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航母简史:05.被抢的第一

 科学声音 2022-08-14 发布于上海

咱们书接上文,上文书讲到英国人连续改装了几艘航空母舰。但是这几艘船或多或少都有问题。暴怒号航速快,但是飞机很难降落,前后两个飞行甲板,上层建筑对气流干扰很严重。

战后,暴怒号也被改造成全通甲板,但是这家伙有点头重脚轻,万一船歪了,回正有点难,毕竟加了一个巨大的平甲板,重心大大升高了。百眼巨人倒是一上来就是全平甲板,稳定性很好,但是驾驶舱没地方安排,只能凑合弄个伸缩式的,这显然对船舶的驾驶和航空指挥很不利。

改为平甲板的暴怒号

说白了,那个时代的航母或多或少实验的成分都很高。甲板也是改来改去的。谁也不知道飞机和军舰究竟如何搭配才是最好的。船的上层结构到底该如何安排。

美国人则在进行另外一项实验,那就是弹射起飞,他们采用的弹射装置和鱼雷发射管的原理差不多,都是靠压缩空气驱动。那时候的飞机很轻,靠压缩空气足够了,有了有弹射器,水上飞机就可以直接从窄小的军舰上弹射起飞,也就不需要专门的飞行甲板。对战列舰的改动很小。

北卡罗莱纳号弹射水上飞机

1912年,美国人实现了从战列舰上弹射起飞。比如北卡罗来纳号就装了弹射器。1917年,西雅图号也装了弹射器。但是美国人觉得弹射器影响军舰的使用。也就是把弹射器给拆了。英国皇家海军把一艘自卸船思林格尔号改装成了弹射器试验船,但是也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说到底是因为当时普通飞机很轻,可以直接从军舰上起飞。弹射器只对比较笨重的水上飞机有用。所以大家都觉得弹射器不太实用,也就没怎么下力气研究。

一战以后,美国军方内部开始闹派系斗争。陆军航空队觉得会飞的东西都应该是归他们管。海军的舰载机就是前来分一杯羹的竞争对手。毕竟战后国会的预算有限,海军多吃一口,陆军就少吃一口。所以,美国的海军航空兵发展得并不快。

美国人对英国皇家海军使用航母的经验很羡慕。他们也打算开始建造专用的航空母舰。他们申请建造能够搭载24架战斗机的大型航空母舰。船长240米,排水量是2.2万吨。到了1918年,这个计划又修改了一下,吨位长到2.4万吨。航速35节,这个速度相当快,而且这艘航母还要加装10门152mm的大炮。到了1919年,计划又加码了,要增加4门203mm的重炮,4个鱼雷发射管。还有4门102mm 的高射炮。

国会的老爷们当然就不干了,这怎么还节节攀升啊?不行,不给钱。所以,海军的计划就黄了。不过这些设想可没有扔掉,有朝一日还是要拿出来实施的,最后海军就在此基础上搞出了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不过这是后话了。当时海军是在国会那里碰了一鼻子灰。

兰利号(1924)

但是海军还是不死心啊。当时的军舰都开始转向使用石油作为燃料。不再使用煤炭了。所以,海军的运煤船就用不上了,正好拿来改装一下,这总花不了多少钱吧。所以,美国海军就把木星号运煤船改装了一艘航空母舰,取名叫兰利号。这艘船的排水量不到一万吨出头。长度只有一百多米,不够长。但是船舱宽大,这倒是有利于装载飞机。

最有意思的是,这艘船套用如今的词汇叫做“混合动力”,这艘船是先用烧煤带动蒸汽轮机,蒸汽轮机再带动发电机,发电机通过电线驱动电动机来推动螺旋桨。后来还有好几艘船也采用了这个路子。所以,美国当年华盛顿州闹旱灾,水力发电量锐减。还是列克星敦号航母开到华盛顿州的塔科马市,从船上拉了根电线,为这个十万人口的城市供电,电力是相当充足。

