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LAC的书屋 | 绘本​《非常建筑》:建筑设计的表达

 LAC_STUDIO 2022-08-14 发布于浙江

|栏目介绍|

在灵感枯竭时我们常常会需要经典理论或实用案例来推进我们设计,但每当想要找书看时却被五花八门的推荐迷花了眼。基于大家对于知识的渴望,LAC STUDIO特地推出【LAC的书屋】栏目!我们会联系于各大知名高校(Harvard、Cornell、MIT、UCL、AA等)在读的学长学姐以及导师来为我们陆续推荐书单/书目,从艺术到哲学,从理论派到实践派,从古罗马到后现代,从园林理论到城市规划,【LAC的书屋】希望为大家的学习途中提供高质量的书单,如果大家也有特别想了解的兴趣点或研究方向也欢迎在留言区进行回复我们会竭力为大家询问专业人士并进行解读摘录及推荐。 
Graphic FCJZ
《非常建筑》
张永和

非常建筑事务所

「 创立 」

非常建筑于1993年由张永和、鲁力佳在美国创立。在过去三十年中,非常建筑一直注重研究和方法,在建筑设计上不断创新。建筑规模从私人住宅到工业园区,并广泛涉及从舞台到首饰等其它设计领域。非常建筑的作品曾在国内外多家建筑及设计期刊/网站上发表。

Atelier Feichang Jianzhu (FCJZ) was founded by Yung Ho Chang and Lu Lijia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993.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FCJZ has put emphasis on research and methodology and pursues innovations in making buildings with scales spanning between private house to industrial park as well as a wide range of other design products, from stage to jewelry. The Atelier’s work has been published in many architectural and design journals and websites.

▲ 非常建筑作品: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

「 理念 」

非常建筑意味着“非同寻常的建筑”,它象征着中国第一代独立建筑工作室的实践,也为中国当代的建筑实践奠定了基础。非常建筑在长期的实践中发展出自己对建筑的认识,将建筑理解为对空间(Space), 结构(Structure)与场景(Scenario)的同歩设计。其中场景指向功能、使用、内容或者生活,更关注其形式。三者都具有形式表达的能力。

Over the years, FCJZ has developed an understanding of architectural practice that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simultaneous design of space, structure, and scenario. Scenario refers to use, function, program, or life with a focus on the way in which it unfolds formall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re is a formal aspect to all three and form may provide the organizing frame to each separately or collectively. Although space, structure, and scenario have always been among the essential components of architecture as a discipline, only in the recent decades, they have achieved an unprecedented level of integration as well as equality when architect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involved in programming. 

▲ 非常建筑作品:深圳广电金融大厦

形式可能构成三者独自或统一的组织框架。虽然空间、结构和场景一直都是建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但直到近几十年,当建筑师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策划(Programming)中去,这三个要素才获得越来越多的平等关注与深度融合。一个项目的设计起点可能是三要素中的任意一点,同时必须尽快将另外两点纳入设计进程,使它们齐头并进。带着如此对建筑的理解,非常建筑设计实践的出发点可能是由某种特定材料构成的结构体系,也可能是某种纯空间,最终的设计成果则可能包括物质空间和/或物体以及使用方法建议,类似于产品的使用手册。

For a given project, the beginning point of the design could be any one of the three; however, it is critical that the other two must be brought into the process as soon as possible so that they can be studied and worked on as a whole. At FCJZ, with such a view on design practice, a building commission may be initiated from a structural system with a specific material or a pure space; the final design outcome may include physical space and/or object as well as a proposal for ways of use, similar to the user manuals of a product.

▲ 非常建筑作品: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青浦分校

换句话说,设计团队将人们如何使用设计纳入设计的一部分。这可能有助于解释作为建筑工作室,非常建筑何以不断涉足其它设计领域,如家具、产品和服装。在他们看来,只有当三要素的内容不断互联互通,新的空间、新的结构、新的场景 – 亦或是新的生活方式 – 才得以诞生。

 In other words, the team makes imaging how people may engage design a part of design. This may help to explain how this architectural office often ventures into other design fields, such as furniture, product, and clothing, with relative ease. It seems to them, it can only be healthy when this architectural trinity constantly inform each other with the hope that new space, new structure, new scenario, or simply new ways for living, can emerge together.

