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靖康之变”的七个为什么

 昵称14934981 2022-08-14 发布于辽宁



图片

图|源网络

文|杜衡记

1957年,金庸先生开始在《香港商报》上,连载他的小说《射雕英雄传》

小说的第一回“风雪惊变”,出场了两个人物:郭啸天杨铁心。他们一个是北宋末年梁山好汉郭盛的后人,而另一个的先祖是北宋初年赫赫有名的抗辽军事家族:杨家将

这两个怀有报国之志的中年男人,结为了异性兄弟。他们后来都生有一子,分别取名为郭靖杨康。为了纪念,那场著名的“靖康之变”。

图片


“靖康”二字,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因为曾经的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一首岳飞《满江红》

上阙第一句是:“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而下阙的第一句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靖康之变(靖康之耻),若做名词解释,可以是简单的一句话:

1127年(靖康二年),金国南下入侵北宋,攻陷首都汴京,徽宗、钦宗二帝被金国掳走,北宋遂亡。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经济最昌盛的朝代之一,最终却以“耻”的方式终结,多少会让人觉得“不忍细看”。

下面是关于靖康之变的七个“为什么”,可以是很简单的答案,也可以,品一品,想一想,或许可以鉴今。

01

北宋为什么要联金灭辽?

其实联金灭辽这个主意,最早并不是宋人想出来的,而是辽国人自己。

这个辽国人叫马植,后来改名李良嗣,再后来被宋徽宗赐姓赵,改为赵良嗣

赵良嗣是汉人,但生活在燕云十六州地区,所以他是辽国子民。马家本是辽国大族,但因犯了错误,家道中落,并且被辽国人排挤。

所以赵良嗣献计,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就不好说了,应该兼而有之吧。

作为汉人的赵良嗣,很明白北宋皇帝的“痛点”,所以他的联金灭辽计划,最吸引宋徽宗的就是:夺回燕云十六州。这可是北宋之前七位皇帝都未能达成的伟业!

图片

燕云十六州对北宋的重要地理位置

而在赵良嗣和宋徽宗之间,传递这个提议的,是童贯

童贯是个宦官,但在蔡京的支持下,被宋徽宗任命为西北监军,进而,因为对西夏打了几场胜仗,又被授予实职。

于是,这位受益于战争的宦官,不仅成为了北宋的军方大员,也成为了最大的主战派

童贯在一次出使辽国的过程中,赵良嗣秘密拜见了他,并献上联金灭辽之计。所以这个提议在传递到皇帝之前,已经被北宋朝廷的主战派要员所认可。

反对的声音,其实非常多。许多大臣都上书徽宗,分析利弊。比如朝散郎宋昭认为,女真决先败盟;太宰郑居中、知枢密院事邓洵武都建议不能冒然撕毁百年盟誓(澶渊之盟);一位叫安尧臣的官员,更是指出,北宋和辽国其实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还有那位后来为宋徽宗起草罪己诏的宇文虚中,更是强烈反对。

联金灭辽的“海上之盟”,现在我们看来就是与虎谋皮的大昏招,但看看这些大臣们的上书,会发现其实当时的明白人很多,他们的预测,最后都“应验”了。甚至,高丽国王在听到消息后,也托在高丽的宋朝御医给徽宗带话:女真无信尔,不可交也。

那么,这些理性的反对声,为什么没用呢?原因有两个。

其一,北宋末年的党争,本就是不讲是非,不讲理性的。既然是蔡京、童贯、王黼这批主战派掌权,那主和派的声音再怎么有道理,都不可能产生太大作用。

其二,理性的反面就是“感情用事”,而有一种感情叫做“执念”。收复燕云,就是北宋皇帝的执念,也是那些急于建功立业的官员们的执念。

02

既然有盟约,为什么宋金两国还会有矛盾?


