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析汉朝时期的角抵运动

 思明居士 2022-08-14 发布于河北

汉朝时期,戏剧的初始版本——百戏已经出现,其中角抵戏十分特殊。

角抵戏最早是指两个武士通过角力的方式来比赛,如今,熟知的相扑和摔跤就是角力所衍生出来的方式。

文章图片1

也就是说,相较于其他具有艺术性质的戏剧形式,角抵戏是将技艺和艺术融合在一起的戏剧艺术。

这种形式的艺术在汉朝时期经历了繁盛至衰败的变化,在其繁盛之时,上至宫廷夜宴,下至百姓都十分喜爱这种颇具力量美感的戏剧形式。

角抵起源于秦朝,后至汉朝时已经发生了诸多变化。本文将就汉朝时期角抵运动,展开讨论。

一、角抵戏

《史记》曾记载:“是时二世在甘泉,方作觳抵优俳之观。”

其中所提到的“觳抵”便是角抵的意思。

角抵运动最开始发源于战国,当时角抵单纯作为一种竞艺比赛出现在国内,往往都是习武者通过角抵的方式来一决高下。

文章图片2

角抵本身所依靠的就是战斗者的双方所拥有的力量,与双方使用的武器毫不相关。

这种肉体和肉体碰撞的竞赛方式更容易刺激出,深藏于血液当中对力量的膜拜和崇尚。不过,演变到秦朝二世的时候,角抵不再强调比赛的实用性,取而代之的是娱乐性和观赏性。

当时的艺术文人发掘角抵戏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方式,能够将生活中的故事与其相结合。

自此,角抵戏也正式成为了戏曲形式当中的一员,不只是秦二世对角抵戏颇为喜爱,汉武帝时期和汉顺帝时期都成了时下兴盛的戏曲。

《资治通鉴》提到,汉武帝接连三年都提到过角抵戏,而《后汉书》当中有记载的“顺帝永和元年,其王来朝京师,帝作黄门鼓吹、角抵戏以遣之。”

很明显,在汉朝时期,角抵戏最为繁荣之时,是作为国宾夜宴的戏码。

可见,角抵戏于汉朝之时大受欢迎,从秦朝至汉朝时期,角抵完成了从历史竞赛到戏剧艺术的蜕变,真正发扬光大于汉代。

文章图片3

在表演当中,表演者需要戴上面具再进行戏曲表演,之所以会需要依靠面具,是为了模仿狩猎状态。人们颇为喜爱这种表演形式,以至于从如今出土的汉朝文物当中,能够发现有大量角抵艺术的痕迹。

从山东到河南都发现了此种现象,说明在汉朝时期,角抵戏的兴盛,绝非只围绕于都市,已经形成了较大范围之间的影响。

二、角抵戏代表性作品

1、蚩尤戏

在角抵戏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蚩尤戏。

蚩尤对现代人而言较为陌生,较为出名的事迹便是同黄帝大战,尽管蚩尤是以失败者的身份离开了这场战斗,但是蚩尤的战斗力一直都为人津津乐谈。

而角抵戏更是为这样的角色量身打造了一番作为。

文章图片4

相比较于现代人对蚩尤的认识,汉代时期的人民,更倾向于将蚩尤视为战神。

所以这种戏曲最开始起源于民间,纯纯只是为了表达对前辈的怀念和崇拜,但是到了后期,表演蚩尤戏是为了展现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的一种方式。

这种颇具娱乐性和博弈性的戏曲,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欢迎。

2、东海皇宫

除去蚩尤戏以外,《东海皇宫》也是角抵戏的代表剧目。

《东海皇宫》的故事取自于民间。

据说在秦朝末年的时候,东海曾经出现一头白虎,白虎在民间向来被视为非凡的猛兽,这样的名声便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

主人公黄公颇为自负,就想拿着手中的赤金刀去斩杀了它,没想到的是,自己不仅没能将白虎镇压,反而死于虎口。

文章图片5

这个故事被民众口口相传,最终就成了角抵戏取材的依据。

不过,这场表演并非由两个人扮演一人一虎进行搏斗,而是在特定的情景当中设定动作,以此来完成表演。

《东海皇宫》绝对是一出批判性极强的戏曲,黄公不自量力,本身就体弱多病,还试图通过法术来震慑具有强大力量的白虎。戏剧本身就极具讽刺,而这部戏的多元化为戏曲的形成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3、武乐

