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挺原配黄春:12岁进叶家,痛失唯一的儿子,死后被葬入叶家祖坟

 心灵牧场书馆 2022-08-15 发布于河南

1896年9月10日,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打破了村庄的宁静。

位于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的叶锡三家生了第八个孩子。

他给其起名为询,后来改名“挺”,意为“人要上行、叶要上挺”。

而这个孩子就是参与北伐战争、领导南昌起义、组织抗日战争......后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称号的名将——叶挺。

只是他驰骋沙场、丰功伟绩的一生,离不开其妻子李秀文的默默支持和鼓励;

甚至在生命最后时刻,两人死生不离,共同亡于一场空难。

但鲜为人知的是,李秀文并不是叶挺将军的第一任妻子。

在其背后还有一位女人,正是原配夫人——黄春。

自12岁进叶家,她终其一生只等待叶挺一人,帮他照顾叶家老小。

文章图片1

清末童养媳

那么,究竟是什么支撑黄春做出此举?

最终她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包办婚姻,宁死不从

1906年,在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妇女们闲言碎语聊到了叶家。

“听说叶锡三给儿子带回来了个童养媳?”

“这有啥稀奇,他家虽然也给地主种地,但人家锡三读过私塾又懂医理,可不像咱们土里刨食儿(指耕地为生)。”

“也是,他家那个小询不是还读着学堂呢,到时候读几年出来一成亲,老三就享清福喽。”

然而,正是她们口中谈论的这个童养媳,让叶家平静的生活掀起了“惊涛骇浪”。

闹腾的不是别人,正是八卦的主角——叶挺。

文章图片2

叶挺

“我早就说过不要童养媳,不要童养媳。我已经十岁了,可以照顾好自己!”

只见叶挺拍桌跺脚,扯着嗓子,青筋暴起地朝父亲说。

情理之中,他的话和态度让叶锡三大为恼怒,深感自己一家之主的权威遭到挑衅。

更重要的是,自己一腔爱子之心竟不被儿子理解。

他愤怒地冲着叶挺大吼道:

“岂是你说不要就不要,这容不得你做主。自古以来婚姻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听完父亲的话,叶挺涨红了脸将头扭到一边。

这时,一个衣衫褴褛,瘦得只剩骨头架子的小女孩出现在他的视野中。

只见其面对这种境况,瑟缩在角落里,双手紧紧抱住双脚,大气都不敢出一下。

而她就是12岁的黄春。

黄春也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

与叶挺家不同的是,她家的父亲好赌,母亲又病弱。

作为家里的次女,黄春很小就开始跟随姐姐操持家务、照顾弟妹,等稍微有点力气了,她还要跟着姐姐下地干活。

割草、砍柴、撒种、挑肥料......小小年纪的她几乎什么农活都做过了。

后来,其母因为无钱治病不幸去世。

文章图片3

清末农村家庭

可母亲刚走没多久,父亲就又娶了继母,还生下了一子。

那个时候,父亲心情好就躺在床上吸旱烟;

若是赌钱赌输心情不好,那黄春和弟弟妹妹就面临着一顿拳打脚踢。

而继母则担心家里没钱,将来自己儿子娶不到老婆,便打起了坏心思。

她想把黄春卖掉,给儿子娶童养媳。

经人引线,她找上了叶锡三,并与其约定好时间来家里看人。

叶锡三觉得黄春这姑娘虽然面黄肌瘦、营养不良,但干起活来手脚麻利,看面相也很温顺乖巧;

加之她比叶挺大两岁,能更好照顾儿子,叶锡三便应了这场“交易”。

可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他带走黄春那天,刚出院门,黄春的姐姐突然从屋子里冲出来扑到黄春身上。

她死命地护着妹妹,并大声地朝父亲和继母哭喊道:

“卖我吧,别卖妹妹,我能干活。”

话音刚落,黄春的继母抄起扫帚就朝姐姐身上打去,一边打一边骂道:

“你个小蹄子,吃老娘、喝老娘的,还在这儿瞎叫唤。我是给你妹妹找了个好人家,一群不知感恩的东西。还不赶紧去把衣服洗了,夜壶倒了,滚去地里干活。地里的庄稼是等着我去伺候吗?养你是吃白饭的吗?”

