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6岁台湾老兵想叶落归根,小心翼翼问侄子:我穷困潦倒,你养我吗

 诗意世界 2022-08-15 发布于河南

2019年,96岁台湾老兵邓雪桂想回大陆养老。他尝试着给湖南常宁市罗桥镇大枫树村的侄子邓友爱打了一个电话:“我一无所有,想回家养老,你愿意养我吗?”

邓友爱接到大伯邓雪桂的电话,一时思绪万千,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两人毕竟几十年没有见面了。

他只是听大人们说,自己有一个伯伯在1949年时去了台湾,生死未卜……

1945年,中国内战爆发。蒋介石为了补充兵源,在国统区大肆招兵,大部分则是直接抓壮丁。

湖南常宁市罗桥镇大枫树村收到政府的通知是“每户1人,不参军就抓你去”。



邓雪桂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迫参军的。幸运的是,邓雪桂被分配到后勤从事运输工作,危险系数大大降低。

1947年,邓雪桂随部队征战,路过老家。他特地请假回家探望家人,3天后就匆匆离开,这一别就是几十年。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邓雪桂相信了蒋介石“不久后就会反攻大陆”的宣传,毫不犹豫跟随老蒋到了台湾。结果,一晃几十年过去了,邓雪桂终于明白:“反攻大陆已是白日做梦”。

漫长的岁月里,邓雪桂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心酸和苦楚谁能懂。



蒋介石为了自己“反攻大陆”的春秋大梦,很长一段时间,对军队实行严格管制。

其措施包括严禁普通士兵在台湾结婚成家,更禁止同大陆方面联系;严守“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只要稍加联系,就能被冠以罪名严处等。

另外,为了防止士兵返乡,蒋介石还严禁退伍士兵返乡,就连士兵写给家人的信件也被扣留。邓雪桂就这样在岛上呆了几十年,没有结婚,更没有亲人。



随着退伍老兵们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后来,来自大陆的老兵们爆发了抗议示威,他们要求准许老兵返乡探亲,与亲人团聚。

1987年12月,邓雪桂如愿以偿回到了家乡。邓雪桂回忆说:“那一次,申请回乡探亲的老兵高达10万人!”

邓雪桂清晰记得村口有一棵小树,当他阔别多年回到家乡时,这棵小树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村里人对他讲,当他离开家乡后,母亲十年如一日,每天都会在树底下等他回来。



虽然村民们告诉她儿子大概率早已死在了战场上,但是她依然天天等,直到去世也没有等到儿子回来,每天夜里都是以泪洗面。

邓雪桂回乡的第一天,扑在母亲的坟墓上哭了整整一天。世间最为难过的事,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邓雪桂在母亲的坟前磕得头破血流。

由于政策限制,邓雪桂返乡只能待2天,他匆匆在家乡“溜达”一圈,和乡亲亲朋寒暄一番就不得匆匆返回,犹如一个过客。

之后,由于政策限制,邓雪桂回乡探亲成了一种奢望。直到1996年,邓雪桂才再次返回家乡,他这次回来,帮老家人盖起了新房,还捐钱给村里的学校,每家每户他都上门送礼送钱,这是他能想到的弥补内心愧疚,贡献家乡唯一的方式。



侄子邓友爱很喜欢这个伯伯,因为他每次回来,都能给自己带来许多好吃的、新衣服和新奇的玩具。邓雪桂的弟弟希望哥哥能够留下来,两人能够相伴余生。

邓雪桂思量再三,还是拒绝了。毕竟,母亲去世后,“家”似乎已不是家,弟弟有了自己的家,他留下来何处安置呢?另外,久居台湾,那里似乎也有一些难以割舍的东西。

2008年,邓雪桂再次回到家乡。为了留住哥哥,邓雪桂的弟弟将自己的儿子邓友爱过继给了邓雪桂。

久别之后的亲情行为,让人总觉得是一种亏欠的补偿,少了一份自然,多了一些生分。



邓雪桂探亲完毕,还是返回了台湾。不久后,邓雪桂就收到了弟弟去世的消息。

他无比伤心,身边的战友们大多也去世了。每次返乡,邓雪桂都将自己的钱财散去,自己也变得窘迫起来。

余生,他再无牵挂!他最后的愿望就是叶落归根,死后和母亲葬在一起。能够帮邓雪桂完成最后遗愿的只有侄子邓友爱了。

2019年,邓雪桂忐忑不安地拨通了侄子的电话。邓友爱不善言辞,为了打消大伯的顾虑,酝酿了许久,说出了一段“肉麻”的话:“有钱没钱,我都养的,不管是90岁还是100岁,我会像对亲生父亲一样给你养老送终”。

邓友爱早已为大伯准备好了宽敞的房间,特意将家里存放粮食的小仓库,清空后改造成带马桶的厕所。邓雪桂的余生终于有了可以安心的地方,实乃大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