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刚过限售期,自家产品惨遭基金公司清仓甩卖

 新行情 2022-08-15 发布于广东

今年二季度,基金界出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一些基金公司在限售期一结束就抛售自购的产品,还有的基金被自己公司直接清空。

我们知道,自购旗下产品向来是基金公司的常规操作,一方面是为了在新基发行时保证产品顺利成立,给投资者吃上一颗“定心丸”,另一方面是为了在市场行情较差时利用估值较低的基金,进行抄底。

但是,像二季度发生的这种期满就抛售、大幅度清仓的情况并不常见。

华南某中小型公募基金公司于去年12月底成立了一只新基金,今年一季度末,该公司管理人自购了7999.99万份,对该产品的持股比例87.77%。然而到了今年二季度,也就是六个月后,管理人对该基金的持有份额仅为4043.99万份,但持有比例仍有78.63%。可以看出,二季度末的份数与一季度末相比几近腰斩。

这只产品其实是上半年实现正收益的少数主动权益基金之一,一季度还是浮亏状态,到二季度末,就扭亏为盈成功翻红。

可以看出,高持有比例的管理人是这只基金最主要的募资来源,且管理人在遵守了6个月的限售期之后就秒抛售了产品。

此外,除了基金管理人大幅度减持,也有其他一些投资者在季度期间大幅抛售。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是在四月底的回升中,部分投资者选择止损离场;其二由于该基金是上半年少数实现浮盈的基金,投资者有较大动力进行获利了结。

像这样,基金管理人能够在抛售之后还获得正收益是一种少数情况,大部分是为了及时止损,避免亏得更多。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基金被自家公司直接“清仓”。

以沪上某银行系公募的一只港股通基金为例,一季度末,基金管理人对基金的持有份额超过3000万份,到了二季度末,管理人的持有份额就被全部抛售。这只基金成立近2年,累计亏损超过30%。

同时这家银行系公募还抛售了一只消费主题基金的自购持仓,这只消费主题基金在一季度末也被自持超过2000万份,到了二季度末,管理人也将该基金的持仓全部清空了。

与上个产品不同的是,这只消费主题基金的业绩表现非常优异,发行近4年累计总回报高达214%,远超同类产品的平均水平。对于发行初期就进行跟投的管理人来说,无论在二季度的哪个时点抛出,这只基金都能给管理人带来不错的收益。

那么,基金公司为何抛售自家产品?

被基金公司大幅减持的自家产品,或是限售期一过就被减持的产品,大概率都是出于业绩的原因。后市发展不被看好,在强手如林的公募圈缺乏竞争力,产品自然会被“自家人”减仓。

同时由于上半年行情震荡,二季度期间,权益市场一度出现“V”型反转,市场信心较弱,部分投资者会选择及时止损,基金公司也会减持自购。此外,由于很多基金产品目前仍处在浮亏状态,而进入下半年,公募圈又会出现新产品进行竞争,对于少部分浮盈产品来说,选择及时获利了结更安心。

基金公司抛售自家产品也可能是为了在不同产品之间进行资金周转。不少基金公司在大幅减持一些产品的仓位同时,也会大手笔自购另一些产品。毕竟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如何实现自有资金的合理利用才是最重要的。

而对投资者而言,随基金管理人盲目跟风并不可取,基金自购并不代表后续基金一定会涨,也是会有跌的可能性,只是说基金自购会把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给整个市场带来好的导向,所以在投资的时候,要理性对待,要有自己的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