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战”英雄谱之23---赢得“许谁咆哮”盛赞的长孙将军

 金色年华554 2022-08-16 发布于江西

>>长孙晟,字季晟,小字鹅王,今河南洛阳人,隋朝著名军事家、外交家。

长孙晟出生于名门,生性通达聪慧,略涉书史,善于骑射,矫捷过人。北周尚武,贵族子弟都会习练武艺,每次比试,长孙晟都是胜者。

公元569年,18岁的长孙晟在皇宫任司卫上士。一天,大将军杨坚进宫,看到站岗的长孙晟气宇不凡,经过短暂的交谈,杨坚惊叹不已,说:长孙郎武艺逸群,又多奇略,后之名将,非此子邪!

公元580年,突厥沙钵略可汗请求与北周和亲,宣帝将千金公主远嫁突厥时,年仅29岁的长孙晟为和亲副使。突厥人天生崇尚英雄,之前北周派的使者都因武艺不强而被轻视。这一次,沙钵略又要考验长孙晟。他们一起出游时,看到两只雕在空中争肉吃,沙钵略可汗给长孙晟两支箭,说:你去射取它们。长孙晟心中有底数,从沙钵略手中仅仅只是接过一支箭,然后骑马挽弓而去,其张弓搭箭向双雕射去,竟然是一发而射穿两雕。这也就是“一箭双雕”的由来。

长孙晟武艺这么高强,沙钵略可汗自然对其佩服有加,还让贵族子弟都来跟其学习射箭;其弟突利可汗更是天天来和长孙晟纵论天下大事,为防哥哥陷害,干脆偷偷跟长孙晟结了盟。

在突厥,长孙晟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因为其知道突厥和中原没有永久的和平,双方迟早会有战事。于是,长孙晟决定趁游猎之机,全面、仔细地考察突厥的山川形势、部族强弱以及人际关系等情况。一年后,长孙晟在没有引起沙钵略可汗怀疑的情况下,把突厥的情况掌握得一清二楚。长孙晟回国后,把在突厥获得的情报向时任丞相杨坚作了详细的报告,杨坚听后大喜,于是升任其为奉车都尉。

公元581年,杨坚代周建隋。同年底,沙钵略可汗见隋朝进贡减少,便借口为千金公主的宗室复仇,与高宝宁联合攻陷临榆关,并与各部落相约,准备大举南侵。隋朝新立,尚未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杨坚就下令修筑长城,命令几位大将镇守战略要地幽州和并州,还在乙弗泊、临洮、武威屯兵数万以加强守备。

长孙晟在关键时刻上表隋文帝,深刻分析了沙钵略、达头、阿波、突利可汗叔侄兄弟各统强兵、分居四面,貌似和好稳固,实则各怀猜忌,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建议。隋文帝看完奏表后,急切地召见了长孙晟,并采纳了其全部计谋。

此后,隋文帝派遣太仆元晖出伊吾道去拜访达头可汗,特赐狼头纛,表现出特别钦敬的样子;又任命长孙晟出黄龙道,携带大量财物赐予奚、契丹等部族,暗中则来到突利可汗的住处,引导其内附朝廷。等到达头可汗回访隋庭时,杨坚故意将其使者处在沙钵略可汗的使者之上。果然,沙钵略与达头可汗之间产生猜疑。如此一来,突厥内部开始分化,沙钵略可汗变得日渐孤立。

公元582年初,在“离间计”起得一定效果之时,杨坚下令撤回准备进攻江南陈朝的军队,集中兵力对付突厥。不久,突厥出四十万大军突入长城,分路攻击隋朝。在半年的战斗中,仅李充在河北山、马邑及凉州总管贺娄子干在可洛峐击败了突厥;其余各路大军均是大败。

到了十月,关中形势紧急。突厥纵兵分两路进击,尽掠武威、金城、天水、上郡、延安等地。隋朝行军总管达奚长儒率两千士卒奋力迎战,杀敌万余人,这才遏制住败势。长孙晟乘势用计,游说达头可汗和沙钵略可汗之侄染干,达头可汗不同意南进,进而让沙钵略可汗信以为达头可汗会奔袭其老营,于是撤兵出塞。

公元583年春,突厥又大举入侵,隋文帝命杨爽、杨弘等八人率军分道反击。其中,窦荣定率领的步骑三万在高越原数败阿波可汗。长孙晟乘机派人离间阿波可汗,说阿波可汗出师不利,沙钵略肯定会把罪过归结到阿波头上,并且会想办法收编整个部落。阿波可汗深信不疑,遂派使者去见长孙晟。长孙晟明确告诉使者说达头可汗已与隋朝联合,阿波可汗当下唯一出路就是依附隋国,并与达头可汗联合,成为强者。阿波可汗接受了长孙晟的建议,因而留兵塞上,不再前进,还派人跟随长孙晟入朝。

当沙钵略听说阿波可汗心怀二意时,其应对出现了问题,以致于陷入万劫不复。

当时,沙钵略可汗与杨爽的军队在白道一带作战,被隋军打败,现在听说阿波可汗归附了隋朝,其气不打一处出,派大军袭击了阿波可汗的北牙大本营,俘虏了阿波可汗的部众,并杀死阿波可汗的母亲。阿波可汗怒不可遏,其直奔盟友达头可汗大营,从达头可汗处借得十万士卒,这支“哀兵”屡屡打败沙钵略可汗,完全收复故地,势力益增。沙钵略可汗的势力从此由强变弱。不得不说,长孙晟“一箭双雕”的箭术很厉害,但是“分化瓦解,以夷制夷”之策更厉害。

