这24兆瓦功率的反应堆只是协议中约定的第一期工程目标,后续还会在现有基础上将功率增加一倍。

协议签署之后,工程很快进入实施阶段。30多名法国原子能专家、数百名法国技术人员和施工顾问陆续来到了以色列。据《圣经》故事记载,在迪莫纳郊外的内盖夫沙漠的深处,就是犹太人的始祖亚伯拉罕曾享受过的沙漠中的绿洲。于是,工程工地被选在了内盖夫沙漠之中。在沙漠的深处,以色列建起了本国的核研究中心,作为配套设施,一座半球形拱顶的圆形建筑也在其不远处拔地而起。迪莫纳核中心从一开始就被认定为以色列国家的最高机密,它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只是一个“纺织厂”,至于其存在的真实目的,外界一无所知。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纺织厂”,保护级别却比军火库还要严密,武装护卫日夜不停地巡逻,建筑物方圆几公里远的地带都架设着铁丝网,不仅如此,甚至连场区上空都被划为绝对禁区。一名以色列空军飞行员在一次训练飞行中因为航线错误而误闯迪莫纳上空,他驾驶的幻影式战斗机在未受到警告的情况下立即被布防的导弹击落。

1958年10月,戴高乐重新上台执政后,法国对于中东地区的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国家的发展需要能源支持,没有了石油工业发展将会减速甚至停滞,所以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一直以来,中东地区的局势虽然是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不和不斗,但双边关系却一直很紧张。考虑到处理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与之前和以色列的协议互相冲突,1960年5月,法国外交部长通知以色列驻法大使:法国将不再向迪莫纳反应堆提供铀。同时,以色列频繁的动作也受到美、法等国越来越多的质疑,莫纳核反应堆本身也已无密可保,

以色列索性宣布自己已经进入核时代。以法关系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为了维系两国脆弱的双边关系,1960年12月21日,本·古里安在议会讲坛上宣布,以色列正在建造第二个研究型核反应堆。随后又向议会保证,反应堆将仅仅用于和平目的。这种承诺正是戴高乐所需要得到的。不仅如此,以色列情报机关甚至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忍痛交出了法国的重要情报提供人、素以“千面人”著称的克劳德·阿诺上校。作为摩萨德在法国的重要情报来源,阿诺曾向以色列驻巴黎大使馆武官纳基斯提供过不少有价值的情报,其中包括他所参加的一个天主教派组织阴谋派人谋杀戴高乐总统的重要情报。

付出这些代价让以色列极为不舍,但是为了核武器的计划,以色列只好做出牺牲。法国人终于同意提供为完成迪莫纳反应堆工程所需要的最后一部分材料。为了梦想的实现,以色列人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昂贵的,摩萨德不仅从此失去了一条重要的情报渠道,并因此背上了出卖朋友的丑名,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情报机关来说,都是一种耻辱,一种刻骨铭心的疼痛。然而,他们又深刻地认识到,这样的牺牲全都是让步于国家的利益。只要国家的核心梦想得以实现,一切都可以忍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