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庵回想录》| 评价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些事实……留存了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22-08-14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陶庵回想录》

可以说,《陶庵回想录》是今年迄今为止最受热议的一本人物回忆录。向我郑重推荐过的,有中华书局个厂老师,有专注近代学人研究的叶新老师,还有……

之前止庵老师在微信朋友圈多次提及,这本书在史料提供上超过了《知堂回想录》。

《陶庵回想录》之所以受热议,我想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里边透露了很多文坛旧事,换句话说,就是报了很多猛料,涉及一众文化名人,如老舍、林语堂、鲁迅、周作人、郭沫若、茅盾、巴金、丰子恺、徐訏、周黎庵、柳存仁、冯和仪(苏青),甚至柯灵(陶亢德去世,家属请之参加追悼会,遭拒)……

书作者本人经手刊布了许多重要现代文学文献,出版了《骆驼祥子》等现代文学名著,是一些重要文学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那么,陶庵,何许人也?

他就是现代作家、编辑家陶亢德(1908—1983)。

文章图片3
陶亢德

我们先来看看陶亢德的简要生平——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陶亢德因受邹韬奋赏识,任《生活》周刊编辑。后协助林语堂编辑《论语》、《人间世》。1935年创办“人间书屋”,与林语堂合作创办《宇宙风》杂志。后创办亢德书房,主持太平书局。在抗战期间“落水”为文化汉奸,日本战败后他被捕,关进提篮桥监狱。1949年后,陶亢德先后在革新书店、上海群联出版社、新知识出版社、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任编辑。1958年被打成右派,1965年从安徽劳教农场回到上海后被戴上反革命帽子,直至1979年摘帽。

这部回忆录,陶亢德撰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直没有公开发表。当时他的身体状况已经极差,体重只剩七十斤。在写作之余,他也从事翻译工作。1983年陶亢德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据陶亢德子女说,该回忆录先写后半生,后写前半生。父亲这么做,是因为“前半生的事情反正已经记不清楚,再过一个时候也不会太模糊,倒是后半生虽近在眼前,由于记忆力差,若不趁早写下,将有前后同归于尽之虞(陶亢德语)”。

出版时,陶亢德子女还是决定把回忆录按父亲的人生顺序进行排列。理由是,后半生的很多事情缘于前半生,了解了前半生就更能理解后半生中发生的很多事情。

文章图片4

整本回忆录读下来,我觉得《我的前半生》意义更为重大,它对于还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坛的文学现场,研究当时的社会风貌,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也就是,它打开了另一个视角,提供了另一些佐证。

比如,陶亢德在文中写道,“《论语》《人世间》《宇宙风》三个刊物纵有千错万不是,可也有它们一定的业绩贡献,这些贡献影响之大,我在前半生是意想不到的。……贡献了老舍和《骆驼祥子》、华君武、黄嘉音……”

他多次提到《骆驼祥子》的出版历史并强调自己是这部小说的“催生婆”;提到老舍拿了25%的高版税还说被剥削;提到抗战时期,为生计他写信请老舍帮忙找工作,被拒;提到1950年他心存希望联系老舍,但老舍没有回信……

陶亢德的子女分析,尽管如此,父亲对老舍还是有感情的。“文革”后老舍夫人写信索要《骆驼祥子》手稿,陶亢德情急之下口头答应等被抄走的手稿归还就……只因后来陶夫人强烈抵触,此事才作罢。

文章图片5

人间书屋1939年3月初版本《骆驼祥子》

而对远在国外的林语堂安插自己的三哥林憾庐进杂志社,最后闹得不欢而散,陶亢德愤而退出两人共同出资合办的《宇宙风》,诸如此类涉及杂志经营、办刊理念及道德人品的内幕和敏感细节,文中不作回避,均直白记叙。

陶亢德的前半生和后半生,贯穿下来就是一部大时代小人物的磨难史、遭遇史。与普通人不同,陶亢德的人生多与名人交集,因之如同一个多棱镜,折射并还原了“名人”光辉背后普通人的一面。

落难后友朋星散,直至“文革”结束老友重聚,陶亢德对“人”有相当深刻的理解。且不说上世纪四十年代“沦陷朋友未罹法网的十有八九”,就是与他同进监狱的,之后的命运也各尽“不同”。比如柳存仁出狱后考入中国航空公司,连同家人迁到香港,转入学界,远赴澳洲,1981年回国探亲才得以重见。“他倒似乎比以前丰腴了些,我已未老先衰,抱病足不能下楼。两人相对没有什么话说,虽然他殷勤如昔,我却默默无言,无力多说话,也不想多说话了(285页)。”

陶亢德的子女说,“文革”结束后,父亲的朋友来得最多的是周黎庵(据其子女回忆,周先生后充当舒方说客,希望陶家交出老舍手稿),还有吴铁声。另外郁达夫的儿子郁云,周作人的儿子周丰一也登门拜访。父亲得知周作人晚年景况后,说,“跟他(周作人)相比,我还算是幸运的。”