▲ 非常建筑作品:奥迪宅

「 所获奖项 」

非常建筑在国内国际获得了广泛认可,位于广东的“坡地住宅群”设计被授予1996年度美国PA进步建筑佳作奖,柿子林会所设计荣获2004年度“WA中国建筑奖”优胜奖及2006年美国《商业周刊》中国设计奖,并于2019年由Domus杂志评选为世界最佳100+建筑事务所等荣誉。吉首美术馆项目获2020年度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建筑奖,2020 ArchDaily中国建筑年度大奖。

FCJZ has been recognized with a Progressive Architecture Citation (1996) for a hillside housing project in Southern China, a WA China Architecture Award (2004) and a Business Week / Architectural Record China Award (2006) for Villa Shizilin, and as one of the 100+ Best Architecture Firms 2019 by Domus magazine, among others. Jishou Art Museum has won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AIA) 2020 Architecture Award and the ArchDaily China Building of the Year 2020 Award.

▲ 非常建筑作品: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

「 策展 」

非常建筑曾多次举办个展:1999年,纽约Apex Art画廊;2002年,哈佛大学;2007年,麻省理工学院;2012年,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16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1年,深圳坪山美术馆。2008年非常建筑应邀在伦敦Victoria & Albert博物馆中央庭院创作大型装置设计。非常建筑还参加了众多国际艺术和建筑群展及双年展,包括六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其作品、装置、建筑模型被伦敦V&A博物馆、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三年展、北京中国国家美术馆、OCAT、深圳坪山美术馆和香港M+等机构永久收藏。

The Atelier has held solo exhibitions at Apex Art in New York (1999), Harvard Design School (2002) and MIT SAP (2007) in Cambridge, UCCA in Beijing (2012), PSA in Shanghai (2016), and most recently at Pingshan Art Museum in Shenzhen (2021). In 2008 FCJZ was invited to create a large-scale installation at the central court of the Victoria & Albert Museum in London. It has also participated in numerous international art and architecture exhibitions and biennales, including six times at Venice Biennale. Products, installations, and architectural models by FCJZ are held in the permanent collections of the V&A Museum, the Echigo-Tsumari Land Art Triennale in Japan, the 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in Beijing, OCAT and Pingshan Art Museum in Shenzhen, as well as M+ in Hong Kong.


▲ 非常建筑作品:Concreat Vessel展

作者介绍

张永和

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美国注册建筑师、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

1984年获得伯克利建筑硕士学位

1993年在美国与鲁力佳创立非常建筑

2011至2017年任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

张永和被称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之父”。他出生于一个卓越的建筑世家,父亲张开济是古典主义建筑大师,曾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和天安门广场历史博物馆的总设计师。张永和最先于南京工学院学习建筑,后又进入印第安纳曼西的鲍尔州立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建筑学士与硕士学位。毕业后他相继在中国和美国教书,曾担任过包括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教授及2005至2010年的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2012年,张永和开始担任普利兹克奖评审,其同乡王澍也成为了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建筑师。

内容介绍

《绘本非常建筑》由同济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1月出版,策划人为非常建筑的张永和、鲁力嘉和群岛工作室的秦蕾。全书记录了包括二分宅、三湖出版社、嘉定微型街区在内的共31个代表作,囊括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展厅与装置设计或城市设计项目,以及非常建筑大事记等。

这是一部可读性极强的建筑作品集,就如书名一样,这完全是一本图片多于文字的绘本。类似漫画与流程图的作品设计叙述方式是其最大的特点,这样的特点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更容易理解其设计的What、Why、How等过程及思考,而非仅仅是大家能看到的设计的成果,对于建筑从业者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这样巧妙、清晰的表达方式会为自己的方案前期与设计表达添彩。对于原本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较为枯涩难懂的学术理论,比如Peter Cook的事件城市、屈米的策划建筑、柯布的地毯城市、巴西的粗野主义建筑、杜尚的现成品艺术等,作者都尽量用生动的图示语言进行表达。

▲ 苹果售楼处/美术馆,《绘本非常建筑》

因为这是一个事务所的作品集,同时也与建筑师本人的设计思路有关,所有项目都是基于场地分析或者对建筑本身解读的实践项目,所以,在项目阐述的过程上,每个项目都是按照”生成与特点分析(漫画与流程图的形式)——技术性图纸——实景照片”这样的顺序进行编排。但是和常规的事务所作品集不同,这本书中对项目并没有过度表达,而是言简意赅地用一种巧妙且接地气的方式使大众更容易接受。

「 二分宅 Split House 」

在该设计中,建筑师研究了传统四合院的特点,结合场地的景观条件,用切开、旋转的方式打破传统院落的内向性,使良好的景观被开口纳入其中,建筑具有一定的内向性但又能够拥抱自然。此外,建筑师通过对土楼材料的分析,开创性地将传统的建造方式现代化。