宋金之间的“海上之盟”,简单来说,就是两国一起夹攻辽国,然后北宋收回燕云,并把之前给辽国的岁币、岁布,转给金国。看起来很公平,北宋拿地,金人拿钱。

但因为沟通效率低,文化有差异等原因,这个盟约一直没有在细节上做到清晰明了,所以产生了后来的一系列问题。

盟约从一开始,就出现了模糊之处,而且这一处还很“要命”。

北宋使者赵良嗣(已投北宋)出使金国,与金王完颜阿骨打谈定的是:双方约定时间,同时出兵,金国攻打云州,北宋攻打燕州。得手后,金国要把云州交付给北宋。

这里插一句,燕云十六州,以太行山为界,分为了两部分。太行以东,是以燕州(也称幽州,今北京地区)为核心的山前诸州;太行以西,就是以云州(今山西大同)为核心的山后诸州

图片


所以两国讨论的燕州和云州,不只是两州本身,而是山前或山后诸州。

对于赵良嗣的提议,阿骨打表示同意,并说攻打云州的目的就是为了抓辽国皇帝,抓完后地方自然归你们。

然后,问题出现了。赵良嗣谈完后带回了阿骨打的国书,但国书中却只提到了燕州,没有明确云州的归属。

为什么没有?现在已经无从查证了。阿骨打疏忽了?还是故意使诈?都有可能。但也不排除,他本来就没答应,是赵良嗣撒了谎。总之,金国交付云州,变成了阿骨打和赵良嗣之间一句无凭无据的口头承诺。

宋徽宗回复了国书,提出了云州的归属问题,并在第二年再次派出使团。

这一次,阿骨打却明确表示,云州及山后诸州应该归属金国。他这是将错就错,还是早有预谋?同样也无法查证了。

总之,宋人开始发现,这个“海上之盟”,并没有一开始所想象的,那么“美好”了。

也许是天要灭大宋,也许是报应的必然,在谈判进入关键期的时候,大宋国内先后爆发了方腊宋江起义。

图片

这部著名的推理小说,即设定在这个历史背景下

这个时候,金国派往大宋继续谈判的使者,已经被自顾不暇的宋庭拖延了很久。到了实在拖不下去的时候,宋徽宗回复了一封国书,打发了使者。

大家有没有听过某些领导的发言?就是那种感觉方方面面都说到了,但什么具体内容都没有的发言。徽宗的这封国书,就是这个调调。

国书中有那么一句:“所有汉地等事,并如初议。”这是句体面话,表明自己遵守承诺的态度。但这句话实在太空了,导致的结果就是,金人理解的“初议”,就是云州归属金国。

阿骨打等来了徽宗的国书,但没有等来继续谈判的宋使,也没有得到夹攻辽国的具体时间,于是,没有再等,率先展开了灭辽之战。

“海上之盟”的关键一条:“宋金同时夹攻辽国”,因此而未能达成。

03

为什么燕州是赎回来的?


因为打下燕州的是金国。

为什么不是北宋呢?

答:北宋打不过…

而这个“打不过”,实在是难看的很…

那时辽国的上京、中京和东京,已经被金兵攻破,只剩下了西京(云州)和南京(燕州)。

辽国皇帝逃亡到了西北,辽人在燕州立了新的皇帝。按理说,燕州的辽国守军不足万人,在人数和士气上,都处于劣势。

而北宋大军,有15万。虽然领军的是宣抚使童贯,但麾下有西北军名将种师道。长期与西夏对峙的西北军,可以说是北宋军队中战斗力和经验都最正常的一支。

图片


但宋军输了,输在决策上的犹犹豫豫。童贯在做一个梦,认为北宋大军的气势可以吓倒辽军,他们会不战而降。于是,在童贯的干扰下,名将种师道吃了败仗。这种故事,在北宋一点都不新鲜。

第一次攻打燕州失败后,北宋组织了第二次征伐,并且动用了50万兵力!替罪羊种师道已经隐退,主将换成了刘延庆。

而且,胜利的天平,一度开始向北宋倾斜,辽国大将,常胜军统帅郭药师,投降了北宋,可谓此消彼长。

郭药师险些完成了他的投名状,领兵杀进了燕京城,却因北宋的后续部队没有赶到,险些全军覆没,最终损失了一半人马,撤了出来。

第二天,辽军放出假消息,说他们的援军快到了,兵力数倍于北宋,举火为号

然后,刘延庆居然相信了…一看到辽军那里起了火,立刻弃营逃走,一路留下了宋军的尸体和大量的物资。

真.太难看!

