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米开花散粉结束了,带大家看看玉米地究竟发生了什么?

 新用户9396vxR8 2022-08-15 发布于宁夏

     现在许多玉米田早已散粉结束,开始进入灌浆阶段,我带大家去田间看看,看看田间发生了什么?

  1、 今天有朋友打电话高兴地说,他家今年的玉米双穗率很高,差不多能达到30%-40%,其实开花散粉期我们看到的双穗,到秋天时不一定真的成为双穗,从玉米营养分配规律来讲,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总是优先供应第一果穗,第二果穗得到的营养物质属于次位。
      当营养物质不充足时优先满足第一果穗灌浆,甚至会从第二果穗转移到第一果穗。这也就是我们常见第一果穗籽粒饱满,秃尖少的原因。当然营养物质充足,供给第一果穗有剩余时才供给第二果穗,所以常见第二果穗秃尖重或穗小甚至收秋时见不到第二果穗。
      另外,人们误认为玉米双穗更高产,所以常有人询问如何才能达到双穗甚至多穗,其实玉米双穗率的高低与品种遗传有关,也与水肥条件有关,还与种植密度等有关。

      产量的决定因素是田间总穗数、穗粒数、及粒重,一般来讲田间总穗数增加,那么总粒数也会增加,但粒重会下降,当总穗数及总粒数增加引起的增产效果大于粒重下降时表现为增产,但是当总穗数及总粒数的增加引起的增产效果小于粒重下降时则表现为减产。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合理密植,平衡好穗粒、粒数及粒重的关系,否则表面上看似增加穗数,实则不一定会增加。

     2、今天下乡,又看到玉米地出事了,有三分之一的棒子出现短苞叶现象,这样的棒子差不多接近一半没被包住,包不住的部位虽然也有籽粒,但这种籽粒很容易被虫、鸟危害,最终严重影响产量。出现这种短苞叶的原因,我们可以解释为,大喇叭口期或籽粒灌浆期遇到不良气候所导致,如大喇叭口期遇干旱、高温或低温等,都会导致苞叶和穗轴同步发育;籽粒灌浆期遇干旱、阴雨天等情况也会影响苞叶和穗轴同步生长。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品种本身对气候变化相对敏感,在不适宜的气候条件的一种反应,说白了那就是品种自身适宜性较差,所以特别强调大家在选择品种时要关注品种的适宜性。

      3、我们仔细看玉米田就会发现,当全田玉米天花花粉全部散粉结束、果穗花丝也已枯萎变黑以后,还会看到有的果穗还有新鲜花丝出现。虽然有花丝新出但整个田间很难再发现有散粉植株,这也就意味着这些新的花丝不能授粉受精,这也是果穗秃尖的原因所在。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之一是大喇叭口期遇到干旱或缺肥影响雌穗的正常分化发育,导致果穗尖部花丝发育滞后所以吐丝不一致。原因之二是开花散粉期遇到干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卡旱导致吐丝不畅,果穗尖部花丝吐丝滞后。

      另外,还有许多原因如天花即将抽出时追施过多的氮肥出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延长,影响生殖生长的顺利转化,导致花丝发育进程延长。所以在田间管理时应以玉米生长育进程及需肥需水规律进行科学的管理,否则违背规律会出现这样那样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