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新疆的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边远偏僻、高寒缺氧,使得这里鲜有人打扰,生态环境保存得比较完好,众多珍稀的野生动物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 阿尔金山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已探明的动物就有359种,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有29种。世界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等机构在这里考察过之后,更是发出了“高原物种基因库”这样的赞叹。 阿尔金山保护区的地形为高山环绕的封闭性盆地,深居内陆之中,独特的生态环境也养育了野牦牛、藏羚羊、藏野驴、北山羊、藏狐等这样独特的生物。 说到狐狸,印象中的它们外表长得很漂亮,眼神带些狡黠,一眼看上去就给人它们很机灵、聪明的样子。 但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青藏高原一带,生活着一种比较奇特的狐狸,它是我国3种狐狸中其中的一种,也是最不像狐狸的狐狸。 这种狐狸叫藏狐,它的外表比较奇怪,看起来有犬的敦厚,也有狐的狡黠,尤其是一张“大方脸”,放在狐狸的身上显得格格不入。也正是因为它的这些特征,使得藏狐迅速在网络上走红。 藏狐端坐在地上,眯着眼看人藏狐在新疆的分布,主要是在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已经多次记录下了藏狐的身影。 科研工作者徐俊泉曾在保护区东部的蟠龙峰拍到了一只藏狐的身影,当时它就端坐在地上,眼睛眯着,人们拍着它,它也盯着人。这只藏狐身形肥硕,身上的毛发旺盛有光泽,看起来在保护区的日子过得不错。 狐狸家族分为6属23种动物,生活在我国境内的就只有赤狐、沙狐和藏狐这三种。无论是赤狐还是沙狐,都是颜值很高的狐狸,唯独只有藏狐,看起来略微滑稽。 徐俊泉摄 藏狐背部的毛发多为褐红色,侧身的毛发呈浅灰色,腹部为白色,四肢为浅红色。它的脸盘很大,耳朵很小,尾巴毛发异常蓬松。 藏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腮帮子了,整个脸部呈现方形结构,所以在网上,一些网友也亲切地称呼它们为“阿方”。 很多人以为藏狐的方脸,很有可能是毛发所致,实际上并非如此,它那鼓鼓的腮帮子,是切切实实的肌肉。 也正是因为藏狐的脸颊附着更多的肌肉,咬合力更强,因此藏狐也被一些动物学家称作是食肉动物里面最专业的。 喜欢居住在高山草甸上,对爱很忠诚藏狐是一种高海拔物种,它们喜欢栖息在海拔3500-5200米的高山草甸上,也可见于同海拔的荒漠草原或半干旱地带,分布下限是海拔2500米左右,更低海拔的地区,基本上就不会有藏狐出没了。 藏狐营独居生活,但也有一家子一起生活的。藏狐是一种对爱很忠诚的动物,实行一夫一妻制,一旦雌雄配对之后,将会终身相伴。 它们共同生活在一起,一起捕食、一起育幼、一起抚养后代,这点倒是跟非洲的黑背胡狼差不多。 结婚之后,藏狐打算要小孩,那它们就需要一个“房子”。处在这个阶段的藏狐,对洞穴的依赖程度就非常大。但藏狐又不擅长挖洞,而野外理想的岩石洞又可遇不可求,于是它们会将目光放在喜马拉雅旱獭身上。 旱獭是一种大型地栖啮齿类哺乳动物,成年后能长到5、6公斤。它们最厉害的本事就是挖洞,挖出来的洞穴不仅复杂,而且非常舒适,堪称野外“豪华别墅”。 旱獭仗着自己掘洞本领高,经常到处挖洞,住一段时间就不要了。而这些废弃的洞穴,刚好被藏狐捡漏。 当然,除了捡漏之外,藏狐也会强占旱獭洞穴,如果旱獭正在里面休息,那刚好,连晚餐都不用出去找了。 藏狐很偏食,最爱吃高原鼠兔多数捕食者,基本上都是昼伏夜出的,但是藏狐却反过来,它主要在白天活动,并且白昼全时段的活动频率没有太大的差别。关于这点,我国一些学者在2003年针对四川境内藏狐的研究,就已经证明了。 学者们认为,藏狐昼行性的活动规律是受猎物活动规律影响的,因为藏狐最大的猎物,高原鼠兔就是在白昼活动的。 一项针对藏狐饮食结构的调查研究显示,藏狐是最爱捕食高原鼠兔的动物之一,在其食物构成里面,高原鼠兔占据了95%的比重,堪称鼠兔的专性捕食者。 高原鼠兔是一种小型的植食性哺乳动物,也叫黑唇鼠兔,外表长得像鼠类,也有兔子的一些特征,因此得名。 藏狐的分布范围受高原鼠兔分布范围影响很大,比如在西藏西北部地区,高原鼠兔数量比较少,藏狐的分布密度也就很低;而在四川西北地区,生活着大量的高原鼠兔,所以这里的藏狐密度也更高。 在2014年,一些研究者采集了藏狐的粪便,这些粪便分别来自62个不同的藏狐栖息地,然后进行分析,发现其中99%的藏狐粪便中都含有高原鼠兔的DNA,而97%的粪便里的主要外物DNA是高原鼠兔的,其中73%的粪便里,只发现了高原鼠兔这一种外物DNA。 高原鼠兔一旦过量,对草场的危害是巨大的,而藏狐作为它们的专性捕食者,起到控制鼠兔种群发展的作用,对维持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的平衡,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目前藏狐的生存状态还算比较乐观,属于无危物种。但它们生活的环境相对而言更为脆弱,所以受环境变化影响极大,保护藏狐最主要的方式,就是保护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