所以,全电驱动并不是新技术,理念并不算新鲜,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也不是第一个采用全电推进系统的航母。美国最早的兰利号其实就是全电推进。只是当时的技术不如现在精良罢了。

兰利号没走弯路,一开始就改装成了平甲板,没有什么上层建筑。只有两个小烟囱竖在那儿,这俩个小烟囱是可以向旁边倒下去的,在飞机起降的时候,就把烟囱放躺下,不要干扰平甲板上的气流。

兰利号横躺的烟囱

兰利号代号是CV-1,是美国大甲板航空母舰的开山之作。这艘航母上也安装了两台弹射器,到了1928年,大家觉得弹射器没啥用,就给拆了。即便是成熟的大型航空母舰,比如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也不例外,也把弹射器给拆了。这就是说明,当时大家普遍不需要弹射器。

兰利号培养的一批又一批的飞行员,这批人后来成了美国海军航空兵的中坚力量。兰利号到了1936年,又一次进行改装,改成了水上飞机母舰,直通甲板拆掉了一半,前面留出的普通的船身,装有起重机等等设备。在那个年代,水上飞机母舰主要承担运送飞机的任务。并不承担作战任务,后来兰利号运送一批P40战斗机到东南亚支援盟军作战,被日本人炸瘫痪了,歪歪扭扭飘在水上,最后是美国人自己用鱼类把船打沉了。这就是兰利号最后的归宿。这艘船没能得个善终。

相比来讲,日本的凤翔号就运气爆表,一直混到战后在船厂里被拆除,算是得以善终吧。这艘凤翔号就是全世界第一艘正式服役的专用航空母舰。人家不是改造来的,人家从一出生就是航母。

浅野造船所旧址

一次世界大战主要集中在欧洲,亚洲并没有打什么大仗。全世界的船舶订单激增。能不激增吗?德国潜艇动辄就把英国商船给打沉了。英国是个岛国,当然需要大量的船补充。本国的船厂造军舰还来不及呢,商船还是从外国买算了。全世界的需求量都不少。日本的造船业还真的红火了一阵子。

但是,一战结束了,这种战争繁荣也就跟着结束了。日本的船厂没了订单,马上就要破产啊。但是日本政府知道造船业是战略产业,日本也是岛国。所以马上就出手相救,于是就把战前规划的水上飞机母舰的图纸给拿出来了。这艘船本来是一艘运油船,原本也不是水上飞机母舰。但是它之所以能够成为第一艘专门制造的航母,那是因为在图纸阶段,这艘船的用途就改了。变成了水上飞机母舰。

但是,最神奇的是,这艘船真的完工的时候,已经不是水上飞机母舰了。而是一艘货真价实的航母。日本派了个金子养三海军少佐跑到英国去参观访问。为了不让英国人起疑心,特别派了一个军衔比较低的军官去参观。这就跟秦国用5张羊皮把百里奚给还回来是一个道理,出价不能太高,高了就不合逻辑,容易让人怀疑。日本人也一样,你要是拉开架势,派了一个庞大的代表团,那人家英国人起疑心了。

日本当时是英国在亚洲的盟友,英国人也真是不防备这个小兄弟。什么都让日本人看。金子养三少佐到暴怒号上转悠了一圈。当时的暴怒号还不是全平甲板呢,日本人看完以后才改装的。就这都让日本人吓了一跳。这个金子养三少佐写了两份报告,发回国内。强烈建议造航空母舰,别再玩儿什么水上飞机母舰了,那玩意儿已经OUT啦。

日本海军省还真的听了金子养三少佐的建议,决定马上把这艘船改造成彻底的航母。当时在英国实地考察的除了金子养三,还有藤本喜久雄以及驻英国武官山本英辅海军大佐,他们都密切关注着英国海军的发展。

山本英辅

这个藤本喜久雄号称日本造军舰的鬼才设计师,最喜欢大胆激进的新技术。他看到英国航母,估计能两只眼冒绿光。山本英辅当时还是日本驻英国的海军武官,他是日本海军里最早关注航空技术的人之一。这两个人也都给日本海军提交了报告,而且在英国想尽办法搜刮有关航母的技术资料。所以,后来英国人看着日本人的凤翔号,越看越眼熟。怎么就跟竞技神号那么像呢。废话,能不像吗?

