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山战场巡诊,战士患烂裆病不让看,女军医:我是你大姐,怕什么

 泊木沐 2022-08-15 发布于辽宁

1979年,曾经尚在新中国还未成立时,就与一衣带水的中国建立了唇齿相依情同手足之情的越南,在这一年上演了一场“国之交往,利益为重”的戏码。

两军对垒,史记“对越自卫反击战”。提及此战,大多数人都知道它仅仅打了28天,以解放军势如破竹给了越南军队沉重一击为“反击战”画上了句号。可实际上,仍然不肯死心的越南,在黎笋的带领下往后十余年都还在不断骚扰我国边境。于是这“边境轮战”便也打了十余年,其中还不乏像扣林山、法卡山战斗,老山、者阴山收复战这样规模不小、影响颇深的战斗。

1984年4月28日,自中国军队打响了自卫还击作战后,越军派兵侵占已近5年之久的老山收复战。因为当年越军在侵占老山之后,以最快的速度依托地形的复杂性,修建了大量掩体、堑壕、藏兵洞等,故而这收复战充满着一定难度。甚至有人直接称老山为时隔32年后,中国军队又面临的一处“上甘岭”。

对越自卫反击战

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军人自知战场上会流血、会牺牲,但自从即将出征命令下达,在列的所有军人虽说免不了紧张感,却丝毫不曾有过退缩之意。其中更是不乏女兵,甚至还有主动请战前往前线的。

济南军区的3万余人是于1985年3月开赴文山、砚山两县进行临战训练,5月30日开赴老山阵地的。但济南陆军学校很早就已经开始进行选拔到老山前线见习、参战的优秀学员。得知可以上前线,全校沸腾!

1984年7月,老山战事正酣,没有参战任务的军医学校女兵于凤,十分坚定地向军区首长提出,她想要上前线去参战的想法。随后学校因她而再一次沸腾起来,毕竟彼时的她还是个未满18岁的小姑娘。

巾帼不让须眉,军区干部同意了于凤的请求,济南陆军学校得知她的故事后,还特意请她到学校报告演讲。一石激起千层浪,演讲一结束,学员们的请战书接二连三地送到了校领导的手中,本身名额有限就已经让领导犯难,这一下可谓是更难了。

于凤(左三)

8月初,于凤去到了云南边陲,被分配到了距离老山战场最近的文山67医院。在那里虽然距离生死一瞬间还有着一段距离,可她却见过了一次又一次生死一瞬间的事情。所以,她在往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跟着全院医务人员一起,力求将死亡率、致残率降到最低。

随着战事的推进,为了更好、更快速地对伤病员进行治疗,医院奉上级命令成立野战医疗所。得知消息后,于凤第一时间就报了名。去到了医疗后,只要一有战事,于凤就会到前沿阵地巡诊。她说她知道那样可能随时会“光荣”,但她不怕。这样的精神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还是未来,都能戳进人的心窝里,很是令人感动。

而除开于凤之外,老山之上还有其他阵地女兵,女军医、女护士谱写了无数首触人心弦的英雄儿女赞歌。有被称为中国“南丁格尔”的阵地女神刘亚玲,也有不顾一切以柔弱之躯勇闯枪林弹雨之间,在发现战士们患上“烂裆病”后出于害羞不让看病后,因一句“我是你大姐,怕什么”被被无数战士写进了日记、回忆录中的女军医王晓华。

老山收复战打得相对顺利,在经过了18天的浴血奋战后,我军连带者阴山一并收复了。但是越军仍然不死心,偷袭、骚扰前沿阵地屡见不鲜。所以,收复战之后还有更加艰巨,且漫长的“坚守战”要打。

王晓华在前线医疗所手术室外留影

就地形地貌而言,老山不仅地形复杂,且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降水量大,到了雨季时,几乎天天都会下雨。可是水分的蒸发量却并不大,所以老山主峰上常年都是雨雾缭绕之境,空气湿度也会非常大。

人长时间身处潮湿环境中,本身就更加容易生病。加上为了更好坚守阵地,我军复刻了曾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的“猫耳洞”防御工事,战士们面临的情况则更加糟糕。

猫耳洞本身就是依附于特殊地形中的沟壑、山丘或者土坡,挖出的洞穴。空间不大的洞穴,在冬季算得上不错的御寒之地,可到了夏季它就成了既阴暗、又潮湿,还闷热的“蒸笼”了。这也是为何在很多老山战役的阵地照片中,守在猫耳洞的战士们都是赤裸着上身的主要原因。

其实条件的艰苦于战士们而言都是小事,最难的是容易生病,且还是生了一些难以启齿的病,例如老山坚守战中几乎所有战士或轻或重都得过的“烂裆病”。

因为长时间身处潮湿环境,上衣且还能脱去,可是下装万万是不能完全脱下的。所以长时间的闷热,让很多战士的皮肤出现了瘙痒、溃烂的情况,若是发了炎就会更加糟糕。渗出的脓水会黏住裤子,一脱裤子还可能直接连着皮肤扯下来……无数战士都因此被折磨得痛不欲生。

女军医王晓华得知老山之上,前沿战士们很多都得了烂裆病后心急如焚,立即打报告申请上前线去。虽然期间领导因为考虑到前线危险重重,外加她是女同胞,没有同意她的请求,但最终在王晓华的坚持下,她还是得到了批准。

出发前,军医院领导再三叮嘱她注意安全,一定要活着回来。就这样,她背着大包小包的医疗用品去了前线,开始阵地巡诊。

王晓华(左一)

得知有医生来猫耳洞巡诊,战士们都开心得不行,可等到医生一来发现是个女军医后,大家的神色肉眼可见的既有惊讶也有失望。惊讶的是前沿阵地巡诊的医生很少是女军医,失望的是有些有些病不好对女军医言语。

所以当王晓华问诊的时候,战士们基本都鲜少会提及烂裆病,顶多也只是要点儿药膏,说自己回去涂抹就行了。王晓华意识到问题后,心中满是无奈又很是心疼这些在前线的战士们,于是就直言道:

“我是你们的大姐,怕什么?看病看病,就是得看了才知道怎么治呀!”

所谓病不忌医,不管是怎样的病人,于医生而言都只是病人。任凭战士们在战场上铁骨铮铮,但实则内心都有着一份柔软之处。听闻王晓华如此一说,战士们也就被这句无比真诚的话给说服了,便慢慢放下了羞涩愿意接受治疗了。

王晓华不仅医术精湛,待人也是十分温柔。她也被很多小战士写进了日记中、写到了寄托思念的家书中。其中有位十八九岁的战士在信中告诉了他的妈妈,说自己以后不会再害怕生病和受伤,因为有一位很好的姐姐医术很好。

王晓华(右一)钻猫耳洞看望战友们

曾有苏联作家在提到女性参战时,说过“战争让女性走开”,在过去、在他国,这或许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可显然早已不适用于中国女性身上。古往今来,中国可不止花木兰替父从军、穆桂英挂帅出征这样的杰出女性。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甚至是如今的和平时代,优秀的女性不计其数。

因为在中国人的心中,奉行的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主义。而这个责任谁都可以分担,随之产生的英雄便既无关于性别,也无关于年龄。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中国人,中国才能屹立不倒数千年,成为至今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至今的国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