图片


金人没有给北宋第三次攻打燕京的机会,他们已经拿下了云州,于是,一鼓作气,轻松攻克了燕京。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北宋不得不花大价钱,从金人手里“买”回了燕京,而且,是一座已经被金兵洗劫一空的空城。

收复燕州后,童贯被晋封为徐豫国公。

04

金国为什么要攻打北宋?


既然海上之盟已经完成,宋金双方各有所得,而且金人的收获更多,那为什么还要打北宋呢?

课本上的答案是:金在与北宋联兵攻辽的过程中,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于是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

这是在本质上回答了这个“为什么”。

那我们再来看看,表面上的原因是什么?

在金国的出兵檄文中,提到了一个叫“张觉”的人,从这个人身上发生的故事,可以看出金国出兵的表面原因。

张觉是辽国人,平州的节度使。

平州这个地方,您可能比较陌生,其实,也是个战略要地。平州边上,还有营州和滦州两个地方,这三个州,其实是燕云十六州向东的延伸,重要性和燕云相同。

图片


只不过,在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的时候,营平滦三州已在之前就归属了辽国,所以被讨论得比较少。

金人帮助北宋收复燕州后,曾想招降营平滦三州,但被张觉拒绝了。金人决定慢慢解决这个问题,于是继续任命张觉为平州节度使。

后来,张觉反金,但因实力不济,不得不投靠北宋。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北宋接收了张觉和营平滦三州,就是硬生生地撕毁了与金国的和约。所以,宋庭上的反对声很多,包括促成了海上之盟的赵良嗣。

但宋徽宗还是被营平滦三州给“勾引”了,事实上,收回这三州,是北宋最初在和金国谈判时,就提出过的条件,只不过,被金国拒绝了。

最后,宋徽宗自以为是地想出了一个“妙招”:秘密授降…

两国外交这种大事,哪有不透风的墙?更悲催的是,宋徽宗给张觉的圣旨,意外落到了金人的手里。

最后,北宋不得不斩首张觉,以平息金人的怒气,但同时,背信败盟的把柄也被金人抓住了。

我们可以说,金国攻打北宋,是狼子野心。但北宋皇帝的昏招迭出,又何尝不是一种自取灭亡?

05

宋徽宗为什么要让位给钦宗?


金兵第一次进攻北宋时,宋徽宗选择了逃跑,并传位给了儿子,就是宋钦宗。

很多文章里,都拿这一点来嘲笑宋徽宗,说他是掩耳盗铃,以为不当皇帝就能把责任撇干净。

这种理解,其实有误。徽宗确实在政治和外交上昏招不断,但并不代表这个人智商有问题。

事实上,他只是想逃跑,并没打算让出王位。他在临走前,晋封了太子赵桓为开封牧,意思就是让儿子守城,他自己先溜。

促成宋徽宗传位的,是后来第一次汴京守卫战的领导人:李纲

可以看得出,李纲当时的关注点,已经放在了如何守住汴京上。所以他的谏言逻辑是:如果首都没有皇帝,会造成民众的恐慌,而且对守军的积极性也是不利的。皇帝要走,拦不住,所以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传位给留下来守城的太子。

1125年底,宋徽宗发出了著名的罪己诏,随后,太子赵桓在一片慌乱之中,被迫登基为宋钦宗。

1126年,钦宗改年号为“靖康”,为靖康元年。

06

第二次汴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了?