就在这艘船刚开工建造不久,日本人就把英国的飞行教官给请回来了。他们都有航母上起降的经验,他们是一五一十告诉了日本人什么地方需要改进。日本人赶快拿小本子往下记啊。日本人是真努力,这个学生是真的很好学啊。

日本人的进度比英国人快多了,所以他们后发先至。抢在英国人之前,让这艘船服役了,这艘船就被命名为“凤翔号”。标准排水量只有7500多吨,长度是168米,宽度只有18米,相对来讲算是瘦的。这艘船的飞行甲板前部稍稍往下倾斜,就是为了让飞机起飞的时候向下滑,获得一点加速,其实这样的做法得不偿失。不过那时候大家并不知道这么做不划算,这还是一种普遍的设计。飞行甲板就像是用钢骨架在船身上搭造的一个平台。船壳子和飞行甲板基本上是分离的,毕竟这艘船在图纸上还是一艘普通的油船。而且这艘船的线形和很多快速巡洋舰是一样的,只是放大了一点而已。

1922年的凤翔号

凤翔号的结构叫开放式,这一点和竞技神号是完全不一样的。竞技神号的平甲板和船身融为一体。但是,飞行甲板的前端是个尖儿。和军舰的船身完全一致。这就导致船头这一小块面积完全浪费。那时候英国人还不知道怎么让尖锐的船身和平头的飞行甲板完美融合。所以才弄出这么一个难看的设计。

日本人的凤翔号尽量延长飞行甲板,甲板的前端也就尽量弄成平头的。总算是比英国人利用率高一点。凤翔号也有特别让人哭笑不得的地方,这家伙也是一个混合动力。但是这可不是美国人那种蒸汽轮机发电驱动电动机的模式,这家伙一共有8座锅炉,4座烧重油,4座烧煤。你瞧这事儿闹的。一半煤一半油,这算是哪一出啊?4座烧煤的锅炉其实也不是单纯烧煤,而是煤和油混起来烧。

这种设计就属于十三不靠了。烧油的好处是热量高,而且可以海上加油,燃料补给可以自动化。烧煤就麻烦多了,毕竟是固体,补给起来速度慢,并不是弄个管子就能往里灌的。而且煤烟比油烟要大多了,容易被人发现。遥想当年,日俄战争的时候,俄国军舰烧的煤不怎么样,浓烟滚滚的,老远就被日本人看见了。后来,还是都改成烧重油的锅炉,这个问题才基本解决。

凤翔号有3根烟囱。为了避免烟囱带来的气流干扰,这三座烟囱也是能放躺下的。这三个大烟囱往下躺平,飞行甲板下边就没法干了。海风一吹,这烟就往里灌啊。没辙,所以不能完全放躺下,能放到60度,也就够用了。

这三个烟囱看着不大,其实重量也挺重的,所以大家后来懒得转来转去,干脆就固定在一个角度,能排烟,也不影响飞机起降就行了。

最开始,这艘船也有一个小小的舰岛。英国人的竞技神号上层建筑还是很大的。凤翔号的就没那么大,你就当是在平甲板上上装了一个圆形的炮楼。鬼子擅长修炮楼,就连军舰上层建筑也也是一样的。