同时,黄父似乎也觉得两姐妹丢人,他愤怒地上前,一脚踹向黄春和她姐姐。

文章图片4

清末农村

事实上,那个时候黄春姐姐几乎承担了家里所有家务和地里的活儿,夫妻两人自然不舍得将这样一个劳动力卖出去;

更何况,她已到出嫁年纪,到时家里还能收到一笔彩礼钱。

虽然彼时黄春年纪不大,但她对父亲和继母的想法可谓是心知肚明。

她转头默默擦干脸上的泪水,然后扶起姐姐。

“春儿,好好活下去,活下去就有亮儿。”

其姐起身后,颤抖着伸出双手,轻轻摸了摸她的脸,声泪俱下地对黄春说。

站在一旁的叶锡三被眼前这场闹剧惊到移不开步子,毕竟这在叶家是一辈子不可能发生的。

虽然觉得黄家夫妻有些过分,但毕竟是人家的家务事,他也不便开口。

于是,叶锡三回过神来,向黄春的父亲摆了摆手,牵着黄春快步离开了。

而送他们远去的,只有黄家院子里传来的谩骂声。

就这样,黄春被叶锡三带回了叶家。

只是没想到,来这儿的第一天就看到自己未来丈夫和公公吵架的情景。

文章图片5

叶挺

这时,叶挺母亲见她的衣服破破烂烂,几乎衣不蔽体,便给她找了一身自家女儿的旧衣服,并笑着说道:

“以后你就是这个家的女人了,要孝顺公婆,照顾好男人。”

12岁的黄春瞪圆双眼,重重地点了点头。

她明白,这就是此后一生的宿命。

然而,随着地主收租越发过分,再加上叶挺上学的费用,一家人的生活条件每况愈下。

那个时候,餐桌上只有红薯稀饭,时间一长红薯面吃得人剌嗓子眼。

为此,叶家不少孩子都怨声载道,宁愿不吃,可每每这时,黄春却端着碗,大口大口地下肚。

吃完,她还笑着擦擦嘴,一脸满足的表情。

因为在她心里,这样的日子已经算得上“天堂”生活了。

为了报答叶家的恩情,她在心里下定决心:

无论发生什么,都要好好照顾公婆和丈夫。

令黄春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多久,叶挺父母为了生计,也将女儿叶珠和叶香送去做了童养媳。

事实上,黄春是想跑去告诉叶挺的。

可当时,他去了学堂一时半会根本回不来;

况且,就算能赶来,还是孩子的他又怎能拦得住父母的决定。

她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在屋子里默默哭泣。

为了叶珠、叶香,也为自己。

果然,叶挺回来后不见妹妹们的踪影,又大闹了一场。

他甚至“咚”的一声,跪在地上,哭着求父母:

“把黄春送走,让我妹妹回来!”

然而,这个提议并没有被父母采纳,反而被站在门外的黄春听见。

两人一时间大眼瞪小眼,纷纷不知如何面对彼此。

文章图片6

叶挺

只是等叶挺冷静下来,他突然想起了母亲说过的黄春身世。

或者想到自己的两个妹妹,叶挺渐渐开始对她产生了怜悯之情。

因此,他在家也经常帮黄春干活,可也仅限此。

至于对话交流,叶挺从来没尝试过。

而黄春把这些全都看在眼里。

她时常深夜跑到院子里,抬头数着漫天的星星,来打发睡不着的时光。

这时,耳边总会想起叶挺母亲的那句安慰话:

“等长大成亲就好了。相处久了,就有感情了。”

可现实当真如此吗?

决意抗争,奋勇参军

1911年,15岁的叶挺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惠州府立蚕业学校。

也是在这里,一股新思想的革命风气深深滋养了他,并结识了一大批革命志士,思想得到很大的开阔。

后来,他还和众多同学一起参与“剪辫子”行为,以此反对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支持广州黄花岗起义。

不幸的是,在这次行动中,叶挺被抓入监狱,自然学籍也保不住了。

得知儿子这个消息,叶锡三在家里急得来回踱步,并意识到决不能再放任叶挺在外“自由”。

他又是搓手,又是挠头,终于想到一个办法:

尽快成婚,让黄春拴住他的心。

趁着叶挺回家之际,叶锡三在饭桌上强硬地提出:

“叶挺,你该回来继承家业,娶妻生子。”

