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唤醒你我民族意识的中国通史——《国史大纲》

 时宝官 2022-08-14 发布于河北

《国史大纲》是著名国学家钱穆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一部享有盛誉的中国通史著作。该书从上古华夏文化的发祥写到将近抗日战争结束,对中国历史包括政治制度、社会风气、学术思想、国际形势以及民族精神各方面的演变发展进行了详尽生动的梳理和分析。从该书中我们可以受益的太多,如阅读历史的态度、经典史书的了解、历史史实的明晰以及治国理政的智识等。

文章图片1

中国史学四大家之钱穆先生

1.阅读历史的态度

对于阅读《国史大纲》或者历史书籍,我们应当具备以下的信念或态度:

①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②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③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④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国家自身不发生关系。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减,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皇。)

文章图片2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典

2.经典史书的了解

《尚书》为最初之史书,其次有《春秋》(孔子为平民社会创作流传的一部世界史,寄托了孔子对政治、社会的许多意见),为最初之编年史,又其次有《左传》,以网络详尽言,为编年史之进步。然其时则“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乃常事,常事可以不书,兵戎非常事,故《左传》所载,乃以列国之会盟与战争为主。

又其次为《史记》,乃以人物为中心之新史,徵其时任务个性之活动,已渐渐摆脱古代封建、宗法社会之团体性而崭然露头角也。

又其次为《汉书》,为断代作史之开始,此乃全国统一的中央政府,其政权已臻稳固后之新需要。自此遂形成中国列代之所谓“正史”,继此而复生通史之新要求。于是继而有《杜佑通典》,此为“政书”之创作,为以制度为骨干之新史,非政体沿革达到相当程度,不能有此。

文章图片3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汉书》

又继而有《资治通鉴》,为编年之新通史。又次而有各史记事本末,为以事件为中心之新再现。然如《袁氏通鉴纪事本末》,取材只限于《资治通鉴》,则貌变而实未变也。于是《郑樵通志》之所谓二十略,其历史眼光,乃超出于政治人物、人事、年月之外。其他如方志,如家谱,如学案,形形色色,乘一时代之新需要而创造新体裁者,不胜缕举。

要之《尚书》下逮《通志》,此皆有志于全史整面之描述。然自南宋以来,乃独无继续改写之新史书出现。此因元、清两代皆以异族入主,不愿国人之治史。明朝期间,光辉乍开,翳霾复兴,遂亦不能有所修造。而《国史大纲》无疑为新通史之代表与集大成者,为一般有志于革新现实者所必备之参考。

3.历史史实的明晰

对很多历史史实我们只是大致了解,而并不清楚其中的来龙去脉和因果关系。比如对西周与东周、西汉与东汉、南朝北朝、北宋与南宋、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等各朝代,对宰相、三公九卿、锦衣卫、东厂西厂等官职,对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等派别傻傻分不清,而这些钱穆先生在本书中都为我们娓娓道来,客观真实而又清楚明晰。

试举三公九卿这一高大上的名词为例。三公九卿制度始于西汉初年,当时朝廷自皇帝以下,官吏最要者有三公、九卿。

文章图片4

西汉时期的“三公九卿”政制

三公包括丞相(又“宰相”,为文官首长,辅助天子,总理庶政)、御史大夫(副丞相,掌监察,辅助丞相监察一切政治设施)、太尉(为武官首长,管军事)。

九卿包括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全都隶属于丞相。

太常为九卿之长,掌宗庙礼仪。属官有太乐、太祝、太宰(主宰牲牢)、太史、太仆、太医等,此为天子宗庙之守官。

光禄勋即为天子守宫殿之官,掌宫殿掖门户。属官大夫、郎、谒者等。大夫掌论议;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谒者掌兵赞受事。“光禄”即古言“大麓”,“勋”则“阍”也。古天子居山丘,则守门者居麓,故曰大麓,即后世之阍人(即守门人)。