第三部具有代表性的剧目是武乐,武乐并非起源于汉朝,而是自战国时期便有了痕迹。

汉武帝时期,角抵戏经常同宫廷武乐相伴,将各地特色汇聚一起,完成一场大型表演。

该时期之下的角抵戏引起了士大夫的不满,他们认为,这种有了丝乐伴奏的戏曲不符合儒家学说所强调的“礼”,故而被师大夫之流不耻。

文章图片6

在角抵戏的时代当中,兴盛繁荣当属汉朝,规模和内容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角抵戏受民众欢迎,并且被作为官方认可的表演项目。曾有记载:“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 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以角抵戏作为迎宾待客的戏曲习惯延续到了东汉时期,两个时期之下的角抵戏都备受人欢迎,人们为了看上一场角抵戏,往往会前往平乐馆。

在当时,角抵戏一旦上场,台下围观的观众当中,不只有王公贵族,还会有京城百姓,形成了上下一统的热闹场面。

可以看到,角抵戏在当时备受大家的欢迎和支持,已经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活动。

从秦朝到汉朝,角抵戏从最初单一的博弈演变成后来融合了多种表演形式的表演艺术。

这期间的繁荣和兴盛,得益于汉武帝摆脱了秦朝留下的阴影,一力推动国家繁荣,从而也给予了角抵戏备受大家欢迎的契机。

汉朝的角抵戏大多是通过竞技的形式出现,本质上有体育经济的性质。

文章图片7

汉代的角抵戏风格迥异,流派丰富,已经形成了一种较为兴盛的派别。

将前秦与汉朝时期的角抵活动相对比,会发现前秦时期的角抵大多都正规且寻常,往往节目内容枯燥,形式单一。

单纯依靠力士以力相搏,而到了后期,这种以力相搏的严肃性被替换为体育竞技,多了几丝趣味。

同时又在环境的支持之下,演变出了流派丰富的特点,各流派之间的角抵戏风格迥异。

可惜时代已经过去太远,只能从一些历史遗迹推测汉朝之时角抵戏的繁荣昌盛。

好比四川新都出土的汉代化砖,上面就描绘了角抵图。

这幅角抵图十分讲究细节,对人物神态,动作形象都有极致的追求,南至四川,北至河南,在河南省密县打虎亭汉墓当中也发现了类似的地图。

同样对于人物的各个方面表现细致,不过四川的画砖所展现的角抵运动更像当下所流行的相扑和摔跤,而不是秦朝时期所演绎的博弈。

文章图片8

这种具有时代性的表演风格,只能帮助我们对比不同时代之下的角抵戏形式,但是对于其演变细节和传播途径方式,很难提供探究的依据。

从目前发现角抵戏的地点来看,角抵戏已经成为当时中原地区以及周边甚至是外来游牧民族范围之内兴盛的活动。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也意味着汉民族同其他少数民族在不断地往来,从而使得这项兼具艺术和博弈性的体育运动不断发展过程当中,吸收周边的技巧。

3、角抵戏的落幕

兴盛于汉,衰败亦于汉。

到了汉元帝之后,汉朝统治者对于奢侈的追逐愈演愈烈,这种奢靡之风从最高统治者到阶下群臣,整个官场之上都形成了普遍的现象。

西汉末年,国家不稳,局势动荡,破坏了原有的安稳局势,以至于礼乐风俗也变成了影响国家安定的元素之一。

文章图片9

在当时颇为理智的士大夫来看,这些礼乐风俗提供了贵族沉迷在享乐之中的机会,从而导致国事被延误。之后的统治者认为想要改善这一情况,就需要加强思想统治。

于是,到了汉宣帝时期,便有大臣提议拒绝角抵戏,而到了汉元帝初年,正式宣告角抵戏被下架。

四年之后,角抵戏被废黜。

当初在全国范围之内兴盛的剧目就此退出历史的舞台。

从后人的角度来看,废除角抵戏确实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也令人感到遗憾。

统治者的初始目的是能够改善民生,体恤民意,但是从艺术角度上而言,确实废除了一项颇具多元化的艺术形式。

这项废除之举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无奈之举,角抵戏已经不是汉武帝时期全民娱乐的活动,后期变成了贵族等特权阶层享乐的形式。

文章图片10

贵族们的享乐,确实使得国家大事被置于一旁不管,从而使得全国范围之内都形成了极差的风俗体系。

国家的统治当以民生为基础,废除角抵戏是为了能够迎合民生的需求,改善民生的生活。

从后人来看,于当时废除这项活动具有必要性,而艺术的损失自然也是需要迎合时代需求所存在的,故而留给我们这些后人的只有蛛丝马迹,但也只能无奈地接受这项措施。

参考资料

《史记》

《资治通鉴》

《论战国秦汉角抵百戏的演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