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纱燕灰蝶是武汉易见的灰蝶。虽说我个人拍过很多次了,但每次遇见,还会对着它按下快门。 燕灰蝶、玳灰蝶这类的灰蝶长得都很像,停在树叶上若被惊飞,会快速远走,根本不给你机会再找到。所以一旦发现它们时,我都会轻手轻脚地在第一时间留下影像,然后再看看是哪一种,或许撞大运遇到个新蝶种。 霓纱燕灰蝶 夏季访花 访花的霓纱燕灰蝶就不同了,就像被灌了迷药的花痴专心地与花蜜恋爱,我能在一米多远从容地拍各种角度的照片,甚至能徒手抓住它。 霓纱燕灰蝶 与 大洒灰蝶 同框 占域的霓纱燕灰蝶更不同,它们与一切来犯的同类不共戴天。常常是两到三只争地盘的小小灰蝶,像AI训练出的无人机一样,在天空中旋转、追逐、缠斗,人眼根本盯不住,追踪须配备相控阵雷达。好在它们在驱离敌机后会回到原处枝头的叶片上,所以拍摄时只用守着航母,它一定会降落回甲板继续保卫领地。 霓纱燕灰蝶 占域 2022年7月 霓纱燕灰蝶拉丁名Rapala nissa。燕來自属名Rapala,意思是后翅有细长如燕尾般的尾突;种名霓纱是nissa的音译,也表示本种色彩鲜艳。 早前在武汉拍到它时,查《中国蝴蝶志》叫霓纱燕灰蝶,后来高手告诉我本地分布的叫东亚燕灰蝶Rapala micans,近似种霓纱燕灰蝶在滇藏分布。翻阅几年前出版的书籍图鉴,都叫东亚燕灰蝶。如今大佬告诉我,蝶还是这种蝶,名字又叫回霓纱燕灰蝶。蝴蝶科研在探讨推进中,业余拍蝶者不明白缘由就跟随吧。 霓纱燕灰蝶 背面 2022年7月 霓纱燕灰蝶一年多个世代,成蝶全年可见,喜好在阔叶林冠层以及林缘较为明亮的环境活动。寄主植物有蝶形花科的拟绿叶胡枝子、香花崖豆藤等多种植物,幼虫主要取食花苞。北方有资料记载霓纱燕灰蝶“危害”枣树,台湾的资料记载它们的食谱植物非常广跨好几个科。 霓纱燕灰蝶 腹面 2022年5月 燕灰蝶属蝴蝶后翅有尾突和假眼。仔细看霓纱燕灰蝶尾部,有模仿眼睛的橙圈黑圆斑、臀角耳垂状黑色突起,还有模仿触角的尾突。停歇时后翅会上下搓动、摩擦,这种行为会让天敌误把尾部当头部,是灰蝶进化出的断尾求生手段。 霓纱燕灰蝶 尾部模拟眼睛的黑色突起 霓纱燕灰蝶 尾部缺失 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不同光线条件见到的霓纱燕灰蝶,翅色看起来深浅不同,变化较大。野外曾多次误导我,以为又见到新蝶种,其实只是斑纹有异。 霓纱燕灰蝶 春型 背面 2021年2月 霓纱燕灰蝶以蛹过冬,初春二月到三月的第一代霓纱燕灰蝶前翅正面有较大的橙红色斑,腹面尾部的圆斑颜色偏红。 霓纱燕灰蝶 春型 腹面 灰蝶都特别可爱,霓纱燕灰蝶个头不大,歇在叶片上难以发现。野外观察时,所有灰蝶我都爱,遇见就是惊喜。飞翔的小精灵,有缓有急,有显有隐,有素有丽,多姿多彩。 霓纱燕灰蝶我已拍到较多照片,现在再见到时也会用望远镜静观,慢慢欣赏。野外场景中光影富于变化,与照片中定格的影像是不同的体验。 霓纱燕灰蝶 春季访花 2013年3月 古代诗人赏蝶没有现代设备,也没有图鉴来辨别品种。比如李商隐《蝶》诗:“孤蝶小徘徊,翩翾粉翅开。并应伤皎洁,频近雪中来”。孤蝶粉翅,都在聊情怀。 今天的爱好者有机会站在前人昆虫分类研究的肩膀上,又有照相机和互联网,能够方便地记录和分享大自然的灵性翅舞。 霓纱燕灰蝶 头部特写 寻觅和欣赏蝴蝶,去城市郊野放飞心情,野外拍摄完以后回家查查资料,对照书本文字细细品读,再一种一种地漫慢写出来,乐哉乐哉。 <end> |
|
来自: 零壹贰012 > 《鳞翅目(毛毛虫,第二大目)》