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谊的人生悲剧,告诉我们智商虽然重要,逆商更重要

 若悟369 2022-08-14 发布于安徽

贾谊是文帝朝顶级的人才,他的政治思想给后世带来很大的影响,他的代表政论著《过秦论》、《治安策》都被选进了现代教科书。

然而这样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却得不到文帝的重用,文帝不但没有给他高官俸禄,还把他从京城外放到长沙国,几年后贾谊郁郁而终。

关于贾谊的英年早逝,后人给了不同的意见,司马迁认为贾谊之死罪魁祸首是元老重臣,而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张栻一致认为贾谊的逆商太低。

文章图片1

贾谊剧照

在笔者看来,贾谊的人生悲剧在于情商低,逆商更低

年少得志的贾谊

贾谊,今天河南洛阳人,从小博览群书,十八岁就能诵诗和写得一手好文章,在河南郡非常有名,河南郡守吴公听闻贾谊的才气,把他召到自己的门下,非常器重他。

吴公在贾谊的帮助之下,政绩天下第一。文帝即位以后,听闻吴公治国有方,把他调到中央政府担任廷尉(最高司法长官),吴公入阁以后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得意门生,他向文帝推荐贾谊,文帝召见贾谊后,任命他为博士,博士不是我们今天的博士,汉代的博士类似于后来的翰林院,主要是负责编撰著述,供皇帝咨询的官员,此时贾谊只有21岁,是当时最年轻的博士。

每次汉文帝向博士们咨询问题时,那些老博士说不出什么来,可能他们比较内敛,肚子有货倒不出,但是贾谊敢说敢言,说出了那些老博士们想说而说不出来的话,老博士们自愧不如,都觉得贾谊学识渊博。

文帝也非常欣赏贾谊,一年之内破格提拔他为太中大夫,连升五级,此时贾谊只不过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小伙子。

文章图片2

汉文帝剧照

得罪元老功臣、文帝宠臣

汉文帝破格提拔贾谊为太中大夫后觉得还不够,他还想将他提拔为公卿,却遭到灌婴、周勃、张相如等一批大臣的反对,大臣们反对是因为贾谊向文帝建议“列侯之国”,即列侯回到自己的封国。

刘邦在位期间封了一百个多列侯,其中大部分都是开国功臣,这一帮人就形成了庞大的功臣集团,汉初由这帮功臣参知政事,贾谊提出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封地,他们坚决反对。

对于大臣来说,京城机会多,生活条件优越,在汉代还没有做到城乡结合,大城市和小城市条件相差甚远,回到封地跟发配没有什么区别。

想想贾谊把人家的首都户口吊销了,把他们赶到偏远的地区,他们能不急吗。

于是大臣群体攻击贾谊,他们说:这个洛阳来的小伙子年少初学,一心想独揽大权,然后把朝政弄得一团糟。

贾谊遭到大臣们排挤首先是他触犯了大臣的利益,其次大臣们瞧不起他,大臣们觉得自己辈分高,贾谊没什么资历,晚辈怎么可以赶长辈走呢,再次汉初重文轻武,开国皇帝刘邦就不喜欢文人,大臣们也都是跟着刘邦打天下的粗人,对文士非常轻慢。

文章图片3

邓通剧照

除此之外,贾谊还得罪了文帝的宠臣邓通,贾谊觉得邓通是一位阿谀媚上的小人,没有什么才能,他打心里看不起邓通,受到轻视的邓通常常在文帝面前进贾谊的谗言。

最后贾谊在谗臣和功臣的内外夹击下被文帝贬到长沙国做太傅。

贾谊郁郁而终

贾谊来到长沙国以后,时常哀哀怨怨,为自己的怀才不遇感到悲哀。三年后的一天,文帝召见了贾谊,此时正好祭祀刚完,文帝问了一些贾谊关于鬼神的事,文帝听得非常入神,不由把自己的座位移到贾谊身边,文帝感叹本以为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的学问有所长进,但是还是赶不上贾谊。

因为文帝召见贾谊没有问国家大事,唐朝大诗人李商隐写下“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名句来批斗汉文帝。

这件事情过后,汉文帝把贾谊调至梁国当太傅,并没有把他调回京城,主要原因是邓通还在。此时周勃已经回到封地,不再问政事,灌婴也已经去世,但是只要邓通在,贾谊就很难得到重用。

文章图片4

汉文帝剧照

不过文帝把贾谊调至梁国,也算对他的一种重视,长沙王毕竟是异姓诸侯王,而梁王刘揖是文帝最喜欢的小儿子。

贾谊来到梁国以后,仍然不忘国家大事,他写下《治安策》上书给文帝,建议文帝削藩,对匈奴用兵,但是文帝都没有采纳,让贾谊心灰意冷,为此他更加伤春悲秋。

后来梁王坠马而死,他觉得是自己没有照顾好梁王,天天伤感哭泣,第二年,贾谊因忧郁过度,走完了他三十三岁的历程。

智商重要,逆商更重要

贾谊被贬后,在他离开京城渡湘水时写下《吊屈原赋》来为屈原打抱不平,说屈原生不逢时,遭小人陷害。屈原跟贾谊的人生经历相似,他们都怀才不遇,最后屈原含恨跳江,贾谊表面上为屈原打抱不平,其实是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愤。

文章图片5

贾谊剧照

贾谊虽然才华横溢,但是他的情商不高,他在文帝面前施展才华,每次都滔滔不绝说个不停,他过于彰显自己,他忽视了朝中的元老重臣,这些重臣都有安刘拥帝之功,他们跟汉王朝是真正的亲兄弟,贾谊情商不高不懂权术,他没有跟重臣联络感情,反而在离开京城时,把元老重臣比作老牛,却把自己比作凤凰。

只能说贾谊太年轻,没有城府,如果他跟功臣之间把关系搞好,他的政治生命不会这么短暂。

没有情商也罢,关键贾谊逆商也不高,他离开京城时说:天子之大岂能没有我容身之处,何必留恋一个国都。

从贾谊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非常郁闷,而且心绪不宁,甚至有放弃自己前途的打算。

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苏轼批斗贾谊“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不善处穷”,意思是贾谊这个人没有气量,见识不足,毕竟自己才二十几岁,前途无量,现在的建议得不到不采纳,不代表永远都得不到采纳。历史证明贾谊的政治思想通过景帝和武帝两朝得以全面实现。

文章图片6

贾谊剧照

可见贾谊并不是一位善于在逆境中成长的人,话说做人要适应环境,总不能让环境适应你,他年纪轻轻不等待时机,整日伤春悲秋,面对挫折毫无应对的能力,怎么能够担当大任。

总而言之,贾谊缺乏情商,不能打消皇帝的疑虑,也不能取得元老功臣的信任,一旦受到排挤,自然成为光杆司令,而此时他又缺乏逆商,政治失意后,不能坦然面对挫折,做不到既来之,则安之,整日感伤哭泣,最终郁郁而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