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眼为心的外窍,护眼手法如何内外通调?

 九不同 2022-08-15 发布于广西
图片

明代医生杨贲享治疗一位突发性视力障碍患者,病人平日性情暴躁。自患眼疾后,心中忧愁,更加烦躁不安,病情越发加重。

杨贲享对病人说:“你眼睛的毛病算不了什么,我倒担心毒气从你腿上发出来呢。”病人听后,天天都关心大腿的变化,过了些时候,眼睛的病竟然好了。

事后,杨医生对他说:“你心火上炎,致视物不清,我说毒气恐怕会从大腿上发出来,定会转移你的注意力,从而使你的心火下降,不再消耗心神,从而使目疾好转。”

图片

● ●

杨贲亨治一贵人,患内障。性暴躁,时时持镜自照,计日责效,数医不愈。召杨诊,曰∶公目疾可自愈,第服药过多,毒已流入左股,旦夕间当发毒,窃为公忧之。既去,贵人日夕视左股,抚摩,惟恐其发也。久之目渐愈而毒不作。

贵人以杨言不验,召诘之。对曰∶医者意也。公性躁欲速,每持镜自照,心之所属,无时不在于目,则火上炎,目何由愈?故诡言令公凝神于足,则火自降,目自愈矣。兵行诡道,惟医亦然。贵人曰∶良医也。浓礼而遣之。

      ——《筠斋漫录》

图片

眼病,也是一种心神耗损病。尤其在这个时代,不仅电子产品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人们为了达到目标,忽视自身实际情况的努力,都会耗心耗神。

这个案例中的贵人,就是太想达到目的了,心思在眼睛上,火就被引到了眼睛上。我们现在很多人心思都在外面的事物上,所以心神外驰,能量也随之流失。

心神内守 病安从来

调理眼睛,其实同时,也是在调理心神。《灵枢·大惑论》指出:“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由于心主神明,心为五脏六腑之主,眼睛有赖于脏腑精气荣养,同时又受心神支配。 

人体脏腑精气的盛衰及精神活动状态,都可以反映在眼睛上。同时,眼睛好,说明五脏六腑的精气是可以荣养眼睛的。眼睛也是心的外窍,通过眼睛调理心神,也是安神定志的一种外用方法。

图片

在做护眼手法的时候,要求守住36个数,其实也是一种守住心神的方法。还有在做的过程中,双方最好保持安静,这样也是一种安神的方式。有的人刚做了没几分钟就睡着了,一觉醒来,不仅视力清晰,精神也倍觉轻松

有形的层面,眼睛清澈明亮,无形的层面,心神往回收,内在的能量就充实了。奇穴循经护眼手法,是一种外调经络、内调脏腑的护眼手法,在调理过程中,由有形触达无形,手法师固然重要,其实被做手法的人,外在和内在配合也很重要。

图片

有的学员,做手法是为了提升视力,却意外地改善了睡眠,气色,这些都很正常,还有的人记忆力变好了,心情美丽,孩子增高明显,成绩有了明显提升,还有一些匪夷所思的亚健康状况也随之改善

休息片刻,做一做简易手法,舒缓视力和心神,给自己和家人温柔的呵护。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