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有意思教练(公号ID:EmpowerLeaders) 作者:高琳教练 那天走过我的老东家摩托罗拉大厦的时候,看着园区外面熟悉的logo,往事依依,久久驻足了一阵儿,心里涌出一个念头: 感恩,但不留念。 今年是我创业的第7年,有人说7年就是一辈子,但对我来讲,像是好几辈子的事儿。 过去的7年,像是天上一日,地下十年。 每走一步,回过头看,都会觉得:哎呀,那时候怎么那么傻呢! 这让我意识到,所谓成长,就是不断发现过去的自己是个可爱的小傻瓜的过程。 我并不嘲笑曾经的自己,因为那时候的我,已经以当时有限的认知做到了我能做得最好。 如果今天我遇到7年前的自己,我会摸着她的头,充满爱意说:
只不过有些道理,如果知道的更早一些,也许我能做的更好。 我会把这些道理告诉她,也告诉你,无论你是否创业,都对你有帮助。 ![]() 01 没见过高标准,永远是低要求 以前在公司的时候,我应该也算是最受欢迎的领导了,我也一直觉得自己很有领导力,所以后来才做了领导力教练。 但直到自己创业,开始有了自己的团队,我才意识到:
这跟创业公司比起来,又没名气,又没钱,还要招到厉害的人跟你一起去搞定厉害的客户,简直不值得一提啊。 就好像最近,很多公司来找我讲疫情期间,居家办公怎么激励团队,绩效不打折? 这个话题如果搁以前的我,讲起来是没底气的。 但现在的我,讲这个话题让大家听得心服口服。 因为我不但是一个领导,还是一个创业公司的CEO。我一个月交着好几万的办公室租金,天天居家办公,我不焦虑吗?
没见过高标准,永远是低要求。 如果你现在的工作让你自我感觉良好,你需要理性地看待你所谓的“成就感”。 也许这些成就放到另外一个环境就变得不值一提。 成长来自于见世面,有差距,才有动力。 ![]() 02 没有什么事儿,是可以捎带手就能做成功的 我们团队的人以前经常会说:“我们老板什么都好,就是才华太多。” 猛一听是夸我呢,其实他们想说的是我不够专注,想法太多。 做 2C 的时候惦记着 2B,做 2B 的时候又想 2C 也挺好。 直到前年,我们才终于捋顺了我们的商业模式 —— 在C端做声量,在B端做生意。 最近,我给很多我们合作的培训师和教练做了1:1的定位辅导。 每次我都会问一个问题:“你想做2B的生意,还是2C的生意。” 很多人的回答都是:嗯,我想做2B,但也想捎带手的做做2C。 拉卡拉的董事长,孙陶然说过一句话: “请记住,这世界没有捎带手可以做成的事,凡是没有下决心死磕的事不可能做成功。” 道理很简单,人家认认真真努力去做的事还做不成,你凭什么认为自己捎带手去做就能做成呢? 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写个公号文,拍个视频号,怎么可能拼过那些100% All In做这些事儿的博主呢? 总想鱼和熊掌兼得,结果累死累活,啥也没得。 说白了不是“贪”就是“懒” —— 懒得去思考我到底应该专注在哪儿。 所以我在给这些教练的1:1定位咨询中,帮他们意识到自己到底应该专注在哪个领域。 这样至少可以帮他们少走5年弯路!因为成功的前提是专注。 ![]() 03 短板不补,优势很难发挥到极致 在职场上,经常有一个讨论关于:到底该不该花时间补自己的短板? 大家普遍认为应该把优势发挥到极致,至于短板嘛,尽量避免用到,或者可以外包出去。 但创业以后,我才发现,有些短板是你不可能绕开或者外包的,比如:制定战略。 以前在公司的时候,做再高的高管也不过是个高级的执行者,轮不到我来制定战略。 等到自己干的时候,才发现没有打法的战,再怎么打也打不赢。 无论是有战略,没战略,还是战略错了,你都要承担这一切结果。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如果短板不补,那么我的优势 —— 沟通,是无法发挥的极致的。 事实上,好的战略本身就是帮你扬长避短的。 所以,作为你自己人生的CEO,你有没有思考过,什么是你的优势?你平时有没有花时间制定你的人生战略? 还是每天沉醉于忙的状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呢? ![]() 04 实现从0到1的突破胜过考100分 以前我在公司的时候,每次老板给我的任务,我都能拿出100分,甚至120分的结果。 所以那时候我几乎是每两年一次提升,以火箭速度噌噌噌的,从中国区窜到亚太区,再到全球。 照理说我应该很自信了,但事实是,我离开企业的时候,并不自信。