文章图片7

叶挺

本就对这场婚事反感,加之刚经历过革命动荡,看见崭新天地,叶挺定是不会愿意的。

可就在他准备站起身反驳时,母亲在一旁含泪拉住了他的袖口。

只能说,叶挺就算能抗争得过父亲的强硬,但绝对接受不了母亲的眼泪。

但另一方面,其心思早就不在儿女私情上,他追求的是知识、是家国情怀。

既然不能两全其美,叶挺只好跟父亲谈起条件:

“我答应成亲。但婚后必须允许我出去读书。”

看着目光坚定的儿子,叶锡三终究还是退了一步,同意了这个要求。

1912年春节,16岁的叶挺和18岁的黄春在老家举办了一场热热闹闹的婚礼。

当天,来往宾客的脸上都挂着笑容,只有一人笑不出来,那便是叶挺。

等到洞房花烛夜,他掀开黄春的红盖头,然后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冷漠地说道:

“和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一个好儿子,也不会是个好丈夫。

我不会在家安分种田的,我有自己的追求。

我想,我们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你可以自己安排去向。”

黄春听到“去向”二字后,以为是丈夫要在新婚之夜休了自己,立马直挺挺地跪下,抱住叶挺大腿,恳求道:

“我知道我命苦。别赶我走,你想什么时候回来都行,就让我替你在家侍奉父母一辈子。”

听闻这句话,叶挺心软了。

只是就像当初留下黄春时一样,他还是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眼前这个女人,更何况现在两人已成了夫妻。

文章图片8

叶挺

万幸的是,婚后没多久,叶挺就顺利考入广州陆军小学。

这也意味着,他即将远离这尴尬的夫妻生活。

一直到1914年,叶挺又以优异成绩升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后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工兵科深造。

如此看来,他的学业可谓是一路顺风顺水,离梦想实现又近了一步。

等到叶挺23岁那年,他毫不犹豫地参与了孙中山领导的粤军,这也与多年前广州起义有关。

他打心底里佩服和崇敬孙中山先生的救国思想。

而远在老家的妻子黄春知道这一切后,也由衷替他感到高兴。

文章图片9

孙中山

她虽然没有上过学,但心里还是大抵明白,丈夫是做大事的人,他有自己的理想报负。

黄春能做的无非是照顾好家里的公婆,免除他的后顾之忧。

但最令其惊喜的是,期间两人还曾有过一个儿子。

黄春本以为自己终于不再是孤独一人,每每看着襁褓中的儿子,母爱的力量让其变得更加坚强。

然而,造化弄人,现实往往是最残酷的。

孩子在4个多月时,因生病没能得到及时治疗,不幸离开人世了。

可想而知,那段时间黄春伤心欲绝,无论走到哪里,在做什么手里都紧紧攥着儿子的衣物。

她整日以泪洗面、寝食难安,最后还是叶挺母亲又一次出面安慰她:

“没事,孩子没了还能再要,你可要保重好自己的身体。”

带着婆婆的这句话,黄春开始不断给自己“洗脑”。

她相信,只要守候好叶家,丈夫回来后,定对自己刮目相看,孩子自然也还是有机会再有的。

可黄春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等是如此的漫长,最后甚至等来的是叶挺要与她离婚的消息。

遇见真爱,好聚好散

1924年,叶挺在前往好友李章达家中时,意外见到了李章达同乡的女儿抱着一男孩玩耍。

乌黑的短发,可爱的双眸,秀丽的脸庞,这个花样女孩的身上流露出的灵动令叶挺一见倾心。

文章图片10

李秀文

他呆呆地看着女孩牵着小男孩上楼,连呼吸都忘记了。

直到好友李章达撞了他一下,他才反应过来。

叶挺有些不好意思地四处打望,掩盖自己内心的心虚。

而此刻,李章达却已经看出了好友的心思,打趣地跟他说道:

“想认识一下那个姑娘吗?人家还是执信女子中学的校花呢!”

当时,好友的问话叶挺并未作答。

只是在随后的一段日子里,叶挺脑海里常常浮现出那个姑娘的身影。

为了制造偶遇,那段时间叶挺常去李章达家拜访

后来,在李章达的牵线下,叶挺认识了这个1907年出生,名叫李秀文的姑娘。

随着一来二去地交流和了解,两人惊喜地发现,彼此思想观点很是投契,特别是对革命都抱有着极大的热情。

但这时,叶挺心中的顾虑和犹豫也随之而来。

一是二人年龄相差整整11岁;

