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S7248419B2

 xfh888 2022-08-16 发布于江苏
交叉引用相关应用程序
本申请是2004年10月20日提交的美国申请Ser. No. 10/969,457的延续申请,现为美国专利号7,123,423,这是2000年7月18日提交的美国申请Ser.09/618,812的分案申请,现为美国专利号6,829,011,要求1999年9月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11-248677的好处, 和日本专利申请No.11-248678,1999年9月2日提交,其内容通过本引用并入本文。
发明背景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成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子成像装置,其改进了拍摄镜头单元的配置和内部单元的排列。
一般来说,在电子成像设备中,特别是电子相机(数码相机),由于其内部元件组件的数量大于胶片安装类型的相机,相机主体容易变大并降低便携性等。因此,执行了许多实现小型化的建议。特别是当相机主体的光轴方向厚度变厚时,不仅对便携性而且对拍摄时的保持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作为相机主体变厚的一个因素,认为各种电线路板、LCD等图像显示部分的布置会随着光学系统的光程长度而受到影响。
首先,关于光学系统的光程长度,通过在光路中点弯曲光学系统,在不改变光程长度总长度的情况下使相机主体紧凑的方法众所周知。
以下摄像机装置公开于例如日本专利申请KOKAI公开号9-281578中。在该摄像装置中,广角转换器镜头可旋转且可移动地布置在伸缩式主透镜的入射侧,其在固体成像元件的成像表面上成像主体的图像。该转换器镜头在从主体到主镜头的光路上的一个位置和光路外的位置旋转和移动,反射镜布置在转换器镜头的旋转中心。因此,可以将器件的长度设置为从成像表面到反射镜的短光程长度,并使整个器件变得紧凑。
以下成像装置公开于日本专利申请KOKAI公开号9-211287中。该成像装置安装棱镜,其中将光通量反射并偏转到拍摄系统的物体侧的倾斜平面作为内部反射侧,并通过构建通过棱镜进行成像来缩短拍摄系统水平方向的长度。
关于各种电气电路板和LCD等图像显示部分的布置,通过在器件主体的末端部分布置拍摄光学系统并应用其中拍摄光学系统和各种线路板的布局,可以防止厚度增加的方法, 并且图像显示部分等在厚度方向上在设备的主体中不重叠。
如上所述,传统上,弯曲拍摄光学系统的方法已知可以使器件的厚度变薄。然而,器件的厚度不仅仅是由拍摄光学系统的物理尺寸决定的。如前所述,与印刷电路板或图像显示部分的相对排列是设备厚度中的重要元素。此外,还有可能设备的便携性和可操作性不能仅通过设备薄来满足,并且便利性相反地恶化。实际上,在形状和布局上造成了很大的限制,并且由于操作性等可能会带来缺点,因为拍摄光学系统的位置仅限于设备主体的左端或右端,因此,相机变为椭圆形以固定基板区域, 等。当拍摄光学系统布置在设备主体的末端部分,以免与各种电气电路板和图像显示部分等重叠时,即使将拍摄光学系统并入设备主体,也会出现类似的缺点。
发明简述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成像装置,其通过考虑内部构型组件的排列,可以实现器件主体的薄型并保持良好的整体形状和优异的操作性。
第一电子成像装置,其用成像元件对被摄体光进行光电转换并记录下来,根据本发明,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镜沿第一光轴排列以从被摄体获取光通量;一种光轴转换材料,它弯曲光通量,光通量沿着与第一个光轴相交的第二个光轴通过第一个透镜;第二透镜,其成像沿第二光轴弯曲到设置在第二光轴上的成像元件的光通量;并在成像元件和光轴转换材料之间设置一个光学量调节装置。第一台电子相机的首选方式如下。
(1)第二透镜和成像元件是一个单元。
(2)多个成像控制材料来控制一个成像操作;第一驱动力材料,为至少一种成像控制材料提供驱动力;进一步提供与第一驱动功率给予材料不同的驱动功率给予材料的第二驱动功率给予材料,并将第一驱动功率给予材料和第二驱动功率给予材料布置在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由包括第一光轴和第二光轴的平面除以第二空间, 分别。
(3)在(2)中,成像控制材料设置在成像元件和光轴转换材料之间,并包括移动第二透镜的运动机构。
(4)在(3)中,第一驱动动力给予材料和第二驱动动力给予材料包括自动对焦电机和变焦电机,它们通过移动第二镜头来执行自动对焦操作和变焦操作。
(5)第一镜头和光轴转换材料构成第一单元,第二镜头和成像元件构成第二单元,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构成拍摄镜头单元。
(6)在(5)中,设置平行于第二光轴的闪光单元。
(7)在(6)中,进一步设置与第二光轴平行布置的电源,并在拍摄镜头单元和电源之间设置闪光单元。
(8)在(6)中,进一步设置与第二光轴平行布置的电源,拍摄镜头单元布置在闪光灯单元和电源之间。
(9) 光量调节装置包括一个光圈快门单元,该单元同时控制光圈和快门。
(10)成像镜头单元具有成像元件移动机构,该机构将成像元件沿第二轴移动到成像表面。
本发明的第二电子成像装置的特征在于:一种光轴转换材料,其使光通量沿第二光轴弯曲,该光通量在通过沿第一光轴排列的透镜从主体吸收光通量后与第一光轴相交;一个透镜组,其成像沿第二光轴弯曲的光通量到设置在第二光轴上的成像元件;接收光通量的成像元件,光通量通过透镜组并执行光电转换;在成像元件和光轴转换材料之间设置的光学量调节装置;和显示装置,其设置在摄像机主体的后部的光轴转换材料上,并以成像元件作为图像显示接收的信号。利用这种配置,多个成像控制材料来控制一个成像;第一驱动力材料,为至少一种成像控制材料提供驱动力;进一步提供与第一驱动功率给予材料不同的驱动功率给予材料的第二驱动功率给予材料,并将第一驱动功率给予材料和第二驱动功率给予材料布置在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由包括第一光轴和第二光轴的平面除以第二空间, 分别。
本发明的第三电子相机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一镜头单元的拍摄镜头单元,其包括沿第一光轴弯曲入射光通量的光轴转换材料,沿与第一光轴相交的第二光轴,以及第二镜头单元,其包括一个透镜组,其成像沿第二光轴弯曲到成像元件设置在第二光轴上,并且在将光轴和转换材料与成像元件之间设置光学量调节装置;显示装置设置在摄像机主体的背面的光轴转换材料,以图像的形式显示与成像元件一起接收到的图像;在相机主体的零件截面侧平行于第二光轴布置的电源;记录介质存储室布置在摄像机主体电源的后端,与显示装置的末端部分相邻。第三电子相机的首选方式如下。
(1)记录介质储藏室与平面平行布置,平面是垂直平面,包括第一光轴和第二光轴。