卫尉,掌宫门屯卫兵。属官有公车司马、卫士、旅贲等。旅贲,虎士成群而奔也。卫尉与光禄勋同掌宫卫,惟卫尉乃武职位。然则光禄勋犹大门房,而卫尉则为卫队长。九卿先庙祝而后门房、卫队,此古人敬祖尊先之义。

太仆,掌车马。皇帝居则需光禄勋、卫尉之侍卫,出则需太仆之车马,故此三卿主皇帝之生活。

文章图片5

西汉太仆的工作

廷尉,掌刑辟。大鸿胪,掌诸归化蛮夷。宗正,掌宗属。对皇帝有犯逆则归廷尉,宾服则归大鸿胪。先中国而后四夷,故廷尉在大鸿胪前。其同宗外戚则属宗正,先公后私,故在廷尉、大鸿胪后。此三卿皆主皇帝之交际。

大司农,掌谷货,主田租之入,以给国家之公费。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天子之私供养。大司农为大帐房,少府为小账房;此二卿皆主皇帝之财务。

以上三公九卿,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臣(乃私的仆隶),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非公的僚属)。而后乃渐渐蜕化为公职,政府也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为当时统一政府文治上之进步。

4.治国理政的智识

“鉴古而知今”,对国家历史深厚的认识和真实的了解让我们可以获得无尽的智慧和知识,为我们现在以及未来社会的改革发展和国家民族复兴提供指导。下面列举书中的一些识见:

关于历史发展

①历史之变以渐不以骤。如文化、制度、军队、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创建与兴亡都是逐渐改变而非骤然变化。

②历史的演进,并不依照一定必然的逻辑。(因不断有人类的新努力参加,可以动摇逻辑之确定性。)

③一步踏实一步,亦是一步积极一步。

文章图片6

载入历史的人物

关于治国用人

①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

②善为国者藏之民,其次藏之州郡。(如唐朝富盛,故在中央不尽取之于州、郡,尤要者,更在中央不尽取之于民间也。)

③为君者沉默不见所好,使羣下无可迎合,只好各竭其才,各尽其诚,而后为君者以刑赏随其后。

④学术指导政治,政治转移社会。要人人读书,受教育、懂道理。

⑤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为政之本,在于择人。(如创建大一统政府的秦之富强,得到东方众多贤能之士的助力。)

⑥治吏者当就大体着眼也。用人,视成不视始,责大不责细。天官不妄加,王爵不虚受。察其貌言,考其书判。唯才是用,人自甘心。

⑦致化之道,在于求贤審官;为政之本,必于扬清激浊。黑暗政权之普遍象征,厥为贿赂。(如明代世宗时,严嵩柄政,当时文武迁擢,但问贿之多寡。边臣失事纳赇,无功可赏,有罪不诛。)

⑧承平用人,多计资格;时危用人,必取英俊。

文章图片7

关于法律制度

①一种合理的政治制度之创建与推行,必有一种合理的政治思想为之源泉,以及有创建与推行该项制度之意识与精神。(如盛唐的命运,由于当时各项新制度之创建,换言之,即某种意识与精神之达于具体现实化。)

②法在渐,不在骤;在实,不在虚。

③使人人奉法如君,何不可行之有?纵君家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

④要提倡法治,起码的先决条件,在上应有一个较稳定的政权。(政权不稳定,法治精神无所倚依而生根。)政权之稳定,亦应依附于此政权先有一番较正义,至少不背乎人情的理想或事实。(如西晋王室、元代蒙古人没有光明合理的政治理想为之指导,因而在较短的时间即覆灭。)

文章图片8

中国的法治社会建设

关于军事战争

①帝王之师以义行。(如元代内用聚敛之臣,外兴无名之师,嗜利黩武,因此元代社会变乱百出,最终蒙古人也退出了他们在中国的统治。)

②军事必渐习而强,不能因其初弱,疑其后盛。

③抚养训导(兵士)有如子弟,故能以寡克众。

④进如烽矢,战如雷霆,解如风雨。


推荐书籍:

钱穆《国史大纲》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