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Langya病毒犯了不能以地名命名的忌讳?

 吕杨鹏 2022-08-15 发布于上海

申明: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与单位


8月4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报道了中外联合研究组在国内发现了一种新的亨尼巴病毒属(Henipavirus)的病毒,研究人员将其定名为Langya henipavirus,也就是以Langya为种名[1]。

Langya看着应该是中文拼音无疑,有媒体翻译成“琅琊”,因此有了“琅琊病毒”的说法。若是问过原文作者是否是这个意思,自然无事,即便是没问过自作聪明,也不算是什么大恶。毕竟前几年有部大火的电视剧琅琊榜,小编自己脑补了一下也没什么大不了。

结果倒好,不知琅琊怎么就碰触了一些人敏感的神经,成了一个争议事件,网暴用“琅琊”译名的媒体,搞得论文都深陷舆论风暴。

丁香被夹以后,一种说法是丁香用了琅琊译名,而不少人对假想中的这个封禁理由还颇为支持,认为这种译名犯了大忌。我都不确定一些人怎么就认为“琅琊”之类的译名犯了大忌,不得不佩服很多人莫名其妙的自信。

对“琅琊”译名暴走的人提出的理由是这是用地名命名病毒,违反了世界卫生组织的为防止歧视提出的命名建议。

对持这种说法的人,我的建议是去找一找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原文,搞搞清楚WHO的命名建议针对的到底是什么。WHO的命名建议是2015年发布的,哪怕599个英文单词的新闻稿太长,至少看一下标题以及第一段[2]:

图片

WHO的命名建议是针对什么的?new human infectious diseases,人类新型传染病,注意是传染病。传染病是什么,是一个疾病。WHO说的是出现要给新的疾病,命名的时候避免一些容易对国家、族群、经济体等产生负面影响的用词。说的是疾病命名,不是病毒的物种命名!

就好像我们整体在那里说新冠疫情,可新冠作为一种疾病,和导致这种疾病的病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是有不同的名字的。新冠疾病的正式名字是COVID19,而新冠病毒的学名是SARS-COV-2,完全不一样,对应的也是不一样的概念。

比如你要找新冠有什么症状,搜索文献就要用COVID19,要查病毒进化,SARS-COV-2是更好的关键词。甚至这两个名字的起名还是由不同的机构定夺。

疾病的最终命名由一个叫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的组织决定,这个组织归谁管呢?归WHO[2]:

图片

看到没,WHO虽然说给的是疾病命名的建议,但这事还真是它说了算。

那病毒的名字呢?病毒的名字是物种的命名。物种命名根据物种的归类由不同的国际组织管理,病毒是归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ICTV)管[3]。ICTV是国际微生物学会联合会下面的病毒分部组建与管理,和WHO没有一毛钱关系。所以新冠命名的时候,疾病是WHO说叫COVID19,病毒是ICTV说叫SARS-COV-2。

病毒命名里可没有任何建议说不能用地名的,实际就是尽量简洁明了,但要能有区分,不能仅一个宿主名加上病毒二字,为什么呢?因为光一个宿主加病毒,比如我哪天在鸟身上分离出一个新病毒,起名birdvirus,鸟病毒,ICTV一看,我靠,鸟身上那么多个病毒,你这是什么鸟病毒啊。

去翻亨尼巴病毒属——就是Langya病毒同属的亲戚们的名字:

图片

所有的种名——除了现在已经搞不清楚是啥的Langya,都是地名。

最早被发现的亨德拉(Hendra病毒,这是澳大利亚的一个地名,是最初发现病毒的地方。尼帕(Nipah病毒的尼帕二字来源也是人类感染病例最早被鉴别出来的地方,是马来西亚的一个村子。

上面这两个病死率非常高,也是美国认定的select agent,让大家现在一听亨尼巴病毒就吓一跳皆源于此二者。所幸它们传染性不强,基本是与感染动物接触后才感染的疾病。剩下的几个传染性不强,致病性观察到的也不强(Langya刚发现,还需进一步研究,但从NEJM上的报告看也应属于如此)。

这些命名也都是有地理位置,Cedar病毒也是在澳大利亚发现的,本来发现地里包含Cedar,叫Cedar gove,有意思的是亨德拉病毒出名后,亨德拉地区有人向病毒命名人抗议,说你搞得我们房子都不值钱了。科学家发现Cedar病毒时一想,干脆就取地名里的Cedar这一部分,意思是雪松,同时也是国外很多地方用的名字,这样就不用担心谁来找茬了。

再下来发现的Kumasi病毒,它的发现其实是挺轰动的,因为在非洲国家加纳被发现,是亨尼巴病毒属第一次出现在东南亚与澳大利亚以外的地方。Kumasi是加纳的一个地方,其实它的物种名更厉害,直接一个Ghanaian bat henipavirus,把加纳整个国家都说进去了。