“为什么没人能告诉我到底应该走什么方向啊!” “为什么没高人来指点我到底要怎么做啊!” ...... 可是转念一想,如果这些都有人告诉你了,那和之前有什么区别? 创业的乐趣就在于你不断地实现从0到1的突破,而它的痛苦就在于,没人能告诉你答案。 因为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答案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建立的自信,和每次拿一个100分的答卷,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所以,在工作中,我鼓励你多做一些从0到1的创新性,突破性工作,少做那些闭着眼睛也能做好的工作。 那样的工作,做再多也很难给你带来真正的自信。 而一个人的自信,才是他最大的资源。 ![]() 05 做到,才是真正的知道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也知道这都是我在这儿一厢情愿的瞎操心。 因为道理知道了那么多,不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我最近在写新课(我预感一定会是一款爆款课!),课里讲到是如何应用“框架思维”做汇报。 我写着写着突然意识到,呃,我的博士论文写的不就是“框架”在沟通中的作用吗? 只是当时的我在写的时候似乎并没有真正明白其作用,从始至终都是在字面上分析它的意思。 道理知道,而且都写成论文了,但其实也还是不知道。 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个道理不是自己悟出来的,是别人给的。 写了10万字论文都仅仅是在心里播下了一个“概念”的种子,在那之后的7年不断地应用“框架思维”,才有了今天的真明白。 杨绛写到: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因为人是叫不醒的,人只有痛醒。 只有把我们“知道”的,真正用来“做事”“做成事”的时候,这才是真知道。 所以,从知道到做到的唯一途径就是去做。 ![]() 06 当你还在跟别人证明自己,说明你还没找到方向 其实现在想想,以前上班真的很省心啊,不过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然后向别人证明自己行就好了。 但一旦出来,好像需要向全世界证明自己才行。 而且每天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建议你应该做这个、做那个,就连昨天还有人说: “我觉得你是所有女性知识IP中最有艺人气质的,你应该走辣妈路线!” 我儿子都有女朋友了,再过几年我都能当辣奶奶了...... 这些声音会让你今天想对标这个人,明天又想要打败那个竞争对手。 当你没有方向的时候,全世界的人都能成为你的假想敌,谁厉害你就跟谁比。 但当你找到方向的时候,世界突然安静下来了。 所有的声音都变成了噪音,心里只有自己的声音。 那个声音告诉我,深耕我们最擅长的沟通领域就好。 ![]() 07 人生是游乐场,不是竞技场 前两天和廖舒祺老师直播,推她的新书《职业重塑》,她问我:“你怎么理解转型?” 我把人生看作是游乐场,每个工作都不过是游乐场里的游戏,转型不过是换个游戏玩儿。 我从来没见过一个孩子因为一个游戏好玩就玩一辈子,孩子天生的好奇心会驱使他去试试其他的游戏。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好奇心被胜负心取代,游乐场变成了竞技场。 就算早就不喜欢自己现在玩儿的游戏了,但还在拼命地玩儿,因为最起码这个游戏玩儿的转。 好不好玩,开不开心,已经不重要了。 但于我来讲,今天的我很感激7年前的我,尽管犹豫不决,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之前的游戏,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游戏叫做“创业”。 尽管一开始我玩儿的不好,技术生疏,方向不清,经常摔得东倒西歪,但现在我已经越来越熟练了。 今天我们成长为国内最大的职场教练平台,有300多位国际认证的教练,是很多500强企业沟通类培训的首选。 这些都是我7年前,想都没有想过的。 原来,创业就是不断创造新的游戏,制定新的游戏规则的过程啊! “如果你要拥有你从未有过的东西,那么你必须去做你从未做过的事情。” 只有把人生当作游乐场,才会有这种尝试的勇气和动力。 ![]() ——写在最后—— 哈佛大学有一个调查报告说: 一个人的人生, 一般会有七次机会决定人生走向, 错过这七次机会, 这辈子基本就水波不兴了。 但上天在赐予我们这些机会时, 总是会设置一些门槛, 如果你没有胆量去跨越, 这些机会就会一溜而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