(2)一种平行于平面垂直的电路板,其包括第一光轴和第二光轴的平面,并布置在显示装置的前面,进一步设置。
(3)显示装置可旋转设置。
(4)在摄像元件与相机主体底部之间设置有一块电线路板,主要安装处理摄像元件成像信号的摄像电路,进一步提供。
(5)设置在拍摄镜头单元所在的照相机主体前部的保护罩,设置在屏蔽拍摄镜头单元的盖板位置和打开拍摄镜头单元的开放位置之间,可移动;并进一步设置在摄像机主体前部并限制盖板位置处的不必要的外部遮光装置。
(6)在(5)中,不必要的外部遮光装置是在摄像机主体外部的凸度上形成的。
(7)拍摄镜头单元具有成像元件运动机构,可沿成像表面上的第二个光轴移动成像元件。
第四电子成像装置,其用成像元件对被摄体光进行光电转换并记录下来,根据本发明,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透镜以沿第一光轴从被摄体获取光通量的第一单元,以及弯曲光通量的光通量的光通量,该光通量沿与第一光学相交的第二光轴通过第一透镜轴;第二单元具有第一透镜,其成像沿设置在成像元件上第二光轴上的第二光轴弯曲的光通量;而光学量调节单元布置在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之间,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光量调节单元可以相互分离。第四个电子摄像头的首选方式如下。
(1)光量调节单元包括快门装置或光圈装置。
(2)光量调节单元包括快门装置或光圈装置,以及分别驱动快门装置或光圈装置的多种驱动材料。
(3)所述多种驱动材料包括沿第一单元侧和第二单元侧的第二光轴布置的多个驱动电机。
(4)第一单元包括第三单元,包括第一透镜和第四单元,包括光轴转换材料。
本发明的第五电子相机的特征在于:一种成像光学系统,其反射光通量,其通过沿第一光轴排列的第一透镜与反射材料,将其弯曲到沿第二光轴排列的第二透镜方向,并将光通量传递给设置在第二光轴上的成像元件;第一种调整材料,它移动成像光学系统以调整焦点;第二种调整材料,用于移动成像光学系统以执行变焦调整;第三种调节材料,用于调节光圈;第四种调整材料,用于调整快门光圈;第一驱动动力给予材料给第四驱动动力材料,分别给予第一调节材料的驱动功率到第四调节材料,第一驱动动力给予材料给第四驱动动力材料分别布置在包括第一光轴和第二光轴在内的平面两侧。第五电子相机的首选方式如下。
(1)第一调节材料包括固定第一透镜的导向轴,第一驱动动力给予的材料是与第一光轴平行布置的电机,第一透镜通过电机的驱动功率在导向轴上移动。
(2)给予第二驱动动力的材料是与第二光轴平行布置的电机。
(3)第三和第四调整材料布置在反射材料和第二透镜之间。
(4)第三、四调整材料以一体为一个整体构成一个单元,第一、二驱动材料提供给该单元。
本发明的第六电子相机的特征在于:一种成像光学系统,其反射光通量,其通过沿第一光轴排列的第一透镜与反射材料,将其弯曲到沿第二光轴排列的第二透镜方向,并将光通量作为将第二透镜传递到设置在第二光轴上的成像元件;在反射材料和第二透镜之间布置的光圈调整材料;快门光圈调整材料,其布置在光圈调整材料的光学量调整侧附近;第一驱动动力给予材料安排与孔径调节材料连接;而第二驱动动力给予材料布置成与快门光圈调节材料连接,第一驱动功率给予材料和第二驱动动力给予材料被安排在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由一个平面分隔,该平面分别包括第一光轴和第二光轴。
本发明的第七电子相机的特征在于:反射光通量的成像光学系统,其通过沿第一光轴排列的第一透镜与反射材料,将其弯曲到沿第二光轴排列的第二透镜方向,以及将第二透镜传递到设置在第二光轴上的成像元件的图像光通量;第一种调整材料,它移动成像光学系统以调整焦点;第二种调整材料,用于移动成像光学系统以执行变焦调整;在反射材料和第二透镜之间布置第三调整材料以调整光圈;第四调整材料设置在光圈调整材料光学量调整侧附近,以调整快门光圈;第一驱动动力给予材料给第四驱动动力材料,其分别给予第一调节材料驱动功率到第四调节材料,第一驱动动力给予材料第四驱动动力给予材料分布在由第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形成的空间中,其中包括第一光轴和第二光轴以及包括轻量调节面。通过这种配置,电子成像装置具有一个拍摄镜头单元,该单元由包括第一镜头的第一单元,包括光轴转换装置的第二单元以及包括第二镜头和成像元件的第三单元构成;在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之间设置第四单元,包括第一调节材料和第二调整材料,第一驱动动力给予材料给第四驱动动力材料与第四单元的第一单元的相应部件连接。
本发明的第八电子相机的特征在于:一种成像光学系统,其反射光通量,其通过沿第一光轴排列的第一透镜与反射材料,将其弯曲到沿第二光轴排列的第二透镜方向,并成像光通量,其将第二透镜传递到设置在第二光轴上的成像元件;第一种调整材料,用于移动成像光学系统以执行变焦调整;在反射材料和第二透镜之间设置第二调整材料以调整光圈;第三调整材料设置在光圈调整材料光学量调整侧附近,以调整快门光圈;第一驱动动力给予材料给第三驱动动力材料,将驱动功率分别给予第一调整材料到第三调节材料,第一驱动动力给予材料给第三驱动动力材料,在空间之间布置一个空间,该空间由包括第一光轴和第二光轴的平面分隔。在这种配置下,拍摄镜头单元具有包括第一镜头的第一单元,包括第一镜头的第二单元,其包括光轴转换装置的第二单元,以及包括第二镜头和成像元件的第三单元;在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之间设置的第四单元包括第一调节材料和第二调整材料,并且每个第一驱动动力给予材料给第四驱动动力材料与对应于第四单元的部件连接。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拍摄镜头单元包括光轴转换装置,该转换装置将镜头之间的拍摄光轴的方向转换为在其中间弯曲光轴,并且图像显示部分布置在拍摄镜头单元的后表面。因此,该器件的主体不会变厚,并且可以实现平衡性好且水平尺寸不太长的电子成像器件。此外,通过在光轴转换装置之后布置光量调节装置,即在光轴弯曲之后,可以有助于电子成像装置的变薄。
由于镜头的运动机构设置在光轴转换材料之后,因此可以使拍摄镜头单元具有很高的功能,同时保持设备主体变薄。
此外,由于电气电路板平行于主体的底面布置,并且与成像元件相邻布置,因此可以减少成像信号的劣化,并且可以使器件的主体变薄。由于上述电线路板布置在器件主体的底部,因此几乎不受其他基板噪声的影响。
由于形成不必要的外部遮光装置以投射到设备主体的外部部分,因此拍摄镜头单元可以布置在靠近设备主体前部的位置。因此,可以使设备的主体变薄。
此外,由于用于构建弯曲光学系统的电子相机的拍摄镜头装置是由可以相对定位和固定的多个块或通过组装单元来构建的,因此可以提高生产率,因为制造拍摄镜头装置变得容易并且可以保持高光学性能。
此外,正弦驱动材料的操作装置对光通量进行操作,分别布置有良好的平衡,摄像机外壳中的空间可以有效使用。
通过将操作装置的驱动材料分别布置在一起以光通量执行操作,可以有效地将控制布线布置到该驱动材料上。
