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有一有家族姓朱,他们家曾经住在巢县,离他们家不不到一里处,有一个很险峻的山岭,人迹罕至。有一天,有一个佃户向朱家少爷说道:“这几日,一一直听到对面山上有木鱼声,从来没有见过有和尚进去过,我们可否去探一下?” 朱家少爷是一个好猎奇之人,亲自带了几十个人,拿着火铳刀剑砍刀,一路披荆斩棘,费了好大的劲,才来到山顶,只见山顶有一个石洞,洞口有一个长须飘飘,瘦得皮包骨的老和尚坐在蒲团上,正敲着木鱼念佛。 看到这个老和尚,朱少爷上前问道:“大师从哪里来?” 哪知道老和尚只顾念经,不理他,不过朱少爷性格极好,又问道:“大师可需要斋供?”这一下,老和尚睁开了眼,他看了一下朱少爷,合十行了一个礼:“老纳已经辟谷多年,不需用斋,多谢施主好意!” 说罢,他就闭目不语,朱少爷无奈,带着一行人下了山。 回到家里,他将此事讲给了老太太听,他的母亲朱老夫人是一个吃斋念佛多年之人,听了儿子讲的故事,说道:“这位大师可是一位得道高僧,千万不要失礼,我这里有私房钱五百两银子,你拿去,给这位大师在山上建一座佛堂吧。” 母亲有命,朱少爷只能听从,当天他就请来了民夫,大家扛着工具来到了山顶之上,听了朱少爷的来意,老和尚走出山洞,指着一个地方说:“如果诸位施主在这里挖到石板,千万不要动,不然放走了妖魔,你们敢有大难。” 朱少爷将老和尚所说,讲给了大家听。 民夫中有一个朱少爷的族人,叫朱三停,这是贪财好利,听了朱少爷的话,撇了撇嘴:“朗朗乾坤,哪来的妖魔,也只能吓唬一些俗人,肯定是老和尚一辈子化缘,攒的香火,不知道准备留给哪个私生子呢!” 他找了几个民夫,嘀嘀咕咕说了一些话,这些人心神意会,各自散了。 这一凌晨,天刚蒙蒙亮,两个人鬼鬼祟祟地上了山,害怕惊动老和尚,他们悄悄地向下挖,挖了刚刚不到三尺,镐头就发出了碰到石头的“叮当”声。 二人大喜,放慢了速度,仔细清理,果断发现了一块石板,上面用鸟篆写着一些字,经过岁月的腐蚀,已经有点斑澜不清了。 来人自是朱三停,他们继续向下挖,清青石板周围清理干净之后,找了几根棍子,将石板就要撬开。 洞里的老和尚听到动静,冲了出来,一看二人所作所为,连忙伸手阻止:“动手!” 他话音刚落,二人的棍子已经将青石板撬了起来,看到这个情景,老和尚一下子坐在了地上:“坏了,老纳三十年守护,一朝化为乌有。” 朱三停打开石板,发现里面没有所谓的金银,探头往下面看,下面竟是一个幽深不知深浅的洞,他正准备下去一探究竟,突然一团黑雾从井里冒了出来。朱三停被这黑雾一冲,顿时跌倒在地,人事不知。 那黑雾在空中盘旋了片刻,只听到里面传来了女子哈哈大笑的声音,随即消失在雾霭中。 朱三停被同伙背下山去救治了,只有老和尚一人坐在那里叹息。 本来一切正常,哪知道佛楼还没有建成,方家就出了事,有好几个家奴被女妖缠上,吸了个灯枯油干,差点死掉。朱少爷后来听说朱三停几人干的事,气得大骂,但又有什么用?解铃还须系铃人,他带着礼品来到了山上,向老和尚求救。 老和尚叹了一口气:“也怪老纳松懈,刚刚入定,竟发生了这事。” 他随着朱少爷来到了朱家,在朱家查看了好几个位置,最终指着朱府前面的一片空地,指挥民夫用现在的材料在这里开始建坛,然后买来了桐油,在坛上树上了七星灯。 老和尚念了一段经,他上坛双袖一挥,向空中喝道:“你虽然幽禁在这里已经近百年,但野性未除,速速眼我上山修炼!” 他的话音刚落,突然刮起了旋风,刮的吃瓜群众睁不开眼,唯独老和尚跌坐于地,稳如泰山。 突然他大吼一声:“大威天龙!大罗法咒,般若诸佛,般若巴嘛轰!”随着他的吼叫,脸上的长须根根如钢针一样竖起。 那股旋风正在肆虐,突然被一股怪力牵引,竟钻入了老和尚的长袖中。 风停云住,阳光洒满大地,一切都恢复了平和。 从这之后,一连三个晚上,朱家都平安无事。随后朱少爷上山感谢老和尚,却发现老和尚身边站着两个美女侍立,一青一白,她们一个执卷,一个焚香,丰姿绰约,又有一股端庄大方之气。 大家很好奇,交头接脑,想要说些什么,又不敢在老和尚面前造次。 六年之后,老和尚突然下山来到了朱家。朱家厅堂,老和尚与朱家少爷相对而坐,饮了几口清茶,老和尚开口了:”贫僧法号上法下海,曾经受到异人的指点,在金山寺出家,后来碾转来到桐城山上修行,一眨眼已经几百年了,如今道行已满,明日就要登极乐世界了。那二妖已经皈依我佛,我坐化之后,她们会到别处修行,由于她们二人与方家有些宿缘,却落在老纳身上,老纳坐化之后,须供渠七天,才能消除这段因果。“ 说罢,老和尚就一挥长袖,飘然而去,虽然身上袈裟破旧,却有一股出尘之气,让人不敢有亵渎之心。 第二天,对面山上燃起了一道清烟,梵音阵阵,天下降下一道金光,继而消失不见。朱少爷知道,山上的那位老和尚已经坐化了。 经历了此事,他对红尘之事了兴趣索然,竟然也产生了出家的想法。 当天,山上的那两个女妖又来到了方家,附在一个下人身上,向朱少爷索要一桌上好的席面,并说道:“姑奶奶我千年都没有看过戏,你们朱家去请一个上好的戏班子,为我们唱七天戏,我才会看在那老和尚的份上,饶了你们!” 朱家少爷想到老和尚坐化前的那一段话,就听从了,派人从省城请来了一个戏班子,吹吹打打唱了七天。演出的时候,前面有两个座位,虽然表面上空空,但桌上的酒菜都在不断地减少,演到精致之处,还传来了两个女子的喝彩声。 一连演了七天,到了第七天,那个座位上才没有了声音,后来下人在桌子上看到一张红帖,上面写着:“白素青青谢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