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说三国:二七五 清正司马芝

 秦时汉唐 2022-08-14 发布于重庆

司马芝是三国有名的清正大臣,陈寿称他忠诚坚贞,言行公正,从不欺软怕硬,将他与徐奕、何夔、邢颙、毛玠、崔琰、鲍勋等六名著名的公道正派人士列为一篇作传,给予了高度评价。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

司马芝年少时是书生,到荆州躲避战乱,在鲁阳山遭遇贼寇,同行的人都抛下老人弱者逃跑,司马芝却独自坐着,守着自己的老母亲。

贼人来到,将刀刃放在司马芝面前,准备杀了他。

司马芝面无惧色,向贼人叩头说:“母亲年迈,只能托付给各位了。”

贼人一听,都说:“这是孝子啊。杀了他不合道义。”

于是饶过司马芝,任由他用鹿车载上母亲,推着走了。

司马芝在南方居住了十几年,亲自耕种,坚守节义。

曹操平定荆州后,让司马芝担任菅县县长。

当时天下纷乱,刚刚恢复秩序,很多人都不奉公守法。

郡中主簿刘节,是个出身大族的豪侠,有一千多家宾客,常常出外为盗贼,在城中则扰乱官吏的治理,横行霸道,无恶不作。

不久,司马芝派刘节的门客王同等人当兵。

掾史依据旧例,劝阻说:“刘节家中从来都没有人参加过徭役的。如果他们把人藏起来,你一定要为滞留误期而负责的。”

司马芝没有听从,给刘节写信说:“你家是大族,在郡中地位重要,但你门下宾客经常不参加徭役,既会让百姓怨恨,也有可能会有流言传给上级知道。现在调派王同等人当兵,希望你按时遣送。”

参军士兵开始在郡中集合时,刘节果然将王同等人藏匿起来,还让督邮用战时的法令制度责问县衙。

县掾史没有办法,只好请求替代王同服役。

司马芝派人带着檄文,快马加鞭赶到郡府济南,详细报告了刘节的罪行。

济南太守郝光对司马芝向来敬重信任,立即让刘节代替王同服役。

青州百姓纷纷称赞司马芝,说他竟然可以让郡中主簿去当兵。

之后,司马芝被提升为广平县令。

征虏将军刘勋仗着显贵宠信,骄矜豪横,因为是司马芝故地的将领,其门客弟子在境内多次违犯律法。

刘勋给司马芝写信,没有写上自己姓名,只是替这些人说情。

司马芝装作不知道,没有回复他的书信,一切都按律法处理。

后来,刘勋因为心怀不轨被诛杀,跟他交往或相关的人都获了罪,只有司马芝为人赞许,大家都觉得识人精准。

司马芝又被提升为大理正,管理天下刑狱。

有人偷了官府的白练,放在厕所上面,官吏怀疑是女工做的,就将她们抓捕,关进监狱。

司马芝说:“惩罚违法行为的缺失,就在于严苛暴力。现在先搜到赃物然后再审讯供词,如果犯人经受不住拷问,有可能会出现犯人无辜却被迫认罪的情况。这种无辜却认罪的情况,是不能判决案件的。况且精简而容易服从,是品德高尚的人的教化。不放过有罪的人,只是平庸社会的治理方法而已。现在宽宥有嫌疑的人,以倡导容易施行的原则,不也是可以的吗?”

曹操听从了他的建议。

司马芝曾先后担任过甘陵郡、沛国、阳平郡的太守,所在任职的地方,都很有成绩。

黄初(220—226年)年间,司马芝入京担任河南尹,抑制豪强,帮扶弱小,对私下的请求都不会同意。

当时宫中属官有事想求司马芝帮忙,不敢直说,就通过司马芝妻子的伯父董昭的关系去托请。

董昭也害怕司马芝,没有帮他传达。

司马芝因此对属下训诫说:“君王设立教化,不能让官吏一定不会违犯。官吏违反教令,也不能让君主一定不知道。设立了教化还有人违犯,是君主的弱小。违犯的教化让君主知道,就是官吏的祸害。在上位的君主弱小,在下位的官吏祸害,这就是政治事务无法治理的原因。难道能不各自努力吗?”

