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外家

 懒人阿哥 2022-08-14 发布于广东

1

七月十四,是粤西一带人家的中元节。即将吃午饭时分,友人H姐在我与她所在的微信群里,发出一桌子丰盛的饭菜。

大家纷纷出来赞叹这桌饭菜的丰富和精致,H姐告知大家:我在我妈家吃饭,我家的饭还没做好。

有群友问,到你妈家有多远?H姐说,五分钟路程。同在一条路上。

我调侃道:H姐,这么近,让你妈在屋顶立一旗杆,到逢年过节时饭菜做熟了,把旗升上去,看到旗升上来了,你就可以拖家带口回娘家蹭饭。

H姐憨笑:隔着几栋高楼大厦,即使有旗也看不到。

友人Y姐羡慕地说,真好,不用做就有得吃。我回外家全是我做饭菜,每次都累成狗。不过,看到父兄们吃着我做的饭菜,这外家去得也有意义。

2

还没从村里搬到小镇时,我家离外婆家有一公里左右的路程。娘家离得近,母亲逢外婆家办喜事或过年过节的,都是当日去当日回来。看到村里娘家远的女人每次回娘家都要住上一两天,母亲常常说,外家太近,从来就没隔过夜,也不好意思在外家隔夜。

外家,即是娘家。乡下结了婚的女人,一般称回娘家叫“去外家”。回娘家除了称“去外家”外,八十年代前,乡下村里的嫁出的女人去外家也叫“去村”或“丈村”。

所以,回娘家有“去外家”之叫法,男人们把岳父岳母也有外父外母的称呼。

女人们去外家,除了年节或外家的红白喜事外,跟丈夫吵架闹矛盾也会跑回外家。

年初二,粤西地区一些乡村城镇的出嫁女回娘家,是一种风情习俗。近来又称“做年审”。这一天,丈夫陪着女人回娘家拜年。在北方,年初二出嫁女回娘家,又称走娘家。因为女婿陪着回去,因此这天北方又称迎婿日。

有个堂伯,是解放战争年代的兵,在沈阳复员后就留下当了入门女婿。

九十年代末,带着一家人回来。当晚,我听到他跟父亲说,老弟啊,我现在是回外家啊!平时工作忙,山长水远的,回来一次很艰辛。

远嫁上海的友人,每年她都要回来娘家住十天半个月的,到要回上海时,她说她母亲总是要流泪。她说,如果知道回来一次这么难,当年应该结婚在家乡里。

上个月跟我聊天时说,母亲去世,她却因疫情困没能回来行孝。

P君岳父家原先离得远,后来在岳父家隔壁买了宅基地建了房子,P君的老婆一日三餐带着孩子在娘家。岳母对P君说,一年半载的在我这里吃饭还可以,常年累月的,你也要交点伙食费,要不兄弟们有意见。

有次聊天,P君笑道,平时吵架都不敢大声,担心岳父母一家听到。

“风吹着杨柳嘛,唰啦啦啦啦啦……小河里水流 得儿,哗啦啦啦啦啦……,谁家的媳妇,她走得忙又忙呀。原来她要回娘家,身穿大红袄,头戴一枝花,胭脂和香粉她的脸上擦。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呀,咿呀咿得儿喂。”八十年代中期,邓丽君的一曲《回年家》脍炙人口,旋律轻快又幽默,响切大江南北的街头巷尾。

3

我有三个姑姑和一个大姑妈,她们每次来,会买来糖果饼干。姑姑们来,村里的孩子都围到我家讨糖果。

大姑妈的家在渔村莲头沙割村,她每回来,挑着一担小竹箩,竹箩里装的沙螺冬螺之类,还有鱼虾蟹。

大姑妈与父亲姑姑们是同父异母的姊妹。她是大祖母所生的,大祖母很年青就去世,祖父娶了我祖母,生下父亲和姑姑叔叔们。

每次回来,总是舍不得她们回家,总是不断地问她们什么时候回去。

姑姑们来我家,家里每天的晚饭这一顿是吃饭不喝粥,并且有鱼肉有鸡蛋。她们每次回来,家里都要热闹起来。所以,记得姑姑们一回来,都缠着问她们什么时候回去。

姑姑们要回家,她们总会塞给我几角钱买零食吃。

奶奶领着我,送到村口,直到姑姑们骑自行车的身影看不到才依依不舍回家。

大姑妈回娘家,坐她村里的渡船到城南的南门港,然后步行穿过小镇到我家。

大姑妈来,祖母当晚剁鸡招待。那晚的饭菜除了鸡,还有大姑妈带来的鱼虾蟹。

晚上睡觉,大姑妈跟祖母睡,她们唠唠叨叨的,总是要聊到三更鸡鸣。

有一次大姑妈来到,在厨房帮祖母做饭,她对祖母说,我要带多几条鱼来,说乞食仔最喜欢吃鱼,他竟然抢了两条出去,说国武也要吃。我说,我外家的番薯芋头谷米我姨从来没小气过。吃啰吃啰,这次吃错了,无好吃了。姨,这次丈村,我要住多几日,让他急。

祖母劝大姑妈:阿姊,不要与他计较。乞食仔有鱼吃的。这是你外家,你想住多久都行。

大姑妈口中的“他”是大姑丈,国武是大姑妈的第四个孩子,也是我表哥,与我同年。“姨”是乡下以前对母亲的称呼。

原来,这次大姑妈来之前,大姑丈捕鱼回来,大姑妈知道我最喜欢吃鱼,便拿了几尾大鱼打算带给我,被大姑丈拿了两尾鱼出去。

每次回来,大姑妈都说要住几天。然而每到第三天,大姑妈都要急着回去。她跟祖母说,姨,我无是可怜他,我是担心家里牛没人看。

大姑妈要回去了,祖母拿她挑来的小竹箩,挑拣最大最好的番薯芋头,还有米和豆鼔豆浆,塞得满满的,一直塞到竹箩耳顶。给她米和番薯。大姑妈这时哭哭啼啼的说,姨,我的亲姨啊。真无想回去。

九十年代中叶,大姑妈建了新宅入伙,祖父祖母不在了,父亲带着全家几十口人去大姑妈家喝喜酒,尽管父亲和姑姑叔叔们经常去大姑妈家,村里的人都认识他们。但那天,大姑妈还是领着父亲他们到每张酒桌的客人逐一介绍:这是我老弟,我外家今天来了几十人,全都来了。

搬到小镇后,大姑妈和姑姑们经常来,父亲走后,大姑妈也走了,姑姑们都年纪大了,很少来了。

那天跟友人聊天聊到外家,友人说,上了年纪的女人,父母亲不在了,外家渐渐没了。

壬寅年七月十六日,记于静心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