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禤国维】用昆布治疗皮肤病经验

 高山流水cjl 2022-08-14 发布于陕西

图片

昆布,始载于《名医别录》,性味咸、寒,归肝、肾、胃经,有消痰软坚、利水消肿之功效,医家多用于瘿瘤、瘰疬等疾病的治疗,常配伍海藻。禤国维教授挖掘昆布独特功效并用于皮肤病的治疗。一起来看看禤老师如何用昆布治疗皮肤病的吧。

痤    疮

痤疮,中医学称 “肺风粉刺”,好发于面部、前胸、后背,多发于青少年,临床上轻度痤疮可见皮损主要为粉刺、丘疹,严重者可见囊肿、结节。

中重度痤疮患者囊肿、结节在临床上往往不易消退,病情反复,影响美观。禤老师认为,痤疮发病根本原因是素体肾阴不足,相火过旺,大部分患者用药以滋肾阴降相火为主,

但中重度痤疮患者囊肿结节明显,或结节久蕴不散,用药上则需配合使用清热化痰、散结消肿之药。对于痤疮的囊肿结节,禤老师临床上喜用桔梗、夏枯草等,

但对于结节久聚不散、囊肿巨大者,用味咸性寒之昆布,方能攻破积聚。昆布多与海藻合用治疗囊肿、结节等皮肤病。

海藻性寒,味苦、咸,可泻肝胆之火,散结消痰解郁。昆布与海藻合用,二者同为咸寒之物,咸能软坚、寒能清热,相须配伍,增强软坚散结、清热消肿之功效。

验案举例

患者,女,25岁,2015年6月13日初诊。主诉:面部粉刺、丘疹8年,加重1个月。否认药物、食物及接触物过敏史,既往史无特殊。

刻诊症见:面部散在粉刺、丘疹、脓疱,少量囊肿结节,面部油腻,少许瘙痒不适,纳眠一般,大便稀溏,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

西医诊断:痤疮。中医诊断:肺风粉刺(阴虚火旺)。治以滋阴降火,处方:蔓荆子15g,生地黄20g,桑白皮15g,女贞子20g,墨旱莲15g,侧柏叶15g,白鲜皮15g,甘草10g,桑叶15g,茵陈15g,丹参20g,昆布15g,白花蛇舌草15g,野菊花15g,蒲公英20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5年6月27日二诊:患者无新发囊肿结节,面部油腻减轻,6月26日月经来潮,轻度痛经,大便较前改善,改侧柏叶为香附15g,改野菊花为益母草20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5年7月11日三诊:面部无瘙痒,囊肿结节明显减少,少许丘疹粉刺,遗留面部色素沉着,纳眠改善。前方去白鲜皮,加薏苡仁20g,去益母草及香附。守方继续服用14剂后诸症明显缓解。

按语

本例患者是肾阴不足、相火过旺所致,治以滋阴降火。用禤老师自拟滋阴消痤汤,方中女贞子、墨旱莲滋肾阴降火,

蔓荆子、桑叶、桑白皮、白花蛇舌草、野菊花、蒲公英疏风清热,生地黄、侧柏叶、丹参凉血活血,白鲜皮疏风止痒,茵陈清热利湿,昆布散结消肿。

全方以滋肾阴降火为主要治法,因患者有囊肿结节,不仅需要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之药,还需要配伍昆布一药加强散结消肿之功。

结节性红斑

结节性红斑属于中医学“瓜藤缠”“湿毒流注”“梅核火丹”等范畴,是发生于皮下脂肪的结节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小腿胫前部位,临床上以小腿胫前黄豆大小的疼痛结节为特征。

禤老师认为,本病是由于素有湿蕴,湿热蕴结,经脉气血凝滞而致;或脾虚湿蕴兼感寒邪,凝滞血脉肌肤而成。

治疗上以清热利湿、化瘀散结或温经散寒、除湿通络为法,主方多用四妙勇安汤或当归四逆汤。

结节性红斑患者多为小腿疼痛性结节,其痛为湿热蕴久生痰,痰阻经脉,气血凝滞,血络不通所致,故禤老师常应用昆布治疗结节性红斑,可利水除热、消痰散结。

验案举例

患者,女,42岁,2016年11月3日初诊。主诉:双下肢起红色结节、斑块半个月。结节略高于皮面,周围水肿,自觉疼痛不适,外院治疗后症状改善,但仍有反复。

既往史无特殊,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心肺查体未见异常。专科查体:双下肢胫前数个红色结节、斑块,结节高于皮面,压痛(+)。

辅助检查:补体C4:0.41g/L,自身免疫12项:抗核抗体(ANA)(+),滴度1∶100,颗粒型,余未见异常;血常规未见异常。

刻下症见:双下肢胫前红色结节、斑块,疼痛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弦滑。西医诊断:结节性红斑。中医诊断:瓜藤缠(湿热瘀阻)。

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处方:金银花15g,玄参20g,当归10g,甘草10g,昆布15g,鸡血藤15g,毛冬青10g,青蒿10g(后下),白芍15g,赤芍15g,延胡索20g,牛膝15g,北沙参15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6年11月10日二诊:上方服用7天后,患者无新发结节、红斑,疼痛减轻,前方金银花改为金银花藤15g,以加强通络之效。21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6年12月1日三诊:红色结节、斑块较前减少,无明显疼痛,去延胡索。14剂,每日1剂,水煎服。服用14天后,患者双下肢未发红斑结节。

