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泽:“时尚之都”织出锦绣未来

 吴越尽说 2022-08-16 发布于浙江


这个盛夏,一场精彩绝伦的时尚周,再次将世人的目光聚焦于盛泽这个苏南小镇。时尚发布秀轮番登场,时尚云直播精彩纷呈,峰会论坛激发“头脑风暴”,时尚设计赛事挖掘新锐人才,纺织云展会打造“永不落幕”的线上展示对接平台……

玩转“秀、展、赛、会、商”,盛泽以层出不穷的创意和迭代升级的体验将产业硬实力、市场强活力、城市新魅力交融贯通,为产业对接、技术创新、国际贸易等架起“炫彩桥梁”,让全球时尚界领略到千年绸都的现代风韵。

虽然盛泽时尚周已经闭幕,但是各种精彩依然还在延续和发酵,启迪着时尚产业向更国际化及更高质量转型升级。透过时尚周这扇窗口,人们发现时尚对于盛泽而言,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潮流,更是一把开启丝绸纺织业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图片

从“丝绸古镇”“纺织名城”到如今的“时尚之都”,历经千年发展,盛泽人始终孜孜不倦地深耕丝绸纺织产业,以时尚赋能为产业发展开辟新的路径。时尚让千亿级产业更现代,向价值链高端不断攀升;时尚让千亿级市场更繁荣,链接全球贸易资源需求;时尚让千亿级企业更高效,拥有宽广的“世界级视野”……盛泽用热情拥抱时尚、理解时尚、追求时尚,把时尚嵌入城市肌理,把时尚融入百姓生活,重塑产城商交融的发展格局,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光彩、新活力。

图片

图片

大秀、大师、大牌

构筑活力四射的时尚生态系统

图片


7月28日,夜幕降临,盛泽潜龙渠畔,户外广场变身T台,专业模特身着面料唯美、做工精细、饱含巧思的服饰行走其间,与小镇的璀璨夜景、碧水绿道相映成趣,产城商创新融合所迸发的时尚之美,在精彩的走秀中尽情展现。

将时尚走秀融入区域特色,用时尚创造力提升产业价值链,是盛泽创新发展丝绸纺织产业下出的一步“先手棋”。在吴江区委常委、副区长、吴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盛泽镇党委书记沈春荣看来,意大利的科莫镇、临近巴黎的里昂市,都是以纺织产业为基础,通过品牌打造成为时尚之都。对比盛泽,同样毗邻上海大都市,丝绸文化渊源流长,纺织产业迭代升级,转型成为时尚之都是必然选择,必将建设成为时尚创意与现代纺织共促的世界级高端丝绸纺织产业创新集群。

一个活力四射的时尚生态系统,宛如热带雨林般生机勃发,盛泽吸引国内外知名设计师纷至沓来,其中不乏金顶奖获得者、全国十佳设计师、新锐设计师,成为推进盛泽企业品牌化进程的动力之源。华佳桑罗、鼎盛上久楷、罗曼罗兰等一批盛泽本土品牌竞相涌现,在国际舞台上叫得响、走得出,更为企业、为盛泽带来了直接和长远效益。


图片


“以往我们一直专注于面料的研发与生产,看到盛泽时尚周的宣传力度和效应越来越好,还能帮助企业撮合与金顶、十佳等设计师的合作,就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秀演。”盛泽当地企业欧梦尼亚负责人王志良说。

盛泽拥有2500余家面料企业,优质的面料为设计师提供更广泛的选择。80后设计师边惠中与专注传承非遗宋锦的盛泽原创品牌“上久楷”携手,擦出了别样火花。“如何将宋锦传承与创新下去,是我们每一季设计的重点,也是一种使命。”边惠中也坦言,盛泽当地政府和各企业对时尚产业的重视和助推,给了青年一代设计师更多展现本领的舞台。


图片


除了牵手一大批知名设计师,盛泽还与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合作打造时尚推进中心,并在东纺城引进设计师平台“设界”。盛泽设界时尚产业服务平台相关负责人吴海旭介绍,目前平台已经引进35个设计师工作室,近200名设计师。“拎包入驻精装工作室,配有数据制版、样衣开发设计服务,开展秀演享补贴……在这里,设计师的创业梦触手可及。”本土设计师盛亚荣,就是从盛泽走出来的首位“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他与好友黄秋停联合创立“新旗艺”品牌。可见,人才汇聚与品牌孵化正在成为盛泽转型时尚之都的又一重要可持续助力。

大秀连番上演,大师近悦远来,大牌不断崛起,时尚将盛泽丝绸纺织产业的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赋予了产业新一轮革新源源不竭的能量。不久前,盛泽还与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联合启动中国时尚指数,成为中国时尚指数的永久发布地,对国内时尚产业建设进行跟踪研究,为时尚产业、时尚企业、时尚品牌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弥补时尚产业量化分析的短板,向全球时尚界发出“盛泽时尚声音”。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云、用数、赋智

业态创新拥抱数字转型再升华

丝绸自古就是时尚的代名词,历来是人们趋之若鹜的高端消费品。昔日的盛泽以“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生产能力在中国“四大绸都”中独领乡镇风采,始终引领着丝绸时尚的潮流。如今,盛泽打造世界级时尚之都,底气和自信也同样来自于这份制造能力,尤其来自于紧抓数字化发展机遇所形成的“智造”能力。