本发明的附加目的和优点将在随后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将从描述中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践来学习。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可以通过下文特别指出的工具性和组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的几种视图的简要说明
附图,它们被纳入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说明本发明的当前优选实施例,并连同上面给出的一般描述和下面给出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成像装置的正面看到的外部透视图;
图2A和2B分别是前视图和剖视图,它们详细地显示了图1所示实施例中拍摄镜头孔径的附近;
图3A至3C为图,其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内部布局。;
图4A和4B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中拍摄镜头单元正面和侧面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5A至5C为图,其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内部布局。
图6A和6B分别是前视图和平面图,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拍摄镜头装置内置的电子相机;
图7是侧视图,其示出了图6A所示的电子相机和光学系统拍摄的镜头装置的内部。;
图8是侧视图,其示出了图6A所示的电子相机内部和拍摄镜头装置的轮廓。;
图9是前视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拍摄镜头装置内置的电子相机;
图10是侧视图,其示出了图9所示的电子相机内部和拍摄镜头装置的轮廓,
图11是前视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用于电子相机的拍摄镜头装置;
图12A至12C是拍摄镜头装置的详细图,分别示出了图12A中所有四个单元的组装状态,图12B示出了分解为第一光学单元、光轴转换单元、光量调节单元和第二光学单元的状态, 图12C示出了其分解为第一光学单元、光轴转换单元、光量调节单元和第二光学单元的状态;
图13A至13C是分别对应于图12A至12C的侧视图;和
图14A至14E分别示出了拍摄镜头装置的详细图,并分别示出了图14A中所有四个单元的组装状态,图14B示出了组装第一光学单元和光轴转换单元的状态,图14C示出了组装有光量调节单元和第二光学单元的状态, 图14D仅示出一个光学量调节单元,而图14E仅示出了第二个光学单元。
发明详述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成像装置(以下称为“电子相机”)的正面看到的外部透视图。
在该实施例中,本发明应用于电子相机,并且左右方向是从主体侧看到的方向,当解释在下面的解释中没有清楚地描述时。在图1中,拍摄镜头2的光圈布置在其前盖1a(外部部分)前中心右侧,其保护着电子相机主体1的前侧。并且,用于光学取景器3的透明窗口用于被摄体目视检查被安排在该光圈2的上部和进一步在相机主体1的右侧,并且,此外,闪光窗口6被布置在中央部分的上部。
光学取景器3包括其内部的多个光学元件,并且在拍摄时,摄影师可以通过设置在后盖1b(见图5B)的目镜窗口(图中未示出)目视地检查被摄体其保护着摄像机主体1的背面。闪光窗6是用于闪光发光的透明窗口和氙气管,其由安装在主体内部的闪光电路控制并发光。镜头保护盖4在前盖1的前面设置在前盖1的前面,向左右自由滑动,并盖上盖子,在非拍摄时保护拍摄镜头光圈2,在拍摄时打开拍摄镜头光圈2,并使拍摄成为可能。图1示出了拍摄镜头保护盖4打开的状态。在前盖1 形成的第一凸光A和第二凸光5b 被构造成一个形状,以包围拍摄镜头2的光圈,并且细节将参考图2A图2B进行完整解释。
相机主体1具有从正面看到的左侧与其右侧相比在厚度方向上的形状。膨胀部分成为摄影师的保持部分,当由相机拍摄时,相机主体1可以稳定地握住。用于外部存储器分离的盖子9设置在相机主体1的左端,其位于保持部分的一部分,盖子9旋转地布置到相机主体1图1示出了关闭盖板9的状态。在关闭盖板9的状态下,盖板9的外侧表面被构造成与构造保持段的相机主体1的外侧表面相同的平面。相机操作的开关在相机主体 1 上提供。释放开关7是一个开关,它在拍摄时将图像记录在内存中,而模式开关8是用于拍摄时记录模式的开关。
图2A是前视图,它详细示出了拍摄镜头2在打开镜头保护盖4的状态下拍摄镜头光圈附近。图2B是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它从右侧看到沿B-2B线2在拍摄镜头中心2附近的截面。
拍摄镜头光圈2具有以下配置,以从拍摄镜头的光圈2中隔绝对角入射的不必要光(即不包括被摄体光的光学光)。设置从前盖1 a的正面投射在拍摄镜头光圈2的右侧的第一个突出5 a。并且,在拍摄镜头光圈2的顶部和底部表面设置了一对第二凸点5 b。并且,当拍摄镜头保护盖4在拍摄时被打开时,墙壁部分4a安装在拍摄镜头保护盖4的末端部分位于拍摄镜头光圈2的左侧。通过这种配置,围绕此拍摄镜头光圈2的突出部分5 a5 b和墙壁部分4 a,防止有害光线进入,这基本上不是入射的被摄体光,从相机主体1的对角线11 .因此,可以很容易地防止耀斑幽灵,而不需要特殊的阴影。虽然如果在前盖1 a上形成圆柱形遮光罩等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但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小型化是不利的,因为拍摄镜头保护盖4在开口方向上的移动量应增加以超过遮光罩。由于即使将拍摄镜头保护盖4的开口位置移动到拍摄镜头光圈2的非常极限的位置,也可以通过壁部分4独立形成圆柱形罩等,从而达到眩光鬼的预防效果,因此可以独立地形成到保护盖4的末端部分, 有利于本实施例中的小型化。
图3A至3C是图,其示出了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相机的内部布局,并且是内部主要部件的布局,其中图3A是前视图,图3B是右视图,图3C是上表面视图。
拍摄镜头单元11具有矩形形状,并且布置在摄像机主体中心的右侧,其较长的一侧垂直于摄像机本体的底面排列。拍摄镜头单元11包括多个镜头和光学元件来成像被摄体图像,以及成像元件,其在成像表面进行光电转换,并且其详细配置将在后面参考图5A和图5B进行解释。成像基板13是主要安装在成像电路上的电线路板,其主要安装在成像元件和成像元件等的驱动控制下,与相机本体底面平行布置的电信号,光电被转换成电信号。主基板15平行于摄像头本体的前表面布置。主基板15包括处理整个系统的主CPU、图像信号的压缩扩展处理电路、控制电机驱动、包括下述拍摄镜头系统的控制电路、分离包含用于分离存储器的连接器的存储器储藏室17、接口电路和I/O端子16, 等。