金人第一次围困汴京,被李纲组织的保卫战挡在了城墙之外。随后,20万勤王人马赶到,金兵在和谈中捞足实惠后,识趣地收了兵。随后,太上皇徽宗也回了城。

那么,面对金人的第二次围攻,汴京城为什么沦陷了呢?这个问题可以从金人和宋人两方面来回答。

金人方面,就是吸取了第一次围城的经验教训,在战略和战术上都有了进步。

第一次入侵北宋,金兵分为东西两路,但抵达汴京城下的只有东路军。因为西路被太原城拖住了,金兵迟迟攻不下来,便不敢冒然南下,以免腹背受敌。

东路金兵人数有限,不能形成铁桶式围困,所以汴京城的东南向,是和外界保持交通的,不仅可以让城内源源不断地获得物资,也有利于勤王部队的集结。

所以第二次围城,是在金兵攻破太原之后,两路大军全部兵临城下,把汴京城围了个结结实实。同时,金兵的攻城武器也比第一次更为先进。

图片


宋人方面,和第一次相比,少了个李纲(已被主和派搞下台)。当然,不是说李纲就一定是“关键先生”,而是,没有主心骨式的人物了

没有了领军人物,大宋皇帝又拿起了最擅长的技能:相互制衡、多权分立的复杂官制。

首先,四个方向任命了“四壁御守”;然后,任命了总负责人“都提举”,以及副手“都统制”;再然后,又任命了四个“四壁提举”,就是四壁御守的副手;又然后,设立了御守司,任命了御守使和副使;还没完,又出来一个总负责官职:提举四壁;仍没完,四壁又增加了“同提举”…

所以,四个守卫方向的任意一个,谁是老大?听谁的?谁负最大的责任?这些问题越来越没有明确的答案了。

然后,在谁都不承担全部责任的体系下,大家最后把希望寄托在了一支“奇兵”身上。它的领导人叫郭京,一个能够撒豆成兵的道士。

图片


郭京很猛,号称要以攻为守,所以带着他的奇兵出城杀敌,但有个规矩:他打仗不许别人看。所以,城墙上的大宋守军被撤了下来

结果…

结果就是不堪一击的郭京逃跑了,而金兵,攻上了无人把守的城墙,撕开了汴京失陷的第一道口子。

郭京后来还找了个姓赵的,想立他为皇帝,最后被北宋官兵所杀。

怎么看,这个郭京都像是金国的奸细…

07

金人为什么要掳走徽宗、钦宗二帝?


掳走北宋的皇帝和太上皇,是为了留着做人质,万一以后有用呢?但这并非金人一开始的打算。

汴京失陷后,金人接受了北宋的和谈要求。

金国是个单一名族国家,所以在人力资源上相当匮乏,他们并不打算占领汴京,来接手和管理大宋的国土。

他们一开始的想法,和第一次围困汴京一样,就是获得更多的战争赔偿,捞现钱,所以愿意和谈。

和谈很顺利,但执行很艰难,因为北宋朝廷答应了一个他们根本完不成的赔款额。

完不成怎么办?卖女人…这一条,其实远比二帝被掳,更符合“靖康之耻”这四个字。

图片


最后,一共“卖”出去51位后妃公主和一万多名妇女,折算下来的价格,竟是真金白银赔款部分的十数倍。

了解了这一段屈辱史,便也能多少理解一点,为什么南宋理学家们,会喊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极端口号。

已经把北宋榨干的金人,最终没有放过二帝。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徽宗的另一个儿子,康王赵构,不在汴京城,成为了金人的最大威胁。所以,金国决定废除赵氏皇帝,然后立一个傀儡政权。

这个政权叫大楚,傀儡皇帝是张邦昌。他是被迫的,当时他在金国的俘虏营,于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汴京城内的大臣们选成了新皇帝…

“选举”完成后,需要百官签字,但有一个官员拒绝签名。因为这个“壮举”,这位官员收获了巨大的“政治资本”,在后来的南宋,成为了宰相,这个人就是秦桧

金军离开后,张邦昌把政权归还给了康王赵构。

图片


赵构并没有去救他的父兄,虽然金兵在押送二帝北上的途中一直在担心这件事。他也没有留在汴京继续收拾北宋河山,而是渡过长江,建都临安(杭州),成为了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

三年后,著名的金军将领金兀术,发动了闪电战,渡过长江直抵临安。高宗逃到了宁波,然后坐船出海避难。

虽然很难看,但毕竟没有让金国抓到南宋皇帝。耗费巨大的长途奔袭,也让金人感到了疲惫,于是,双方进入了实力相对均衡的对峙状态。

靖康之变后的宋朝皇帝,终于在长江以南安定了下来。

图片
700多年后的1874年,日本派兵入侵了琉球和台湾,并强制清政府签订了《北京专条》。

英国人李欧尔卡克因此说:“西方认为台湾事件是中国向全世界登出广告 - 这里有个愿意付款但是不愿意战争的富有的帝国。”

在12世纪的金国人眼中,北宋就是一个标准的“愿意付款但不愿意打仗的富国”。

但金国人想不到的是,700多年后,女真人子孙主持的帝国,却成了西方列强眼中的“北宋”。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