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乐(中):秦汉驿道 | 三青台

 嘉绒遗民 2022-08-14 发布于四川

    在平乐古镇的东南边,有一座小山叫骑龙山,山上除了有座城隍庙外,更有一条长约两公里的千年古道,这就是秦汉驿道。

    在公路边上,就可以看到这座“南丝路遗迹”的牌坊,因为平乐古镇是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自成都出发后的第一重镇。

平乐(中):秦汉驿道

    顺着台阶上山,首先见到的是这口龙泉古井,据传,每年三月十一,城隍爷都会来这里采水,有夙愿请求之人拜之,则会得尝所愿。所以当地居民都称之为神井,年年祭拜。这口井虽然在山脊之上,但水质甘醇,常年不涸,过去曾是南丝路的重要水源供给地。

平乐(中):秦汉驿道

    爬上一段石阶,是这座亭子,从这里开始就走上了骑龙山古道。

平乐(中):秦汉驿道

    2005年4月,当地百姓在平乐镇骑龙山城隍岗拓荒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距离地面40公分的泥土下面,呈平面线状铺列着许多鹅卵石,后经考古人员挖掘,顺着鹅卵石的踪迹发现了一条古道,并根据出土的汉代“五铢钱”推断该古道的年代应在汉代,这就是秦汉驿道遗址。

平乐(中):秦汉驿道

    秦汉驿道长约两公里,路面宽约4米,呈鱼脊形。中央用平顶大鹅卵石砌成一条笔直的中心线,两旁鳞次栉比地用鹅卵石铺砌路面,十分牢固,显示出当时设计施工者的智慧和匠心。后经专家研究,说这条路是当时由成都、经邛州、雅州通往吐蕃、党项、南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要道之一,当地老人称驿道遗址为“剑南道”或“马道子”,而现在一般称之为中国的“南方丝绸之路”。

    驿道两旁,有关于南方丝绸之路的文字介绍。南方丝绸之路(也作西南丝绸之路)形成于2000多年前,比西北丝绸之路的形成早200多年。在西汉时称为“蜀——身毒道”,它起于成都市,止于现在的印度。身毒(Juān Dǔ) 是印度河流域古国名,始见于《史记》,是中国对印度的最早译名。

平乐(中):秦汉驿道

    南方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分东、西两线,由五尺道、零关道(也作灵关道)和永昌道组合而成,全长2000多公里。

    东线北起宜宾,南至曲靖市(古味县),途经昭通地区的盐津、大关、鲁甸等县,因道宽仅5尺,史书上称其为“五尺道”。在五尺道的基础上,后人逐渐将此道延伸至昆明、楚雄、大理,在普棚驿与西线零关道交汇。

    五尺道:成都——宜宾(古道)——云南昭通(古朱提)——贵州威宁(古夜郎国地)——云南曲靖(古味县)——昆明(古滇池)——楚雄——大理。

平乐(中):秦汉驿道

    西线零关道(或称牦牛道、清溪道)由成都经邛崃(古临邛)、雅安(古青衣、古严关)、芦山(古称零关)、汉源(古窄都)、甘洛、越西、西昌(古邛都)、大姚(古青岭)至祥运、大理(古叶榆)。我在《自驾游凉山(7):文昌帝君故里  越西水镇中所》一文中也提及过零关古道。

    零关道:成都(古蜀都)——邛崃(古临邛)——雅安(古青衣)——荥经(古严道)——汉源(古窄都)——甘洛——越西——西昌(古邛都)——云南大姚(古青岭)——大理(古叶榆)。

平乐(中):秦汉驿道

    东、西线在大理交汇以后被称为博南道或永昌道,经永平(古博南)、保山(古永昌)、德宏到缅甸、印度、阿富汗等国,或经保山、腾冲(古腾越)至缅甸、印度阿萨姆等地,成为连接南亚、西亚而达欧洲的古代通商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

    永昌道:大理——永平(古博南)——保山(古永昌)——腾冲(古腾越)——缅甸——印度。

平乐(中):秦汉驿道

    古驿道两旁垒有高墙,犹如秦汉以来的“甬道”。《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作甘泉殿,筑甬道。”注说:“谓于驰道(大路)外筑墙,天子行中间,外人不见。”邛雅驿道两旁的墙垣,将大路夹在中间,和秦汉时代“甬道”的规模构制完全一致。邛雅驿道两边的墙垣用河卵石垒砌,道高1.4米,墙垣原为防止敌人抄掠运输物资而设。从筑路史的发展来看,墙垣又起着养路如排水抵挡塌方的功用。正如现在的山区公路,也往往于山岩陡坡之下的路侧,筑一段坚固的石坎。

平乐(中):秦汉驿道

    驿道中间通车马的大道铺着巨大的卵石,顺着山势蜿蜒前行。《汉书地理志》说,“灵关道属越嶲郡,司马相如通零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唐韦皋攻吐蕃,分兵出西山灵关,即此。”即是说,公元前2世纪,史称“汉赋之圣”的成都才子司马相如就是经由此驿道出使西南夷的,也是韦皋出兵与吐蕃作战的路线之一。

    通过古西南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蜀布、筇竹杖、工艺品、铁器等源源不断的输出,而国外的琉璃、宝石、翡翠、光珠等又不断输入。

平乐(中):秦汉驿道

    古道旁,有一座城隍庙,供奉着城隍爷和城隍娘娘。“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最早的城隍庙只有城隍爷,到元代,朝廷才让城隍爷配享夫人的。

平乐(中):秦汉驿道

平乐(中):秦汉驿道

    平乐城隍庙始建于宋代,北宋元年(970年),邛州火井县县治迁到这里,于是修建了城隍庙。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解放后在原址上重建的,保存有部分宋代遗址和石阶。据说,每年的三月十一,这里的庙会热闹非凡,香客如云。城隍庙虽然不够堂皇,但占地还不小,城隍殿后面还有两座大殿,这里还供有关二爷呢。

平乐(中):秦汉驿道

    因为城隍是城市的保护神,所以自古以来,城隍庙都建在城里,但不知这座城隍庙为何建在平乐古镇外的山上,或许,原来这里的驿道旁原本就有集镇,只是后来和古驿道一样,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平乐(中):秦汉驿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