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种设备的管道布置攻略汇总,化工人都应该知道。

 阿明哥哥资料区 2022-08-14 发布于上海

正文 2980 字  8 分钟阅读

一、离心式压缩机的管道布置


管道布置必须符合下列要求:管道布置应符合有关的设计标准、规范、规定;符合工艺流程图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管道布置应使管系有一定的柔性,保证管道对压缩机管口作用力及力矩不超过压缩机厂家的许用数值的范围;

管道布置应考虑设置合理的支撑点及相匹配的管道支架的类型;管道布置应统筹设计规划,保证压缩机安全可靠运行,同时要满足施工、检修操作等各方面的要求 。


1. 离心压缩机进口管道布置的要求

离心压缩机采用封闭式厂房安装时,一般进口管道设置在厂房外面,能够节约场地及方便施工和检修;压缩机进口一般不能直接与弯头连接,保证最短的直管段应大于2倍的管径,通常取3~5倍的管径。

根据流程图的要求,一般情况下进口管道应设置气液分离器,分离设备尽量靠近进口处,同时考虑管道有一定的坡度坡向气液分离器。为了防止开车前杂物进入压缩机,在管道进口设置一段可拆卸的短管,便于安装临时过滤器。

2. 离心压缩机出口管道布置的要求

经过管道应力分析后,出口管道在满足压缩机管口力及力矩的情况下,通常在管道出口附近设置变力弹簧支吊架,根据管道支架需要生根的地方确定合适的形式及类型,载荷及贴板大小根据应力分析的结果统一考虑;

压缩机出口的管道不能有袋形;出口管道一般必须有防止气体、液体倒流的止回阀,管道管径偏大时,止回阀应尽量靠近机组,防止逆流破坏压缩机;

出口管道的相关的操作阀门应布置在压缩机二层平台上,方便操作人员操作和观察现场仪表;管道布置满足压缩机管口受力的同时,走向应尽量短,减少弯头的数量,降低管道的阻力。


二、往复式压缩机的管道布置

往复式压缩机是炼油化工装置中的重要设备,在其管道设计中,工艺管道布置是十分重要的,除满足管道布置的工艺要求外,还应满足管道布置的抗振要求。


在抗振设计中,除了应满足管系柔性需要外,还要尽量将管道振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 往复式压缩机入口分液罐的设置

往复式压缩机入口一般都设有入口分液罐,主要是为压缩机提供稳定气流,使入口管道中的气体凝液在入口分液罐中分离出来,避免液体带进压缩机汽缸内。

为了减少压缩机入口管道的压力降,要求分液罐布置在压缩机附近易操作维护的场地。

另外,两台以上的压缩机共用一个入口分液罐时,压缩机的位置宜对称布置。管道布置要求入口分液罐到入口嘴子这段管道为最短,使其压力损失最小,而且管内不存液。

2. 往复式压缩机进出口管道的布置

管道走向有两种布置方式:

一种为管道架空布置,此种布置方法可避免管道出现袋形,防止积液,但是必须设较高的支架,费用高而且阀门和仪表的操作不方便。一般只要管内不积存大量的气体和凝液,就不必采用这种布置方式。

另一种方式是地面布置,目前炼油装置中采用较多,为防止振动,多采用地面设置矮管墩,管道沿地面敷设,管道敷设在管墩上,支架容易设置,有利于防振;
而且阀门和仪表的安装高度不高,易于进行操作和检查。

但这种布置的缺点是弯头较多,入口压力损失较大,且管道上会出现液袋。当输送易凝介质的入口管道不可避免地出现液袋时,除管道采取保温和伴热措施,以保持气体温度高于雾点外,还应设置完全排液设施。


三、管廊管道布置

敷设在管廊上的管道种类有:公用管道用工程管道仪表管道及电缆

1. 一般设备的平面布置都是在管廊的两侧按工艺流程顺序布置的,因而与管廊左侧设备联系的管道布置在管廊的左侧而与右侧设备联系的管道布置在管廊的右侧。管廊的中部宜布置公用工程管道。

