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经】浅谈班级管理与教育

 凤视界 2022-08-15 发布于湖南

浅谈班级管理与教育
文/谢婷

对于班级管理,不仅仅只关注培养班上的优秀学生,真正的教育应该汇聚力量去关注后进生和潜力生。由于家庭教育和校外培训的不同程度发展,孩子的学习成绩自然而然会有很大区别。很多孩子之前接受过不同的培训,他们的学习稍微更容易,成绩会靠前。然而恰恰是那些基础薄弱的孩子,或者是家庭教育陪伴较少的孩子,在学校的成绩会相对比较薄弱。而老师们需要更多地关注他们,花更多心思培养他们,让他们慢慢跟上其他孩子的成长步伐。一个班级的全面发展,只有带动潜力生的发展,才可能让班级整体进步,从而成为一个优秀的班级体。

这些管理恰恰让我想到了一个地方的区域治理。一个城市的发展,甚至一个国家的发展:人才的力量很重要,或者说城市的发展主要是这些中坚力量。可是,如果我们想让这个城市或者国家发展进步,除了关注对人才的培养,其实更多的应该关注和培养这个城市或国家的弱势群体。

一个受过高等教育,拥有很好学历或能力的人,他们是有足够的力量让自己的生活幸福而有意义;然而,那些没有学历,或者仅仅因为儿时的家庭变故或年少无知,而未取得好的学历的年轻人,其实很多都在努力的奋斗着,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推动。可是,生活的河流总会不断地阻碍与风险。在没有学历,没有背景的环境中,他们很多时候只能靠一股劳动力,使劲挥洒,没有方向,也没有力量,但是也如同野草一般,努力绽放。

我的堂兄,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堂兄从小,父母离异,他跟着伯伯长大。伯母,是一个精神和智力上都有问题的女人,从来没有给过他一个母亲的样子。小时候,我和哥哥一起长大,很早的清晨,我就会听到哥哥的呼唤“奶奶,我上学去了。”那时候,我还只有4.5岁。哥哥从小很勤快,又聪明,只是不善言辞。不知道,是不是从小缺乏母爱的关怀。对于一个没有母亲关爱,父亲又很少回家管教的孩子,奶奶也目不识丁,哥哥又怎么有很好的成绩呢,更不要谈学历了?年少时,生活很艰辛,家里的开支也不多。哥哥总是想尽一切法子寻美食,有时候去钓鱼、摘柿子、抓泥鳅、鳝鱼等等,想着法子给我们带美食。

一个年少的孩子,缺少家庭的关爱和引导,但是也能一步步独立自强,真的很优秀。哥哥的成绩不太好,后面初中毕业,就开始从事挖掘师的工作。技术非常好,而后也开挖土机开了很多年。在我所有的兄弟姐妹中,哥哥是最优秀的。他是第一个自己赚钱,一天一天,建起自己家的楼房。后面,哥哥恋爱了。他也是自己一个人努力,购买家里的所有家具,创建了他自己的温馨小家。

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我非常关注后进生。大多数孩子,并不是因为智力问题而学习落后。有些孩子天生聪颖,可惜学习习惯很不好。因而成绩会慢慢跟不上,甚至恶性循环,越来越差。接着,什么厌学问题,逃课问题接踵而至。对此类学生,个人认为,老师需要多给耐心,多关注,多倾听,多沟通。孩子的心,也像一把锁,用对了钥匙,才能打开她的心扉。另外,可以选择一些方便的时间给孩子补习,让孩子慢慢地进步,从自信中求得发展。课堂也是关键之处。老师无论是从回答问题,还是知识检测,都要特别关注潜力生的发展,他们进步了,班级整体才会进步。真正的优等生其实不需要老师的特别关注,相反,老师可以设置竞争的平台或知识抢答,自然而然地推动优等生的发展。

此外,除了关注孩子的在校表现,老师也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家长携手一起推进孩子的成长。对于不同的家庭环境,老师也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对于那些顺从父母的孩子,老师一定直接从父母的角度出发,详细寻找方案,可以直接就孩子的学习问题提出具体的方案。对于那些抗议父母的孩子,老师则要花更多的心思,了解孩子的喜好、个性、朋友关系等,从平时的课堂奖励、同学之间的“小老师互助”、老师的“一对一”谈心或辅导多方面推进孩子的教育。对于部分完全没有家长管理的学生,有的是爷爷奶奶带,老师需要从开始“严抓死守”,从作业、练习和课堂各个环节认真督促孩子完成,步步推进孩子的进步。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是自然界的一种艺术。老师绝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不好否定他的全部。要知道,所有的成绩最终都是要成就孩子优秀的生活品质,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认真用心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作为老师,其实我们可能也只是一个年龄长于他几十年,知识先于他了解和接受的普通人。或许,我们的年幼时光还无法比拟。

每个孩子都是自然界赋予的一道永恒的印记。春去春来,花开花落,细水长流,日出日落。常恐秋节至,万物生光辉。用生命的力量,去守候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愿教育之水源源不断,细水长流,滋养万物。

作者简介

谢婷,湖南长沙人,高中英语老师。一个爱笑爱闹、有情有意的女老师,一个爱英语如生命的梦幻者,一个全心于教育与英语翻译的闯荡者,一个执着追求、永不言弃、笑看人生的女强人。

关于凤视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