二是自己家中还有一个童养媳。

每每想到这儿,就像是胸前有一块大石头压得叶挺喘不过气,最终他借着酒意,向李章达坦言了此事。

文章图片11

李章达

“现在是新社会,早就不兴包办婚姻那一套,不如及早分手,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至于秀文,且不说她是新式学堂教育出来的新青年,就是他父母也绝不是顽固守旧之人。”

朋友的一番劝解,让叶挺有了面对自己感情的勇气。

而事实也果然如李章达所说那番,在他向李秀文和其父母坦白此事后,他们并未因此有何不满。

特别是,李秀文的父亲李少村先生。

早年间,他也接受过新思想,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颇有一些自己的真知灼见。

至于眼前这个仪表堂堂的年轻军官,心中自然很是满意。他拍了拍叶挺的肩膀,安慰说:

“你重情重义,这事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女友家人的理解,让叶挺大为感动。

他决定回老家,跟黄春离婚

面对叶挺的突然归家,黄春非常惊喜。

她连忙给风尘仆仆的丈夫打水梳洗,又赶去厨房给叶挺准备饭菜。

看着黄春开心又忙碌的身影,叶挺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两人虽然聚少离多、感情淡泊,但对于12岁就来到叶家操持家务,中途还不幸丧子的黄春,叶挺说不感激肯定是假的。

更何况看到妻子,叶挺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被送去当童养媳的妹妹们,心中更是有了几分同情和不忍。

文章图片12

叶挺

可是叶挺明白,感情这件事需要快刀斩乱麻。

两人都还年轻,在一起也是痛苦,不如分手,各自找寻自己的幸福。

拿出打仗的魄力和决断,他大声叫住了黄春:

“我们结束这场婚姻吧。”

和叶挺预料的不同,黄春没有情绪激动地大吼大叫,她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而后,只见其背过叶挺许久,再转身回来时,她带着脸上那一抹清楚的泪痕,缓缓说道:

“希望你不要把我赶出叶家。”

黄春的要求并不过分。

毕竟自她12岁来到这里,就把叶家当作自己的家。如今的她早已无家可归、无处可去。

心中本就有愧的叶挺,不仅同意了这个要求,还将自己身上300大洋全都给了黄春。

第二天一早,叶挺就准备启程回到广州。

临走前,叶挺笑着嘱托道:

“如果后面有什么困难,你可以找人写信给我。夫妻做不成,还能当朋友。”

黄春含泪强挤出微笑,挥手告别了叶挺,也告别了她童养媳的一生……

平静人生,默默守候

其实对于黄春来说,丈夫跟她离婚似乎是迟早的事情。

她早就明白,叶挺从没有真正接纳过她,只是碍于公婆的压力。

如今的他年轻有为,又有无限光明前途,两人自然也不相配。

只是在“在家从父、出嫁从夫”教育下长大的她,还是报了一丝丝微小的希望,但终究她的希望还是破灭了。

文章图片13

叶挺故居

她不禁又想起当年离家时,姐姐摸着她脸说的那句话:

“好好活着,活着就有亮儿。”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那亮儿又在哪儿呢?

或许这就是封建制度下,大多数女人的悲剧吧。

后来,黄春并未改嫁。

在其心里,叶家始终是自己的家。

她用叶挺留下的钱在淡水镇买了一座庵堂,皈依佛门。

任时光匆匆,世事变迁,黄春平静地守在那座宅子里。

直到1985年,91岁高龄的她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据说,在她死前嘴里还重复念叨着:

“你回来啦,你回来啦!”

而她嘴里的这个“他”,毫无疑问就是她默默守候了一生的丈夫——叶挺。

应其要求,黄春死后被葬于叶家坟地里,紧挨着公公婆婆的墓。

可能对于她来说,这才是真正地“落叶归根”。

后记

可能现在会有很多人无法理解黄春的选择。

但在那个时代下长大的黄春,能记着姐姐的嘱托,坚定的活着,就已经用尽了她所有的力气,更别说妄图挣脱枷锁,去开启新的人生。

时代的潮流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浪花掀起惊涛骇浪。

童养媳是那个时代下的产物,更是千年来留下的顽疾。

女人的命运被支配、被主宰 ,造就了一个个悲剧人生。

幸而在今天,越来越多的女性站了起来。

她们挥舞着双手争取独立和自由,为自己所想要的努力奋斗着,主宰着自己的命运,成为了一个个精神独立,充实奋进的人。

这可能就是时代进步的意义吧。

参考文献

《叶挺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