以上都是洋病毒,接下来Mojiang病毒是在中国云南墨江发现的,命名也是用了发现的地名。

说“琅琊”病毒犯了大忌的,根本就不明白病毒命名与疾病命名不是一回事

为什么疾病,特别是传染病命名要避免地名?这是因为已经到了要命名一个新的传染病名字时,这个疾病很可能已经造成了不小的危害。使用地名等命名,一是容易造成歧视,比如会认为是某个地方导致的疾病,二是会造成混淆,比如认为只有某个地方有这种病。

那病毒是什么?只是一个物种。绝大部分病毒不会导致传染病,遑论严重的传染病。病毒的命名更多是方便学者交流,需要考虑的是学术界既往的命名规律,比如噬菌体这类病毒很多用了字母以及数字指代,成了一种习惯。

还有就是亲缘关系。从病毒进化角度,SARS背后的病毒SARS-COV-1与新冠背后的病毒SARS-COV-2是非常接近的,基因组相似度近80%。病毒学家们认为这两个都是SARS-COV这一个种下的不同品系,名字也要相像,所以就有了SARS-COV-1和SARS-COV-2。

疾病命名的时候是这个思路吗?显然不是。新冠和SARS在疾病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疾病,即便病原体有相似,但为了区分,反而要把名字分得更清楚。之前有了SARS,新冠就要离这个名字远一点,不能说SARS2或SARS2019,那样会造成对疾病的误解。

以前我们往往是先知道疾病,很久之后才搞明白背后的病原体。比如先知道天花,很久以后才知道这是一种病毒引起,很多病毒因此命名时都在追着已经为大众熟知的疾病。既然疾病已经是天花了,那就叫天花病毒吧,或者原来狂犬病是这个病毒引起的,那就叫狂犬病病毒吧。

随着科技发展,科学家现在鉴别病毒、病原体的能力大幅提升。如今很多病毒不是因为引起严重疾病而是在其它研究里鉴别出来的。当然,仍然有SARS-COV-2这样随着一个严重传染病出现的病毒,这类命名也应该考虑与疾病的关联以及潜在影响。但其它大量的病毒,与传染病毫无关联,甚至与普通人的生活也没有关系,这些病毒命名,用得着上纲上线,还假想出一个不能用地名的规定吗?

以Langya病毒为例。是,它是亨尼巴病毒属一员,同属中有致死率较高的尼帕和亨德拉。可是Langya现在感染的病例症状并不重,而且没有人之间的传染,更有可能只是与携带病毒的动物接触,偶尔发生的跨界传播。把这个病毒命名搞成忌讳的,怕不是感染病毒生病,而是心里有病。

更何况琅琊是中国古代地名,秦朝设的一个郡,唐代已废。就算地名敏感,早已废弃不用的古代地名也敏感?东晋时期有个琅琊王氏的望族,是秦朝名将王翦后人避祸迁到琅琊郡。琅玡王氏在东晋时盛极一时,所谓“王与马,共天下”,王羲之王献之便是来自这一族。只不过唐朝人也知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不知道对琅琊译名暴跳如雷的人,是活在哪个时代?

说起来琅玡王氏繁盛的东晋,士大夫以豁达出世为荣。像王羲之有坦腹东床的典故。当年的琅琊王氏要是听说1700年后有人因为给一个肉眼看不见的病毒冠以琅琊二字上纲上线,估计非笑掉大牙不可。

对于Langya病毒,应该关注不是对应的译名是否是“琅琊”——这顶多是个花边趣闻。需要关注的是,这一发现意味着亨尼巴病毒属的成员分布比以往知道的还要广。而且自然宿主更多样,以前认为多为蝙蝠,Langya检测到更多的是小型哺乳类鼩鼱(多说一句,鼱看着像小老鼠,但和老鼠亲缘关系很远,都不属于啮齿类)。分布地理范围广,自然宿主多样,意味着跨界传播到人的风险也大。亨尼巴属已知的几个种都只是偶尔从动物到人,没有在人群内广泛传播的能力。但考虑到其中两个致病的严重性,仍应警惕,增加相应的监测。

如果那么想为某个物种的名字涉及的地域吵架、扣帽子,也不用老盯着病毒——不用去找墨江病毒。我给你们指条明路。水稻的种名是Oryza sativa,我们平时吃的米主要是两个亚种,一个是粳稻,亚种名Japonica,拉丁文日本,另一个籼稻Indica,印度。所以我们吃的饭,一个水稻日本型,一个水稻印度型。粳稻绝对是中国起源,籼稻有争议,或许是中国或许是印度,中国的呼声更高些。这不就是日本和印度抢了我们的物质文化遗产吗?这不比Langya病毒有的吵多了?我强烈建议,对琅琊译名深恶痛绝的,以身作则,从此不吃日本型与印度型水稻,直至植物学家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止。

参考资料:
1.https://www./doi/full/10.1056/NEJMc2202705

2.https://www./news/item/08-05-2015-who-issues-best-practices-for-naming-new-human-infectious-diseases

3.https://www.ncbi.nlm./pmc/articles/PMC575337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