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家:遇事总是“想太多”的人,这三个特殊的优势

 tnj660630 2022-08-14 发布于江苏
人类群体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无论大小,总是会反反复复地思考,如陌生人的一个眼神、参加聚会时的气氛、他人不经意的一句话,都有可能在他们内心激起强烈的情绪变化,以至于他们在情绪问题上要付出比别人多的多精力。

这类人的行为常常被我们定义为“想太多”,但其实这只是一种正常的情感模式,人群中平均有25%的人都属于这种体质,心理学术语称之为“高敏感体质(High sensitivity constitution)”。

这类人之所以会想很多,是基于天生的内部机制,多项研究都曾证明这一点。

神经科学家 Bianca P. Acevedo 研究发现:高敏感体质人的大脑中,涉及信息整合、同理心、社交相关的脑区活跃度往往要比非敏感体质的人高很多。

2011年的另一项研究也发现:高度敏感者的多巴胺调制和受体系统,跟普通人有明显差异。

心理学家Jung说:高敏感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人格特点,只有在糟糕或者异常的情况出现时,它的优势才会转变成明显的劣势。因为那些不合时宜的影响因素让我们无法进行冷静地思考。

所以说,那些被我们认为“想太多”的人身上其实有很多优势,“想太多”也是一种难得的天赋,只要懂得在适宜的时机运用,既能辅助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总是“想太多”的人,这三种异于常人的特殊优势,很明显。

一、高创意、高发散性思维

很多艺术家、画家都是高敏感体质,因为高敏感的人极其容易感知到很多普通人感受不到的细节,如对光线、微小的声音、他人情绪的变化等等。

长期的感知积累使得他们的情绪情感更丰富饱满。在工作中,总能提出很多有创意性的点子、想法。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高敏感体质的人,在职业选择的时候,可以多考虑考虑创意性的工作。这样既能让你的心理处在相对舒适的区域,亦能使自己更完全地实现人生价值。

二、价值观恒定、能够冷静思考

生活中很多人在问题面前很容易被他人带节奏、带跑偏。但高敏感特质的人,很难被带节奏。

伊尔斯·桑德在《高敏感是神天赋》中提到:“高敏感型人拥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可以感知到事物细微的差别,并对信息进行深入的加工。”因为他们经常处在深度思考的状态中,所以看问题更全面更深刻,对待问题有他们自己的一套逻辑。

这一优势在任何时候都是加分项,因为只要思考,推动自己正确认识出现在自己身上、周围的一切问题,相对来说做出正确抉择的可能性就更大。

人生的最高级的智慧便是选择,只有选择对了努力和坚持才有意义,否则不过向着错误的方向冲动前进,难有好结局。

三、强共情能力

总有人在看到他人遭受苦难的时候感觉不到悲伤,这类人通常属于低敏感体质的人。

而高敏感特质的人能够轻易感受到别人的情绪变化,细致入微地体会别人的感受。这项优势看似无用,实则有大用。

强共情能力有益于个体搭建与周围人、社会的关系。生活中的大部分烦恼都是来自己于人际关系,可能是伴侣、可能是同事,当他们都是低敏感特质的人时,他们常常很难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处境,导致矛盾冲突四起。

而一个高敏感体质的人,能将心比心、荣辱与共,时时处处和你的生命产生真实的碰撞、产生深深的生命链接感。

美国心理学家Arthur joramikaliz在《共情的力量》中说:“感情上的理解绝对能给人安慰,比任何语言都有用。”有谁会拒绝一个能够深度理解自己、看见自己的人呢?

不过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对高敏感体质的正确认知上。社会环境是复杂且多样的,有时候高敏感体质的人会在命运的安排下,处于他较难适应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中,若没有正确的认知,没有能够指引自己内心前进的理论,高敏感体质的人很容易陷入恶性纠缠的怪圈,即消耗精力又没有实际意义。

我们需要明白“高敏感体质”只是一种体质,并不是病态存在。

如果你是高敏感体质你不需要刻意改变自己的性格、也很难改变,你只是需要正确的认知自我、接纳自我,并找到一套正确的准则指引自己。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