“从一滴油到一匹布”“从一根丝到一个品牌”,盛泽已形成完整丝绸纺织产业链,年产纺织品超130亿米,纺丝能力320万吨,纺纱能力近20万吨,培育出恒力、盛虹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从“造得出”到“造得精”,再到“造得好”,盛泽的丝绸纺织业一步步迈向精准制造,持续引领行业发展潮流。

走进恒力集团生产车间看到,一根根丝线经喷丝板喷出冷却后飞速卷绕成丝饼,由自动落筒机器人、运输机器人输送至指定区域进行智能外检、自动包装,随后机械臂快速抓取、摆放,最终进入智能化立体仓库等待出库,整个过程智能高效。


图片


苏州世祥生物纤维有限公司打造了苏州市级智能示范车间,生产研发高品质涡流纺和紧密赛络纺产品。企业负责人介绍,2021年,世祥生物投资约4亿元新增涡流纺设备84台套,目前已投产全流程纺纱自动化生产设备680余台,产品年产量达到15万吨。


图片


丝绸纺织企业不仅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重塑实现“弯道超车”,还能跃上“云端”横跨时空界限,与全球买家“零距离”交流洽谈。

手机打开“东纺云”App,点击进入“云展会”,近300家优质面料供应商汇聚“云端”,各家当季最新产品实时上线,全部一目了然。今年盛泽时尚周期间,“云展会”通过“话东方”纺织成衣面料、“现未来”功能科技面料、“女人美”女装时尚面料、“可持续”再生环保面料四大主题,呈现数万款国内外时尚、精品、流行面料。对于意向面料,采购商可以通过“云直播”对话行业大咖、获得应用建议,线上实现一键快捷采购。


图片


数据显示,2021年,盛泽共完成324个数字化改造项目,新增125家省星级上云企业,完成49家智能车间(工厂)诊断,新增9家市级以上示范智能车间。


图片

图片

责任、担当、持续

奏响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主旋律

注重绿色环保、注重可持续,已成为当前人们普遍认可的时尚理念。对于盛泽来说,选择建设时尚之都,就是选择了一条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就要为丝绸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从而达到以时尚赋能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目的。

依托千亿级集群的产业协同能力、千亿级企业的跨区域发展能力、千亿级市场的资源整合能力,盛泽对于丝绸纺织产业发展举足轻重。连续多年,盛泽倾力举办中国生态环保面料设计大赛,倡导减少碳足迹,践行可持续,以赛事打造时尚盛泽、绿色盛泽品牌,推动丝绸纺织产业全面向绿色低碳转型。

“时尚实际上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代表符号。”吴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主任张建华说,丝绸纺织产业经过升级革新,早已不再是大家所认为的传统落后污染的产业,而是一个欣欣向荣,朝着更科技、更时尚、更绿色方向拓展延伸的产业。

为此,盛泽率先探索纺织行业的“双碳”应用场景,与中国纺联、东方国际、德国国际合作机构、苏州农商行合作,共建世界级气候行动示范区、碳排放标准体系、绿色低碳金融创新实验室,系统梳理盛泽纺织产业集群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情况,为纺织多个细分领域制定切实可行的减排方案。苏州农商银行副行长徐卫忠告诉记者,打造绿色低碳金融实验室,将具体开展纺织行业温室气体绩效方法学MRV(监测、报告、核证)模型、废物管理、能源效率、废弃物时尚化以及绿色金融机制等方面工作,赋能丝绸纺织业转型升级和长远发展。

奏响丝绸纺织产业绿色发展主旋律,不单是政府一方的主动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也渗透进入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根神经末梢。勇当绿色转型“先锋”,盛虹集团专门设立产业基地,生产再生聚酯纤维、低温染色聚酯纤维、原液着色纤维和生物降解聚酯纤维四大绿色环保产品,同时,大量使用废弃塑料瓶,减少对大自然的伤害,用再生PET替代普通PET,降低石油消耗和碳排放。2021年,盛虹再生纤维年产量达35万吨,相当于一年消化175亿个废旧塑料瓶,二氧化碳减排约600万吨。原液着色纤维将纺织整个环节的“染”控制在原料纤维阶段,减少近50%的二氧化碳排放。


图片


追求时尚与功能相结合的罗曼罗兰公司,目前生产的户外运动、休闲、羽绒滑雪面料,八成以上采用了环保纱,原材料涉及塑料瓶、渔网、旧成衣,以及3至5年内可全部降解的涤纶和尼龙纱等。另一个产品色母粒,切片时就已染色,压减了染厂加色环节,既节水节能又无污染,以实际行动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的发展美学。


图片


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国家战略的东风,紧抓环太湖、吴淞江“科创圈带”建设机遇,盛泽在建设世界级时尚之都的道路上持续发力。时尚,凝练着盛泽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理解,浓缩着盛泽对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也启迪着盛泽丝绸纺织业向更科技、更时尚、更绿色方向攀升。时尚创意、现代产业、城市更新共促共融,一幅新时代时尚之都的锦绣画卷正在徐徐铺展开来。


图片

来源:《吾爱盛泽》公众号

2022-08-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