徐訏与陶亢德算是密友,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曾多方写信,探问陶亢德的消息。如回忆录中出现的“徐訏写信,前曾写信给何永康兄,打听你的近况,他说已有二十几年不相见,迄不知你在哪里。”

文章图片6

徐訏

但陶亢德一直没有回音。老伴和子女力劝他回信,他迟疑不决,最后决定不复了事。他如实记录自己的想法:“最后我要记述一下徐訏的,而且怀着不可弥补的抱歉的心情记述的。”“老伴还骂我生性冷酷。冷淡也罢,冷酷也罢,总之我有我不复的理由,我的理由是,叫我怎么复他呢?如简单复一信说托庇平安乏善足陈吧,如我是徐訏的话,接了这样的回信是犹如没有回信一般的。那么历陈颠末缕述详情吗?我又没有这样的性情,何况他远在海外,我又完全不知道我们所最为重视的政治面貌如何……”

可以说,整部回忆录文字直白,情感朴实,不遮不掩,坦荡面对——想什么说什么,有什么说什么。甚至,面对一些人一些事,不想说、不屑说,不必说。

陶亢德女儿陶洁在附录的文章里指出:“父亲写回忆录并不是吹嘘自己的成就,而是在回顾自己过去的同时也深刻反省,我不知道与父亲有同样的经历的人是否也做过同样的反省,我觉得父亲在晚年能够直面自己的错误,是个真正的勇者。”

因其真,这是《陶庵回想录》受热议的第二个重要原因。“我们曾经想过删节,但最后决定保持原样,因为不少重复回忆的事情说明它们的重要性,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我们父亲的心态和思想。(577页)”如此,应该感谢陶亢德的子女让整部文稿原汁原味地出版,没有因有所顾忌或担心而做任何的删减。

文章图片7

要知道,《陶庵回想录》中提及的很多著名人物,他们的后代都还在世。尽管这是陶亢德一家之言,但可以想象回忆录面世后所引起的一些反响。坊间很多回想录,作者担心引发不愉快的“麻烦”,故将“记忆”跳转或隐讳或删节或是干脆锁进抽屉里或是任其灰飞烟灭。前不久牛津出版的何兆武先生《上班记》便是一例。据作者文婧在前言中写道,它与《上学记》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写好了(两本完成的时间只相差半年),但何老嘱她先别发表,因为“有的人还活着,说了会惹麻烦”。何兆武先生2021年去世,《上班记》才姗然来临。

陶亢德的子女,遵从父亲的意愿,将回忆录整理出版。他们是有所期待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否正确,恐怕还是由读者做出评价。我们惟一的愿望是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这本回忆录对我们的父亲有所了解,能够对他的一生的功过,他的是非成败做出自己的评价。”

其实,如何评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些人、一些事、一些话、一些场景、一些文本,乃至一些事实……留存了下来。这非常珍贵难得。

(本文原载于公众号“姚言书事”)

文章图片8

真正的绝响:一位民国文学现场亲历者的回忆录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陶庵回想录》
陶亢德 著
32开 精装
978-7-101-15720-8
88.00元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现代作家、编辑家陶亢德的回忆录,撰写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一直没有公开发表。陶亢德曾任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几家著名刊物的编辑(如《生活》周刊、《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他在编辑出版上的才干得到合作者与作者的广泛信任,与邹韬奋、林语堂、老舍、周作人、郁达夫、丰子恺、徐訏等许多名家有过比较密切的交往,与鲁迅晚年时也有过频密的通信联系。陶亢德经手刊布了许多重要的现代文学文献,出版了《骆驼祥子》等现代文学名著,也是一些重要文学事件的当事人或见证者。

他的这部回忆录叙述了与众多名作家们的结识、交往,文学刊物的创办、经营情况,以及个人的经历,细节丰富,可读性强,是不可多得的现代文化史、文学史的资料,对于还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学现场、研究当时的文坛状况和社会风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对于读者来说,也能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我们心中的名作家风貌。

本书初次原貌四色影印了周作人五十自寿诗并沈尹默、林语堂唱和手迹(原发表于1934年4月出版的《人间世》创刊号),并附多通周陶往来通信,非常珍贵难得。

作者简介

陶亢德(1908—1983),谱名光燮,号哲盦、竹庵,笔名徒然、亢德、陶庵等,浙江绍兴人。早年在苏州当学徒,曾去东北谋生,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因受邹韬奋赏识而任《生活》周刊编辑,后协助林语堂编辑《论语》、《人间世》。1935年创办人间书屋,与林语堂合作创办《宇宙风》杂志。后创办亢德书房,主持太平书局。1949年后,曾先后在革新书店、上海群联出版社、新知识出版社、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任编辑。著有《徒然小说集》等,编有《北平一顾》、《自传之一章》等,另有译作多种。

【钤中华书局印】《陶庵回想录》(精)

(统筹:一北;编辑:白昕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