按语

本病案为素有蕴湿,湿热蕴结、经脉气血凝滞而致,主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减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配合赤芍、白芍等活血化瘀之药,加入毛冬青以清热解毒,并以昆布软坚散结消肿。

禤老师认为,对于结节等局部皮损,除了用活血化瘀之药,加入清热软坚散结之药更是不可或缺,同时方中鸡血藤、金银花藤为藤类之药,可加强通络之效。

斑    秃

斑秃属于中医学“油风”,为突然发生的一种非瘢痕性的片状脱发。

禤老师认为,斑秃的病因是体内阴阳失衡和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脏,为阴阳之根;

肾精是阴阳平衡的根源,肾精亏损,则不能化生气血,发失所养则脱落。治疗上主张补肾填精,精血化生,方能益发生发。 

昆布为海带科多年生植物海带或翅藻科植物昆布的干燥叶状体,形色质似人之毛发,昆布主要含有藻胶酸、昆布素、各种氨基酸等成分,毛发的主要成分为角质蛋白,亦由多种氨基酸组成。故禤老师常配伍昆布治疗脱发。

临床上对于虚寒之象明显的患者,常加入昆布一药,其虽性味寒凉,但在全方滋补肝肾填精益发之下,加入归肾经之昆布,寒温并用,相反相成。

临床中禤老师常询问患者是否冬天手脚冰冷,或者于脉诊后触摸患者的双手,若患者属于手脚易冷或冬季尤甚者,常于方中加入昆布。

验案举例

患儿,男,9岁,2016年6月10日初诊。主诉:斑块状脱发3个月。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前额发际两处斑块状脱发,服中药治疗效果不佳,

后左侧耳后、枕部逐渐出现类似脱发症状,融合成一长带状,并向右侧发展,无痒痛等不适症状。

家族中无斑秃病史,其父有脂溢性脱发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全身系统无异常。皮肤专科检查:前额发际两处大小约2cm×2cm斑片状脱发区,相互融合呈W形状分布,

左侧耳后枕部、颞缘发际线呈带状分布脱发区,过后正中线,宽约1~2cm,脱发区光滑,未见瘢痕、红斑、脱屑等。拔发试验(+),指甲形态与质地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无异常,皮损处真菌培养(-),皮肤镜下见典型的感叹号发。症见:患儿毛发细软,发黄无华,形瘦面白,偶有头晕,无头痛,纳食一般,眠可,大便不成形,小便调,舌淡红、苔少,脉细。

西医诊断:斑秃。中医诊断:油风(肝肾不足、气虚血亏)。治以补益肝肾、益气补血、填精生发,

处方:松针10g,昆布10g,熟地黄10g,牡丹皮10g,盐山萸肉10g,白芍10g,芡实10g,沙苑子10g,菟丝子10g,灵芝10g,茯苓15g,牡蛎20g(先煎),甘草5g。30剂,每天1剂,水煎服。

外用乌发生发酊、金粟兰酊,茶菊脂溢性外洗液洗头(均为广东省中医院院内制剂)。

2016年7月10日二诊:前额处W形脱发区左侧斑块可见大量新生毛发,比正常毛发短、稀疏,余脱发区无新生毛发,大便成形,头晕减轻,在上方基础上加北沙参10g、太子参10g,30剂,每日1剂,温服,外用药不变。

2016年9月10日三诊:脱发区左侧头发基本长齐,部分脱发处新生毳毛,大便正常,已无明显头晕,在二诊方基础上松针、昆布、北沙参各加量至15g,去太子参、芡实,加黄芪10g、蒲公英15g,30剂,每日1剂,温服,外用药不变。

2016年11月10日四诊:毳毛逐渐变粗、但颜色偏黄,纳食较前改善。黄芪、灵芝加量至15g,加蒺藜15g,30剂,隔日1剂,水煎服。

2017年1月10日五诊:前额基本长齐,颜色偏黄,带状脱发区新生少量毳毛,毛发整体较前变黑、有光泽。上方黄芪及灵芝加量至25g,茯苓加至15g,加陈皮5g,隔日1剂,继服30剂巩固疗效。

按语

禤老师认为,斑秃发病之本在于肝肾不足。肾藏精,其华在发,精血旺盛,则毛发粗黑润泽,是为“发为血之余”,肝肾不足则精亏血少,发无所养。

本案以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该方以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茱萸补肝肾,山药补脾是为“补”。茯苓健脾,且利于滋腻之品的健运;牡丹皮可清泄虚热是为“泻”,补中寓泻,以泻助补。菟丝子、沙苑子加大补肾之力。除此之外,松针、昆布、蒲公英三者为禤老师治脱发的经验用药,根据中医“以形补形”的理论,昆布、松针均形似毛发。蒲公英为民间常用的生发药。

另外,气虚血少则卫外能力减弱,易受虚邪贼风,故在治疗后期加大北沙参、黄芪用量以益气滋阴;牡蛎、蒺藜入肝经可潜阳熄风以防内生之风邪;陈皮、茯苓助健运,以防补益药之滋腻。

声明信息:
本文选自:中医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