所述分离存储器储藏室17安装在主基板15的背面的末端部分,分离存储器储藏室17的存储器插入入口布置在图1左侧的与盖子9相对应的位置。分离存储器将闪存安装在其中,所谓的卡型平面度或圆柱形摇杆类型是可以接受的。无需导线,只需直接在主基板15的背面安装分离存储器储物室17,以提高内部布局效率。I/O端子16由信号终端16组成,该信号终端将图像信号交换给外部设备,并且多个终端如外部电源端子从外部为摄像机的驱动电源供电,以及一个光圈(未示出),其插入与终端位置相对应的电缆,设置在主体外部的右侧。由于I/O端子16直接安装在主基板15上,因此可以省略布线,提高布局效率。
电池14为电子相机供电。电池14存放在相机主体1左侧的保温部分,布置在分离存储器储物室17的正面,垂直布置在摄像头主体1的底面。电池更换的打开和关闭盖布置在底部(未显示)。图像显示部分12在拍摄时用作所记录图像的再现显示和电子取景器。该图像显示部分12由液晶和等离子显示器等构成,显示面设置在主体的后表面,以便摄影师等可以方便地使用它。该图像显示部分12设置在相机主体1的拍摄镜头单元11和后1b之间(见图5B),并设置在脱离存储器储藏室17和相机主体1的方向厚度不重叠的位置。并且,图像显示侧直接从安装在后盖1b的开口处曝光,而不在后盖1b的光圈内安装保护玻璃等,然后将摄像机主体1变薄。 闪光灯单元18由上述闪光灯窗6中其内部的氙气管和用于控制电路部分的电容器以及发射光的电荷等构成。并且,该闪光灯单元18按其较长的侧面方向和平行于拍摄镜头单元11的方向布置在主基板15的前表面和电池14之间。
图4A图4B分别是图,它们示出了拍摄镜头单元11的详细结构,图4A是正面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4B是右侧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前固定架30固定第一组镜头19,其是最接近被摄体的部分,以及反射镜20。其屏蔽材料30拦截从对角线进入和通过第一组镜头19的有害光,在第一组镜头19和反射镜20之间形成的不被进入反射镜20的前端固定框架30。该覆盖材料30a形成在第组透镜19的接收部分的延伸部分,并形成楔形,其向反射镜20变窄。反射镜20,即拍摄光轴转换装置,是一块薄板,是一个矩形。拍摄光轴垂直进入相机主体前表面并通过第一组镜头19,用反射镜20反射,弯曲90°,并改变为相机主体1底面的方向。在前固定架30下形成一个基本上平行于摄像机主体1底面的法兰部分,并且与后述的两个导向轴36的点啮合部分的安装部分与后面描述的后固定架31啮合的安装部分类似地形成在该法兰部分。
至于第二组透镜架21,其两侧被打开并且其内部为圆柱形,并且包括部分圆周的法兰部分。在其圆柱体中包括两个透镜,并且在圆柱体中一个孔径边缘附近形成固定孔径a 。啮合部分36与两个导向轴啮合以支撑第二组透镜架21只能向光轴方向移动并且凸轮销(未示出)用于定位光轴方向形成在第二组透镜架21的上述法兰部分。光圈快门单元33固定并布置在第二组镜头框21的固定光圈21附近。虹膜快门单元33是一种装置,它机械地调节到达成像元件的光学量,并且由光圈叶片和快门叶片分别在圆盘主体的光路上自由运动而构成。光圈叶片和快门叶片的驱动分别由设置在圆盘形状主体外部的独立驱动源33进行。
至于第三组镜头框架22,其两侧被打开并且其内部是圆柱形的,并且包括部分圆周的法兰部分以及第二组镜头框架21。在圆柱体中包括两个透镜,并且啮合部分与两个导向轴36啮合以支撑第三组透镜架22,其只能向光轴方向移动,并且凸轮销22 a用于在光轴方向上定位形成法兰部分。第四组透镜架23为具有空心的圆盘形,在其内部固定一个透镜,并且,以及第二组透镜架21,其啮合部分与两个导轴36啮合以支撑第四组透镜架23,其只能向光轴方向移动并且末端部分23 a用于将位置限制到光轴方向形成。
后固定架31具有基本圆柱形的形状,并且被布置成使得较长的一侧可以垂直于摄像机主体1的底面。并且,上部的透镜存储部分和下部成像元件等的存储部分主要形成在器件内部,部分由在其中间形成的法兰部分分隔。两个导向轴36,其支撑上述各组透镜框,具有可向光轴方向移动的透镜框,分别排列在垂直于底面方向的圆柱法兰段。上述第二组镜头架21、第三组镜头框22和第四组镜头框架23通过该导轴36按顺序排列在圆柱体中,只能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第四组镜头架23通过后固定架31中的弹簧(未示出)与后固定架31连接,并且始终按向摄像机主体底部的方向。
在存储部分等由背面的法兰部分隔开,固定框架31、低通滤光片24用于防止云纹单调,红外切割滤光片25用于切割具有类似平面形状的红外线分量,弹性材料26用于例如由橡胶材料组成的位移吸收,并且,成像元件27从上面依次排列。至于低通滤光片24和红外切割滤光片25,平面侧基本上平行于摄像机主体的底面布置,成像元件27的成像面也基本平行于底面布置。并且,固定板28用螺钉等固定在固定架31的后部,同时推动成像元件27的后表面。结果,低通滤光片24、红外切割滤光片25和成像元件27在成像元件等的存储部分被弹性材料26的弹性力稳定地保持。此外,柔性电缆29将成像元件27与相机主体部分电连接,安装在成像元件27的末端,柔性电缆的一侧通过两侧胶带固定在固定板28上等。并且,柔性电缆29的另一端与安装在成像基板13上的连接器连接。
镜头移动机制由变焦部分和自动对焦部分组成。凸轮32是圆柱凸轮在镜头单元21中移动第二组镜头架21和第三组镜头架22中的移动机构,设置在后固定框架31的圆柱形镜头存储段,并在镜头存储部分的内壁旋转和滑动。并且,第二组镜头架21和第三组镜头框架22的齿轮部分32分别用于凸轮沟槽和驱动分别形成在该凸轮柱体32的圆周部分。第二组镜头框21的凸轮销(未示出)和第三组镜头框22的凸轮销22与凸轮沟槽啮合。上述凸轮气缸32由变焦电机35转动。上述变焦电机35固定并布置在拍摄镜头单元11的左侧,位于后固定架31的外部,并包括用于变焦驱动的减速机构部分。并且,变焦电机35的输出齿轮与凸轮缸32的齿轮部分32 a啮合。
用于对焦调整的自动对焦电机34同样是镜头运动机构的驱动源之一,并且被布置在拍摄镜头单元11的右侧,其相对侧是变焦电机35的后固定架31的外侧。丝杠形成到AF电机34的输出轴上,移动板34 a与丝杠轴线结合,只能通过图中未示出的限制装置在直线前进运动中移动。并且,第四组镜头框23的端部23移动板34 a连接。由于变焦电机35和自动对焦电机34布置在左右分布的位置,以免与相机主体1中的图像显示部分12和厚度方向重叠,因此便于将相机主体薄化。一种电位置检测传感器等,其检测光圈快门单元33的驱动源33自动对焦电机34、变焦电机35和各镜头组的初始位置等,用图中未示出的柔性电缆与主基板15连接。
