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长江故居 | 古伯良

 嘉绒遗民 2022-08-14 发布于四川

    内江人才辈出,除了一代国画大师张大千,还有一位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范长江先生。

范长江故居
    范长江先生,1909年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原内江县田家镇的赵家坝,现在,在内江市区东北12公里处的田家镇,建有范长江故居,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范长江故居
    范长江故居在X133路旁,依托范长江故居,这里已建成范长江文化旅游园。来到故居,首先看到是一片树林,这些都是各级新闻媒体栽种的。

范长江故居
    范长江故居临塘而筑,绿树环绕,蓝天白云。

范长江故居
范长江故居
    故居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长江故里二十世纪社会变迁馆、范长江生平事迹陈列馆和范长江大课堂。

范长江故居
范长江故居
    长江故里二十世纪社会变迁馆是利用范家旧宅改建的,范氏旧宅有上百年历史,串架镶板结构,小青瓦屋面,是典型的川南民居风格。

范长江故居
    社会变迁馆建筑面积约530平方米,由一个序厅和16个陈列展厅组成,分为“乡土情”、“年代秀”两大部分,展示了长江故里的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

范长江故居
    “乡土情”主题部分复原了长江同志当时的家庭场景,再现了那个时代川南乡镇的社会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诗书耕读、祭祀节庆等。这是范长江先生出生的房间。

范长江故居
    下图是堂屋、私塾和灶房。

范长江故居
范长江故居
范长江故居
    民国时期川南婚礼风俗——拜堂。

范长江故居
    “年代秀”主题则展示了二十世纪后半叶长江故里社会生活巨大、深刻和急骤的变迁历程。内江,别称甜城,它的制糖历史已有400年,这是土法制糖。

范长江故居
范长江故居
范长江故居
    范长江生平事迹陈列馆建筑面积约860平方米,外形从空中俯瞰如一张半卷的报纸,墙面选用砂岩材料,墙外种植青竹,寓意长江先生孜孜以求的新闻事业和其坚韧不拔、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

范长江故居
    馆内展陈分为少年时期、求学之路、西北之行、新型记者、红色报人、科技之光、长江滚滚等7大篇章,展出珍贵文物50多件、图片500多幅、文献资料2100多件、复制场景2个,生动再现了长江先生不断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一生。

范长江故居
范长江故居
    范长江,原名范希天,1909年10月出生于东兴区田家镇赵家坝,据介绍,内江范氏宗族是范仲淹的后裔。范长江18岁踏上异地求学之路,并先后投身八一南昌起义以及抗日救亡运动。1933年下半年起,范长江开始了他的新闻生涯。由于他文笔精练、视角独特,天津《大公报》社总经理胡政之亲自出马请他专为《大公报》撰稿。

范长江故居
    1935年5月,范长江以《大公报》社旅行记者的名义,开始了他著名的西北之行。他从上海出发沿长江西上,经四川进陕西,西进甘肃,北上内蒙,历时10个月,行程6000余里,沿途写下了大量的旅行通讯,真实地记录了中国西北部人民生活的困苦,对少数民族地区有关宗教、民族关系等问题也作了深刻的表述。下图是1937年范长江在内蒙古额济纳旗采访时与额济纳王图布僧巴也尔及其夫人合影。

范长江故居
    更为重要的是,范长江是除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外,第一个正式以新闻记者身份进入延安的人,他的旅行通讯中还记载了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1937年2月9日,范长江到达延安,当天晚上,毛泽东在他工作的窑洞里会见了范长江。

范长江故居
    3月29日,毛泽东看了范长江的报道后,还给范长江写了一封亲笔信表示感谢。

范长江故居
    范长江西北之行的通讯陆续发表于《大公报》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公报》的发行数量陡增。不久,当这些通讯汇编为《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后,出现了读者抢购潮,“未及一月,初版数千部已售罄,而续购者仍极踊跃。”接着数月内,此书又连出了七版,一时风行全国。

范长江故居
    1937年11月8日,在周恩来的直接指导下,范长江与中国文化运动的先驱胡愈之等团结全国广大进步记者,组成了“中国青年记者学会”,这就是中国记者协会的前身。这一天,也成为后来的中国记者节。下图是长江先生用过的生活用品。

范长江故居
    1940年12月10日,范长江在重庆与沈钧儒之女沈谱结婚,周恩来、茅盾、戈宝权、沈志远等参加了婚礼。

范长江故居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时任新华总社总编辑的范长江带领一批“新闻兵”,跟随解放军先头部队进入北平,奉命接管国民党在北平的各新闻单位,组建北平解放后的第一张党报——《人民日报·北平版》和新华社北平分社。1949年5月,他又赴上海担任《解放日报》社长、总编辑。10月19日,范长江调回北京任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副署长,50年1月,又接替胡乔木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成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范长江故居
    这是1951年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期间,毛泽东与范长江亲切交谈。

范长江故居
    1952年后,范长江先生转战文教科技战线,担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等职。下图是1957年范长江在苏联访问时在签名簿上留言。

范长江故居
    “文化大革命”中,范长江受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长期被关押,受尽折磨摧残。1970年10月23日,在范长江被关押的地方——河南省确山的一个农村机井里发现了范长江的遗体。虽然多数媒体都以“自杀”来评述年仅61岁的范长江,但事实上,范长江的死至今都是一个谜。下图是河南确山长江亭。

范长江故居
范长江故居
    长江大课堂外形似长江先生的书架,馆内主题墙以堆叠的书籍造型为背景,地面是一条绵延的长江水,隐喻长江精神自有后来人。

范长江故居
    为纪念范长江这位中国新闻界著名的杰出代表,1991年起,国家设立范长江新闻奖,这是全国中青年记者的最高荣誉奖。2005年,国家把范长江新闻奖与韬奋新闻奖合并为长江韬奋新闻奖,使这一奖项成为全国新闻工作者的最高荣誉。
范长江故居
范长江故居
    馆内介绍了范长江新闻奖的设立、变革及历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奖者的资料和作品,充分展示了当代新闻工作者对长江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范长江故居
范长江故居
范长江故居
范长江故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