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旦激活它,抗癌效果远超任何药物!

 yy2751 2022-08-15 发布于黑龙江

几年前,门诊来了一位女患者,是上海某大学法学院的副院长、教授。不久前,她在没有先兆与不适的情况下,被确诊为胰腺癌!而确诊后,她与大多数患者一样悲观,认为自己就快坚持不下去。

Image

某次,笔者开设了圆桌诊疗,大家都围着会议桌排排坐,依次看病。在整个待诊过程中(1个多小时),这位女患者始终趴在桌子上一言不发,亦无抬起过脑袋。

这时,轮到排在她面前一位的患者,恰巧也是胰腺癌。而介绍他前来的,正是他的亲哥哥(胰腺癌,笔者已为其治疗12年有余,此人恢复得很不错)

Image

我们正轻松地谈论着他哥哥的康复现状,女患者一听见,立马抬头并认真听着、时不时打断追问,俨然与刚才是变了一副模样!更是在听完我们的讨论之后,她兴奋起来:“我有希望了!我有希望了!我这趟没有白来。”

Image
病友的鼓励

由于她暂未轮上看诊,此时又进来一位患者候诊。笔者一看,也是胰腺癌的患友(新加坡来的,没法手术,但已带癌生存多年),随即把这位新患者介绍给老患者,建议她俩先聊一聊。小谈一会之后,新患者的信心又增加、也不病怏怏的了

临走前,使劲握着笔者的手,激动地说道:“这次我来值了,我不一定会死!我可以活得更好,我会努力。

Image

这个事件,是典型的因自身认知的改变,激发患者的主动性和心身之间的良性互动。而恰恰这点,又是任何药物都难以企及的最佳效果。

在我们的临床上,有太多患者由于认知出现偏差,如:一味地认为生了癌就肯定无药可救,于是终日郁郁寡欢、非常低沉。

Image

就像这位女教授求助前的这类状态,此时若苦口婆心的劝说或许有用,但以创造情景(指圆桌诊疗)让其在不经意间获得真知,从而达到自我“更新”的目的,未必不是最有效最长久的方法。

在笔者的日常生活中,亦会接触到一些因各种挫折而就此“迷失自我”的人。纵然,我们经常会说道:心情的好坏,可以决定一个人身体健康与否;也常会说:心态好,能量场稳定的人,才更有机会与美好的事物相遇。我们时常鼓励,并且提倡肿瘤患者要抗癌,先救心,然而在巨大的事实面前,很多人一时半会“回不过神”也无可厚非!

Image

Image

女教授的事情,说明了很重要的两点:其一,认知的改观,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改善心态;

其二,若实在无法及时调整心态,先“躺平”接受这样的自己亦未尝不可。接受自己的病情,也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可以一样正常地吃喝玩乐。

Image

总之,患者不必太过纠结于自己能否改变观念,接受当下,放平心态,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即可。久而久之,亦能在“平淡”中收获无限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