接下来,将简要说明每个镜头组的运动。变焦电机35随变焦操作操作而旋转,凸轮缸32在变焦时通过齿轮部分32 a转动。由于第二组镜头架21和第三组镜头框架22被限制为仅向具有导向轴36的光轴方向移动,因此第二组镜头框架21和第三组镜头框架22根据凸轮柱体32的转弯角度通过每个凸轮销移动到光轴方向上的预定位置,该凸轮柱32与凸轮槽32啮合形成的凸轮沟槽啮合。AF电机34通过同步旋转第二组镜头框-21和第三组镜头框22的变焦运动,或操作操作员,移动板34 a,只允许平移运动,根据自动对焦处丝杠的旋转向光轴方向移动。并且,由于第四组镜头架23总是被推向成像元件27的方向并与移动板34通过端部23 a接触,因此根据移动板34a 进行定位。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配置来解释,其中AF的调整是通过镜头运动来实现的,但是,当然,成像元件27可以向光轴方向移动并聚焦而不是第四组镜头框架23。在这种情况下,第四组镜头架23固定并布置在后固定架31的镜头存储部分,成像元件27存储在后固定架31的成像元件等的存储部分,存储在后固定架31的保持体中。并且,该保持体被构造成被构造成被移动到光轴方向以将AF电机34与两个导向轴36和丝杠以及镜头框架23的第四个运动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低通滤波器24和红外切割滤波器25不需要移动,并且由固定板28固定在后固定架31的存储部分。AF电机34类似地固定在后固定架31上。如上所述,由于拍摄镜头系统的结构变得简单,并且当像这样安装成像元件的光轴方向运动装置并调整AF时,使用自动对焦相应的装置和固定对焦机变得容易,因此很容易改变主体模型。
虽然在第一实施例中示出了形成固定孔径21和第二透镜框21的示例,但也可以向反射镜20提供固定孔径作为另一示例。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将金属膜形成到通过印刷和涂层的反射面并附着黑色薄板(其中中心部分放置一个孔径)来轻松实现。由于反射镜20的表面是平坦的,因此与具有曲面的透镜相比,很容易提供固定的孔径。也可以使用涂覆薄膜的反射镜进行红外线切割,当然,在这种情况下,红外切割滤光片20变得不必要。反射镜20可以用棱镜代替。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闪光灯单元18设置在拍摄镜头单元11和电池14之间,但是各种布局可以是可能的,而不限于这样的布局。例如,可以采用替换拍摄镜头单元11和闪光灯单元18的位置的布局。在这种情况下,基板等的形状有些不同,但上述实施例的配置几乎可以像现在这样基本可用。
下面,将参考图5A图5C对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图5A图5C分别从正面、上表面和右侧示出了拍摄镜头单元11和图像显示部分12等的布局。反射镜20设置在拍摄镜头单元11内以及第一实施例中,入射光弯曲90°。并且,拍摄镜头单元11设置在相机主体中,使得弯曲的拍摄光轴平行于相机主体1的底部和后表面。拍摄镜头单元11布置在主体中,其中第一组镜头19位于主体右端附近。这个原因是,在有效性上使用它并不容易,因为在拍摄镜头单元11的左右两侧可以固定一些空间,但是当拍摄镜头单元11位于相机主体1的中央部分时,光学取景器可以布置在右端附近时,不能固定足够的空间。 位于右端,主体中央部分的附近可以有效使用。结果,由于拍摄镜头单元11的较长侧向平行于底面布置,因此可以减薄相机主体的厚度,并且可以降低其高度。
此外,反射镜20由半面反射镜组成,并将经过第一组透镜19的光线分成两部分。反射射线通过透镜到达成像元件,用于每个成像以及第一实施例。为了将透射光线用作光学取景器的光线,光学取景器的每个透镜都设置在反射镜20的后表面,即半面反射镜(未示出)。通过每个镜头的被摄体图像,从设置在后盖1b处的目镜部分37观察到。由于单镜头反光的光学取景器可以通过在拍摄镜头单元11中使用反射镜20来构建,因此获得了非视差,保持薄型的取景器图像。
反射镜20被正确转动,除了被摄体光被分成两部分与半镜(分束器)并且还可以改变被摄体光的方向。反射镜20由通常的反射类型构成,它不是半反射镜,并且由图5C中顺时针方向约45°的反射镜20的右端构成转弯中心,并且例如,具有可通过电机旋转等。并且,被摄体光通常只通过设置到转动45°的位置,从被摄体光的光通量中保存反射镜20而进入光学取景器系统,摄影师在用目镜部分37观察被摄体时决定构图等。接下来,当按下释放开关7时,反射镜20自动转向逆时针旋转45°,被摄体光被引导到成像元件侧,并通过AF·新浪网.如上所述,通过构造切换反射镜20的角度,并且仅在拍摄时将被摄体光暂时引导到成像元件,而不将被摄体光一分为二,得到没有视差的取景器图像,成像元件的光学量没有减少, 并且可以获得拍摄量高画质的拍摄图像。
成像电路,利用成像元件和成像元件等的驱动控制,对预成型光电转换的电信号进行处理,主要安装在成像基板13上,平行于拍摄镜头单元11和图像显示部分12之间的相机主体后表面布置。图像显示部分12固定在第一实施例的主体中构建为可旋转。即图像显示部分12设置在盖子1b的外部,并且可与左右设置的转动轴一起旋转,图像显示部分12在通常的位置12 a之间自由旋转约180°,其使盖子1b粘附在覆盖1b,水平位置12b 其中图像显示一侧平行于主体底部, 和反转位置12 c,其中图像显示侧成为主体侧。
而且,当摄影师在拍摄时使用图像显示部分作为电子取景器时,如果眼睛在通常的位置12 a处没有与主体分离到一定程度,则存在看不清的缺点,并且与光学取景器不同。结果,它会导致手部在伸缩模式下模糊,并且由于手臂的侧面而导致低速快门,该快门将相机夹住打开并且相机的握持变得松动。由于图像显示侧在伸缩模式和低速快门下保持在腰部水平位置12 b处拍摄时,将眼睛与相机主体关闭的状态分开,因此很难引起手部模糊。当被摄体处于一个位置时,这里是接近地面和低的被拍摄,这个水平位置12 b当然是有效的。通过构造图像显示侧的图像宇宙通过检测图像显示部分的转弯角度和倒置位置12 c来自动反转和显示,例如,当摄影师将相机转向自己并拍摄他或她的脸时,可以在看到图像显示侧的同时轻松拍摄。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将参照附图加以说明。图6A图6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在拍摄镜头装置中构建的电子相机的前视图和平面图。基本配置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但第三实施例已经部分地改变了配置和与第一实施例的布局。
如图6A图6B所示,光学系统的操作环A和闪光窗6分别设置在电子相机主体1的正面,释放开关7设置在上部。图像显示部分12设置在电子摄像机主体1的背面,用于在电子摄像机1的主体1的后表面上显示拍摄的图像和再现图像。此外,电池14,其成为内部系统的电源,被布置在电子相机主体1的左侧。
拍摄镜头单元11设置在电子相机的主体1中,作为光轴,将光通量从被摄体带入操作环2的中心一重合。图7是侧视图,其示出了图6A所示的电子相机内部的光学系统和拍摄镜头单元11,而图8是侧视图,其示出了图6A所示的电子相机内部和拍摄镜头单元11的轮廓。
如图7所示,拍摄镜头单元11沿第一水平光轴OA 1从第一组镜头19获取被摄体的光通量,并构建弯曲的光学系统,将其成像到成像元件27等的光电转换成像元件,通过沿第二垂直光轴OA20的反射镜20等光轴转换装置将其弯曲90°后.如图8所示,该拍摄镜头单元11由前固定帧30、光轴转换单元40、光量调节单元50、后固定帧31组装而成,作为一个相互不同的单元生成。