「 三湖出版社 Samho Publishing House 」

在该设计中,建筑师从建筑的四个界面出发,分析其环境特点,用具体的设计回应场地,界定其不同的空间感觉与内部功能,并且提出“微型城市”的概念,用不同的建筑元素和开窗形式进行具体的立面设计。

「 嘉定微型街区 Mini-Block, Jiading 」

在该设计中,建筑师将产业园定位为一个宜居城镇,认为街区大小和街道密度影响城市的宜居性,并且以几个典型城市为案例进行分析,否定中国典型新城的街区尺度,规定40*40米为嘉定新城街区尺度,并对建筑和街道的关系、街区类型变化以及街道断面、水系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与设计。

结语

漫画作为一种交流语言与信息传播的媒介,其表达具有一定的故事性与艺术性,这两个特点与建筑设计的表达所需特点不谋而合,因为建筑师在阐述设计概念、设计的因果关系、对场地与建筑的全方位解读往往也需要故事性与艺术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建筑从业者和学生开始使用漫画的手法进行极具新鲜感的图面表达。把漫画语言作为建筑设计的交流媒介这一特点,可追溯到BIG的YES is More。

▲ BIG: Architecture + comic = Archicomic

但事实上,借鉴Scott漫画的交流媒介,Bjarke Ingels 以他惯用的自信语言,通过漫画的表达形式,融合设计分析图和效果图,介绍其设计概念和过程。不过此时漫画的表达方式已沦为配角(漫画的形式语言:bold color、符号语言、对话框 burbles),或者换句话说,这些所谓的漫画表达,实际上变成了分析图中的排版需要,变成了人物对话小气泡的形式出现,对于设计本身的表达并无大用。

在建筑理论方面,用叙事的方式,将建筑的形式与空间概念化(抑或是物化)。此时的漫画变成了反思与批评讽刺建筑学科的工具。

此外,Jimenez Lai的作品用更像是建筑图说,而非传统意义上的“Japanese manga 或者European cartoon”。他对于漫画的理解比BIG更深一层,强调格与格直接的衔接/过度/转化,时间与空间的变化。漫画背后对于设计,建筑现象,城市的深层思考。

总而言之,对建筑空间与设计过程的漫画表达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讲述故事的影像小说;2.对建筑细节、空间或使用场景的抽象图解;3.建筑研究和表现的工具。

在《绘本非常建筑》中,作者张永和在不同的项目中都巧妙利用了上述三类表达方法,使原本高深莫测的理论开始变得平民化与接地气。其实这是一种对顽念的理智建构,就是一种严肃的玩,或者说作者带有一种对待孩童般态度的专业启智,掰开了、揉碎了的呈现,印证了好的设计都是历史公案式的再解。

当我们在阐述设计的时候,往往离不开一些高深莫测的理论,又或者用情怀去讨论所谓诗意的空间,使人(尤其是行外人)摸不着头脑,这无助于向读者清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或向大众普及建筑知识,因为我们无权,也无理由要求每个读者都必须要有超高的理解力、想象力、美学素养,和有一定的或是相当的知识储备才能读懂设计的表达、理解建筑师的真实想法。

因此,《绘本非常建筑》一书为设计表达之平民化提供一种范式,这一范式有助于打破专业与非专业、专业人士与大众的认知壁垒,使人看到总是飘在云端且貌似自带光环的建筑师的内心世界。这样的表达不是艺术之雅与俗的对立,因为从来不见得花里胡哨、争奇斗艳的分析图能够被大多数人接受与解读,其实就信息传达的效率和准确率而言,该书的表达方式无疑是值得推崇的。亦或者说,这样的表达正是打消了人们对设计类专业高高在上的仰望态度,才为学科知识走向大众提供一种合适的途径,避免了各种误读与误导,并且弱化设计师与生俱来的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绘本非常建筑》用漫画形式再现思辨,使读者感受到了一种轻松无言的境地,一种鲜活的顽念精神,一种坦诚的普广态度。这是建筑师对未来的先觉,也是媒体的先觉。这种先觉最终将引发有关设计、有关生活生存思考的全民的自觉。

▲ 非常建筑作品:吉首美术馆

参考资料:

1.非常建筑官网 www.fcjz.com/us

2.2019年Vladimir Belogolovsky对张永和的专访:《张永和:我的建筑想适用于所有人》 www..archcollege.com/archcollege/2019/01/43123.html

3.《绘本非常建筑》,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1,ISBN 978-7-5608-5287-4

4.《读书 | 绘本非常建筑》,王欣,世界建筑

5.《当建筑遇上漫画,会擦出怎样的火花?》,AIM competition

文 / YYX
文中作品及图片归作者本人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 福利时间 ♥


转发本文至朋友圈集赞10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