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没带伞,恰逢天降大雨,写下一首千古绝唱,治愈后世940年

 茶香飘万里 2022-08-14 发布于山西

有一首歌曾这样唱道: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

穿越时光,这句歌词套用在900年前的苏轼身上,也毫不违和。

苏轼的前半生,还是蛮顺利的。

出生于四川,家庭和谐,娶了妻子王弗,夫妻恩爱。

才高八斗,进京考试,受到文坛盟主欧阳修的看重,直夸他能“出人头地”。

当了官,日子过得还算舒心。

有一句名言:没有被贬谪过的诗人,不叫诗人。

平顺地度过了40多年的人生后,也迎来了人生最大的贬谪。

1079年,因为“乌台诗案”,苏轼被贬到黄州。

在黄州,苏轼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

过得并不好。

钱不够花,以前当官还有工资,现在成为黄州团练逼使,没工资,没补贴。

看着一大家人十几口人,只能吃积蓄。

为了省钱,苏轼想了一个好办法。

每个月的初一,他会拿出4500钱,分成30份,挂在房梁上。

每天早上取一份下来当家用,用不完,就放在另一个桶里,当招待朋友的基金。

除了节流,还要开源。

苏轼一家过得辛苦,朋友马正卿看在眼里,向上面打报告,申请了一块荒地,交给苏轼耕种。

地在黄州以东,此后,苏轼自称“东坡居士”。

有了地,苏轼挽起袖子,带着家里人,亲自耕种。

贬谪在继续,生活也要继续。

他筑水坝,建鱼池,努力让生活越来越好。

在黄州越久,他越想念家乡,想念家乡的风味。

他托人从老家四川找来菜种,满怀欣喜地种了下去。

劳动让他忙碌了起来,也治愈了疲惫的心。

看着菜地冒了苗,稻子在风中摇曳,他的心情大好。

一个好心的农人,看了苏轼的麦子,提醒他说:

麦苗初生以后,不能任其疯长。如果想要丰收,必须让初生的麦苗由牛羊吃去,等到冬去春来,再生的麦苗才能茂盛。

苏轼很虚心,他听取了农人的建议,等到小麦丰收后,他对农人充满了感激。

在黄州,他还交了很多朋友。

有一天,他和朋友们夜游赤壁,在小舟上,苏轼游览着古迹,看着天上的月亮,感慨万千。

他写下千古流传的《赤壁赋》。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在赤壁,对于自然,对于人生,他有了新的感悟。

也许是时间治愈了伤痛,也许是劳动,让他心灵充实,也许是朋友,给了他陪伴,让他不再孤独,在黄州,苏轼的心态变得越来越平和。

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最能反映苏轼此时的心情。

一个春天,苏轼与朋友出游,一路上大家都很开心。

忽然,天气突变,下起雨来,大家没有带雨伞,都显得十分狼狈。

只有苏轼,泰然自若,慢慢地走着,仿佛没有下雨一般。

同行的朋友也许在奇怪:苏子,你怎么这么淡定呢?

苏轼说出了自己的心得。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雨突然而来,不要去听它穿林打叶的声音,不如放开喉咙从容而行。

拄着竹杖,穿着草鞋,走路比骑马轻便,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我自淡然前行。

春风吹来,吹醒了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那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

等到风雨过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朋友惊讶于苏轼的从容。

苏轼也许微微一笑:这有什么,比这更大的风雨我都见过,淡定一点,过去了就没事了。

是啊,自然的风雨怎比得上人生中的风雨可怕呢?

人生的风雨,苏轼早已尝过,也不过如此。

所以,面对自然的风雨,泰然自若。

人生总是这样,经常碰上无端的风雨,还没有遮蔽。

怎么办呢?

抱怨也无济于事,只有默默承受。

但挫折和苦难真的难以抵御吗?

苏轼却教给我们一个更好的方法:泰然处之。

没什么坎是过不去的,既然遇到了,就坦然跨过去。

继续生活,努力生活,所有的苦痛了黑暗终将会过程,而光明会在你没有准备时悄悄来临。

当你再回首过去时,所有的荣辱得失、悲欢离合都会化为淡定与从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