从此,下属的吏役没有不勉励自己的。

司马芝门下巡视的人曾怀疑守门的人偷盗了簪子,守门吏役不承认,官曹就将他抓捕,关进监狱。

司马芝教训说:“事物都有相似之处而难以区别,倘若不是离娄那样的人,很少有能不被迷惑的。就这件事的实际情况来看,巡视的人仅仅因为十分珍惜一根发簪,怎么就忍心轻易伤害自己同类的人呢?还是将这件事搁置下来,不要再过问了。”

魏明帝曹叡登基后,赐爵司马芝关内侯。

不久,特进曹洪的乳母当,以及临汾公主的侍者,因为一起侍奉无涧山神被抓捕下狱。

卞太后派宦官到司马芝府中传令,要求释放人犯。

司马芝没有向上级报告,自行下令让洛阳狱吏进行调查,将二人依法处理,然后才上书说:“那些应该判处死罪的情况,都应该先上表奏报。过去制定文书,禁止断绝不合礼制的祭祀,以端正风俗,现在这些人犯下了有关妖邪的罪行,供词刚刚确定,宦官吴达就来到臣这里,传达太皇太后旨令。臣担心有人会援助维护他们,所以不敢上报,而是迅速报告给陛下知道。如果不得已,也只好先暂停这件事。这件事没有早日审查完毕,是臣的罪过,所以我违背通常的制度,先行命令县官考查完毕,擅自执行了刑罚,请求陛下惩治责罚。”

曹叡亲手写诏回复说:“看了奏表,知道你的诚心,想要依凭诏书,依靠权力办事,是对的。这是你奉着诏书之意行事,有什么需要道歉的呢?以后宦官再去你的住处,千万不要为他通报。”

司马芝担任大理正十一年,多次处理律法中不方便处理的案例,秉持道义行事。

恰好各位藩王入京朝见,和京城中人有联络串通,司马芝受牵连被免职。

后来,司马芝担任大司农。

行业惯例,之前的各位典农都尉都各自带着吏役百姓,从事商业谋生,以获得利益。

司马芝上奏,建议制止商业,专务农事,说:“君主治理天下,推崇本业,抑制末业,看重农业生产和粮食谷物。《礼记·王制》中说:'没有三年的粮食储备,国家就不成为国家了。’管子也说要以囤积粮食为急切事务。如今,东吴和西蜀还没有平定,国家战事还没有停息,现在国家的重要任务,只在于粮食布帛。太祖武皇帝(曹操)特地开设屯田的官职,专门负责耕种养殖。建安年间,天下仓库储粮充足,百姓殷实富足。从黄初年间以来,任由众位典农谋求生计,各自为手下人计划,实在不是国家大局应该出现的状况。君主将天下四海都当做自己家,所以《左传》中说:'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你怎么又会够呢?’收成好的肥沃田地,在于没有错失良好的自然条件并且发挥土地的生产能力。现在从事商业所求得的,虽然有明显的成倍增长的利益,但对于整个计划来说,已经有数不清的损耗,还比不上开垦田地增加一亩土地的收成。农夫耕种土地,从正月开始耕田播种,耕耘采桑,开垦田地种植麦子,收获之后筑造场地,一直到十月份才忙完。修整仓库,搭建桥梁,运送佃租赋税,清理道路,整理屋梁,用泥涂抹房屋,因此一年到头,没有哪一天不做农活的。现在各位典农说:'留下的人为外出经商的人管理田地,为他们服劳役,是形势所迫,不得不这样做。想不荒废农耕,就要让我们平素留有余力。’臣认为,不应该让商业扰乱农事,应该专门以农业为要务。从国家大计考虑,这样比较好。”

曹叡听从了他的建议。

每次有上级官员召见询问,司马芝往往先去见上官的掾史,让他们为自己推断被召见的原因,并请教如何回复才能让上级满意,见到上级后就全部按掾史教的那样做。

司马芝性情诚实正直,不夸耀,严正端方,和宾客谈论的时候,有不合自己心意的,就当面指出他的不足之处,过后就再不会说不好的言论。

司马芝在官任上去世,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自魏朝以来,担任河南尹的官员,没有人比得上司马芝。

司马芝去世后,他的儿子司马岐承继了他的位置,从河南丞转任廷尉正,提升为陈留相。

当时梁郡拘押在狱中的囚犯,多数都互相牵连,好几年不能判决。

曹叡下诏,将这些案件转移到司马岐所管辖的县中,由他负责处理。

县里见要转来这么多犯人,申请先制造监狱用具。

司马岐说:“现在囚犯有数十个,他们既机巧伪诈,供词难以对应,又已经对酷刑疲倦,其中的情况显而易见。怎么让他们再长久地关押在监狱中呢?”

等到囚犯们送到,司马岐诘问他们,全都没有敢隐瞒欺骗,一个早上就判决完毕,于是司马岐被升迁为廷尉。

大将军曹爽独揽大权,尚书何晏、邓飏等人在他身边辅助,权倾一时。

南阳人圭泰曾在言语上违背了他们的指示,被廷尉抓捕下狱。

邓飏审理此案,准备判处圭泰重刑。

司马岐多次对邓飏说:“重要职位的大臣,是皇室的辅助,不能辅助教化,推广德行,与古人媲美,反而还放纵自己的私愤,冤枉无辜之人。让百姓心存畏惧的,原因不就是在这里吗?”

邓飏非常恼怒,每次都是气哼哼地离开了。

司马岐担心时间久了,自己一定会获罪,便因病辞官,在家中不到一年就去世了,年仅三十五岁。

他的儿子司马肇继承了侯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