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纸上谈兵何其多/​​​爱发火的根本原因,是无明/​检验自身素养的一个方法(摘自《日日有感日日谈(2018卷)》)

 惟虫能天 2022-08-16 发布于河北

作者心语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共修,同登善域。

(有教无类)

话说战国时期,赵将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导致长平之战大败于秦国,赵括战死,四十余万赵兵被秦国坑杀,赵国从此一蹶不振。从此赵括成了只会夸夸其谈而无真才实学的典型代表,纸上谈兵也成了讽刺此类人物的一个成语。

历史已过去了两千多年,但此等悲剧却代代在上演。对时下有些地方、有些人而言,问题是否更为严重一些呢?那些大道理讲得头头是道,事却做得稀松平常,或者说了的大道理根本没当真,没想去实行,这不是纸上谈兵又是什么呢?或曰比纸上谈兵有过之而无不及啊。只不过没让这些人去指挥真刀实枪的战役罢了,否则可能会比长平之战失败得更加惨重。

有的人爱发火。大不如意的事发火,小不如意的事也发火;对不熟悉的人发火,越是对亲近的人越发火;对别人发火,自己对自己也发火。

发火,烧别人也烧自己。可能烧坏事业,烧坏人际关系,还可能烧坏自己的身体。爱发火,固然有性格、修养乃至身体等方面的原因,但最根本的是不明白导致的。有种说法叫作:“无名之火”“无明业火”,是说发火是“无明”和不可名状的。佛教的基本理论之一是十二因缘,在十二因缘这个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生死链中,第一环是无明,即不明白。因为不明白,才生起迷惑导致恶报等等。不明白主要是不明白事情的真相和解决办法,不明白发火于事无补,会把事情越弄越糟。根源找到了,就应对症下药,在明白事理上下功夫,在解决无明上下功夫。无明没有了,就是明白了。真的明白了,火气也就小了就少了,爱发火的毛病或许也就改了。

(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检验人的综合素养如何,在某种角度讲,可看其本事和脾气的占比情况。特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上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中等人没本事没脾气,下等人没本事有脾气。这种说法虽不尽然,却也有几分道理。如是说来,若本事是个定数的话,那是否有脾气或曰是否爱发火,就成为衡量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因素了。

提高自身素养,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对爱发脾气的人来说,不会一下子就彻底扭转,只要不断进步就好。如何检验是否进步了呢?可尝试作个记录,每发一次脾气就记录一次,过段时间作个总结,看看发脾气的频次有没有减少,程度有没有减轻。若发脾气的次数少了,程度轻了,就说明进步了,否则就是原地踏步或退步了。由于性格因素和多年担任领导干部的经历,我也时有盛气凌人、爱发脾气的情况。采用以上方法后,或觉还是有效的。还有一个检验方法,就是在难以自控发脾气后,能在多长时间和多大程度上反观自省引起警觉,生起惭愧心。要的时间越短,反省越深刻,进步就越快。“不怕妄起,就怕觉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欲购《日日有感日日谈》2017、2018、2019卷等书可联系“正己而已”公众号管理(1503116086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