日本人专门聘请了很多英国教官和工程师来日本传授技术。包括三菱重工的飞机工厂也在仿造英国人的小狗式舰载机,日本名字叫“十式舰战”。1923年,是英国人威廉·乔丹驾驶日本造的的“十式舰战”降落在了凤翔号上。过了没几天,凤翔号的飞行队长长吉良俊一就驾驶十式舰战降落在了凤翔号上。他成为第一个降落在航母上的日本飞行员。不过呢,他的运气不好,第二次降落就翻到海里去了。大家把他捞起来,好在并无大碍,他马上就奔向下一架飞机,他还要飞,这一次他又获得了成功。你别说,日本人还是很拼命的。横须贺的海军飞行员一个个掌握了舰载机起降技术。

十式舰战

不过呢,虽然凤翔号很多地方都学了英国人的技术但是,他们也有没学全的地方。那就是凤翔号虽然可以搭载15架战斗机,外加6架备份机。分别放在两个互不连通的机库里。但是,整艘军舰居然没有航空油槽。后来的历次改装也没解决这个问题。

草鹿龙之介曾经在凤翔号上担任舰长。他发现,这艘船到处都是汽油桶。全都堆放在机库里,那时候飞机用的都是汽油,这是很危险的玩意儿。所以,凤翔号全船禁烟,做饭都得小心翼翼的。是啊,哪儿哪儿塞的都是汽油,谁敢不小心啊。

反正这就是世界上第一艘专门建造的航,不完善的地方还是太多了。后来嘛,飞行员觉得上层建筑碍事,毕竟船太窄了,那个炮楼一样的舰岛还是太占地方。18米的宽度对于飞机起降是真的不算宽敞。所以,后来在改装的时候就把上边的炮楼给拆了。舰桥就放到了船头上,飞行甲板下边,这一下视野受限,太憋屈了。飞行员开心了,开船的不乐意了。干脆头上比较狭窄的甲板飞行员们也用不上,干脆拆掉一点算了。就这样,飞行甲板拆短了几米。

拆掉上层建筑的凤翔号

1935年,凤翔号遭遇恶劣天气,船头飞行甲板被大浪打塌了。飞行甲板本来就是靠钢骨架撑起来的一个中空的台子而已,连带甲板下边的舰桥也毁了。这就是开放式的最大弊端。所以,现在航空母舰都没有开放式的。

相对来讲,竞技神在建造的时候花的时间很长,一直到1923年才下水。但是下的功夫非常扎实。所以在竞技神号的身上能看到很多现代航母的影子。比如靠右的上层建筑,比如封闭的船身结构。而且船身还略略外飘。也就是舰岛尽量外侧放,少占用甲板的宽度。飞行员们也都逐渐适应了上层建筑的存在,事实证明,这个设计兼顾了各种需求,比那种一马平川的平甲板更合理。

竞技神号的模型,能清晰看出封闭式船头结构

我们也知道,英国人在设计航母的时候,几艘船都在互相对比,比如百眼巨人号、暴怒号、鹰号和竞技神号都积累了很多的经验。鹰号是改装而来的航母,鹰号也有很大的上层建筑。根据飞行员的经验,舰岛偏在右边更符合人机功效。竞技神号也是照方抓药,把舰岛设计在了右边。现在的航母也都是放在右边,当时的日本人就没有相关的经验,所以后来他们把赤城号的舰岛设计在了左边,弄得特别的别扭。

当然啦,这是后话了,这时候赤城号还刚开工没多久,赤城号本来是一艘巡洋舰。从名字也能看出来。日本海军的军舰命名是有规则的。战列舰是用的古国的名字,比如长门号,长门就是古国名,大和是日本的古称,也是国名。加贺号也是战列舰,加贺也是古国名,不过后来从战列舰改成了航母。

一等巡洋舰是用山的名字命名的,比如赤城号,赤城是山的名字。金刚号,雾岛号,这都是重巡洋舰的名字,都是山。利根号筑摩号,这都是轻巡洋舰,轻巡洋舰是用河流的名字命名的。

你要说,为啥赤城号和加贺号就被改造成了航空母舰呢。为啥就不换个名字呢?这就说来话长的,要从海军的假日华盛顿海军条约说起。咱们下次再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