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变迁,“信用”助力——诸城市郑家庄子村信用员赵泮连专访

 暮秋晚雨 2022-08-14 发布于山东

山东师范大学宣传部大学生通讯社2022级记者团体验生 林泽曦

引语

斑驳的黑漆木门上,春联已经略有褪色。破旧的木门、低矮的门框、坑洼的水泥地面,和院子里时常传出的鸡鸣狗吠,跟旁边那块耀眼的铜制招牌显得不太般配。这个普通的农家小院,就是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社诸城农商银行石桥子镇分行在基层乡镇设置的办事点,负责着郑家庄子村和小张家村两村村民们的所有金融业务。8月13日下午1时,办事点信用员赵泮连接受了采访。

一.凯歌高唱五十载

赵泮连老人出生于1951年,是诸城市石桥子镇郑家庄子村村民,今年已经71岁高龄。自1973年该办事点正式创立,他便担任信用员职务,至今已经五十年。

据赵老讲述,办事点始创于1973年,前身是诸城农村信用社和吴家楼乡人民公社的办事点,负责人称为“信用员”。期初,建立办事点是为了方便村民入股。此后,随着时代发展,上世纪末的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区划调整浪潮奔涌,信用社逐渐改制成为银行,吴家楼乡被撤销并入石桥子镇,人民公社也早已取消,这个办事点也随之调整,专门负责存取款、收放贷等金融业务。除了郑家庄子村,这个办事点还负责邻村小张家庄的业务。负责人的称谓则沿用最初的名称——信用员。一直以来,信用员由乡亲们票选,兼顾务农和职务工作,而办事点就是信用员的家。

五十年来,办事点信用员始终秉承“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钱有息,为储户保密”这一条信用社时代延续至今的政策方针,让村民们可以在家门口存取款,不用跑远路就能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当提及这四句话的政策时,赵老说得抑扬顿挫,流畅准确,说完之后还会向记者进行简单解释,略显苍老的脸上,泛着激情澎湃的笑容。

二.信息化里看变迁

当问及这五十年中有没有难忘的事情时,赵泮连老人说出了2010年的那一天。

2010年,诸城农村合作银行(诸城农商银行前身)统一推广信用员信息化办公,赵老家里安上了POS机、点钞机和专门的财务操作平台,此后陆陆续续安装了各种识别、扫描、信息汇总、数据传输相关的设备。

说到这里,赵老不禁回忆起了实现信息化办公前的经历:“当年没有机器的时候,算账全靠打算盘。上级要求五天一查账、分段计息,每一笔存款、每一段时间,利息都要单独算好,要按时到镇上报账。”这时,赵老的老伴补充道:“以前庄里卖棉花那些时候,天天晚上不都算账算到十二点!”不仅如此,后来制度改为三天一查账,赵老的工作强度更大了,常常在凌晨一二点钟挑灯夜战。第二天早上来不及睡足觉,就要去镇里报账。与此同时,自己家里的农活也要操劳……

实现信息化办公,明显方便了赵老的工作。复杂的利息计算和利率浮动不再需要人工参与,储户信息可以录入电脑轻松查询,也不再需要三天两头跑镇中心……信用员的工作效率更高,工作方式更便捷,工作内容更轻松,也让办事点的工作流程更精简,进而更加方便了村民们。信息化办公推广之后,银行、村民、村办企业、个体商户通过信用员联系成了整体。办事点几乎每天的资金流水都在五万元以上,七八万的日流水已经成为常态,有时甚至能突破日流水十万元的大关。

信用员实现信息化办公的同时,村民们也过上了信息化生活。小电视机换成了大彩电,小卫星锅换成了网络机顶盒,不少村民使用手机网络刷短视频、发微信,村民们在生产之余,也融入了信息化的生活。

“我们办的越来越红火。”赵老这句爽朗的话语,不仅适用于这一处办事点,也适用于村民、村办企业、个体户的全盘全貌。村民们表示,即使受到了疫情冲击,各方在经济营收上也能保持向好发展,办事点信用员提供的金融支持功不可没。

三.信用为本促发展

“信用,干咱们这个活计必须讲究信用。”

当记者问及赵老对信用员这一工作的感想时,赵老如是回答。

赵老对于“信用员”这个称号的深厚感情,不仅在履职五十年的情怀,更在于“信用”二字的沉重:“我们要是没有信用,早就倒了!”对于赵老,“信用”二字,既是自己的责任,也是自己坚持的动力:“下面老百姓觉得我们有信用,我们自己干的也有劲。”说到这里,赵老的脸上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现在,按照上级要求,办事点已经安装了24小时监控,镜头下办账、“阳光”下办账,全流程全透明地自觉接受上级监督。新时代,信用员用行动为“信用”二字“保质保鲜”!

四.老当益壮再向前

赵老已年逾古稀,但当记者问到是否会坚持岗位时,毫不犹豫地表示:“我干这个活干不够。”

赵老表示,自己已经71岁,按照规定,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是自己仍然会坚持在岗位上,直到经过正式的强制退休流程才会选择卸任。

赵泮连老人履职五十年来,经过了一次次查账、清理、整顿,一批批清理、换岗、巡查。同时代的很多信用员有的调离,有的撤职,有的问责,但是赵老以五十年一账不错的傲人成绩在信用员岗位上坚守至今。提到这些经历,赵老无比自豪。

同时,随着年龄上涨,赵老已经开始耳背,正如他所说,强制退休是必然的。但是在最后的职业生涯里,赵老仍然兢兢业业,用他自己的话说,“把现在的好时候、好设备在最后这几年再利用好!”

结语:

从当年凌晨的灯火,到现在屏幕的荧光,信用员办事点的变化,也是基层村镇的变迁,见证着乡村建设的光辉历程。不只是郑家庄子村和小张家村,诸城市几乎每一到三个村庄就有一个这样的农商银行办事点,让每一位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存钱取款。

赵泮连老人用“信用”理念和敬业精神服务着两村百姓。而放眼全国广袤的乡村大地,六万万农民中,也有着无数同赵泮连一样的可敬之人,用自己的才智,尽心尽力地为人民服务,共同助力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2022年8月15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