前固定镜架30具有环形前镜架30a,并且第一组镜头19固定在前镜架30 a上(见图7)。第一组透镜19被安排成沿第一光轴OA1(其朝向水平方向)从被摄体接收光通量。
法兰7172分别附着在前后视镜架30a的两侧(见图6B),母螺钉截面和轴承孔分别设置在法兰71的顶部和底部,并将轴承孔设置在法兰72中。这些法兰7172分别安装在水平螺杆轴73上,通过以下模式设置在光轴转换单元40上,两个导轴7475(见图6A),结果,前固定框架30可以动地固定到光轴转换单元40
光轴转换单元40具有镜框20 a,其形成倾斜平面,其45°用于第二光轴OA1,而OA2为第一拍摄镜头单元11。反射镜20,其为反射装置,即光轴转换装置,被粘合到这些45°倾斜平面的镜框20(见图8)。光通量,其通过第一组透镜19,用反射镜20反射,并沿第二光轴OA2(定向到垂直方向)弯曲90°。
旋转电机73 a用于AF(自动对焦)设置在光轴转换单元40中(见图6B图8)。AF电机73的螺杆轴73 a平行于第一光轴OA1延伸,该公螺钉部分在点上与设置在前固定架30的前镜部分30的前镜部分30法兰71的母螺钉部分连接。因此,前镜架30a 根据轴35的旋转来回移动。两个平行的导轴7475分别设置在光轴转换单元40中,用于第一光轴OA1,并且它们分别插入并传递到前镜架30相应法兰7172的轴承孔中。也就是说,前镜30a通过AF电机73 a的驱动,根据轴74和75与第组镜头19平行地移动第一光轴OA1,结果,进行焦点调整。
所述连接装置(未示出图)将光轴转换单元40固定到后固定框架31上的预定位置,设置在镜框20下一个。
光量调节单元50具有平滑的框架52,其中孔径53通过光通量弯曲,根据反射镜20形成第二光轴OA2(参见图7图8)。要打开和关闭光圈53并调整光圈的面积,快门表示54,光圈表示64在帧52中设置。柱塞56设置在帧52的上部以驱动快门装置54,而步进电机66被设置在帧52下以驱动光圈装置64
快门装置54被构造成随着L型旋转杆62的旋转而打开和关闭快门,其通过轴61上的框架52以轴61为中心在轴52中轴上旋转(参见图6B)。旋转杆62的另一臂与快门装置54连接,另一臂放置在法兰58 a58b之间,安装在柱塞56的铁芯57上。 快门装置54的柱塞56由螺线管线圈54组成,其高速来回移动铁芯57。螺旋弹簧59安装在铁芯57电机与法兰58b之间。因此,旋转杆62通过柱塞56的铁芯57的高速往复旋转,结果,快门装置54被打开和关闭。
所述连接装置(未示出在图中)将光学量调节单元50固定到后固定架31上的预定位置,设置在光学量调节单元50的框架52中。
后固定镜架31具有镜框82安装在摄像头壳体12上的后盖12,而第二组镜头84a 84d 则固定在后视镜架82中(见图7)。第二组透镜84a 84 d分别设置有光电转换成像元件,即成像元件27对光通量进行成像,其用反射镜20沿第二光轴OA2(垂直方向)反射,并通过光量调节单元50的孔径53
平坦的上部机架83,其中用于后视镜框架82的顶部的孔径(未示出)通过与反射镜20沿第二光轴OA2弯曲的光通量,被设置(见图8)。所述连接装置(未示出在图中)将光轴转换单元40和光量调节单元50固定到设置在上部固定框架31上的预定位置。
AF电机73a 和用于光圈装置的电机66和用于快门装置的柱塞56分别排列在平面的两侧,其包括第一光轴OA1和第二光轴OA2,同时组装在图6A所示的用于拍摄镜头单元11。AF电机73 A和柱塞56用于快门装置和电机66用于光圈装置,它们被安排在由光学量调节装置(快门侧和光圈方向64)提供的光学量调节装置(快门装置54和光圈装置64)之间。换言之,AF电机73 a和柱塞56用于快门装置,电机66用于虹膜装置,它们被四个空间之间的三个空间分开,由第一光轴OA1和第二光轴OA2提供的平面分隔,光量调节侧由光学量调节装置5464提供。
反射镜20可以减小,因为快门装置54和虹膜装置64被布置在反射镜20附近,这是光轴转换装置。考虑到这一点,AF电机73a 和柱塞56用于快门装置从由第一光轴OA1和第二光轴OA2提供的平面移位,并且分别排列在第一组镜头19的背面和反射镜20的两侧部分。此外,由于光通量变得窄,刚好在虹膜意味着64后面,可以在第二组透镜84的一侧形成自由空间a84 d。考虑到这一点,电机66用于虹膜装置从由第一光轴OA1和第二光轴OA2提供的平面移位,并且被布置在第二组透镜84的一侧a84 d。
通过这种电机、柱塞345666的这种布置,可以对电子相机主体1中的空间进行有效利用,并通过执行整个拍摄镜头单元11的配置平衡来防止设备的一部分大大投射。因此,由于设计的自由度增加,高效的组件布置变得容易,相机的小型化变得容易。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组镜头19是可移动的以调整焦点,因此对于拍摄(macro shooting)变得有利。
图9和图10是前视图,其示出了电子相机,其构建在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拍摄镜头装置和侧视图中,其分别示出了电子摄像机内部的外部和拍摄镜头装置。
根据本实施例的拍摄镜头单元11A具有与图6A所示的拍摄镜头单元11大致相同的配置,但是后固定架31的一点还包括变焦装置97通过移动第二组镜头84 a84 d来执行变焦,不同于图6A所示的拍摄镜头单元11。由于变焦装置97被驱动,圆柱形后视镜架82被放置,并且电机98用于将变焦装置设置在电机66处,用于虹膜装置和大致对称的位置。
同时组装用于拍摄镜头单元11如图9所示,自动对焦电机73A、电机66用于挤压装置,柱塞56用于快门装置和电机98用于变焦装置,它们被布置成由第一光轴OA1和第二光轴OA2相互设置的平面。AF电机73 a、柱塞56用于快门装置,电机66用于挤压装置和电机98用于变焦装置,它们分别设置在光学量调节侧(快门侧和挤压方向)提供的光学量调节装置(快门装置54和挤压装置64)之间。换言之,AF电机73 a、柱塞56用于快门装置,而电机66用于挤压装置和电机98用于变焦装置,分别由由第一光轴OA1和第二光轴OA2提供的平面提供的光量调节侧分别划分四个空间, 和光学量调整意味着5464
通过电机、柱塞34、柱塞345666的这种布置,可以对相机电子相机的主体1中的空间进行有效利用,并通过执行整个拍摄镜头单元11的配置平衡来防止器件的一部分大大突出。因此,由于设计的自由度增加,高效的元件排列变得容易,相机的小型化变得容易。
图11是前视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用于电子相机的拍摄镜头装置。
本实施例的拍摄镜头单元11B具有与图6A所示的拍摄镜头单元11大致相同的配置,但柱塞56用于快门装置的另一侧设置有一个点,用于反射镜20图6A所示的拍摄镜头单元11的点不同,不同于图6A所示的拍摄镜头单元11。也就是说,AF电机73 a和柱塞56用于快门装置和电机66用于虹膜装置,它们一起排列在由第一光轴OA1和第二光轴OA2提供的平面的另一侧。
通过电机、柱塞73 a56和66的这种布置,可以有效地将控制接线布置到电机、柱塞73 a5666上。但是,通过电机和柱塞的这种布置,由于拍摄镜头单元11的整个配置平衡崩溃,从相机小型化的角度来看并不有利。