公元584年,杨坚派遣长孙晟出使沙钵略可汗,赐千金公主为杨氏,改封为大义公主。沙钵略可汗奉诏时不行跪拜之礼,长孙晟一句话就让其“服贴”了,其说,可汗可是大隋朝的女婿,难道不敬妇公?这么一来,沙钵略笑着对左右官员说:须拜妇公,我从之耳。于是乃拜诏书。长孙晟还朝后被授仪同三司、左勋卫车骑将军。

第二年夏天,沙钵略可汗向隋朝请和称藩,从此北部边患基本消除,也解除了隋朝南下灭陈的后顾之忧。

公元587年,沙钵略可汗去世,其弟继位为莫何可汗,请隋廷承认。在这重大变故之时,杨坚召集文武商议此事时涉及到阿波可汗,隋廷众臣或主张征伐,或提出诏其入朝后枭首。长孙晟则认为阿波可汗作恶并没有针对我朝,现在由我们去惩罚,这不是招远之道,“不如两存之”,意思就是让他们自己去互相攻杀。杨坚采纳了此意见。隋廷派遣长孙晟持节前去颁诏时,莫何可汗趁机向长孙晟提出要消灭阿波可汗。长孙晟不置可否。莫何可汗随即率部把阿波可汗部打得七零八落,还把阿波可汗抓获。

公元588年到593年,莫何可汗在扩张过程中中流矢而死;都兰可汗继位后听信谣言,不再向隋朝进贡。长孙晟奉命出使突厥时,查清了大义公主谋反之事,都兰可汗不得已,只好将大义公主诛杀。

通过多年的交往,长孙晟认准都兰可汗是个不靠谱的人,“终当必叛”;只有突利可汗“素有诚款、易可抚驯、以为边捍”,建议把突利部安排在南部的长城附近,作为隋廷的战略“缓冲地带”。

公元597年,突利可汗依长孙晟之说,率众南徙,居度斤旧镇。都兰可汗果然反叛,常常率部袭侵隋境。突利可汗察知其动静即派人报隋。故而都兰可汗每次入边都因早有防备而未能得逞。

二年后,突利可汗奏报都兰可汗正在制造攻城器械,准备攻击大同城。杨坚命高颎、杨素、燕荣分三路进击突厥。此时的突厥已大不如前了,都兰可汗只能把气撒向突利可汗。都兰与达头可汗结盟后袭击突利,突利部大败,都兰尽杀突利的兄弟子侄。后来,长孙晟带突利可汗入朝,被杨坚册封为启民可汗。

再说隋廷三路大军已今非昔比,高颎为前锋大破突厥都兰部,都兰可汗在败逃后被部下所杀;杨素率部在灵州也大败达头可汗部,达头可汗负重伤逃跑,部众死伤不可胜数。

隋廷从长久计,花大价钱在朔州西北筑大利城给启民可汗驻守,负责招抚突厥部落人员,很快归附者就有一万多人,全部得到妥善安置,从此突厥归附。可以说长孙晟为分化瓦解突厥、促进民族融合起了重要作用。

长孙晟“以夷制夷”之策还在进一步深化,其认为突利部归附者众,完全可以利用,而达头部比较顽固,应以教训为主。果然,都兰可汗被杀后,为挽救突厥的颓势,达头可汗自立为步迦可汗,继续危害边境。长孙晟上奏杨坚,在夏、胜两州之间设置“归附点”,在内可“任情放牧,免于抄略”。

步迦可汗见越来越多的突利、都兰部的人前往归附,大为恐惧,遂率兵进犯隋边。杨坚决定合击步迦可汗,长孙晟率突厥归附各部为前锋。当时,步迦可汗与隋军对峙,长孙晟命人在泉水上游撒放毒药,突厥人、畜饮后很多被毒死,他们不明就里,连连惊呼“此乃天意”。达头部连夜遁逃时被长孙晟率部追击,斩杀千余人,俘六畜数千头。突厥达官来降,连称上下大畏长孙晟,说: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称为闪电。

步迦可汗逃至大斤山时,与史万岁打了一仗,结果大败;不久其侄子俟利伐又攻打启民部,再次被打得退入沙漠。启民可汗大为感动,表示愿千世万代永为隋臣。

突厥只剩下“死杠”的步迦部了,可谓是日薄西山。公元601年,长孙晟夜登城楼,望见碛北有赤气,下垂被地,其对比兵书,此名洒血,其下之国必破亡。于是上书说:欲灭匈奴,宜在今时。隋文帝诏令隋军主力北击步迦可汗。从公元602年到603年,隋军数败突厥。更可喜的是在启民可汗的招抚下,有铁勒、思结、浑、伏和、斛萨、阿拔等十余部背离步迦可汗,归于启民可汗。

后来,长孙晟被任命为右骁卫将军。公元609年,一手导演了强大突厥汗国分裂大剧的长孙晟去世,时年58岁。长孙晟虽然去世了,但是其开创的事业远没有结束,因为,其有一子叫长孙无忌,还有一女是后来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

史家评论,周末隋初威震塞北、强悍无比的突厥汗国几乎是毁于长孙晟一人之手,突厥汗国成为隋朝的藩国,并尊隋文帝为“圣人可汗”。

公元615年,隋炀帝杨广北巡塞外,在雁门被东突厥始毕可汗率领大军围困,危急关头,隋炀帝不禁感叹:若使长在,许谁咆哮!

>>图片来自于网络,与文字无关;文字由艾亲搜集、编辑、整理;如有侵权,敬请联系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