2. 大直径输送液体的重管道应布置在靠近管架柱子的位置或布置在管架柱子的上方,以使管架的梁承受较小的弯矩。小直径的轻管道,宜布置在管架的中央部位。

3. 对于双层管廊,气体管道、热的管道宜布置在上层,液体、冷物流、及其他有腐蚀介质的管道宜布置在下层。因此公用工程管道中的蒸汽、压缩空气、瓦斯及其他工艺气体管道布置在上层,其余的公用工程管道的布置可视情况而定。

4. 在支管根部设有切断阀的蒸汽、热载体油等公用工程管道,其位置应便于设置阀门操作平台。

5. 低温冷冻管道,液化石油气管道和其他应避免受热的管道不宜布置在热管道上方或紧靠不保温的热管道。

6. 个别大直径管道进入管廊改变标高有困难时可以平拐进入,此时该管道应布置在管廊的边缘。

7. 管廊在进出装置处通常集中有较多的阀门,应设置操作平台,平台宜位于管道的上方。必要时沿管廊走向也应设操作检修通道。

8. 沿管廊两侧柱子的外侧,通常布置调节阀组、伴热蒸汽分配站、凝结水收集站及取样冷却器、过滤器等小型设备。

9. 在布置管廊的管道时,要同仪表专业协商为仪表槽架留好位置。当装置内的电缆槽架架空敷设时,也要同电气专业协商并为电缆槽架留好位置。


四、管廊上管道的布置应根据下面几个因素确定管道的位置


1. 管径大小的因素

大直径输送液体的重管道(不论其为工艺管道还是公用工程管道)应布置在靠近管架柱子的位置或布置在管架柱子的上方,以使管架的梁承受较小的弯矩,特是个别大直径管道进入管廊改变标高有困难时可以平拐进入,此时该管道应布置在管廊的边缘。

小直径的轻管道,宜布置在管架的中央部位。

由于小直径管道的跨距常小于管架的间距,因此这些小管的位置还应考虑能利用大管来设置中间支架。对于单柱的管架,应尽量使管架柱子两侧的负荷匀称。

2. 设备位置的因素

比较经济合理的设备平面布置都是在管廊的两侧按工艺流程顺序布置设备,因此顺理成章与管廊左侧设备联系的管道布置在管廊的左侧而与右侧设备联系的管道布置在管廊的右侧。管廊的中间宜布置公用工程管道,易于向两侧引出。

3. 输送物料性质的因素

低温管道和不宜受热的物料管道,如液化烃、冷冻管道等,不应靠近蒸汽管道或不保温的热管道布置;氧气管道不宜与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管道相邻布置;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应布置在下层但不应布置在驱动设备的正上方。

对于双层管廊,总原则是上层布置公用工程管道,下层布置工艺管道。通常是气体管道、热的管道、敷设距离较长的工艺管道宜布置在上层;液体的、冷的、液化石油气、化学药剂及其他有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宜布置在下层。

因此,公用工程管道中的蒸汽、压缩空气、氮气、氧气、燃料气、火炬线,与管桥顶层设备有关的管道及其他工艺气体管道布置在上层;新鲜水、循环水等液体公用工程管道布置在下层或上层;

工艺管道应视其两侧所连接的设备管嘴标高布置在上层或下层,以便使管道“步步高”或“步步低”,当没有调节阀在较低位置时,管道不得出现袋形。

4. 热应力的因素

需要用Π型补偿器吸收热胀的多根管道宜集中成组水平布置。管径较大温度较高需要较大的Π型补偿器的管道宜放在外侧,反之放在内侧以便于成组地设置Π型补偿器。

当管廊宽度较大时,这些需补偿的管道的位置应适中,以免弯管伸出的臂长过大。因为弯管的臂通常是支承在管廊的侧梁上的。


五、其他管道布置

1. 管道最高点设置放气阀,最低点设置放净阀,排放管道阀门靠近主管设备放空排气阀门最好应与设备本体直接链接。

2. 排放易燃易爆的气体管道上应设置阻火器,室外容器的排气管道上的阻火器应放置在排气管接口(与设备相接的口)500mm处,室内容器的排气必须接出屋顶,阻火器放在屋面上或靠近屋面,阻火器至排放口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1m。

3. 管路上设置取样点时,应选择便于操作、取出样品有代表性、真实性的位置。


编辑:吴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