将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进行解释,但由于电子相机的基本结构与图6A6B和图7相似,因此将省略附图和详细说明。[0017] 第六个实施例是实施例,其示出了拍摄镜头单元11的分解和组装方法的具体示例。
图12A图14E是图,其示出了拍摄镜头单元11的组装或分解,并具体示出如下。
在拍摄镜头单元11中,图12A示出了显示组装所有单元20305080的状态,图12B示出了其分解为单元2030、单元5080的状态,图12C示出了其分解为单元2030、单元50单元80的状态。图13A至13C为侧视图,分别对应于图12A至12C
在拍摄镜头单元11中,图14A示出了在组装所有单元20305080的状态下的计划图,图14B示出了组装单元2030的状态,图14C示出了组装单元5080的状态,图14D示出了单个单元50图14E示出了单个单元80
前固定架30具有环形前镜框30 a,第一组镜头19固定在前镜框30 a。第一组透镜19被布置成沿第一光轴OA1(其朝向水平方向)从被摄体获取光通量。
法兰7172分别附着在前镜架30a的两侧(见图14A),母螺钉截面和轴承孔分别设置在顶部和底部的法兰71上,并且轴承孔设置在法兰72中。这些法兰7172分别安装在水平螺杆轴73上,通过以下模式设置光轴转换单元40,两个导轴7475(见图12A),结果,前固定框架30可以动地固定到光轴转换单元40
光轴转换单元40具有镜框20 a,其形成45°的倾斜平面,用于第一光轴OA1和第二光轴OA2的第一拍摄镜头单元11。反射镜20,其为反射装置,即光轴转换装置,被粘合到该45°倾斜平面的镜框20(见图13B)。光通量,其通过第一组透镜19,用反射镜20反射,并沿第二光轴OA2(定向到垂直方向)弯曲90°。
旋转电机73 a用于AF(自动对焦)设置在光轴转换单元40中(见图14A)。AF电机73的螺杆轴73 a平行于第一光轴OA1延伸,该公螺钉部分在点上与设置在前固定架30的前镜部分30的前镜部分30法兰71的母螺钉部分连接。因此,前镜架30a 沿轴35的旋转来回移动。两个平行的导轴7475分别设置在光轴转换单元40中,用于第一光轴OA1,并且它们分别插入并传递到前镜架30相应法兰7172的轴承孔中。也就是说,前镜30a通过AF电机73 a的驱动,根据轴74和75与第组镜头19平行地移动第一光轴OA1,结果,进行焦点调整。
三条腿76分别设置在镜框20a下,并且引脚77分别附着在两条腿76的底部(参见图13B)。销77通过以下方式安装在孔87中,形成到后固定架31上表面的两个地方,结果,光轴转换单元40固定在后固定架31上的预定位置。
光量调节单元50具有平滑的框架52,其中孔径53通过光通量弯曲,反射镜20沿第二光轴OA2形成(参见图14D)。框架52被设置为具有与光轴转换单元40的支腿76高度相同的厚度。要打开和关闭光圈53并调整光圈的面积,快门表示54,光圈表示64在帧52中设置。柱塞56设置在机架52的上部以驱动快门装置54图14D),而步进电机66被设置在机架52下以驱动光圈装置64图12C)。
快门装置54被构造成随着L型旋转杆62的旋转而打开和关闭,其通过轴61上的框架52以轴52为中心而轴在轴上旋转(参见图14D)。旋转杆62的另一臂与快门装置54连接,另一臂放置在法兰58 a58b之间,安装在柱塞56的铁芯57上。 快门装置54的柱塞56由螺线管线圈54组成,其高速来回移动铁芯57。螺旋弹簧59安装在铁芯57电机与法兰58b之间。因此,旋转杆62通过柱塞56的铁芯57的高速往复旋转,结果,快门装置54被打开和关闭。
连接凹槽68在光学量调节单元50的框架52的上表面形成,孔69在下侧的一个地方形成。环凹槽53框架52下形成,以环绕孔径53(见图12C)。连接凹槽68、孔69和凹槽53a 分别通过以下方式与后固定31、销89和凸起85上的挂钩88连接,结果,光学量调节单元50固定在后固定架31上的预定位置。此外,在框架52中,矩形切口67形成到三个周围环境,以防止对应于三个腿76的镜框76光轴转换单元40A(见图14D)。
后固定架31具有圆柱形后视镜架82,其固定在摄像机外壳12上,并且第二组镜头84a 84d 固定在后视镜架82中。第二组透镜84a 84 d的排列使得光通量,其用反射镜20沿第二光轴OA2(垂直方向)反射并通过光量调节单元50的孔径53,用于光电转换成像元件,即成像元件27
平坦的上部框架83,其孔径84为后视镜框架82的顶部通过光通量弯曲,反射镜20沿第二光轴OA2形成,被设置(参见图14E)。孔87,钩88和销89设置在上架83的两个地方。环的突出部分85被设置在上架83上的孔径84的周围(见图12C)。孔87与光轴转换单元40的针脚77连接,凸出85与光量调节单元50的凹槽53 a接合,针脚89与光量调整单元50的孔69连接,从而光轴转换单元40和光量调整单元固定在后固定架31上的预定位置.此外,钩子88与光量调节单元50的连接凹槽68连接,防止光量调节单元50脱落。
拍摄镜头单元11时,首先将上述配置组装在一起,将前固定架30安装在光轴转换单元40上。这项工作可以通过连接轴35 36和光轴转换单元37,与前镜架30的前镜架30的法兰71和法兰72进行因此,由前固定架30和转换单元40构成的第一块被组装起来。
另一方面,光学量调节单元50通过连接后固定架31的钩88、销89和后固定架31的凸起85固定在后固定架31上,并连接光量调节单元50的凹槽68、孔69和凹槽53a 。因此,由光量调节单元50和背固定架31构成的第二块被组装起来。
Next, the first block consisting of front fixed frame 30 and optical axis conversion unit 40 is fixed to the second block consisting of optical amount adjustment unit 50 and rear fixed frame 31. In this case, optical axis conversion unit 40 is combined with rear fixed frame 31 to place among optical amount adjustment units 50. That is, pin 77 of the bottom surface of leg 76 of optical axis conversion unit 40 is inserted and fixed to hole 87 of rear fixed frame 31 and optical axis conversion unit 40 is fixed on rear fixed frame 31.
Since frame 52 is set to have the same thickness as the height of leg 76 of optical axis conversion unit 40, optical amount adjustment unit 50 is placed while sticking between optical axis conversion unit 40 and rear fixed frame 31. Therefore, the relative position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of optical axis conversion unit 40, optical amount adjustment unit 50, and rear fixed frame 31 are more fixed.
Next, shooting lens unit 11 assembled thus is fixed to camera case 12. Imaging element 27 can be installed on rear fixed frame 31 during the assembly or after the assembly of shooting lens unit 11.
With shooting lens unit 11 assembled, since front fixed frame 30 and optical axis conversion unit 40 construct one block, an optical relative relation with first group lens 19 which can be moved and reflection mirror 20 which is the optical axis conversion means is surely maintained, and an excellent picture quality comes to be guaranteed. With shooting lens unit 11 assembled, since units 20, 30, 50, and 80 are substantially integrated, an optical relative relation with the first group lens 19, reflection mirror 20 which is the optical axis conversion means, and the second group lenses 84 a to 84 d are maintained surely, and an excellent picture quality comes to be guaranteed.
It is easy to perform the work the assembly, and the check, etc. of manufacturing shooting lens unit 11, since units 20, 30, 50, and 80 are individually produced, respectively, and can decompose if necessary after the assembly. It becomes advantageous for photographing (macro shooting), since it is assumed that first group lens 19 is movable for the focus adjustment. In addition, reflection mirror 20 can be reduced since shutter means 54 of optical amount adjustment unit 50 and iris means 64 are set in the neighborhood of reflection mirror 20 of optical axis conversion unit 40, the whole shooting lens unit 11 is miniaturized and is becomes advantageous.
Optical amount adjustment unit 50 is set between optical axis conversion unit 40 and rear fixed frame 31 in the above-mentioned embodiment, but it may be also possible that front fixed frame 30 transfers optical amount adjustment unit 50 previous. In the above-mentioned embodiment, optical amount adjustment unit 50 is constructed as an independent unit, but it may be possible that light amount adjustment unit 50 and rear fixation frame 31 are constructed as a unit from first, or the optical amount adjustment means (shutter means 54 and squeezing means 64) is set as a part of rear fixed frame 31.
In each above-mentioned embodiment, a case that it applied the present invention to an electronic camera, which is one of electronic imaging devices is explained, but if it is the one that it used the imaging element, it is not limited to an electronic camera, and of course, the present invention may be applied also to a video camera etc.
Additional advantages and modifications will readily occur to those skilled in the art. Therefore, the present invention in its broader aspects is not limited to the specific details, representative devices, and illustrated examples shown and described herein. Accordingly, various modifications may be made without departing from the spirit or scope of the general inventive concept as defined by the appended claims and their equivalent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